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发布时间:2021-08-20 15:43:0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王勃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衛。
3、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爲輔。
4、五津:四川境内長江的五個渡口。

【韻譯】: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阙。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别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隻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别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評析】:
??此詩是送别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别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
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
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
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别詩中的悲涼凄怆之氣,音調爽
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2003-03-31 16:24:15)

袁行霈

離愁别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别或留别的詩裏,難免染上凄涼、傷感的色彩。江淹《别賦》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這樣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古人寫的别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初唐詩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王勃,字子安,绛州龍門人。14歲時應舉及第,當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爲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于是王勃便漫遊蜀中,一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丢掉了。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爲交趾令。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年僅25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别時贈給他這首詩。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開頭兩句分别點出送别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長安,阙是宮門兩邊的望樓。“三秦”,泛指長安附近。項羽破秦後,把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爲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将爲王,稱爲“三秦”。“城阙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從灌縣到犍爲這一段有白華津、萬裏津等五個渡口,稱“五津”。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阙,氣象雄偉,曆曆在目。杜少府離開這裏,自然是戀戀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裏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産生幾分惆怅。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遊宦在外,也不怎麽得意。當他們走出都城,遠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遠遊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卻是一樣的啊!這兩句表現的感情很真摯,态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注的語氣,從字裏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筆鋒一轉,轉而去寬慰那即将遠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說:我們分手之後,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最後兩句就此再推進一層說:“無爲在岐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别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别淚沾巾。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志四海,萬裏猶比鄰。”又說:“憂思成疾,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脍炙人口的詩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别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一緻的。

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豔麗的詩風一直占據着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詩風,爲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戲爲六絕句》裏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爲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說那些嗤笑“四傑”的人隻能“身與名俱滅”,而“四傑”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杜甫對“四傑”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并不堆砌辭藻和典故,隻是用質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但在質樸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語中又包含着對友人的體貼,絕不是一覽無餘、索然寡味。詩人本來是要勸慰杜少府的,勸他不要過于感傷。但并不是一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境的描寫襯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爲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後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于悲傷。這樣寫來多麽委婉!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開了。

(選自《曆代名篇賞析集成》,中國文聯公司出版社1988年版)

(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語文第二冊教參) 【作品評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以上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评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
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
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
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
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2003-03-31 16:24:15)

袁行霈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公司出版社1988年版)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参) 【作品评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以上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3360.html

上一篇:《滁州西涧》

下一篇:《山居秋暝》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