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伊州歌》

发布时间:2021-09-18 07:05:16

伊州歌 - 益嘉運
打起黃莺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注釋】:
又作"春怨",金昌緒作
1、遼西:東北遼甯省等地。

【韻譯】:
快趕走樹上的黃莺,
别讓它在枝頭長啼;
啼聲會驚破我好夢……
害我夢不到那遼西。

【評析】:
??這是春閨望夫詩。正面似寫兒女情,實則卻寫征婦怨。詩意連綿,環環相扣。首
句寫“打起黃莺”,次句寫“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寫“莫教啼”的目的
是不使其“驚妾夢”,四句又寫“妾夢”是到遼西會見丈夫的。如此連綿反複,句句
相承,層層遞進,一氣呵成,讀來餘音滿口,韻味無窮。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勳
-----------------------------
  這首詩,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還有其與衆不同的特點:它通篇詞意聯屬,句句相承,環環相扣,四句詩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達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爲五言絕句提出的“就一意圓淨成章”的要求。這一特點,人所共稱。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把詩的寫法分爲兩種:一種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詩”,如杜甫詩“日出籬東水,雲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絕句六首》之一),屬于此類;另一種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詩”,這首《春怨》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更贊美這首詩的“篇法圓緊,中間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沈德潛在《唐詩别裁》中也說:“一氣蟬聯而下者,以此爲法。”

  但這些評論隻道出了這首詩的一個方面的特點,還應當看到的另一特點是:它雖然通篇隻說一事,四句隻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層次重疊,極盡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它總共隻有四句詩,卻是每一句都令人産生一個疑問,下一句解答了這個疑問,而又令人産生一個新的疑問。這在詩詞藝術手法上是所謂“掃處還生”。

  詩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說,黃莺是讨人歡喜的鳥。而詩中的女主角爲什麽卻要“打起黃莺兒”呢?人們看了這句詩會茫然不知詩意所在,不能不産生疑問,不能不急于從下句尋求答案。第二句詩果然對第一句作了解釋,使人們知道,原來“打起黃莺兒”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鳥語與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鳥語中,黃莺的啼聲又是特别清脆動聽的。人們不禁還要追問:又爲什麽不讓莺啼呢?第三句詩說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時驚妾夢”。但人們仍不會滿足于這一解釋,因爲黃莺啼曉,說明本該是夢醒的時候了。那麽,詩中的女主角爲什麽這樣怕驚醒她的夢呢?她做的是什麽夢呢?最後一句詩的答複是:這位詩中人怕驚破的不是一般的夢,而是去遼西的夢,是惟恐夢中“不得到遼西”。

  到此,讀者才知道,這首詩原來采用的是層層倒叙的手法。本是爲怕驚夢而不教莺啼,爲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詩人卻倒過來寫,最後才揭開了謎底,說出了答案。但是,這最後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這裏,還留下了一連串問號,例如:一位閨中少女爲什麽做到遼西的夢?她有什麽親人在遼西?此人爲什麽離鄉背井,遠去遼西?這首詩的題目是《春怨》,詩中人到底怨的是什麽?難道怨的隻是黃莺,隻怨莺啼驚破了她的曉夢嗎?這些,不必一一說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讀者去想象、去思索。這樣,這首小詩就不僅在篇内見曲折,而且還在篇外見深度了。

  如果從思想意義去看,它看來隻是一首抒寫兒女之情的小詩,卻有深刻的時代内容。它是一首懷念征人的詩,反映了當時兵役制下廣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陳邦炎)【作品評述伊州歌
打起黃莺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以上就是《伊州歌》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伊州歌 - 益嘉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注释】:
又作"春怨",金昌绪作
1、辽西:东北辽宁省等地。

【韵译】:
快赶走树上的黄莺,
别让它在枝头长啼;
啼声会惊破我好梦……
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评析】:
??这是春闺望夫诗。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诗意连绵,环环相扣。首
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
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连绵反复,句句
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人所共称。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应当看到的另一特点是:它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它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这在诗词艺术手法上是所谓“扫处还生”。

  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到此,读者才知道,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还在篇外见深度了。

  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陈邦炎)【作品评述伊州歌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以上就是《伊州歌》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伊州歌》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4164.html

上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下一篇:行路难·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