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故事>一千零一夜故事全集

三字经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45:02

  

  

  《三字經》中說:&ldquo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段機杼。&rdquo說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學問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邊,常和小夥伴玩辦理喪事的遊戲,學大人跪拜、哭叫的樣子。孟母覺得那個地方不适合給孩子居住,于是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家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讨價還價。孟母還是覺得這樣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這才開始喜歡讀書,變得守秩序、懂禮貌。這時候,孟母滿意地說:&ldquo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rdquo

  有一回,孟子偷懶不學習,孟母就當着他的面劃斷了正在織的一匹布,說:&ldquo學到一半就停下,和這塊織了一半就斷開的布有什麽區别,還有什麽用!&rdquo孟子聽後,再也不偷懶了。

  

  &ldquo香九齡,能溫席&rdquo的故事,說的是漢朝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懂事了。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搭蚊帳,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蚊子趕走,讓父母睡個好覺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鑽井被窩裏,把被子暖熱,讓父母睡得溫暖。黃香的故事流傳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說:&ldquo天下無雙,江夏黃香。&rdquo

  

  &ldquo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辍。&rdquo這是兩個關于勤學的故事。

  晉代的一個名叫車胤的孩子,他家中貧苦,沒錢買燈油,又想晚上讀書,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螢火蟲裝在白布袋子裏面,靠着微弱的燈光讀書映雪是晉代的孫康,在冬天的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這兩個人都是曆史上有名的好學之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狹子以居,三遷爲教。及孟子稍長,就學而歸,母方織,問曰:&ldquo學何所至矣?&rdquo對曰:&ldquo自若也。&rdquo母憤因以刀斷機,曰:&ldquo子之廢學,猶吾之斷斯機也。&rdquo孟子懼,旦夕勤學,遂成亞聖。

  

  《宋史·窦儀傳》記載:宋代窦禹鈞的五個兒子儀、俨、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ldquo五子登科&rdquo。

  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窦禹鈞的人,記取祖訓,教導兒子們仰慕聖賢,刻苦學習,爲人處世,不愧不怍。結果,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

  窦禹鈞本人也享受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當朝太師馮道還特地寫了首詩:&ldquo燕山窦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rdquo

  《三字經》也以&ldquo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rdquo的句子,歌頌此事又逐漸演化爲&ldquo五子登科&rdquo的吉祥圖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樣連袂獲取功名。

  

  孔融的父親面包拿一些梨給孩子們吃,讓孔融先挑,孔融卻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爲什麽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應該吃小的,大的給哥哥吃。這故事被用作兒童教育的好教材,成爲千古美談,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謙讓風格。

  孔融,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人。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中平初,舉高第,爲侍禦史。後辟司空府爲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贲中郎将。後因忤董卓,轉爲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爲相。興平二年領青州刺史。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征孔融爲将作大匠,遷少府。因不滿曹操雄詐,被奏免官。後複拜太中大夫,退居閑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終爲曹操所忌,下獄棄市。

  孔融着有,《隋書·經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

  

  蘇洵,字明允,自號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着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嘉佑元年,攜子蘇轼、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見歐陽修,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後人因其二子蘇轼、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爲&ldquo老蘇&rdquo,将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爲&ldquo三蘇&rdquo,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爲文見解精辟,語言鋒利,縱橫捭阖,很有戰國縱橫家的風度。着有《嘉佑集》十五卷。

  

  三國時期,魏國王經在征讨篡位的司馬昭時被捕,司馬昭要王投降,并抓來他的母親相威脅。王說:&ldquo爲國盡忠,死而無怨。&rdquo司腦羞成怒,決定處死王母子。臨刑前,王苦着對母親說,是自己連累了她。母親卻笑着說,自己爲有這樣的兒子而自豪。王在忠與孝矛盾時選擇了忠,實際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敬仰。

  

  &ldquo頭懸梁&rdquo的是晉朝人孫敬。孫敬,字文質,漢代信都人。好學,後入洛陽,在太學附近一小屋安頓母親然後入學。他曾采楊柳爲簡,加以編聯,用來寫經,這是曆史上&ldquo輯柳&rdquo的典故。《太平禦覽》上記載:孫敬&ldquo好學,晨夕不休&rdquo,常年閉門謝客,攻讀詩書,人稱&ldquo閉戶先生&rdquo。他苦讀詩書,常常通宵達旦,困倦得眼皮都睜不開了,就弄根繩子把頭發綁起來吊在房梁上。打盹垂頭的時候,揪一下頭發就驚醒了,繼續讀下去。

  

  古時候,有一個學者叫蘇秦。蘇秦自幼家境貧寒,連書都讀不起。爲了維持生計和讀書,他不得不時常賣自己的頭發或者幫别人打短工,後來又離鄉背景到了齊國拜師學藝。

  經過一年的學習,蘇秦認爲自己已經把老師的本領都學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師和同學,去闖蕩天下。但是一年後不僅一無所獲,()連錢也用完了。他隻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時,蘇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爛肮髒不堪,滿臉塵土。妻子見他這個樣子,搖頭歎息,繼續織布嫂子見他這副樣子扭頭就走,不願做飯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還暗暗笑他活該!

  蘇秦看到家人這樣對待他,十分傷心。他關起房門,不願意見人,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ldquo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認小叔子,父母不認兒子,都是因爲我不争氣,沒有好好學習。&rdquo

  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書本,發憤讀書。他每天讀書到深夜,有時候不知不覺伏在書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來,都後悔不已,但又沒有什麽辦法不讓自己睡着。有一天,讀着讀着實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撲倒在書案上,但他猛然驚醒&mdash&mdash手臂被什麽東西刺了一下。一看是書案上放着一把錐子,他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辦法:錐刺股!以後每當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紮自己的大腿一下,讓自己突然&ldquo痛醒&rdquo。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鮮血淋淋,目不忍賭。

  家人見到這樣,有些不忍心,勸他說:&ldquo你一定要成功的決心和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這樣虐待自己啊!&rdquo

  蘇秦回答說:&ldquo不這樣,就會忘記過去的恥辱!&rdquo

  經過&ldquo血淋淋&rdquo的一年,蘇秦已經很有學問了。他又開始出去闖蕩天下,這一次終于事業有成,很有心得,開創了自己輝煌的政治生涯。

  

  古時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資聰明,看到不懂得事情,總喜歡問爲什麽?李白每天去學堂上學,因爲他天資聰明,教書先生不但很喜歡他,還常常誇獎他。漸漸地李白驕傲了。曾有一段時間,他時常逃學。

  有一天,他逃學在外面,一邊走一邊玩。突然,他看到前邊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塊大石頭旁,在石頭上正磨一根鐵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問老婆婆在做什麽?老婆婆的臉上帶着慈祥的笑容,溫和的告訴他:&ldquo我正在磨一根繡花針。&rdquo李白驚訝的問:&ldquo這麽粗的一根鐵棒,怎麽可能磨成很細的繡花針呢?&rdquo老婆婆又和藹地說:&ldquo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要你專心緻志,鐵棒必能磨成針。&rdquo并以此教育李白,隻要持之以恒,必會成功的道理。李白聽後很受啓發。

  從此以後,李白刻苦用功的學習,終于,成爲着名的詩人,一代大師,留名萬古。

  

  戰國軍事家吳起,其妻子是齊國宗室的女兒,他們住在魯國。不久齊國發兵攻打魯國,有人推薦吳起率兵抵抗,魯穆公因吳妻是齊國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吳知道後,爲了功名,居然殺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後打敗了齊軍。吳雖成名,但千百年來一直爲世人所鄙視。

  

  上古時期,洪水泛濫,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親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當,洪水越來越大,鲧因此被殺。大禹後來接替父親,繼續治水,并吸取父親的教訓,采取疏導法終于制服了洪水。其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曆代人的稱贊。

  

  春秋時期,一次吳國将越王勾踐包圍,勾踐隻好求和,但發誓要報仇雪恨。爲了不忘恥辱,他床上鋪刺人的柴草,并懸挂一個苦膽,每天睡柴草嘗苦膽,以此激勵自己,使越國實力不斷增強,最終滅了吳國。

  

  孫康是晉朝時期的大學學問家,小時家裏很窮,連燈油也買不起,但他還是想盡辦法讀書,一個雪夜,他拿着書在月光下讀,由于看不清兩眼發麻,他又幹脆趴到雪地上,大雪象一面鏡子,把書上的字照得很清晰,他驚喜萬分直到這次讀完。長大後憑着苦讀學到的知識,成了一名大學問家。

  

  宋朝着名文學家蘇洵,小時不喜歡讀書,到了27歲仍一事無成。看到許多同齡人都考中了秀才。舉人,才猛然醒悟,下決心迎頭趕上。他以一改往日習慣,抓緊一切時間刻苦學習,學問大展,并帶動兒子都刻苦讀書。後來他同兒子蘇轼。蘇轍一起進京趕考,相繼金榜題名,聲震京城。

  

  隋朝李密,生性好學,走到哪裏都把書帶在身邊,有一次上街把&ldquo漢書&rdquo挂在牛角上,被宰相楊素看到,楊素見他如此好學,頓生好感。通過交流,楊素發現他有舉一反三的獨到見解,就叫兒子楊玄向他學習,隋朝末年,楊玄起兵反隋,他做軍師。後來爲推翻隋炀帝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五代時期的有名才子梁灏,從小喜歡讀書,長大後又博覽群書。他35歲那年,參加了朝廷考試,不料名落孫山,他沒有因此氣餒,更加發憤學習。誰知命運偏偏與他作對,政權換了幾代還是沒考中。宋朝建立後,82歲的他考中了頭等狀元。他的好學不倦,堅忍不拔精神一直被後人傳誦。

  

  秦末,劉邦攻下秦都鹹陽,其手下告訴項羽說,劉邦有野心,項羽聽後很害怕欲殺劉邦,即在鴻門設宴招待劉邦,席間指使項莊舞劍要殺劉邦,多虧項伯保護幸免于難,後來在劉邦護衛的斥責下,項羽才放棄殺劉邦的念頭。

  

  孔子勤奮好學,知識淵博,一生都沒有松懈過。那時候還沒有紙,書都是用竹簡作成的,再用牛皮繩編連起來的。孔子爲了研究&ldquo周易&rdquo,每天不停地翻閱竹簡,結實的牛皮繩居然因磨斷而換了三次。可見沒有刻苦精神,就不能成爲有學問的人。

  

  賈島是唐朝詩人,寫詩十分認真,被稱爲&ldquo苦吟詩人&rdquo,一次他來了靈感,寫了兩句詩:&ldquo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rdquo開始他對句中的&ldquo敲&rdquo字,想用&ldquo推&rdquo字,可又拿不定主意,于是不斷地用手做着推敲的動作,以緻于得意忘形撞到了京城最高長官韓愈的轎子。韓愈被他執着的精神所感動,非但不責怪他,他倆還成了好朋友。現在,人們把&ldquo推敲&rdquo作爲學習認真的代名詞。

  

  範缜是中國曆史上着名的唯物主義者,南朝時期佛教盛行,全國上下沉迷其中,他對此深惡痛絕,寫了一本&ldquo神滅論&rdquo的書,對這種社會風氣進行批駁。他認爲人的精神和肉體是統一的,互相依存的。當時的宰相肖子良用高官厚祿引誘他放棄自己的觀點,他卻不爲所動。最後被橫加罪名流放到嶺南,也沒有放棄自己的觀點。

  

  中國的曆法是全世界最早的,既科學又實用,是在黃帝時期發明的。黃帝手下有兩個大臣,叫羲和及常儀,他倆對天象都感興趣,黃帝叫羲和研究太陽運行規律,叫常儀研究月亮和星辰的變化規律。經過努力他倆終于研究出這套曆法,并一直沿用到現在。這就是&ldquo黃曆&rdquo。

  

  傳說很久以前,天和地連在一起,象個大雞蛋,裏面漆黑混沌。一個巨人叫盤古在裏面睡了一萬八千年,感到很憋氣,便用斧頭把&ldquo雞蛋&rdquo剖開,裏面清淨的陽氣變成了天,渾濁的陰氣形成了地。此後盤古每天長一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地終被固定下來,人和動物就生活在這裏。這就叫&ldquo盤古開天地&rdquo。它反映了我們祖先與大自然不屈不撓的鬥争精神。

  

  蔡文姬是我國曆史上着名的才女,她父親蔡邕也是東漢着名的大學者。一次,蔡邕正在彈琴,忽然家中的貓抓到一隻老鼠,但還未能制服老鼠,蔡邕不知不覺受到感染,此情緒貫入到琴的旋律中。在後房聽琴的蔡文姬忽然說:&ldquo貓鼠鬥快結束了吧。&rdquo蔡邕很驚奇,連聲稱贊。可是戰亂時代才女被匈奴擄去,20年後被曹操用重金贖回。蔡文姬歸漢後,整理了許多父親失散的書稿,爲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作出了貢獻。

  

  謝道韫是東晉女文學家,自幼好學,聰明而有才辨。一年冬天下大雪,伯父謝安與人在後院賞雪,謝安一時高興,出了一句&ldquo大雪紛紛何所似&rdquo來考晚輩們,大家搶着回答都不如意,此時道韫答道&ldquo未若柳絮因風起&rdquo。謝安聽了非常高興。因此,後人稱之爲&ldquo柳絮才&rdquo,後來嫁給了大書法家王羲之子,被當時人們稱爲氣質高雅超凡脫俗的女子。

  

  北朝後魏時期的祖螢,父親當過太守,家裏又很多藏書。他從小愛讀書,小小年紀就出了名,8歲時就能寫詩,12歲當了中書舍人的官,被稱爲&ldquo世聖小兒&rdquo。他說寫詩要出自内心,要有自己的見解和風格。他長大後當了大官。

  

  上古時候,水神共公不服皇帝統治,就與他打起來。戰争異常激烈,從天上打到人間,最後打到西方不周山下。戰局僵持不下,共工脾氣暴躁,一頭撞向不周山。結果,災禍發生了。因不周山是支撐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造成洪水泛濫。女娲爲了拯救人類,采來五色石,用天火敖成膏,把天補上。但傾斜的天,凹陷的地,再難恢複。至今,日落西山水流東南。

  

  這是封建社會人們的行爲規範,簡稱&ldquo五常&rdquo。&ldquo仁&rdquo者,對人寬厚有愛心&ldquo義&rdquo者,爲人正派,愛憎分明&ldquo禮&rdquo者,行爲端莊,彬彬有禮&ldquo智&rdquo者,處事果斷周密&ldquo信&rdquo者,誠實穩重講信譽。這些做到了,就是正人君子反之,就是遭人唾罵的壞人。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曹操揮兵南下後,因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爲了适應水戰便把戰船的首尾用鐵索相連。周瑜采用了部将黃蓋詐降的計策,使用火攻。一天夜裏,當黃蓋的小船駛近曹操的船隊時,趁着東南風,放火燒船,曹操的船隊頓時變成火海。

  

  

  《三字经》中说:&ldquo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rdquo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ldquo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rdquo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ldquo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rdquo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ldquo香九龄,能温席&rdquo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ldquo天下无双,江夏黄香。&rdquo

  

  &ldquo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rdquo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ldquo学何所至矣?&rdquo对曰:&ldquo自若也。&rdquo母愤因以刀断机,曰:&ldquo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rdquo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ldquo五子登科&rdquo。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ldquo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rdquo

  《三字经》也以&ldquo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rdquo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ldquo五子登科&rdquo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孔融的父亲面包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着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着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ldquo老苏&rdquo,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ldquo三苏&rdquo,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着有《嘉佑集》十五卷。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ldquo为国尽忠,死而无怨。&rdquo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ldquo头悬梁&rdquo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ldquo辑柳&rdquo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ldquo好学,晨夕不休&rdquo,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ldquo闭户先生&rdquo。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头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ldquo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rdquo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mdash&mdash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ldquo痛醒&rdquo。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ldquo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rdquo

  苏秦回答说:&ldquo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rdquo

  经过&ldquo血淋淋&rdquo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古时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资聪明,看到不懂得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李白每天去学堂上学,因为他天资聪明,教书先生不但很喜欢他,还常常夸奖他。渐渐地李白骄傲了。曾有一段时间,他时常逃学。

  有一天,他逃学在外面,一边走一边玩。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块大石头旁,在石头上正磨一根铁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温和的告诉他:&ldquo我正在磨一根绣花针。&rdquo李白惊讶的问:&ldquo这么粗的一根铁棒,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rdquo老婆婆又和蔼地说:&ldquo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专心致志,铁棒必能磨成针。&rdquo并以此教育李白,只要持之以恒,必会成功的道理。李白听后很受启发。

  从此以后,李白刻苦用功的学习,终于,成为着名的诗人一代大师,留名万古。

  

  战国军事家吴起,其妻子是齐国宗室的女儿,他们住在鲁国。不久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有人推荐吴起率兵抵抗,鲁穆公因吴妻是齐国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吴知道后,为了功名,居然杀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后打败了齐军。吴虽成名,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鄙视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春秋时期,一次吴国将越王勾践包围,勾践只好求和,但发誓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耻辱,他床上铺刺人的柴草,并悬挂一个苦胆,每天睡柴草尝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使越国实力不断增强,最终灭了吴国。

  

  孙康是晋朝时期的大学学问家,小时家里很穷,连灯油也买不起,但他还是想尽办法读书,一个雪夜,他拿着书在月光下读,由于看不清两眼发麻,他又干脆趴到雪地上,大雪象一面镜子,把书上的字照得很清晰,他惊喜万分直到这次读完。长大后凭着苦读学到的知识,成了一名大学问家。

  

  宋朝着名文学家苏洵,小时不喜欢读书,到了27岁仍一事无成。看到许多同龄人都考中了秀才。举人,才猛然醒悟,下决心迎头赶上。他以一改往日习惯,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学问大展,并带动儿子都刻苦读书。后来他同儿子苏轼。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相继金榜题名,声震京城。

  

  隋朝李密,生性好学,走到哪里都把书带在身边,有一次上街把&ldquo汉书&rdquo挂在牛角上,被宰相杨素看到,杨素见他如此好学,顿生好感。通过交流,杨素发现他有举一反三的独到见解,就叫儿子杨玄向他学习,隋朝末年,杨玄起兵反隋,他做军师。后来为推翻隋炀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五代时期的有名才子梁灏,从小喜欢读书,长大后又博览群书。他35岁那年,参加了朝廷考试,不料名落孙山,他没有因此气馁,更加发愤学习。谁知命运偏偏与他作对,政权换了几代还是没考中。宋朝建立后,82岁的他考中了头等状元。他的好学不倦,坚忍不拔精神一直被后人传诵。

  

  秦末,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其手下告诉项羽说,刘邦有野心,项羽听后很害怕欲杀刘邦,即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指使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多亏项伯保护幸免于难,后来在刘邦护卫的斥责下,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那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为了研究&ldquo周易&rdquo,每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可见没有刻苦精神,就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贾岛是唐朝诗人,写诗十分认真,被称为&ldquo苦吟诗人&rdquo,一次他来了灵感,写了两句诗:&ldquo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rdquo开始他对句中的&ldquo敲&rdquo字,想用&ldquo推&rdquo字,可又拿不定主意,于是不断地用手做着推敲的动作,以致于得意忘形撞到了京城最高长官韩愈的轿子。韩愈被他执着的精神所感动,非但不责怪他,他俩还成了好朋友。现在,人们把&ldquo推敲&rdquo作为学习认真的代名词。

  

  范缜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唯物主义者,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全国上下沉迷其中,他对此深恶痛绝,写了一本&ldquo神灭论&rdquo的书,对这种社会风气进行批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的。当时的宰相肖子良用高官厚禄引诱他放弃自己的观点,他却不为所动。最后被横加罪名流放到岭南,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

  

  中国的历法是全世界最早的,既科学又实用,是在黄帝时期发明的。黄帝手下有两个大臣,叫羲和及常仪,他俩对天象都感兴趣,黄帝叫羲和研究太阳运行规律,叫常仪研究月亮和星辰的变化规律。经过努力他俩终于研究出这套历法,并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就是&ldquo黄历&rdquo。

  

  传说很久以前,天和地连在一起,象个大鸡蛋,里面漆黑混沌。一个巨人叫盘古在里面睡了一万八千年,感到很憋气,便用斧头把&ldquo鸡蛋&rdquo剖开,里面清净的阳气变成了天,浑浊的阴气形成了地。此后盘古每天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被固定下来,人和动物就生活在这里。这就叫&ldquo盘古开天地&rdquo。它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蔡文姬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才女,她父亲蔡邕也是东汉着名的大学者。一次,蔡邕正在弹琴,忽然家中的猫抓到一只老鼠,但还未能制服老鼠,蔡邕不知不觉受到感染,此情绪贯入到琴的旋律中。在后房听琴的蔡文姬忽然说:&ldquo猫鼠斗快结束了吧。&rdquo蔡邕很惊奇,连声称赞。可是战乱时代才女被匈奴掳去,20年后被曹操用重金赎回。蔡文姬归汉后,整理了许多父亲失散的书稿,为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

  

  谢道韫是东晋女文学家,自幼好学,聪明而有才辨。一年冬天下大雪,伯父谢安与人在后院赏雪,谢安一时高兴,出了一句&ldquo大雪纷纷何所似&rdquo来考晚辈们,大家抢着回答都不如意,此时道韫答道&ldquo未若柳絮因风起&rdquo。谢安听了非常高兴。因此,后人称之为&ldquo柳絮才&rdquo,后来嫁给了大书法家王羲之子,被当时人们称为气质高雅超凡脱俗的女子。

  

  北朝后魏时期的祖萤,父亲当过太守,家里又很多藏书。他从小爱读书,小小年纪就出了名,8岁时就能写诗,12岁当了中书舍人的官,被称为&ldquo世圣小儿&rdquo。他说写诗要出自内心,要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他长大后当了大官。

  

  上古时候,水神共公不服皇帝统治,就与他打起来。战争异常激烈,从天上打到人间,最后打到西方不周山下。战局僵持不下,共工脾气暴躁,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灾祸发生了。因不周山是支撑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造成洪水泛滥。女娲为了拯救人类,采来五色石,用天火敖成膏,把天补上。但倾斜的天,凹陷的地,再难恢复。至今,日落西山水流东南。

  

  这是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简称&ldquo五常&rdquo。&ldquo仁&rdquo者,对人宽厚有爱心&ldquo义&rdquo者,为人正派,爱憎分明&ldquo礼&rdquo者,行为端庄,彬彬有礼&ldquo智&rdquo者,处事果断周密&ldquo信&rdquo者,诚实稳重讲信誉。这些做到了,就是正人君子反之,就是遭人唾骂的坏人。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曹操挥兵南下后,因北方士兵水土不服,为了适应水战便把战船的首尾用铁索相连。周瑜采用了部将黄盖诈降的计策,使用火攻。一天夜里,当黄盖的小船驶近曹操的船队时,趁着东南风,放火烧船,曹操的船队顿时变成火海。

剩男剩女请下榻!“必剩客”客栈专治“情伤”

一个女孩失恋后,又雪上加霜地失去了工作。在独自疗伤时,她发挥自己的设计专长和创意,别出心裁地在北京郊外开了一家特别的客栈——必剩客。这家客栈的特别...[全文阅读]

像石灰一样沸腾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但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个绘画爱好者,他习惯于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灵和思想,并且...[全文阅读]

怎么选择,才不辜负自己的努力

     文/孙圈圈   上周末的时候,有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整晚都没睡着,因为今天要去见她刚认识的一个男生。按她的说法,这可能是她这辈子见的最重要的人。   一...[全文阅读]

错过的礼物

  读中学时我开始叛逆,总嫌大人们不理解自己。  父亲面包送我14岁生日的礼物,是一本《简·爱》,因为父亲觉得我肯定会喜欢这样的故事。是的,我确实喜欢,却恨...[全文阅读]

晋明帝司马绍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都将自己视作天子,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夏朝末代君主夏桀还光明正大的将自己比作天上的太阳,这简直是太阳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可是,就在千年之后,...[全文阅读]

小屋里

记得老爷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妇住在自己新建的一楼一底的小屋里,结婚了一年,二人恩爱无比,非常快活。不幸丈夫得了一个怪病,突然死去,妇人悲痛不已。寡妇胆小...[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三字经小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gushi/yiqianlingyiye/471156.html

上一篇:三字经里的故事

下一篇:晋惠公为何要刺杀重耳?他和重耳是什么关系?

一千零一夜故事全集相关文章
更多一千零一夜故事全集文章
喜欢一千零一夜故事全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