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3 10:25:20

出自宋代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潇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樯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隐耀 一作:隐曜;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慶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着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裏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麽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隐藏起光輝,山嶽隐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遊來遊去

,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裏,波動的光閃着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爲什麽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爲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爲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麽他們什麽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

  寫于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釋記:一種文體。可以寫景、叙事,多爲議論。但目的是爲了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念)。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慶曆,宋仁宗趙祯的年號。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職任嶽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範仲淹的朋友。古時朋友間多以字相稱。谪戍:把被革職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發

到邊遠的地方。在這裏作爲<動>被貶官,降職解釋。守:指做州郡的長官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曆五年(1045)。越,到了,及。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政,政事;通,通順;和,和樂。這是贊美滕子京的話。百廢具興: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廢,這裏指荒廢的事業。具,通“俱”,全,皆。興,複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乃,于是;增,擴大。制:規模。唐賢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托、囑咐。予,我。作文,寫文章。以,用來,連詞。記,記述。予觀夫巴陵勝狀:夫,指示代詞,相當于“那”。勝狀,勝景,好景色。銜(xián)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銜,銜接。吞,吞沒。浩浩湯湯(shāng):水波浩蕩的樣子。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橫:廣遠。際涯:邊。(際、涯的區别: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朝晖夕陰:或早或晚(一天裏)陰晴多變化。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晖:日光。氣象,景象。萬千,千變萬化。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景象。此,這。則,就。大觀,雄偉景象。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說的“唐賢今人詩賦”。備,詳盡,完備。矣

,語氣詞“了”。之,的。然則北通巫峽:然則:雖然如此,那麽。南極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極,盡。遷客騷人,多會于此:遷客,被貶谪流遷的人。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爲騷人。多:大多。會,聚集。于,在。此,這裏。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飽覽這裏景色時的感想,恐怕會有所不同吧。覽:觀看,欣賞。物:景物。之情:情感。,得無:恐怕/是不是。異:差别,不同。乎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連綿不斷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開:解除,這裏指天氣放晴。陰風怒號(háo),濁浪排空:陰,陰冷。號,呼嘯;濁,渾濁。排空,沖向天空。日星隐曜(yào):太陽和星星隐藏起光輝。曜(不爲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輝;日光。山嶽潛形:山嶽隐沒了形體。嶽,高大的山。潛,隐沒。形,形迹。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樯(qiáng)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槳折斷。樯,桅杆。楫,船槳。傾,倒下。摧,折斷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

。斯:這,在這裏指嶽陽樓。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則,就。有,産生……(的情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去,離開。國,國都,指京城。去國,離開京都,也即離開朝廷。憂,擔憂。讒,讒言。畏,害怕,懼怕。譏,嘲諷。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蕭然,蕭條的樣子。感極,感慨到了極點。而,表示順接。者,代指悲傷感情,起強調作用。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氣候和暖,陽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風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辭)。波瀾不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驚:這裏有“起”“動”的意思。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一,全。萬頃,極言其廣。沙鷗翔集,錦鱗遊泳: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在水中遊來遊去。沙鷗,沙洲上的鷗鳥。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栖止,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鱗,代指魚。遊泳:或浮或沉。遊:貼着水面遊。泳,潛入水裏遊。岸芷(zhǐ)汀(tīng)蘭: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種。汀:小洲,水邊平地。郁郁:形容草木茂盛。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或:有時。長:大片。一,全。空

:消散。皓月千裏:皎潔的月光照耀千裏。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着金色。這是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這裏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璧,圓形正中有孔的玉。漁歌互答:漁人唱着歌互相應答。互答,一唱一和。何極:哪有窮盡。何:怎麽。極:窮盡。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怡,愉快。寵辱偕(xié)忘:榮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寵:榮耀。辱:屈辱。把酒臨風:端酒面對着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臨,面對。洋洋:高興得意的樣子。嗟(jiē)夫:唉。嗟夫爲兩個詞,皆爲語氣詞。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曾經。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或異二者之爲: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或,近于“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異,不同于。爲,這裏指心理活動。二者,這裏指前兩段的“悲”與“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爲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爲互文)。以,因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朝中做官擔憂百姓。意爲在朝中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下文的“進”,對應“居廟堂之高”。進:在朝廷做官。處江湖之

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則爲君主擔憂。處江湖之遠:處在偏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對應“處江湖之遠”。之:定語後置的标志。是:這樣。退:不在朝廷做官。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吧。先,在……之前;後,在……之後。其:指“古仁人”。而,順承。必:一定。)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那我同誰一道呢?微,沒有。斯人,這樣的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時六年:慶曆六年(1046年)

分析

中心思想  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嶽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産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主題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一提起嶽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範仲淹,千古名文《嶽陽樓記》, 想到其中表明範仲淹寬闊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會贊頌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态度。可以說,人們把太多的目光和關注給了範仲淹,而很少會有人想到功不可沒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

是與友人共勉。

後世影響  影響力洞穿史冊,成爲延綿千年的治國理念之一,政事通達、人心和順成爲後代無數治國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後世有“居官警語”雲:“善爲治者,貴運轶民之隐,達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閡。”“上下之交”而不“隔閡”,其核心就是個“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關鍵所在。

問題研究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種什麽樣的更高的理想境界?答:這是一種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雖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2、作者的曠達胸襟與政治抱負之間的關系:因果關系。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麽?(用原文回答)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是進亦憂,退亦憂”這句話中,“進”是指什麽?“退”是指什麽?“進”是指“居廟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處江湖之遠”即“不在朝廷做官”。5、這段話中所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麽?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麽?答:議論。作用:點明主旨,抒發了作者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6、“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作者的什麽感情?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以及對滕子京遭貶谪的

慰勉。7、如何理解“進亦憂,退亦憂”一句?答:“進亦憂”照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照應“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句話表達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處境,而是憂國憂民,以天下爲己任的思想。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請再寫出一句你從課外讀到的與此意思相似的詩句或名句。答:作用:體現本文主旨。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位卑未敢忘憂國。9、作者巧妙地用兩個設問句來逐層深入地闡明論點。第一個設問句先從反面說,後從正面說,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句,将文章推向高潮,從而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一句的修辭:對偶。11、“遷客騷人”登樓“覽物之情”爲什麽不同?答:他們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産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12、選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⑴對滕子京的勸勉和規谏。⑵抒發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13、“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兩句中的“異”字,分别指什麽内容?答;“覽物

之情,得無異乎”中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出的“遷客騷人”的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4、用自己的話概括“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并指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答:第一種:遠離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诽謗和諷刺的悲傷。第二種:胸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辱偕忘的喜悅。目的:爲了将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主旨。15、本文共五個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段,寫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議論的是第5段。16、出自本文的成語:百廢具興 、政通人和、心曠神怡。文章第二段用神來之筆再現了嶽陽樓的宏偉景象,照應了題目,此外還有什麽作用?答:“銜”和“吞”把遠山長江與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同時領起下文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景17、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各是怎樣的?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麽?答:一種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種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概括各段的大意:①交代作記的緣由。②描寫洞庭湖遠景,生發議論,引出兩種情景。③——④、描寫陰晴兩種天氣的景色極其感受。⑤、闡述古仁人之心,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19、聯系全文,說說你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看法或理解。答:範仲淹的這句話體現了憂君思想,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鑒和教育意義。20、文章略寫巴陵勝狀,詳寫覽物之情,試簡述其原因。答:寫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圖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友人。21、“遷客騷人”與“古仁人”的區别在哪?答: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2、本文的議論點明了作者的“憂樂”觀,這種“憂”“樂”與前文“遷客騷人”的“悲”“喜”是否一緻?爲什麽? 答:不一緻。作者的憂樂觀是以天下爲基礎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遷客騷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壞爲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23、範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滕子京地勸勉,結尾作者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歎。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

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24、“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三句話因其文質兼美而脍炙人口,請選擇感受最深的一句,結合《嶽陽樓記》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體會。答:任選其一即可。談體會既要聯系全文,又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如選第一句可圍繞政治理想來談;選第二句可圍繞曠達胸襟來談;選第三句可圍繞遠大政治報負及民族責任感來談,言之成理即可。25、“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騷人”是什麽意思?根據我們學過的古詩文,舉出曾到過嶽陽樓的“遷客騷人”之作。答:詩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27、文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爲現代人的你能否做到?爲什麽?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答:①能。這說的是一種從容的平常心境。隻要發揮心靈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養成平常心境。面對考試的失敗,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這是一種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作爲中學生,心靈尚需砥砺,戰勝外在的力量不易。擔心考試失敗是學生普遍的心态,便是這個道理。

賞析

  《嶽陽樓記》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叙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曆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爲“谪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爲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嶽陽樓和作記一事,爲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二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範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晖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啓後,并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拟的情調,而這種虛拟又是對無數

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這裏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叙。淫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盡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爲四字短句,色調卻爲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翺翔,魚兒在歡快遊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爲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歎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啓,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

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爲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拟出一問一答,假托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後标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本文表現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嶽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爲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文學家歐陽修在爲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嶽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範仲淹一生行爲的準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爲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範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

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閑快樂,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立身行一的準則,認爲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藝術手法

  就藝術而論,《嶽陽樓記》也是一篇優秀的文章。

  第一,嶽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說盡了,再重複那些老話沒有意思。範仲淹就是采取了換一個新的角度,找一個新的題目,另說他的一套。文章的題目是“嶽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産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後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範仲淹的别出心裁,讓人佩服。

  第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辟。議論的部分字數不多,但有統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特的議論文。《嶽陽樓記》的議論技巧,确實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第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遊泳。”“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

影沉璧。”這些骈句爲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啓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力。

  全文記叙、寫景、抒情、議論融爲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爲雜記中的創新。

理解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八百裏洞庭湖,南接湘、資、沅、澧,北分松滋、太平等長江支流,煙波浩淼,湖山輝映,自古以 來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勝地;嶽陽古稱巴陵,位于洞庭湖與長江彙合之處,枕山帶湖,爲巴、蜀、荊、襄之要沖。北宋慶曆六年(1046),一代名臣範仲淹應朋友之約,爲重修的嶽陽樓作記,千古名文《嶽陽樓記》于是誕生。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叙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曆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爲“谪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爲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嶽陽樓和作記一事,爲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2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

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範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何等的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晖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啓後,并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3~4兩段是兩個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奔湧跳躍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拟的情調,而這種虛拟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這裏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叙。淫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怎能不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

“感極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盡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爲四字短句,色調卻爲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翺翔,魚兒在歡快遊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爲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歎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啓,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爲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拟出一問一答,假托

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後标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古文觀止》的作者總評本文說:“嶽陽樓大觀,已被前人寫盡。先生更不贅述,止将登樓者覽物之情寫出悲喜二意,隻是翻出後文憂樂一段正論。”這一評語确實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實質。

創作背景

  慶曆新政失敗後,範仲淹貶居鄧州。昔日好友滕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爲重新修竣的嶽陽樓作記,并附上《洞庭晚秋圖》。範仲淹一口答應,但是範仲淹其實沒有去過嶽陽樓。慶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揮毫撰寫的著名的《嶽陽樓記》一記叙文,都是看圖寫的。

作者簡介

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範文正公”。範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嶽陽樓記》。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耀 一作:隐曜;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庆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

,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

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守:指做州郡的长官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

,语气词“了”。之,的。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郁郁:形容草木茂盛。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

:消散。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分析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

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问题研究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更高的理想境界?答: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虽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2、作者的旷达胸襟与政治抱负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中,“进”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进”是指“居庙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即“不在朝廷做官”。5、这段话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议论。作用: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

慰勉。7、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答:“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答:作用:体现本文主旨。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位卑未敢忘忧国。9、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反面说,后从正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的修辞:对偶。11、“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答: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1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⑴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谏。⑵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答;“览物

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15、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段,写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议论的是第5段。16、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 、政通人和、心旷神怡。文章第二段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题目,此外还有什么作用?答:“衔”和“吞”把远山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同时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景17、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概括各段的大意:①交代作记的缘由。②描写洞庭湖远景,生发议论,引出两种情景。③——④、描写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感受。⑤、阐述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19、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答: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20、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试简述其原因。答: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21、“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区别在哪?答: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2、本文的议论点明了作者的“忧乐”观,这种“忧”“乐”与前文“迁客骚人”的“悲”“喜”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2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

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2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体会。答: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全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政治报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25、“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骚人”是什么意思?根据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举出曾到过岳阳楼的“迁客骚人”之作。答: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7、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答: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

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

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

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艺术手法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

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理解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 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

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

“感极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

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古文观止》的作者总评本文说:“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这一评语确实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实质。

创作背景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26054.html

上一篇: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

    • 西风月落城乌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译文及注释译文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

    •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贺的《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闲驱竹马

    •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夕旅怀》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

    •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创作背景  

    • 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

    • 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凄凉犯·重台水仙》空江浪阔。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湘烟暮合。□尘袜、凌波半涉。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樊姊

    • 一派黄流已电奔。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创作背景

    • 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赠王友道》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 省可清言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

    •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益的《塞下曲·其一》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点评  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