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故事>古代故事

拳拳孝心,中国首位盲人医科博士让母亲重新站起来

发布时间:2022-04-17 07:05:01

他正上大三時,雙目突然失明。在漆黑的世界裏,他那白發蒼蒼的母親,重新爲他點燃夢想的心燈,扶持他拄着盲杖,從中國到日本又到美國,敲開了夢想之門,獲得了美國加州帕默脊柱神經矯正大學醫科博士學位,續寫了一段生命傳奇。

然而,就在他學成歸國後,母親突然癱瘓。他使出畢生所學竟讓母親神奇康複并站起來,演繹了一段感人的愛心傳奇。

他,就是來自安徽的中國第一個盲人醫科博士李雁雁。

自己點亮心燈,

照樣走出一條大路

1985年秋季開學不久,湖南大學大三學生李雁雁,在球場上打籃球,突然覺得籃圈模糊不清,随後眼前漆黑一片。經确診,他患上了青光眼導緻的永久性失明。聽到結果,李雁雁雙手戰栗,痛哭着捶打牆壁:&ldquo我以後怎麽辦呀?&rdquo

李雁雁1966年出生于安徽池州,父親面包李成勇是宣傳部門幹部,母親龔桂蘭43歲才生下他。李雁雁7歲時,父親因車禍喪生,從此,李雁雁和母親相依爲命。1982年,李雁雁不負衆望,考上湖南大學環境工程系。那時的他,希望早日畢業,用自己的能力供養沒有工作的母親,誰料,不幸突然而至。

擦幹眼淚,李雁雁請同學到郵局給母親發去電報,将實情告訴母親。龔桂蘭收到電報後,心急火燎地趕往長沙。李雁雁悲痛欲絕:&ldquo媽媽,醫生說我的眼治不好了,我徹底完了。&rdquo兒子的話像一根鋼針紮在龔桂蘭的心上,她哽咽着安慰兒子:&ldquo雁雁,一切都會好一起來的!媽媽砸鍋賣鐵也要治好你的眼睛!&rdquo

由于李雁雁已雙目失明,無法完成學業,龔桂蘭爲李雁雁辦理了退學手術,帶着兒子開始茫茫的求醫問藥之路。

然而,一切都徒勞無益。醫生都是一句話:&ldquo這眼病目前沒有回天之術!&rdquo

1986年12月的一天,絕望的李雁雁摸索着準備跨過陽台結束生命。龔桂蘭見狀,連忙跑過去将兒子抱住:&ldquo雁雁,你千萬别做傻事,你如果走了,媽在這個世界上就孤苦伶仃了。&rdquo

龔桂蘭的話像一記重錘敲醒了李雁雁混沌的頭腦,他哭着說:&ldquo我也不想離開媽媽呀,可我這樣子,您叫我怎麽活呀,我多活一天就會拖累您一天&hellip&hellip&rdquo但龔桂蘭很堅強:&ldquo怎麽是拖累呢?上天雖然奪去了你的雙眼,卻讓你有孝心爲媽着想,你永遠是媽的寶貝兒子,媽雖然累一些,但從沒感覺過苦!&rdquo

龔桂蘭給兒子講起《盲人與燈》的故事:&ldquo&hellip&hellip黑夜裏有個盲人執盞明燈蹒跚而行,路人問他,你啥也看不見,打燈籠幹嗎?盲人說,你們能看見燈籠,就會給我讓路啊&hellip&hellip&rdquo

龔桂蘭語重心長地對李雁雁說:&ldquo雁雁,自古以來,身殘志堅成就大事的人,大有人在,隻要自己點亮心燈,照樣能走出一條大路來!&rdquo

那一刻,李雁雁如夢方醒,他蓦然感覺到母愛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他漆黑的世界。他不能再消沉,他眼睛雖然失明了,但心智不能失明!他要重新振作起來,找回丢失的理想,赢回生命的尊嚴!

&ldquo就讓這根拐杖

陪你走路吧&rdquo

1987年早春,在母親的鼓勵下,李雁雁摸索着走出幽暗的小屋,久違的陽光讓他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他對母親說:&ldquo我想學習盲文,重新把丢下的課本撿起來!&rdquo

可是,由于給李雁雁治眼病,家裏實在拿不出錢來送他到外地盲校學習。龔桂蘭聽說收音機能收到一個教盲文的台,她将結婚時陪嫁的玉手镯賣了,給兒子買回一台收音機。

從此,李雁雁就靠聽收音機學習盲文。通過半年的學習,李雁雁竟能用盲文閱讀大量盲文圖書了。

1989年夏天,李雁雁從收音機裏聽到一條信息:美國海德裏盲校将在中國開辦分校,免費函授英文。李雁雁興高采烈,立即報名。不久,他成了該校一名函授學員。這下,李雁雁學盲文、練英文更勤奮了,每天在家裏彎腰躬背摸練盲文,雖然腰酸背痛,卻從不放棄。

在龔桂蘭看來,這不是好事,學盲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要訓練兒子自理生活的能力。一天,李雁雁要上街理發,龔桂蘭遞給他一根&ldquo盲杖&rdquo&mdash&mdash那是她特意到鄉下找來的一截竹竿,竹竿的一頭綁上海綿,另一頭用鐵皮包裹起來:&ldquo雁雁,媽媽在的時候,可以牽着你走,将來媽媽不在了,或者你要去很遠的地方,媽媽陪不了你,就讓這根拐杖陪你走路吧!&rdquo

在龔桂蘭的訓練下,李雁雁漸漸學會了用盲杖探路,學會了做飯、洗衣,學會了适應各種突變情況,還學會了用面頰的熱感來判斷太陽的方位,憑借空氣流動的細微感覺來判斷十字路口和直道,他上街不再用母親陪同。

李雁雁三年的英文函授收獲不小,除了英文水平有一定提升,他還學會了法語、日語,借閱了中、美、英、法、日等國的數百本圖書。而此時,母親已69歲了,爲了生活還在拖着瘦弱的身子在街口擺攤炸土豆賣,他心裏一陣酸楚。

26歲的李雁雁決定去學盲人按摩,學一門養家的手藝。可母親堅決反對:&ldquo你學了三年的英文,這難道是你的理想嗎?你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不能僅僅滿足學會一門生存技能,要和正常人一樣,勇于征服高等學府!&rdquo母親的這番話,激勵着李雁雁心中的狂熱。

機會終于來了。1993年9月,李雁雁從一本盲文雜志上獲悉,世界慈善組織日本國際視覺障礙者援護協會願意無償援助外國盲人來東京學習針灸和指壓技術。這是一個既能學習生存技能、又能到高等學府深造的雙重機會,李雁雁欣喜若狂,他立即緻函該協會。不久,該協會負責人專程來到中國,對李雁雁進行全面嚴格的測試。

1994年2月,李雁雁收到了用國際專遞寄來的東京八王子盲校錄取通知書、機票和全額獎學金證明。捧着這個從國外寄來的郵包,龔桂蘭和李雁雁都是喜憂參半。李雁雁失明後一直未離開過母親,龔桂蘭不放心他獨自出國而龔桂蘭已年過七旬,李雁雁也不放心離開家。

一連幾天,這對母子各自心事重重。龔桂蘭最先想通了,她覺得兒子隻有離開母親,才會長大,特别是雙目失明的李雁雁,到了異國他鄉,會得到更好的鍛煉。

1994年5月,龔桂蘭将兒子送上了飛往東京的飛機。東京八王子盲校是一所三年學制的全日制學校,生活上有生活老師護理,李雁雁學習起來非常上心,在六個學期的考試中,無論是理論考試,還是實踐考試,他總是全班第一。爲了鍛煉自己的能力、獲取更多的知識,李雁雁經常利用節假日勤工儉學。憑着那根須臾不離的手杖探路,他自費到大坂、名古屋、橫濱等地考察了7所日本盲校,參觀了50多家博物館,極大地豐富了實踐經驗。

1997年初,李雁雁以優異成績畢業并順利通過了日本國家執照考試,獲得針炙、按摩、指壓師3張執照。接着李雁雁又和正常人一起參加了日本競争激烈的&ldquo物理療法&rdquo專業考試,成爲在日本獲得學習物理療法獎學金的第一位外國盲人。

這位獨一無二的盲人博士

永載我們的心靈和校史

李雁雁從東京八王子盲校畢業後,面臨兩難選擇。母親已75歲了,他應該回到母親身邊。可他求學的心願未了,他想在日本一邊打工掙錢,一邊備考托福,圓多年來一直埋在心底的博士研究生夢。他打電話征求母親的意見,得到了母親的全力支持。

母親的支持給了李雁雁無盡的動力,他在日本一家醫療機構應聘了物理療法師,一邊上班一邊準備參加美國托福考試。可是,因爲有史以來沒有人使用過盲文來考托福,李雁雁連續三次走進托福考試中心報名,都被拒絕了。

當他第四次去托福考試中心時,他的精神終于打動了考官。最終,李雁雁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美國大學的托福考試。美國帕默脊柱神經矯正大學向他發出了錄取通知書。這所百年學府破天荒第一次招收一名外國盲人留學生。

1999年6月,李雁雁帶着日本打工積攢的積蓄來到美國加州的帕默脊柱神經矯正大學預科班,開始了艱難的求學生涯。

在日本上的是盲校,生活有人護理,到了美國,那是健全人的學校,生活得全靠自己。初來乍到,爲适應環境,李雁雁請同學&ldquo陪&rdquo他在校園裏來回地走幾遍,記牢方位和盲杖傳來的感覺,他在校園裏,憑着盲杖竟也能像正常人一樣完成最基本的學習和生活了。

帕默脊柱神經矯正大學專門培養醫學專科博士,以治學嚴謹著稱,有30多個國家出類拔萃的學子慕名就讀。按照帕默脊柱神經矯正大學的規定,要成爲該校正式的博士生,必須花時間先補修博士學位所需學分,并且通過嚴格的考試合格,才能攻讀專業課程。也就是說,此時,李雁雁隻能算是預科班的學生,要想成爲正式的博士生,必須通過一系列考核才行。

許多留學生爲過語言關,都要參加一年的語言預修,爲了節省費用和時間,李雁雁直接進入全英文理工科課程學習。雖然他有點英語基礎,但一上課他就蒙了。李雁雁看不見又記不住,特别是上有機化學課,李雁雁幾乎像聽&ldquo天書&rdquo。

後來,李雁雁想了一個最笨的辦法,用錄音機把老師的教學内容全部錄下,晚上自己翻錄爲英文盲文輸入電腦自修,等弄懂當天的課程,天都快亮了。那段時間,他每晚隻睡兩三個小時,累得快撐不下去了。可是,想到家裏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在守望他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他又有了動力。

2002年7月,李雁雁選修的英語、心理學、計算機、演講、普通化學、有機化學等課程全部合格,修滿了學分,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國際最著名的加利福尼亞帕默正骨大學脊椎神經矯正專業的博士,取得全額獎學金。

李雁雁憑着驚人的毅力闖過了一個個難關。2006年10月學校舉行畢業考試,他成爲有史以來第一個用盲文答辯的學生。考官均給李雁雁評了A,他成了中國第一個盲人醫科博士。

在帕默正骨大學畢業典禮上,校長鄭重地把李雁雁請上主席台:&ldquo我向大家介紹一位獨一無二的博士,他就是來自中國失明二十多年求學十二年的盲人青年李雁雁,他的博士學位證書是今天含金量最高的,他激情澎湃的内心和非凡成就将永遠載入我們的心靈與校史!&rdquo參加畢業典禮的2000餘人齊刷刷起立,爲李雁雁鼓掌喝彩。李雁雁不禁心潮澎湃:&ldquo是我84歲高齡的母親,用陽光母愛照亮我漆黑的世界,照亮我走上這個舞台,我母親是天下最偉大的母親!&rdquo

李雁雁獲得醫科博士學位後,美國一家醫療機構高薪聘請他,美國移民局主動通知他申請美國綠卡。可在李雁雁的心裏,始終放不下母親,他放棄美國優越的條件,立即回國,在安徽池州開了家小診所,陪伴着多年來爲了自己求學一直孤獨守望的老母親。由于國内對美式整脊療法并不了解,所以他的生意很一般。但這些對李雁雁來說都不重要,隻要能跟母親在一起,能牢牢地握着母親的手,就足夠了。

2011年8月30日晚,89歲的龔桂蘭突出現口齒不清症狀被送往池州市人民醫院。醫生診斷母親患上了腦血栓,半邊身子癱瘓,且病情将持續惡化,而且重新站起來的希望幾乎爲零。

&ldquo一直以來,即使世界一片漆黑,母愛總是陪伴我的最亮燈火!我不能沒有母親!&rdquo李雁雁在心裏發出了呐喊。随後,他與主治醫生達成了&ldquo雙管齊下&rdquo的治療共識,由他爲母親進行身體康複訓練和按摩,醫生則負責加強對血栓的治療。

李雁雁每天都守護在醫院,每天上午爲母親進行一次整脊治療,下午再做兩套康複訓練,通過指壓剌激肌肉和關節的神經受體,進一步剌激大腦。

持續20多天的訓練,龔桂蘭漸漸恢複了語言功能,病情得到了控制。他根據在帕默大學學習的專業知識,加大對母親的康複訓練的強度和次數,發誓要讓母親重新站起來。

2012年6月,龔桂蘭的病情終于有了轉機,她不僅能單獨站立,還能走上一段路。醫生們見狀,紛紛感歎道,對一個年近九旬的癱瘓患者來說,這無疑是個生命奇迹。

李雁雁通過他精湛的醫術,拯救了母親,嚴格地說,這是一顆孝心創造的生命奇迹!李雁雁以此來感恩回報母親的深沉母愛!然而,他更明白一個道理,無論他回報多少,永遠不及母親對他的無私付出!

他正上大三时,双目突然失明。在漆黑的世界里,他那白发苍苍的母亲,重新为他点燃梦想的心灯,扶持他拄着盲杖,从中国到日本又到美国,敲开了梦想之门,获得了美国加州帕默脊柱神经矫正大学医科博士学位,续写了一段生命传奇。

然而就在他学成归国后,母亲突然瘫痪。他使出毕生所学竟让母亲神奇康复并站起来演绎了一段感人爱心传奇。

他,就是来自安徽的中国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李雁雁。

自己点亮心灯,

照样走出一条大路

1985年秋季开学不久,湖南大学大三学生李雁雁,在球场上打篮球,突然觉得篮圈模糊不清,随后眼前漆黑一片。经确诊,他患上了青光眼导致的永久性失明。听到结果,李雁雁双手战栗,痛哭着捶打墙壁:&ldquo我以后怎么办呀?&rdquo

李雁雁1966年出生于安徽池州,父亲面包李成勇是宣传部门干部,母亲龚桂兰43岁才生下他。李雁雁7岁时,父亲因车祸丧生,从此,李雁雁和母亲相依为命。1982年,李雁雁不负众望,考上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那时的他,希望早日毕业,用自己的能力供养没有工作的母亲,谁料,不幸突然而至。

擦干眼泪,李雁雁请同学到邮局给母亲发去电报,将实情告诉母亲。龚桂兰收到电报后,心急火燎地赶往长沙。李雁雁悲痛欲绝:&ldquo妈妈,医生说我的眼治不好了,我彻底完了。&rdquo儿子的话像一根钢针扎在龚桂兰的心上,她哽咽着安慰儿子:&ldquo雁雁,一切都会好一起来的!妈妈砸锅卖铁也要治好你的眼睛!&rdquo

由于李雁雁已双目失明,无法完成学业,龚桂兰为李雁雁办理了退学手术,带着儿子开始茫茫的求医问药之路。

然而,一切都徒劳无益。医生都是一句话:&ldquo这眼病目前没有回天之术!&rdquo

1986年12月的一天,绝望的李雁雁摸索着准备跨过阳台结束生命。龚桂兰见状,连忙跑过去将儿子抱住:&ldquo雁雁,你千万别做傻事,你如果走了,妈在这个世界上就孤苦伶仃了。&rdquo

龚桂兰的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李雁雁混沌的头脑,他哭着说:&ldquo我也不想离开妈妈呀,可我这样子,您叫我怎么活呀,我多活一天就会拖累您一天&hellip&hellip&rdquo但龚桂兰很坚强:&ldquo怎么是拖累呢?上天虽然夺去了你的双眼,却让你有孝心为妈着想,你永远是妈的宝贝儿子,妈虽然累一些,但从没感觉过苦!&rdquo

龚桂兰给儿子讲起《盲人与灯》的故事:&ldquo&hellip&hellip黑夜里有个盲人执盏明灯蹒跚而行,路人问他,你啥也看不见,打灯笼干吗?盲人说,你们能看见灯笼,就会给我让路啊&hellip&hellip&rdquo

龚桂兰语重心长地对李雁雁说:&ldquo雁雁,自古以来,身残志坚成就大事的人,大有人在,只要自己点亮心灯,照样能走出一条大路来!&rdquo

那一刻,李雁雁如梦方醒,他蓦然感觉到母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漆黑的世界。他不能再消沉,他眼睛虽然失明了,但心智不能失明!他要重新振作起来,找回丢失的理想,赢回生命的尊严!

&ldquo就让这根拐杖

陪你走路吧&rdquo

1987年早春,在母亲的鼓励下,李雁雁摸索着走出幽暗的小屋,久违的阳光让他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他对母亲说:&ldquo我想学习盲文,重新把丢下的课本捡起来!&rdquo

可是,由于给李雁雁治眼病,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送他到外地盲校学习。龚桂兰听说收音机能收到一个教盲文的台,她将结婚时陪嫁的玉手镯卖了,给儿子买回一台收音机。

从此,李雁雁就靠听收音机学习盲文。通过半年的学习,李雁雁竟能用盲文阅读大量盲文图书了。

1989年夏天,李雁雁从收音机里听到一条信息:美国海德里盲校将在中国开办分校,免费函授英文。李雁雁兴高采烈,立即报名。不久,他成了该校一名函授学员。这下,李雁雁学盲文、练英文更勤奋了,每天在家里弯腰躬背摸练盲文,虽然腰酸背痛,却从不放弃

在龚桂兰看来,这不是好事,学盲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要训练儿子自理生活的能力。一天,李雁雁要上街理发,龚桂兰递给他一根&ldquo盲杖&rdquo&mdash&mdash那是她特意到乡下找来的一截竹竿,竹竿的一头绑上海绵,另一头用铁皮包裹起来:&ldquo雁雁,妈妈在的时候,可以牵着你走,将来妈妈不在了,或者你要去很远的地方,妈妈陪不了你,就让这根拐杖陪你走路吧!&rdquo

在龚桂兰的训练下,李雁雁渐渐学会了用盲杖探路,学会了做饭、洗衣,学会了适应各种突变情况,还学会了用面颊的热感来判断太阳的方位,凭借空气流动的细微感觉来判断十字路口和直道,他上街不再用母亲陪同。

李雁雁三年的英文函授收获不小,除了英文水平有一定提升,他还学会了法语日语,借阅了中、美、英、法、日等国的数百本图书。而此时,母亲已69岁了,为了生活还在拖着瘦弱的身子在街口摆摊土豆卖,他心里一阵酸楚。

26岁的李雁雁决定去学盲人按摩,学一门养家的手艺。可母亲坚决反对:&ldquo你学了三年的英文,这难道是你的理想吗?你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不能仅仅满足学会一门生存技能,要和正常人一样,勇于征服高等学府!&rdquo母亲的这番话,激励着李雁雁心中的狂热。

机会终于来了。1993年9月,李雁雁从一本盲文杂志上获悉,世界慈善组织日本国际视觉障碍者援护协会愿意无偿援助外国盲人来东京学习针灸和指压技术。这是一个既能学习生存技能、又能到高等学府深造的双重机会,李雁雁欣喜若狂,他立即致函该协会。不久,该协会负责人专程来到中国,对李雁雁进行全面严格的测试

1994年2月,李雁雁收到了用国际专递寄来的东京八王子盲校录取通知书、机票和全额奖学金证明。捧着这个从国外寄来的邮包,龚桂兰和李雁雁都是喜忧参半。李雁雁失明后一直未离开过母亲,龚桂兰不放心他独自出国而龚桂兰已年过七旬,李雁雁也不放心离开家。

一连几天,这对母子各自心事重重。龚桂兰最先想通了,她觉得儿子只有离开母亲,才会长大,特别是双目失明的李雁雁,到了异国他乡,会得到更好的锻炼

1994年5月,龚桂兰将儿子送上了飞往东京的飞机。东京八王子盲校是一所三年学制的全日制学校,生活上有生活老师护理,李雁雁学习起来非常上心,在六个学期的考试中,无论理论考试,还是实践考试,他总是全班第一。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李雁雁经常利用节假日勤工俭学。凭着那根须臾不离的手杖探路,他自费到大坂、名古屋、横滨等地考察了7所日本盲校,参观了50多家博物馆,极大地丰富了实践经验

1997年初,李雁雁以优异成绩毕业并顺利通过了日本国家执照考试,获得针炙、按摩、指压师3张执照。接着李雁雁又和正常人一起参加了日本竞争激烈的&ldquo物理疗法&rdquo专业考试,成为在日本获得学习物理疗法奖学金的第一位外国盲人。

这位独一无二的盲人博士

永载我们的心灵和校史

李雁雁从东京八王子盲校毕业后,面临两难选择。母亲已75岁了,他应该回到母亲身边。可他求学的心愿未了,他想在日本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备考托福,圆多年来一直埋在心底的博士研究生梦。他打电话征求母亲的意见,得到了母亲的全力支持。

母亲的支持给了李雁雁无尽的动力,他在日本一家医疗机构应聘了物理疗法师,一边上班一边准备参加美国托福考试。可是,因为有史以来没有人使用过盲文来考托福,李雁雁连续三次走进托福考试中心报名,都被拒绝了。

当他第四次去托福考试中心时,他的精神终于打动了考官。最终,李雁雁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美国大学的托福考试。美国帕默脊柱神经矫正大学向他发出了录取通知书。这所百年学府破天荒第一次招收一名外国盲人留学生

1999年6月,李雁雁带着日本打工积攒的积蓄来到美国加州的帕默脊柱神经矫正大学预科班,开始了艰难的求学生涯。

在日本上的是盲校,生活有人护理,到了美国,那是健全人的学校,生活得全靠自己。初来乍到,为适应环境,李雁雁请同学&ldquo陪&rdquo他在校园里来回地走几遍,记牢方位和盲杖传来的感觉,他在校园里,凭着盲杖竟也能像正常人一样完成最基本的学习和生活了。

帕默脊柱神经矫正大学专门培养医学专科博士,以治学严谨著称,有30多个国家出类拔萃的学子慕名就读。按照帕默脊柱神经矫正大学的规定,要成为该校正式的博士生,必须花时间先补修博士学位所需学分,并且通过严格的考试合格,才能攻读专业课程。也就是说,此时,李雁雁只能算是预科班的学生,要想成为正式的博士生,必须通过一系列考核才行。

许多留学生为过语言关,都要参加一年的语言预修,为了节省费用和时间,李雁雁直接进入全英文理工科课程学习。虽然他有点英语基础,但一上课他就蒙了。李雁雁看不见又记不住,特别是上有机化学课,李雁雁几乎像听&ldquo天书&rdquo。

后来,李雁雁想了一个最笨的办法,用录音机把老师的教学内容全部录下,晚上自己翻录为英文盲文输入电脑自修,等弄懂当天的课程,天都快亮了。那段时间,他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累得快撑不下去了。可是,想到家里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守望他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他又有了动力。

2002年7月,李雁雁选修的英语、心理学、计算机演讲、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全部合格,修满了学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国际最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帕默正骨大学脊椎神经矫正专业的博士,取得全额奖学金。

李雁雁凭着惊人的毅力闯过了一个个难关。2006年10月学校举行毕业考试,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用盲文答辩的学生。考官均给李雁雁评了A,他成了中国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

在帕默正骨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郑重地把李雁雁请上主席台:&ldquo我向大家介绍一位独一无二的博士,他就是来自中国失明二十多年求学十二年的盲人青年李雁雁,他的博士学位证书是今天含金量最高的,他激情澎湃的内心和非凡成就将永远载入我们的心灵与校史!&rdquo参加毕业典礼的2000余人齐刷刷起立,为李雁雁鼓掌喝彩。李雁雁不禁心潮澎湃:&ldquo是我84岁高龄的母亲,用阳光母爱照亮我漆黑的世界,照亮我走上这个舞台,我母亲是天下最伟大的母亲!&rdquo

李雁雁获得医科博士学位后,美国一家医疗机构高薪聘请他,美国移民局主动通知他申请美国绿卡。可在李雁雁的心里,始终放不下母亲,他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立即回国,在安徽池州开了家小诊所,陪伴着多年来为了自己求学一直孤独守望的老母亲。由于国内对美式整脊疗法并不了解,所以他的生意很一般。但这些对李雁雁来说都不重要,只要能跟母亲在一起,能牢牢地握着母亲的手,就足够了

2011年8月30日晚,89岁的龚桂兰突出现口齿不清症状被送往池州市人民医院。医生诊断母亲患上了脑血栓,半边身子瘫痪,且病情将持续恶化,而且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几乎为零。

&ldquo一直以来,即使世界一片漆黑,母爱总是陪伴我的最亮灯火!我不能没有母亲!&rdquo李雁雁在心里发出了呐喊。随后,他与主治医生达成了&ldquo双管齐下&rdquo的治疗共识,由他为母亲进行身体康复训练和按摩,医生则负责加强对血栓的治疗。

李雁雁每天都守护在医院,每天上午为母亲进行一次整脊治疗,下午再做两套康复训练,通过指压剌激肌肉和关节的神经受体,进一步剌激大脑

持续20多天的训练,龚桂兰渐渐恢复了语言功能,病情得到了控制。他根据在帕默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加大对母亲的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次数,发誓要让母亲重新站起来。

2012年6月,龚桂兰的病情终于有了转机,她不仅能单独站立,还能走上一段路。医生们见状,纷纷感叹道,对一个年近九旬的瘫痪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个生命奇迹。

李雁雁通过他精湛的医术,拯救了母亲,严格地说,这是一颗孝心创造的生命奇迹!李雁雁以此来感恩回报母亲的深沉母爱!然而,他更明白一个道理,无论他回报多少,永远不及母亲对他的无私付出!

小猪变干净了

  有一只小猪,它长着,圆圆的头、大大的耳朵、翘翘的鼻子、胖乎乎的身子。它喜欢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吃饱了,就在泥坑里滚来滚去它身上全是泥浆。它想:“哼!我就不...[全文阅读]

自强的人永远可以重新出发

    乔丹丹,北邮的“自强之星”。这位家境贫寒的姑娘,去年参加了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过五关斩六将,成功通过笔试、面试,获得了到清华大学硕...[全文阅读]

国王

  国王并不需要特别的伪装来掩饰自己,但他有奴才前呼后拥,还有那些五大三粗全副武装的卫兵和保镖、开路的喇叭和大鼓,以及那些簇拥着他们的卫队,这些仪式营造出来的...[全文阅读]

和前妻再谈一次恋爱

  婚姻是两个人的利己主义,两个人在一起,终归会好一些。最重要的是,我们之间还有爱!  前一阵子,电视上热播连续剧《和前妻谈恋爱》。这片子一播完,我和妻子都感同身...[全文阅读]

晋怀公为何逼死自己的外祖父?他是不是一个昏君?

  晋怀公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外祖父逼死的人,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晋怀公本人只因为外祖父狐突不听从自己的命令手召狐偃狐毛回国,就杀掉了狐突这件事却是被记...[全文阅读]

为别人披一床棉被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的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个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人家都是对我恶语相向,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拳拳孝心,中国首位盲人医科博士让母亲重新站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78245.html

上一篇:同桌妈妈

下一篇:母亲的遥望

古代故事相关文章
更多古代故事文章
喜欢古代故事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