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故事>古代故事

天才女生被病魔蒙上眼睛,哈佛师生却对她睁大眼睛

发布时间:2022-04-14 01:15:02

2011年5月末,楊佳被美國哈佛大學授予“校友成就獎”。“校友成就獎”設立于1997年,表彰在某領域做出重要貢獻成就,從而使人們的生活得以改善的傑出校友,迄今爲止,隻有19人獲得該獎,香港特首曾蔭權曾獲得過此獎,而楊佳是獲得該獎的中國内地第一人!

楊佳的履曆上有着一張又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可是她的人生道路卻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苦難,别人很難想象,她如何取得現在的成就。

哈佛求學,見證一段非常罹難

楊佳出生自湖南長沙,父親面包楊中信是中南大學的老師。出生于書香門第的楊佳,天資聰穎,高一時便參加了高考,而且一舉考入鄭州大學英語系,19歲便教授大學二年級英語精讀課,23歲從中科院研究生院畢業留院任教,并成爲中科院最年輕的講師。

1999年那年,命運與楊佳開了個大大的玩笑,不知哪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的眼睛變得越來越模糊了,原本五彩斑斓的世界,像升起了一片片的水氣似的。很快,醫生的診斷像巨石般重重砸向這個家庭:楊佳患上了“黃斑變性”眼疾,而且是不可逆轉的。

心急如焚的楊中信立即帶着女兒在全國各地遍訪名醫,草藥與西藥吃了不計其數,楊佳還承受了非常危險的球後注射等治療,但奇迹最終沒有發生。更讓她絕望的是,随着的自己的失明,丈夫對她越來越冷淡,常常接連數月,借口忙于事業而不進家門,丈夫的态度讓敏感的楊佳意識到,自己的婚姻很可能随着陽光與色彩一起潰散!她對父親憂慮地說:“爸爸,如果有一天我的家庭破裂了,那我可怎麽辦?”楊中信鼓勵女兒說:“不管前面是光明還是黑暗,還有爸爸在身邊呢!”話雖然這樣說,但楊中信的心裏忐忑不安。

果然,翌年年底,楊佳的丈夫向她提出了離婚,并與之争奪起女兒的撫養權。由于法院在受理這起離婚案時,認定楊佳沒有撫養女兒的能力,最終将年幼的孩子判給男方撫養。随後,楊佳的丈夫帶着女兒不知所蹤,那一段時間,楊佳承受着失明的威脅和失去女兒、家庭的痛苦。在父親面前,她不止一次地落淚:“爸爸,你知道嗎,我甯可失去雙腿失去雙手,也不願失去光明!”

可貴的是,在父親的鼓勵之下,堅強的楊佳并沒有被命運擊垮。2000年,經過刻苦努力,楊佳考上了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準備攻讀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碩士學位。雖然哈佛大學十分欣賞楊佳的精神,但幾近失明的她如何自理呢?校方提出了疑慮。

爲了掃清楊佳求學的障礙,楊中信讓楊佳的大姐去美國全程照顧楊佳。雖然自己的孩子馬上高考,可是姐姐還是随了父親的意願,成爲楊佳的“全職保姆”。

到了哈佛之後,楊佳發現這裏的閱讀量很大,老師每天要求的閱讀量要達到500頁,同學們都叫苦不叠,感覺到時間不夠用,而對于楊佳來說就更難了,因爲她事先必須把資料一頁一頁掃進電腦,之後再通過特殊的處理軟件把内容讀出來,這樣一折騰,時間更是所剩無幾。

得知這一情況後,楊中信經常通過電子郵件或是MSN來鼓勵女兒。楊佳也深知,在這樣繁重的課業面前,自己唯有拼取速度,她用學校提供的一台有特殊鍵盤的電腦,每上一門課就按下一個開關鍵,等同學幫她确認工作鍵的燈亮了後,她就飛快地打起字來,一堂課下來,楊佳的筆記就是一篇完整的講義。她的聽力更是由原來每分鍾聽200多個英文單詞,提速到每分鍾聽400多個。

楊佳的刻苦博得了整個哈佛校園的尊重。當時,教授“領導藝術”課程的是肯尼迪學院最頂尖的教授大衛·戈根,他擔任過從尼克松到克林頓4屆美國總統的高級顧問。看到勤奮的楊佳,大衛·戈根對其十分欣賞,在他的課程即将全部結束的時候,他還特别請楊佳上台作最後的發言。

那天,面對衆多期盼的目光,楊佳這樣談道:“我很欣賞美國黑人領袖馬丁·

路得金的一句話:‘衡量一個人不要看他的膚色,而是要看他的品格。’從我身上你們可以看到一個中國人的性格,人們在遇到重大變革時,往往要經曆一個從拒絕接受、否認現實,到自我接受、證實現實、接受現實的過程。就我個人來說也是如此。我15歲時上大學,成爲我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大學生,然後又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留校任教。疾病使我的視力減退至失明。這期間的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認爲人一生的奮鬥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與别人競争,第二階是與自己競争。對一個國家來說也是這樣……”楊佳精彩而賦有勇氣的演講赢得了滿堂喝彩,掌聲持續了整整三分鍾。

努力付出終于有了收獲。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舉行的畢業典禮上,楊中信親自到場參加,他看到女兒上台時所有在場的師生不分年齡與膚色,全部起立爲她熱烈鼓掌,而女兒之所以受到如此隆重的禮遇,并不是她是唯一一位獲得全院課程最高分A+的學生,而是,她是這個學位首位盲人獲得者!如潮的掌聲中,頓時讓這位75歲的白發老人激動不已,巨大的幸福感與自豪感也湧上了心頭,不過,想到回到國内之後,女兒的路還很長,一絲隐憂又不禁徘徊在他的心頭……

父女相攜,陽光與雨水一路同行

從哈佛大學畢業之後,楊佳重新拿起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教鞭。有一天早晨4點多,窗外還一片漆黑之時,楊佳便早早地起床收拾教案。這時,聽到女兒房間的動靜後,楊中信也趕緊起來幫助她。父女相對無言,在房間裏整理着紙張和文件,隻聽見紙張磨擦的沙沙聲。無邊的寂靜之中,楊佳的手突然停了下來:“爸爸,天什麽時候才能亮呢?”這是一個多麽簡單的問題,可是,這卻是從哈佛歸來的女兒一生中難解的疑問,擡頭望望窗外,楊中信的心變得無比的沉痛。

楊佳的視力不是突然消失的,而是像舞台上的大幕,一天天地向中間合攏,直到最後完全失明。楊中信深知,這種過程對體會過光明的女兒來說,更是一種煎熬。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其實,女兒考慮的并不是她自己,更多考慮的恰恰是父母此刻的感受。

有一次,楊中信在整理楊佳的房間時,發現她把所有的盲文書都藏了起來。原來,楊佳一直在偷偷地學習盲文,而這一切她并不想讓父母知道。楊中信一下明白了,女兒所擔心的是,父母如果看到女兒在用盲人物品,勢必會在心理上産生暗示:女兒已經是一個殘廢人了。楊佳默默地做着這一切,隻是讓父母的心理上有一種安慰,她還是從前的那個健康的人,并沒有任何的改變。撫摸着這些盲文書,楊中信的心裏五味雜陳。

楊中信默默地将楊佳的盲文書原封不動地放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可是,現實畢竟是十分殘酷的。由于沒有任何經驗,楊佳像個孩子一樣隻好從頭學起,開始學穿衣、學吃飯、甚至是學走路,常常用吸管喝飲料時,一低頭,吸管卻戳到了眼睛用盲杖探路時,走着走着,常常把自己給絆倒了甚至有一次,楊中信一個沒注意,女兒的腳竟然伸進了地鐵站台與地鐵列車間的縫隙裏,他吓得連忙一把将她拉了過來。還有一次,楊佳拉開一個抽屜找裏面的學習資料,往外拿的時候,其中的一本書掉到了地上,她俯身去撿再重新站起時,由于沒有意識到抽屜是半開的狀态,結果一下被插在上面的鑰匙劃中了額頭,十幾公分的口子又大又深,血一下濺滿了楊佳的褲子與衣襟……

這樣的次數多了以後,楊中信不禁爲女兒擔心起來,一天,他對楊佳說:“爸爸雖然歲數大了,但是眼睛卻十分好用,從今往後,爸爸就做你的拐杖吧!”

可是父親在一天天地蒼老,楊佳怎麽能增加他的負擔呢?好多次,聽到父親收拾自己的東西時,不時地傳來他的喘息聲,楊佳便心酸不已。她想到,雖然自己不能幫助父親,但是,她完全可以通過身體力行,來最大程度地減輕父親的負擔。

楊佳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課堂上“遊刃有餘”的本領,因爲她知道,自己的每一堂課,楊中信都會坐在教室的一角,時刻等待着幫助自己,而一旦自己能夠掌控課堂裏的局面,就會讓父女倆免去很多的煩瑣與尴尬。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爲了寫好板書,她偷偷地在家裏練習了成百上千遍,仔細地體會着左右手的配合。而語音教室裏本是平面的操作台上,種種按鈕也被她貼上了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膠布記號。此外,她還在上課時盡可能地多提問學生,并在心裏默默地記住每一個學生不同的聲音,這樣一來,她就能親切地叫出提問題的學生名字。楊佳還練就出一種很不尋常的本領,在交流時,她會很專注地“注視”對方,而事實上,她是完全憑借聽說話人的聲音判斷對方的位置。由于楊佳做得十分娴熟,許多新同學上了她的課後,還不知道她是一位盲人。

不過,楊佳很快便體味到父親在身邊的好處。在家裏通往學院的那條林蔭路上,常常有垂下來的樹枝劃傷楊佳的面部與雙眼,爲了讓女兒不再受傷,他給女兒配了一副眼鏡,另外,細心的楊中信還把家裏的陳設都改爲一律靠牆,這樣就不會絆到她。楊中信還給她買來了各種各樣的錄音機,還在她身上配了一台迷你的小錄音機,這樣一來,有時有人打電話給她,她用錄音機錄下來就行了,而不用費事地在包裏面翻找紙筆。

父女兩人也有鬧别扭的時候,有一次,父女倆在馬路邊等車時,一處很矮的馬路牙子絆住了楊佳的腳,她的身體猛一趔趄,直直地撲倒在地,楊中信看到女兒身上磕滿了泥土,膝蓋也碰得青紫一片,心疼得無以複加。這時,公交車到了,有熱心看出楊佳是盲人,便讓出了一個座位,可是,楊佳卻不忍心讓老父親在旁邊站着。可楊中信知道,自己是出來照顧楊佳的,他怎麽肯坐呢?争執中,兩人都起了小脾氣,結果誰都沒有坐下,一直站到終點……

巅峰路上,深沉父愛永遠相伴

由于父親的悉心照顧,楊佳在研究生院将自己所講的課程開展得如火如荼。楊佳的學生全部是博士生,因爲她上課非常靈活,也從不照本宣科,她的課堂出現了學生爆棚的現象,容納40人的教室,竟然有170多人争相報名。有一次,中科院外語部教學質量評估中,博士生們給她打了98的高分,學生們深情地寫道:“楊老師,我們無法用恰當地言辭來形容您的風采,您的内涵如此豐富,您的授課如此生動,在獲取知識外,我們獲得了樂趣和做人的道理……”

受到巨大的鼓勵,楊佳有了新的想法,這就是著書立說,失明前楊佳就想寫一本《研究生英文閱讀》。可是怎麽寫呢?楊中信先用厚厚的紙板給她做了書寫框,楊佳在上邊打盲文,結果因爲用不習慣,字母打得疊在一起,像是纏作一團的毛線團一般。楊佳咬着牙重新打印着。爲了寫好書,她每天早上四五點鍾就起床,夜晚12點以前從未睡過覺。

有天晚上,楊佳夢見自己寫的書出版了,她高興地舉起自己的書在人流中叫賣:“看看我的書吧,我寫得好極了,但我自己看不到,求求你們幫我看看吧。”叫着叫着她從睡夢中醒來了,于是,楊佳摸索着爬起來,将冰涼的書稿放在胸口上,淚水忍不住滾滾而下。

看到女兒瘦得皮包骨頭,楊中信卻從未阻止過,因爲他十分清楚,女兒此刻正在與自己的命運交戰,她不會放棄,也不能放棄。

爲了鍛煉楊佳的身體,讓她順利完成書稿,天氣比較好的時候,楊中信有時會挽着她的手先走一兩站地,然後再坐地鐵。每當這時,楊中信都會體味到女兒那雙冰冷的雙手傳遞過來的溫暖,這一時刻,父女常常輕快地走在甬石路上,内心裏卻充盈着難以言說的喜悅……

有一次,楊佳挽着父親在學校門口散步時,恰好遇到了過去的兩個學生,看到已經完全失明的楊佳,兩個學生隻說了一句:“老師,你怎麽變成了這樣了呢?”就站在學校門口痛哭起來。楊佳沒有哭,她不停地勸着對方,并用笑容和他們告别。

“注視”兩個學生遠去的背影,楊佳對父親說:“爸爸,雖然我不能選擇人生,但是,我可以微笑着面對,這樣你才能爲我驕傲,對嗎?”女兒的話,讓楊中信在熱淚中颌首。

2008年12月,中國殘聯派遣楊佳遠赴紐約,競選聯合國爲履行《殘疾人權利國際公約》而新設置的“聯合國權利公約專家委員會”委員,這次競争一共有41個締約國參加投票,23個候選人參加競選。公約規定,首屆委員會隻能由12名專家組成,隻有一半的候選人能夠選上,而每一位候選人必須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才能當選,時間對于楊佳來說必須分秒必争。

那幾天,她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個評委間爲自己“拉票”,評委中有的是熟人,但大部分都不是,爲了在最短的時間縮短彼此的距離,她充分地運用了自己的語言優勢,和歐洲西部的國家交流時,她用西班牙語,和非洲國家交流時,她則娴熟地進行法語會話……結果,楊佳第一輪便高票當選!

2009年2月,楊佳去日内瓦參加委員會首次會議時,發現委員會領導層競選人選中,唯獨沒有亞洲人。會上的楊佳據理力争,用精湛的演講和勇氣赢得了滿堂喝彩,最終當選爲聯合國權利公約專家委員會副主席。

成爲殘權委副主席之後,楊佳的工作更加忙碌了,有一次,楊中信發現楊佳一整天隻喝了很少的半杯水,便問她道:“小佳,你是不是不太舒服?怎麽喝水這麽少”楊佳支吾着說:“爸,我最近幾天的嗓子不太好,喝水覺得有點痛。”楊中信聽了信以爲真。可是吃飯的時候,女兒卻絲毫沒表現出嗓子痛。楊中信明白了,女兒是害怕喝水過多,造成上衛生間的不便,有意在減少自己的麻煩。女兒的善解人意,讓楊中信湧上無盡的心酸。

2011年6月的一天,楊中信繼續坐在楊佳講課的休息室旁,耐心地等待着楊佳下課。1個多小時之後,楊佳走下了課堂,楊中信連忙伸出手臂,挽着女兒在教室的走廊處略作休息。窗外陽光明媚,操場上彩旗飄飄,楊中信不由得有些傷感:“佳佳,今天外面很熱鬧,可惜……”楊佳打斷了父親的話:“爸爸,如今我已經覺得自己很幸福了,你看,YOUTH這個單詞就是幸福的最好注解,第一個字母‘Y’就像一個稚嫩的芽苗,外界有陽光雨露的時候,它就會不斷地向上,直到成爲一棵綠樹‘O’則代表一個圓,我的心裏一直在圓夢,隻要是處在圓夢的過程,我就會永遠有一種幸福感……”楊佳靜靜感受着陽光和微風,她沒有說出口的唯一遺憾是作爲一個母親,她沒有一天停止過對女兒的思念,如今女兒已經20多歲了,她隻能在心裏默默祝福女兒一切都好。

2011年5月末,杨佳被美国哈佛大学授予“校友成就奖”。“校友成就奖”设立于1997年,表彰在某领域做出重要贡献成就,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得以改善的杰出校友,迄今为止,只有19人获得该奖,香港特首曾荫权曾获得过此奖,而杨佳是获得该奖的中国内地第一人!

杨佳的履历上有着一张又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可是她的人生道路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别人很难想象,她如何取得现在的成就。

哈佛求学,见证一段非常罹难

杨佳出生自湖南长沙,父亲面包杨中信是中南大学的老师。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杨佳,天资聪颖,高一时便参加了高考,而且一举考入郑州大学英语系,19岁便教授大学二年级英语精读课,23岁从中科院研究生毕业留院任教,并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

1999年那年,命运与杨佳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不知哪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的眼睛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原本五彩斑斓的世界,像升起了一片片的水气似的。很快,医生的诊断像巨石般重重砸向这个家庭:杨佳患上了黄斑变性”眼疾,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心急如焚的杨中信立即带着女儿在全国各地遍访名医,草药与西药吃了不计其数,杨佳还承受了非常危险的球后注射治疗,但奇迹最终没有发生。更让她绝望的是,随着的自己的失明,丈夫对她越来越冷淡,常常接连数月,借口忙于事业而不进家门,丈夫的态度让敏感的杨佳意识到,自己的婚姻很可能随着阳光与色彩一起溃散!她对父亲忧虑地说:“爸爸如果有一天我的家庭破裂了,那我可怎么办?”杨中信鼓励女儿说:“不管前面是光明还是黑暗,还有爸爸在身边呢!”话虽然这样说,但杨中信的心里忐忑不安。

果然,翌年年底,杨佳的丈夫向她提出了离婚,并与之争夺起女儿的抚养权。由于法院在受理这起离婚案时,认定杨佳没有抚养女儿的能力,最终将年幼的孩子判给男方抚养。随后,杨佳的丈夫带着女儿不知所踪,那一段时间,杨佳承受着失明的威胁和失去女儿、家庭的痛苦。在父亲面前,她不止一次地落泪:“爸爸,你知道吗,我宁可失去双腿失去双手,也不愿失去光明!”

可贵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之下,坚强的杨佳并没有被命运击垮。2000年,经过刻苦努力,杨佳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准备攻读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虽然哈佛大学十分欣赏杨佳的精神,但几近失明的她如何自理呢?校方提出了疑虑。

为了扫清杨佳求学的障碍,杨中信让杨佳的大姐去美国全程照顾杨佳。虽然自己的孩子马上高考,可是姐姐还是随了父亲的意愿,成为杨佳的“全职保姆”。

到了哈佛之后,杨佳发现这里的阅读量很大,老师每天要求的阅读量要达到500页,同学们都叫苦不迭,感觉到时间不够用,而对于杨佳来说就更难了,因为她事先必须把资料一页一页扫进电脑,之后再通过特殊的处理软件把内容读出来,这样一折腾,时间更是所剩无几。

得知这一情况后,杨中信经常通过电子邮件或是MSN来鼓励女儿。杨佳也深知,在这样繁重的课业面前,自己唯有拼取速度,她用学校提供的一台有特殊键盘的电脑,每上一门课就按下一个开关键,等同学帮她确认工作键的灯亮了后,她就飞快地打起字来,一堂课下来,杨佳的笔记就是一篇完整的讲义。她的听力是由原来每分钟听200多个英文单词,提速到每分钟听400多个。

杨佳的刻苦博得了整个哈佛校园的尊重。当时,教授“领导艺术”课程的是肯尼迪学院最顶尖的教授大卫·戈根,他担任过从尼克松到克林顿4届美国总统的高级顾问。看到勤奋的杨佳,大卫·戈根对其十分欣赏,在他的课程即将全部结束的时候,他还特别请杨佳上台作最后的发言。

那天,面对众多期盼的目光,杨佳这样谈道:“我很欣赏美国黑人领袖马丁·

路得金的一句话:‘衡量一个人不要看他的肤色,而是要看他的品格。’从我身上你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国人的性格,人们在遇到重大变革时,往往要经历一个从拒绝接受、否认现实,到自我接受、证实现实、接受现实的过程。就我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我15岁时上大学,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然后又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留校任教。疾病使我的视力减退至失明。这期间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认为人一生的奋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别人竞争,第二阶是与自己竞争。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这样……”杨佳精彩而赋有勇气的演讲赢得了满堂喝彩,掌声持续了整整三分钟。

努力付出终于有了收获。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举行的毕业典礼上,杨中信亲自到场参加,他看到女儿上台时所有在场的师生不分年龄与肤色,全部起立为她热烈鼓掌,而女儿之所以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并不是她是唯一一位获得全院课程最高分A+的学生,而是,她是这个学位首位盲人获得者!如潮的掌声中,顿时让这位75岁的白发老人激动不已,巨大的幸福感与自豪感也涌上了心头,不过,想到回到国内之后,女儿的路还很长,一丝隐忧又不禁徘徊在他的心头……

父女相携,阳光与雨水一路同行

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杨佳重新拿起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教鞭。有一天早晨4点多,窗外还一片漆黑之时,杨佳便早早地起床收拾教案。这时,听到女儿房间动静后,杨中信也赶紧起来帮助她。父女相对无言,在房间里整理着纸张和文件,只听见纸张磨擦的沙沙声。无边的寂静之中,杨佳的手突然停了下来:“爸爸,天什么时候才能亮呢?”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问题,可是,这却是从哈佛归来的女儿一生中难解的疑问,抬头望望窗外,杨中信的心变得无比的沉痛。

杨佳的视力不是突然消失的,而是像舞台上的大幕,一天天地向中间合拢,直到最后完全失明。杨中信深知,这种过程对体会过光明的女儿来说,更是一种煎熬。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其实,女儿考虑的并不是她自己,更多考虑的恰恰是父母此刻的感受。

有一次,杨中信在整理杨佳的房间时,发现她把所有的盲文书都藏了起来。原来,杨佳一直在偷偷地学习盲文,而这一切她并不想让父母知道。杨中信一下明白了,女儿所担心的是,父母如果看到女儿在用盲人物品,势必会在心理产生暗示:女儿已经是一个残废人了。杨佳默默地做着这一切,只是让父母的心理上有一种安慰,她还是从前的那个健康的人,并没有任何的改变。抚摸着这些盲文书,杨中信的心里五味杂陈。

杨中信默默地将杨佳的盲文书原封不动地放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可是,现实毕竟是十分残酷的。由于没有任何经验,杨佳像个孩子一样只好从头学起,开始学穿衣、学吃饭、甚至是学走路,常常用吸管喝饮料时,一低头,吸管却戳到了眼睛用盲杖探路时,走着走着,常常把自己给绊倒了甚至有一次,杨中信一个没注意,女儿的脚竟然进了地铁站台与地铁列车间的缝隙里,他吓得连忙一把将她拉了过来。还有一次,杨佳拉开一个抽屉找里面的学习资料,往外拿的时候,其中的一本书掉到了地上,她俯身去捡再重新站起时,由于没有意识到抽屉是半开的状态,结果一下被插在上面的钥匙划中了额头,十几公分的口子又大又深,血一下溅满了杨佳的裤子与衣襟……

这样的次数多了以后,杨中信不禁为女儿担心起来,一天,他对杨佳说:“爸爸虽然岁数大了,但是眼睛却十分好用,从今往后,爸爸就做你的拐杖吧!”

可是父亲在一天天地苍老,杨佳怎么能增加他的负担呢?好多次,听到父亲收拾自己的东西时,不时地传来他的喘息声,杨佳便心酸不已。她想到,虽然自己不能帮助父亲,但是,她完全可以通过身体力行,来最大程度地减轻父亲的负担。

杨佳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本领,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每一堂课,杨中信都会坐在教室的一角,时刻等待着帮助自己,而一旦自己能够掌控课堂里的局面,就会让父女俩免去很多的烦琐与尴尬。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为了写好板书,她偷偷地在家里练习了成百上千遍,仔细地体会着左右手的配合。而语音教室里本是平面的操作台上,种种按钮也被她贴上了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胶布记号。此外,她还在上课时尽可能地多提问学生,并在心里默默地记住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声音,这样一来,她就能亲切地叫出提问题的学生名字。杨佳还练就出一种很不寻常的本领,在交流时,她会很专注地“注视”对方,而事实上,她是完全凭借听说话人的声音判断对方的位置。由于杨佳做得十分娴熟,许多新同学上了她的课后,还不知道她是一位盲人。

不过,杨佳很快便体味到父亲在身边的好处。在家里通往学院的那条林荫路上,常常有垂下来的树枝划伤杨佳的面部与双眼,为了让女儿不再受伤,他给女儿配了一副眼镜,另外,细心的杨中信还把家里的陈设都改为一律靠墙,这样就不会绊到她。杨中信还给她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录音机,还在她身上配了一台迷你的小录音机,这样一来,有时有人打电话给她,她用录音机录下来就行了,而不用费事地在包里面翻找纸笔。

父女两人也有闹别扭的时候,有一次,父女俩在马路边等车时,一处很矮的马路牙子绊住了杨佳的脚,她的身体猛一趔趄,直直地扑倒在地,杨中信看到女儿身上磕满了泥土膝盖也碰得青紫一片,心疼得无以复加。这时,公交车到了,有热心看出杨佳是盲人,便让出了一个座位,可是,杨佳却不忍心让老父亲在旁边站着。可杨中信知道,自己是出来照顾杨佳的,他怎么肯坐呢?争执中,两人都起了小脾气,结果谁都没有坐下,一直站到终点……

巅峰路上,深沉父爱永远相伴

由于父亲的悉心照顾,杨佳在研究生院将自己所讲的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杨佳的学生全部是博士生,因为她上课非常灵活,也从不照本宣科,她的课堂出现了学生爆棚的现象,容纳40人的教室,竟然有170多人争相报名。有一次,中科院外语部教学质量评估中,博士生们给她打了98的高分,学生们深情地写道:“杨老师,我们无法用恰当地言辞来形容您的风采,您的内涵如此丰富,您的授课如此生动,在获取知识外,我们获得了乐趣和做人的道理……”

受到巨大的鼓励,杨佳有了新的想法,这就是著书立说,失明前杨佳就想写一本《研究生英文阅读》。可是怎么写呢?杨中信先用厚厚的纸板给她做了书写框,杨佳在上边打盲文,结果因为用不习惯,字母打得叠在一起,像是缠作一团的毛线团一般。杨佳咬着牙重新打印着。为了写好书,她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夜晚12点以前从未睡过觉。

有天晚上,杨佳梦见自己写的书出版了,她高兴地举起自己的书在人流中叫卖:“看看我的书吧,我写得好极了,但我自己看不到,求求你们帮我看看吧。”叫着叫着她从睡梦中醒来了,于是,杨佳摸索着爬起来,将冰凉的书稿放在胸口上,泪水忍不住滚滚而下。

看到女儿瘦得皮包骨头,杨中信却从未阻止过,因为他十分清楚,女儿此刻正在与自己的命运交战,她不会放弃,也不能放弃。

为了锻炼杨佳的身体,让她顺利完成书稿,天气比较好的时候,杨中信有时会挽着她的手先走一两站地,然后再坐地铁。每当这时,杨中信都会体味到女儿那双冰冷的双手传递过来的温暖,这一时刻,父女常常轻快地走在甬石路上,内心里却充盈着难以言说的喜悦……

有一次,杨佳挽着父亲在学校门口散步时,恰好遇到了过去的两个学生,看到已经完全失明的杨佳,两个学生只说了一句:“老师,你怎么变成了这样了呢?”就站在学校门口痛哭起来。杨佳没有哭,她不停地劝着对方,并用笑容和他们告别。

“注视”两个学生远去的背影,杨佳对父亲说:“爸爸,虽然我不能选择人生,但是,我可以微笑着面对,这样你才能为我骄傲,对吗?”女儿的话,让杨中信在热泪中颌首。

2008年12月,中国残联派遣杨佳远赴纽约,竞选联合国为履行《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而新设置的“联合国权利公约专家委员会”委员,这次竞争一共有41个缔约国参加投票,23个候选人参加竞选。公约规定,首届委员会只能由12名专家组成,只有一半的候选人能够选上,而每一位候选人必须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数才能当选,时间对于杨佳来说必须分秒必争。

几天,她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个评委间为自己“拉票”,评委中有的是熟人,但大部分都不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缩短彼此的距离,她充分地运用了自己的语言优势,和欧洲西部的国家交流时,她用西班牙语,和非洲国家交流时,她则娴熟地进行法语会话……结果,杨佳第一轮便高票当选!

2009年2月,杨佳去日内瓦参加委员会首次会议时,发现委员会领导层竞选人选中,唯独没有亚洲人。会上的杨佳据理力争,用精湛的演讲和勇气赢得了满堂喝彩,最终当选为联合国权利公约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成为残权委副主席之后,杨佳的工作更加忙碌了,有一次,杨中信发现杨佳一整天只喝了很少的半杯水,便问她道:“小佳,你是不是不太舒服?怎么喝水这么少”杨佳支吾着说:“爸,我最近几天的嗓子不太好,喝水觉得有点痛。”杨中信听了信以为真。可是吃饭的时候,女儿却丝毫没表现出嗓子痛。杨中信明白了,女儿是害怕喝水过多,造成上卫生间的不便,有意在减少自己的麻烦。女儿的善解人意,让杨中信涌上无尽的心酸。

2011年6月的一天,杨中信继续坐在杨佳讲课休息室旁,耐心地等待着杨佳下课。1个多小时之后,杨佳走下了课堂,杨中信连忙伸出手臂,挽着女儿在教室的走廊处略作休息。窗外阳光明媚操场上彩旗飘飘,杨中信不由得有些伤感:“佳佳,今天外面很热闹,可惜……”杨佳打断了父亲的话:“爸爸,如今我已经觉得自己很幸福了,你看,YOUTH这个单词就是幸福的最好注解,第一个字母‘Y’就像一个稚嫩的芽苗,外界有阳光雨露的时候,它就会不断地向上,直到成为一棵绿树‘O’则代表一个圆,我的心里一直在圆梦,只要是处在圆梦的过程,我就会永远有一种幸福感……”杨佳静静感受着阳光和微风,她没有说出口的唯一遗憾是作为一个母亲,她没有一天停止过对女儿的思念,如今女儿已经20多岁了,她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女儿一切都好。

小猪变干净了

  有一只小猪,它长着,圆圆的头、大大的耳朵、翘翘的鼻子、胖乎乎的身子。它喜欢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吃饱了,就在泥坑里滚来滚去它身上全是泥浆。它想:“哼!我就不...[全文阅读]

自强的人永远可以重新出发

    乔丹丹,北邮的“自强之星”。这位家境贫寒的姑娘,去年参加了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过五关斩六将,成功通过笔试、面试,获得了到清华大学硕...[全文阅读]

国王

  国王并不需要特别的伪装来掩饰自己,但他有奴才前呼后拥,还有那些五大三粗全副武装的卫兵和保镖、开路的喇叭和大鼓,以及那些簇拥着他们的卫队,这些仪式营造出来的...[全文阅读]

和前妻再谈一次恋爱

  婚姻是两个人的利己主义,两个人在一起,终归会好一些。最重要的是,我们之间还有爱!  前一阵子,电视上热播连续剧《和前妻谈恋爱》。这片子一播完,我和妻子都感同身...[全文阅读]

晋怀公为何逼死自己的外祖父?他是不是一个昏君?

  晋怀公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外祖父逼死的人,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晋怀公本人只因为外祖父狐突不听从自己的命令手召狐偃狐毛回国,就杀掉了狐突这件事却是被记...[全文阅读]

为别人披一床棉被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的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个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人家都是对我恶语相向,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天才女生被病魔蒙上眼睛,哈佛师生却对她睁大眼睛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81103.html

上一篇:那迎寒怒放的雪莲花

下一篇:三代人,两条路,一颗心

古代故事相关文章
更多古代故事文章
喜欢古代故事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