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日记>感悟日记

常贤家的那些佚事儿

发布时间:2019-02-19 09:00:24

常賢家的那些佚事兒

“置田買地走海外”前些年成了常賢家至高無上的目标,仿佛立正稍息般的一緻看齊。其實,我們家的“常賢”是複姓,早在北宋的錢塘儒生編撰《百家姓》時因僅隻我們老祖一家而忘編在冊,雖然據前輩們口口相傳這事兒有據可考,但經不住許多年來人們口徑一緻稱我們爲“老常家”,故而“常賢”一姓便淡于世人,近年更甚。 說起常賢家族的興旺與輝煌,老常家的人都可給你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特别那些長輩們更是故事一籮筐,讓你癡迷忘寝。據《常賢族譜》載,早年興旺時在晉老常家有一千多口人(此前無文字記載),分居于三晉各地,輩份兒最高的居于晉陽(即今太原),族稱“老掌櫃”。他充分利用生意上的便利(噢,對了,我們老常家是從事情報生意的,有點兒像現在的信息業吧),指揮、管理着全境老常家各個支系(相當于分支機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掌櫃很有管理意識,他把各支系的生意連成一張大網,分囑各門(支系)必須相互協調配合,并定有若幹家規,以保證生意的順達與興旺。後來生意做大了,老掌櫃又想出一個新招,每年年底要求各門小掌櫃都要回宗室報帳(現如今的彙報工作),然後根據各門的經營情況,給予若幹不等銀兩的獎勵,同時吩咐下一年的生意重點兒。那時由于交通不便,有一門小掌櫃背着一筐情報赴宗室報帳,翻山越嶺整整走了兩天,暮色時分才趕到晉陽,眼看得門吏即将關閉城門,他急忙偷塞點兒散碎銀子才滿頭大汗趕到宗室,但遺憾的是就因誤了時辰,本該穩座當年魁首的他隻得了第九(最後一名),老掌櫃所賜與的賞銀還不夠他賄賂門吏的銀子,這事兒一度被老常家傳爲笑話。 老常家一門都是勤勞樸實的百姓,有的居于山莊窩鋪,有的住在崖畔水邊,做起事情來卻從不含糊,如果哪單生意出現問題,無論風霜雨雪,洪災地震,常家人都二話不說,立馬奔赴事故點兒迅速處理,直到情報的安全轉遞,因而世間便有了“風雨常賢人”之說。由于情報生意的特殊性,常賢人的勞作很辛苦,早年都像原始時期的刀耕火種一般,天不亮就出門查看生意周邊的安全可靠性能,時不時地處理一些外界隐患,一天往返近30公裏,晌午就便從幹糧袋裏掏塊窩頭邊嘴嚼邊巡查,待啃完時俯身小溪“咕咚咕咚”喝幾口“爬爬水”,用衣袖在嘴角左右一抹,很滿足又惬意地繼續前行,一直要到酉時才能返家。經年周而複始的奔波,許多人腰彎腿痛,骨關節腫大或胃部存疾,但常家人從不叫苦也不喊累,一代一代延續下來。後來受西洋人影響,說情報傳遞介質可以改變傳統的生意空間,于是就引進了這項技術,廣泛應運于常家的生意場上,上年歲的常家人都還記得那場技術革命的空前盛況和改寫常賢家族曆史的深遠影響,至此常家人開始逐漸擺脫世代流傳的困苦局面,同時也得以在閑暇之餘一窺外界的精彩。當然,首先受此影響的還要數那些進過大學堂的秀才們,他們在宗室裏推動了整個常賢家族的産業進步。其時,老掌櫃已将經營權轉交于新掌櫃,各支系也均由新掌櫃指派了小掌門人,且變一年一次的回宗室報帳爲一年兩次,旨在更爲有效地管理監督。任何新的變革說穿了無非是利益的調整,老常家也不例外,爲了促進新技術的吸收消化,使之盡快轉變爲生産力,新掌櫃在過去“大會戰”、“傳幫帶”的基礎上演變爲“走出去(學習),引進來”(傳授)的方法,不越幾時,一個全新的、掌握了最新情報技術的常賢家族便已形成,同時也完成了常家人由幕後作業向前台奉獻的角色轉換。當時,宗室設有錢房、工房、人房、衛房等司職家人,專管全族職事,各門也簡單安排司職人員,打理本門事宜。家大業大難免有些磕碰摩擦,爲了統籌管理高度分散的常家生意,宗室早前還在族長層特設了一席代表家人說話的幕僚,在族長層和家人間起橋梁紐帶作用。在技術革命時期,這任幕僚是下輩們的姑夫,姓宮名惠,字念佳,由于他和家人接觸頻繁,感情較深,故而他也自然将自己稱爲常家人,僅隻下面的人直呼他宮惠。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突發災病,家族的利益分配等等他都會出面幫助化解,所以宮惠很得人心。别看那些秀才們滿腹經綸,在宮惠那裏,他們一個個被規矩成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的行家裏手,當然,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也推動了常賢家的人事更叠和市場經營的拓展與優化,進而使整個家族風聲水起,格外矚目,就連那些歇業老者和員外們也都一個個贊不絕口,說老常家過上了好光景兒。 那年剛報完帳,急匆匆想趕回去置辦年貨,在宗室外門樓拐角處冷不丁碰上李老員外,他滿面紅光一把拉住我上下左右打量個遍,“臉黑了,胖了點兒,咱那邊的親戚們都好吧?”望着李員外欣喜若狂的神情和手裏兩個滿滿的大袋,不無感激地說:“大家都好,這幾年都寬裕了,黃員外常念叨和你在關外酒肆劃拳那檔子事兒呢。”李員外既興奮又無奈:“不瞞你說,那時候手頭緊,我和你黃叔搜遍全身才摸出兩錢銀子,兩人燙了兩壺酒,要了四個鹹鴨蛋,誰劃拳輸了誰喝酒,誰赢了吃一點兒鹹鴨蛋……”李員外擦了擦笑出的眼淚:“現在好了。走,那邊酒館的酒保是老相識,去喝兩盅……”已近年關,我推脫了李員外的盛邀,着急着踏上返程。 過年時節,老常家各門派都喜氣洋洋,上上下下張燈結彩,戶裏戶外歡聲笑語,逢人便說“恭喜發财”。姑夫宮惠還特意囑咐各門要探訪所有老員外、老家工,把常家的問侯和關懷送到這些前輩的床邊炕頭,讓大家夥兒都能感受到老常家欣逢盛世的喜悅。于是,趁着年關的喜慶勁兒,宗室和各門派的管理層都打點禮品紅包分赴各情報站點(一般一個情報站點安置一戶人家)看望一番。雙手捧着年禮,授受雙方并不在意包内銀子的多寡,看重的則是族人間的真摯情感和對家族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有的更是吩咐内人早早挽袖洗手做莜面靠栳栳(晉地小吃),炖羊肉哨子,把過年準備的食品擺滿桌子,末了硬拉你盤腿坐上炕頭就着靠栳栳喝着熱酒,聊上一些彼此感動的陳年往事和家族内部的趣聞雜談,用充滿憧憬的神情緩緩合上常賢家族年度的最後一頁……常家人笑了,錢匣子裏有了些銀兩,住的用的顯然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就連出門辦事兒的眼神都沒有低于平視的角度,諸如置田買地這樣“偉大”的事情他們也敢摻和進去,有的甚至彎彎繞地打起走海外的主意。 不知打何時起,全國的常賢家族往來聯系多了起來,雖然互不相識也不同室,但終歸是同一血脈,見面總感覺格外親切,拉家常話生意仿佛有講不完的話題,于是乎串門走親戚的現象便頻繁起來。特别是區域性交流活動更是俗定成章,每年一次例規,各宗室輪流坐莊,不管你是獨門絕技,還是祖傳秘籍,會上都得亮出來讓大家夥兒見識一番。眼界開了見識廣了,生意自然也益發紅火起來,記得那年全國擂台比武我們還得了狀元呢,當地方官員臨場觀摩時,大家激動得不知說什麽好。也就是從那時起,晉地老常家榮耀了整個情報行業。 書上說,曆史是呈螺旋式發展的,實踐證明這話兒一點不假。就拿李員外說吧,打年輕時便一紙公文派來晉地常家,曾爲老常家立下數不清的汗馬功勞,光那受勳證章足有兩尺餘厚,人也由風華正茂變爲佝偻細瘦,獲悉看望他時,方知秋風那天得了中風病,起因是李員外翻讀了整整兩年的《紅樓夢》,那晚在夢中偶遇王熙鳳,與他不知說了些什麽,無意識他蹬開被子中了風,雖經多方診治,終也未能擺脫癱瘓。望着老伴手裏快有受勳證章一半厚的無法解決的看病票據,我突然眼眶濕潤起來,那年他還邀我喝酒呢,怎麽幾年的光景便成了這樣……? 閑暇時,老哥們幾個總喜歡在拔地而起的居所下打打牌嗑嗑瓜子兒,生意場上的事兒自然有年輕人在料理,老學究、老員外、老家工們落得清閑悠然。什麽丢車保帥,什麽清一色自摸,什麽拖拉機大甩,有時會争執得面紅耳赤,有時會默契得一塌糊塗。而今,石桌猶在,卻已人去場空,李員外的卧床讓許多人不寒而栗,大家自覺不自覺地轉入了修身養氣的行道。當然,大凡路過此處,人們都會嗟歎流年似水,歲月蹉跎。也就是那年夏季的某天,假秀才剛與哥幾個喝完50壽辰賀酒,還沒徹底清醒掌櫃就找他談話,并給他披了上象征意義的員外長衫。馬秀才在門鎖孔内瞅着假員外順着草坪漸行漸小的凄涼身影,合不攏嘴地把這一消息給抖了出去:“老常家又多了一個老員外……”也就是從那時起,披着員外長衫的人越來越多,偶爾碰上掌櫃的,他那眉宇間的志得意滿總讓人感覺有些意外,設或是簇擁他的那班秀才給繪出什麽藍圖,又或是職場上的呼風喚雨使然,小字輩們不敢妄然猜測,僅隻含笑一過。私下裏人們心底那個謎團實難打消:拉鋸式的生意顯然輝煌不在,爲何…… 往些年,張家的二兒子,王家的小閨女都進了常家大院,成了常家的一員,可近年裏概不顧員,就連一般的秀才也拒之門外,大家私下裏低聲叨咕:老常家怎麽了?要說生意并非像洋人說的金融危機,事實上還小有增長,咋就不用人了?一位聖賢有句話怎麽說來,意思大概是說一個組織隻有吐故納新,才能保持朝氣蓬勃。剛興旺起來還沒幾年,轉瞬便有些失色黯然,老常家男女老少心裏難以接受,特别那些小媳婦大姑娘也沒有了往常的那份飄然與昂揚,大家總在拷問,生意場上常賢家究竟惹着了誰?動了哪家店舖的煤油? 就是那年的年中吧,一連幾日的陰雨霏霏,把氣溫搞得很有些涼意,野員外走訪名山大川時不幸罹難魂留他鄉,常家人懵了,壯實的獅子般一個人怎麽會這樣?“是早年累下的病根”?“是那件員外長衫”?“是那次意外留下的隐患”?一時間衆說紛纭,事實是野員外實實在在從常家人的視線裏消失了,那麽突然,那麽強有力。姑夫宮惠抹一把眼淚領着一幫人在涼意裏爲野員外料理了後事兒。好像是辦完這事兒的第八天晌午,馬秀才突發靈感,邀幾個交好喝酒,席上慷慨陳詞:“酒乃高級醋也!”呂生當口否決道:“醋是高級酒耶!”二人争執不下,一旁胡秀才收攏不住歪咧的下唇插話:“争個屁,都是釀造貨色!” “啥……那你說是酒醉人還是人自醉?”馬秀才搖晃着一雙油膩膩的筷子不松話題。 “人要不醉跟酒有個鳥事兒。”呂生毫不相讓,顫抖的玻璃杯灑落許多酒花。 馬秀才哈哈一笑道:“你就裝吧,這年頭醉不醉由得了你……不做點兒功夫你能幹成什麽事兒?” 沉默,普通的問題往往沒有意外的答案。推杯換盞的速度明顯緩了下來。胡秀才狀态較爲欠佳:“後勤庫放那麽多員外衫明擺着積壓周轉資金,可爲啥他們卻念念不忘連年削減業務費用……難不成這也在做功夫……唉,可憐的野老兄呐……” 爲了擴大生意,常賢家族吸納了好多業務,連精品帶次品平均起來,每個人的業務量翻了有四番,本以爲可以維持還不太落後的光景,但現實徹底颠覆了常家人“家族效益與生意強弱成正比”的邏輯觀念。青黃不接,設備老化,經營力度漸走漸弱,不少常家人迎着大風将情報筐往地上一扣:“我的煤油誰在動?”作爲宗室幕僚的姑夫宮惠看着一幕幕凄涼,雖急在心裏也隻能歎氣作罷,在一個黑黑的夜裏,他也走了,同樣披一件長衫,僅隻顔色不同而已。有人作了統計,他那門派時下家族的平均年歲已超過了50歲大關,且工荒還在繼續。據說姑夫宮惠走後宗室也沒物色新人選,更聽說此前惹得大家夥心旌搖曳的花魁女秀才也跳出常門另某高就了…… 胡秀才那天在兒子12歲生日宴上似醉似醒的說了句頗讓人玩味的話兒:“飯店就餐時桌上大都放一些不同佐料,用于顧客口味的調理,相對于桌上的菜品它不算哪個菜系卻是不得不要的輔助産品,如果撤了會是什麽境況……”大家都伸長手臂把焦點對準雞魚蝦之類的菜盤,全沒在意他的發言,他尴尬地收過酒壺去另一桌敬酒。内中隻有馬秀才似乎聽出了什麽,偷偷把酒杯一擱,用濕面巾擦擦嘴臉,趁大家不注意溜出宴席,在他快速轉動的大腦中剛剛閃現過一個可怕的詞:“自生自滅”。他要看看《紅樓夢》上有沒有關于這方面的論述(受李員外影響),關鍵是想從王熙鳳那裏找把開鎖的鑰匙。 誰也沒有想到,步其後塵的還有若幹秀才……

常贤家的那些佚事儿

“置田买地走海外”前些成了常贤家至高无上的目标,仿佛立正稍息般的一致看齐。其实,我们家的“常贤”是复姓,早在北宋的钱塘儒生编撰《百家姓》时因仅只我们老祖一家而忘编在册,虽然据前辈们口口相传这事儿有据可考,但经不住许多年来人们口径一致称我们为“老常家”,故而“常贤”一姓便淡于世人,近年更甚。 说起常贤家族的兴旺与辉煌,老常家的人都可给你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特别那些长辈们更是故事一箩筐,让你痴迷忘寝。据《常贤族谱》载,早年兴旺时在晋老常家有一千多口人(此前无文字记载),分居于三晋各地,辈份儿最高的居于晋阳(即今太原),族称“老掌柜”。他充分利用生意上的便利(噢,对了,我们老常家是从事情报生意的,有点儿像现在的信息业吧),指挥、管理着全境老常家各个支系(相当于分支机构)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掌柜很有管理意识,他把各支系的生意连成一张大网,分嘱各门(支系)必须相互调配合,并定有若干家规,以保证生意的顺达与兴旺。后来生意做大了,老掌柜又想出一个新招,每年年底要求各门小掌柜都要回宗室报帐(现如今的汇报工作),然后根据各门的经营情况,给予若干不等银两的奖励,同时吩咐下一年的生意重点儿。那时由于交通不便,有一门小掌柜背着一筐情报赴宗室报帐,翻山越岭整整走了两天,暮色时分才赶到晋阳,眼看得门吏即将关闭城门,他急忙偷塞点儿散碎银子才满头大汗赶到宗室,但遗憾的是就因误了时辰,本该稳座当年魁首的他只得了第九(最后一名),老掌柜所赐与的赏银还不够他贿赂门吏的银子,这事儿一度被老常家传为笑话。 老常家一门都是勤劳朴实的百姓,有的居于山庄窝铺,有的住在崖畔水边,做起事情来却从不含糊,如果哪单生意出现问题无论风霜雨雪,洪灾地震,常家人都二话不说,立马奔赴事故点儿迅速处理,直到情报的安全转递,因而世间便有了“风雨常贤人”之说。由于情报生意的特殊性,常贤人的劳作很辛苦,早年都像原始时期的刀耕火种一般,天不亮就出门查看生意周边的安全可靠性能,时不时地处理一些外界隐患,一天往返近30公里,晌午就便从干粮袋里掏块窝头边嘴嚼边巡查,待啃完时俯身小溪“咕咚咕咚”喝几口“爬爬水”,用衣袖在嘴角左右一抹,很满足又惬意地继续前行,一直要到酉时才能返家。经年周而复始的奔波,许多人腰弯腿痛,骨关节肿大或胃部存疾,但常家人从不叫苦也不喊累,一代一代延续下来。后来受西洋人影响,说情报传递介质可以改变传统的生意空间,于是就引进了这项技术,广泛应运于常家的生意场上,上年岁的常家人都还记得那场技术革命的空前盛况和改写常贤家族历史的深远影响,至此常家人开始逐渐摆脱世代流传的困苦局面,同时也得以在闲暇之余一窥外界的精彩。当然,首先受此影响的还要数那些进过大学堂的秀才们,他们在宗室里推动了整个常贤家族的产业进步。其时,老掌柜已将经营权转交于新掌柜,各支系也均由新掌柜指派了小掌门人,且变一年一次的回宗室报帐为一年两次,旨在更为有效地管理监督。任何新的变革说穿了无非是利益的调整,老常家也不例外,为了促进新技术的吸收消化,使之尽快转变为生产力,新掌柜在过去“大会战”、“传帮带”的基础上演变为“走出去学习),引进来”(传授)的方法,不越几时,一个全新的、掌握了最新情报技术的常贤家族便已形成,同时也完成了常家人由幕后作业向前台奉献的角色转换。当时,宗室设有钱房、工房、人房、卫房等司职家人,专管全族职事,各门也简单安排司职人员,打理本门事宜。家大业大难免有些磕碰摩擦,为了统筹管理高度散的常家生意,宗室早前还在族长层特设了一席代表家人说话的幕僚,在族长层和家人间起桥梁纽带作用。在技术革命时期,这任幕僚是下辈们的姑夫,姓宫名惠,字念佳,由于他和家人接触频繁,感情较深,故而他也自然将自己称为常家人,仅只下面的人直呼他宫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突发灾病,家族的利益分配等等他都会出面帮助化解,所以宫惠很得人心。别看那些秀才们满腹经纶,在宫惠那里,他们一个个被规矩成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行家里手,当然,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也推动了常贤家的人事更迭和市场经营的拓展与优化,进而使整个家族风声水起,格外瞩目,就连那些歇业老者和员外们也都一个个赞不绝口,说老常家过上了好光景儿。 那年刚报完帐,急匆匆想赶回去置办年货,在宗室外门楼拐角处冷不丁碰上李老员外,他满面红光一把拉住我上下左右打量个遍,“脸黑了,胖了点儿,咱那边的亲戚们都好吧?”望着李员外欣喜若狂的神情和手里两个满满的大袋,不无感激地说:“大家都好,这几年都宽裕了,黄员外常念叨和你在关外酒肆划拳那档子事儿呢。”李员外既兴奋又无奈:“不瞒你说,那时候手头紧,我和你黄叔搜遍全身才摸出两钱银子,两人烫了两壶酒,要了四个咸鸭蛋,谁划拳输了谁喝酒,谁赢了吃一点儿咸鸭蛋……”李员外擦了擦笑出的眼泪:“现在好了。走,那边酒馆的酒保是老相识,去喝两盅……”已近年关,我推脱了李员外的盛邀,着急着踏上返程。 过年时节,老常家各门派都喜气洋洋,上上下下张灯结彩,户里户外欢声笑语,逢人便说“恭喜发财”。姑夫宫惠还特意嘱咐各门要探访所有老员外、老家工,把常家的问侯和关怀送到这些前辈的床边炕头,让大家伙儿都能感受到老常家欣逢盛世的喜悦。于是,趁着年关的喜庆劲儿,宗室和各门派的管理层都打点礼品红包分赴各情报站点(一般一个情报站点安置一户人家)看望一番。双手捧着年礼,授受双方并不在意包内银子的多寡,看重的则是族人间的真挚情感和对家族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有的更是吩咐内人早早挽袖洗手做莜面靠栳栳(晋地小吃),炖羊肉哨子,把过年准备食品摆满桌子,末了硬拉你盘腿坐上炕头就着靠栳栳喝着热酒,聊上一些彼此感动的陈年往事和家族内部的趣闻杂谈,用充满憧憬的神情缓缓合上常贤家族年度的最后一页……常家人笑了,钱匣子里有了些银两,住的用的显然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就连出门办事儿的眼神都没有低于平视的角度,诸如置田买地这样“伟大”的事情他们也敢掺和进去,有的甚至弯弯绕地打起走海外的主意。 不知打何时起,全国的常贤家族往来联系多了起来,虽然互不相识也不同室,但终归是同一血脉,见面总感觉格外亲切,拉家常话生意仿佛有讲不完的话题,于是乎串门走亲戚现象便频繁起来。特别是区域性交流活动更是俗定成章,每年一次例规,各宗室轮流坐庄,不管你是独门绝技,还是祖传秘籍,会上都得亮出来让大家伙儿见识一番。眼界开了见识广了,生意自然也益发红火起来,记得那年全国擂台比武我们还得了状元呢,当地方官员临场观摩时,大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也就是从那时起,晋地老常家荣耀了整个情报行业。 书上说,历史是呈螺旋式发展的,实践证明这话儿一点不假。就拿李员外说吧,打年轻时便一纸公文派来晋地常家,曾为老常家立下数不清的汗马功劳,光那受勋证章足有两尺余厚,人也由风华正茂变为佝偻细瘦,获悉看望他时,方知秋风那天得了中风病,起因是李员外翻读了整整两年的《红楼梦》,那晚在梦中偶遇王熙凤,与他不知说了些什么,无意识他蹬开被子中了风,虽经多方诊治,终也未能摆脱瘫痪。望着老伴手里快有受勋证章一半厚的无法解决的看病票据,我突然眼眶湿润起来,那年他还邀我喝酒呢,怎么几年的光景便成了这样……? 闲暇时,老哥们几个总喜欢在拔地而起的居所下打打牌嗑嗑瓜子儿,生意场上的事儿自然有年轻人在料理,老学究、老员外、老家工们落得清闲悠然。什么丢车保帅,什么清一色自摸,什么拖拉机大甩,有时会争执得面红耳赤,有时会默契得一塌糊涂。而今,石桌犹在,却已人去场空,李员外的卧床让许多人不寒而栗,大家自觉不自觉地转入了修身养气的行道。当然,大凡路过此处,人们都会嗟叹流年似水,岁月蹉跎。也就是那年夏季的某天,假秀才刚与哥几个喝完50寿辰贺酒,还没彻底清醒掌柜就找他谈话,并给他披了上象征意义的员外长衫。马秀才在门锁孔内瞅着假员外顺着草坪渐行渐小的凄凉身影,合不拢嘴地把这一消息给抖了出去:“老常家又多了一个老员外……”也就是从那时起,披着员外长衫的人越来越多,偶尔碰上掌柜的,他那眉宇间的志得意满总让人感觉有些意外,设或是簇拥他的那班秀才给绘出什么蓝图,又或是职场上的呼风唤雨使然,小字辈们不敢妄然猜测,仅只含笑一过。私下里人们心底那个谜团实难打消:拉锯式的生意显然辉煌不在,为何…… 往些年,张家的二儿子,王家的小闺女都进了常家大院,成了常家的一员,可近年里概不顾员,就连一般的秀才也拒之门外,大家私下里低声叨咕:老常家怎么了?要说生意并非像洋人说金融危机,事实上还小有增长,咋就不用人了?一位圣贤有句话怎么说来,意思大概是说一个组织只有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朝气蓬勃。刚兴旺起来还没几年,转瞬便有些失色黯然,老常家男女老少心里难以接受,特别那些小媳妇大姑娘也没有了往常的那份飘然与昂扬,大家总在拷问,生意场上常贤家究竟惹着了谁?动了哪家店舖的煤油? 就是那年的年中吧,一连几日的阴雨霏霏,把气温得很有些凉意,野员外走访名山大川时不幸罹难魂留他乡,常家人懵了,壮实的狮子般一个人怎么会这样?“是早年累下的病根”?“是那件员外长衫”?“是那次意外留下的隐患”?一时间众说纷纭,事实是野员外实实在在从常家人的视线消失了,那么突然,那么强有力。姑夫宫惠抹一把眼泪领着一帮人在凉意里为野员外料理了后事儿。好像是办完这事儿的第八天晌午,马秀才突发灵感,邀几个交好喝酒,席上慷慨陈词:“酒乃高级醋也!”吕生当口否决道:“醋是高级酒耶!”二人争执不下,一旁胡秀才收拢不住歪咧的下唇插话:“争个屁,都是酿造货色!” “啥……那你说是酒醉人还是人自醉?”马秀才摇晃着一双油腻腻的筷子不松话题。 “人要不醉跟酒有个鸟事儿。”吕生毫不相让,颤抖的玻璃杯洒落许多酒花。 马秀才哈哈一笑道:“你就装吧,这年头醉不醉由得了你……不做点儿功夫你能干成什么事儿?” 沉默,普通的问题往往没有意外答案。推杯换盏的速度明显缓了下来。胡秀才状态较为欠佳:“后勤库放那么多员外衫明摆着积压周转资金,可为啥他们却念念不忘连年削减业务费用……难不成这也在做功夫……唉,可怜的野老兄呐……” 为了扩大生意,常贤家族吸纳了好多业务,连精品带次品平均起来,每个人的业务量翻了有四番,本以为可以维持还不太落后的光景,但现实彻底颠覆了常家人“家族效益与生意强弱成正比”的逻辑观念。青黄不接,设备老化,经营力度渐走渐弱,不少常家人迎着大风将情报筐往地上一扣:“我的煤油谁在动?”作为宗室幕僚的姑夫宫惠看着一幕幕凄凉,虽急在心里也只能叹气作罢,在一个黑黑的夜里,他也走了,同样披一件长衫,仅只颜色不同而已。有人作了统计,他那门派时下家族的平均年岁已超过了50岁大关,且工荒还在继续。据说姑夫宫惠走后宗室也没物色新人选,更听说此前惹得大家伙心旌摇曳的花魁女秀才也跳出常门另某高就了…… 胡秀才那天在儿子12岁生日宴上似醉似醒的说了句颇让人玩味的话儿:“饭店就餐时桌上大都放一些不同佐料,用于顾客口味的调理,相对于桌上的菜品它不算哪个菜系却是不得不要的辅助产品,如果撤了会是什么境况……”大家都伸长手臂把焦点对准鸡鱼虾之类的菜盘,全没在意他的发言,他尴尬地收过酒壶去另一桌敬酒。内中只有马秀才似乎听出了什么,偷偷把酒杯一搁,用湿面巾擦擦嘴脸,趁大家不注意溜出宴席,在他快速转动的大脑中刚刚闪现过一个可怕的词:“自生自灭”。他要看看《红楼梦》上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受李员外影响),关键是想从王熙凤那里找把开锁的钥匙。 谁也没有想到,步其后尘的还有若干秀才……

感恩与感悟

  生了病,才知道没病时的重要性,才明白健康的日子是多么的值得去珍惜,可惜那时候不懂得去珍惜,比如,当身体状态良好时不知道去坚持,吃喝拉撒睡开始不讲究起来,生冷热辣...[全文阅读]

岭南师范学院“心连心”实践队-再多一点耐心

再多一点耐心吴逸轩2016年7月14日这是心连心实践队来到铺前小学的第五天,在所有人都渐入佳境,开始习惯这里的生活的时候,时间开始静悄悄地流去,时间已经不多,教学和工...[全文阅读]

回不去的人生

  年轻的时候,觉得犯了错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自己觉得自己还年轻,还可以重来,就在不断的犯错中慢慢长大,发现走过的人生就是在犯错,不可能重来,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全文阅读]

记录我和你一(乔小希

  丫头,你知不知道,我很想你,每天都想想到发疯。    丫头,你知不知道,当我每一次去空间时,多想看到你的留言。    丫头,你知不知道,当我在空间里没有看到你来过...[全文阅读]

生命不需要喧嚣

  其实,我们在最用力的时候,是最沉默的。    生命的意义仅仅是过程的精彩。生命的价值,仅仅是活着的精致。每个人的生活都只关乎于自己的起落,与其他无关。无论...[全文阅读]

老师,我喜欢你

老师,我喜欢你执灯社会实践队7月16日电(通讯员温小玲)7月16日,执灯社会实践队下乡支教的第七天,坦白而言,作为非支教组的一员,我对于这几天的历程并没有太多深刻的印象或...[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常贤家的那些佚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230772.html

上一篇:全国各类骗子的骗技

下一篇:北京爱情故事的上演

感悟日记相关文章
更多感悟日记文章
喜欢感悟日记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