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绿叶紫裹,丹茎白蒂。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30 10:33:17

出自先秦宋玉的《高唐賦》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遊于雲夢之台,望高之觀,其上獨有雲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寝,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爲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爲立廟,號曰朝雲。”王曰:“朝雲始楚,狀若何也?”玉對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驷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霁,雲無所處。”王曰:“寡人方今可以遊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王曰:“試爲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觀百谷之俱集。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

麗山之孤畝。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水澹澹而盤纡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揚踴而相擊兮,雲興聲之霈霈。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虎豹豺兕,失氣恐喙;雕鹗鷹鹞,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摯。于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鼋鼍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蜲蜲蜿蜿。

  中阪遙望,玄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殚形。榛林郁盛,葩華覆蓋;雙椅垂房,糾枝還會。徙靡澹淡,随波闇藹;東西施翼,猗狔豐沛。綠葉紫裹,丹莖白蒂。纖條悲鳴;聲似竽籁;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歎息垂淚。

  登高遠望,使人心瘁;盤岸巑,裖陳皚皚。磐石險峻,傾崎崖。巌岖參差,縱橫相追。陬互橫啎,背穴偃蹠。交加累積,重疊增益。狀若礫柱,雜巫山下;仰視山巅,肅何千千。炫燿虹蜺,俯視峥嵘,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松聲。傾岸洋洋,立而熊經,久而不去,足盡汗出。悠悠忽忽,怊怅自失。使人心動,無故自恐。賁育之斷,不能爲勇。卒愕異物,不知所出。縱縱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狀

似走獸,或象飛禽。谲詭奇偉,不可究陳。上至觀側,地蓋底平。箕踵漫衍,芳草羅生。秋蘭茝蕙,江離載青。青荃射幹,揭車苞并。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衆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鳴相號。王鴡鸝黃,正冥楚鸠。秭歸思婦,垂雞高巢。其鳴喈喈,當年遨遊。更唱叠和,赴曲随流。

  有方之士,羨門高谿。上成郁林,公樂聚榖。進純犧,禱琁室。醮諸神,禮太一。傳祝已具,言辭已畢。王乃乘玉輿,驷倉螭,垂旒旌;旆合諧。紬大絃而雅聲流,冽風過而增悲哀。于是調讴,令人惏悽,脅息曾。于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傳言羽獵;銜枚無聲,弓弩不發,罘不傾。涉莽莽,馳蘋蘋。飛鳥未及起,走獸未及發。何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王将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簡輿玄服。建雲旆,蜺爲旌,翠爲蓋。風起雲止,千裏而逝。蓋發蒙,往自會,思萬方,憂國害,開賢聖,輔不逮,九竅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壽千萬歲。

譯文

  從前,楚襄王和宋玉遊覽雲夢台,遠望高唐觀,高唐觀上雲氣特異,狀如峰巒,升騰直上,忽然又改變形狀,頃刻之間,千變萬化。襄王問宋玉:“這是什麽雲氣呀?”宋玉回答:“這就是所說的朝雲。”襄王又問:“什麽是朝雲?”宋玉回答:“從前先王曾經

遊覽高唐觀,感到困倦,白天就睡着了,夢見一個女子,說:‘我是巫山之女,高唐之客,聽說大王遊覽高唐觀,願爲你侍寝。’先王于是和她同寝,離開時告辭說:‘我住在巫山南面險峻的高山,早上化作燦爛的雲霞,傍晚變成霏微的煙雨。朝朝暮暮,就生活在陽台之下。’先王早上起來觀看,果真象她說的那樣,所以給她修建廟宇,封號爲朝雲。”襄王問:“朝雲剛出現時,是怎樣的情景?”宋玉回答說:“她剛出現的時候,宛若茂盛挺拔的青松,稍微過了一會,現出亮麗婀娜的姿容,揚起長袖,遮住眩目的陽光,凝神伫望,若有所思。忽然又變幻了模樣,駕着驷馬之車疾馳,車上插着飾有羽毛的旌旗,涼風習習,細雨清凄,等到風住雨停,雲清霧散,無處可尋。”襄王問:“我現在可以遊賞一番嗎?”宋玉說:“行啊。”襄王問:“那裏的情形如何?”宋玉說:“那裏高峻而廣闊,登臨眺望,極目遼遠。寬廣無邊,好象萬物都從那裏生出。上接青天,下臨深淵,珍貴怪異,奇特偉岸,簡直難以用語言來描述。”襄王說:“你試着爲我說說看。”宋玉說:“是”。

  那高唐的概貌,絕對無物可比。莽莽巫山,何以匹敵。道路錯綜曲折,重疊層遞。登上峭岩下望,長坡潭水蓄積。正遇雨後初晴,遠觀百川彙聚,波

濤洶湧,無聲無息。川水交流,水滿四溢。集水成潭,水深無底。大風揚波,有如山間高突的田地。大浪拍岸,險隘之處回旋撞擊。怒濤奔湧,有如航海望見碣石聳峙。巨響震天,水波撞擊累累的山石。巨石沉沒水中,大浪高高掀起。水波蕩漾,旋轉盤曲。大水遠流,騰起陣陣霧氣。奔湧翻滾,聲響入雲相激。猛獸拼命遠逃,驚駭至極。虎豹豺兕,驚恐萬狀,全無往日氣勢;雕鹗鷹鹞,高飛低竄,屏氣顫抖,怎敢如往日搏擊?于是水族受驚,都浮上水面,到小洲北邊躲避;鼋鼍鳣鲔,東歪西斜,縱橫交積,張鱗奮翼,遊動擁擠。

  站在高坡遙望,冬天的樹木依然郁郁蒼蒼。光彩鮮明,奪人目光。難以言表,爛若群星排列天上。榛林茂盛,重疊的花美麗芬芳。成對的山桐累累,枝葉交錯展揚。輕風吹拂,倒影隐約,随波飄蕩。伸展的枝條繁茂柔美,就象鳥兒張開翅膀。紅莖白蒂,碧綠的葉子中露出紫紅的花房。微風吹動,纖枝悲鳴,就像竽籁奏出的樂章。清濁相和,五音變化,應和着四方的音響。聞之動心,蕩氣回腸。孤兒寡婦,落淚心傷。長官廢職,賢士失意惆怅,愁思無盡,歎息流淚彷徨。

  登高遠望,使人心傷。盤岸峭壁,整齊排列,巍峨挺拔。磐石險峻,傾斜着像要倒塌。山岩長短縱橫,仿佛追逐着一比高

下。角落裏堵塞道路的岩石橫卧,偏僻處洞穴在山岩高挂。山石堆積交加,重重疊疊更是高大。形如中流砥柱,屹立巫山之下。仰望山頂,山林清靜濃綠,耀眼如虹霓光華。俯看山下,幽深無底是峥嵘的山崖。隻聽見松濤陣陣,洋洋大水好象要把江岸沖垮。野熊吓得要死,直立起來往樹上攀爬,久久不敢離開,腳心汗水滴下。悠悠忽忽,失意傷感,令人驚心,無故懼怕。既使有孟贲、夏育的決斷,要顯示勇敢也是無法。突遇不知從何而來的怪物,叫人又驚又怕。怪石林立,形态各異,有如鬼神變化。有的象奔跑的野獸,有的像禽鳥飛上飛下。變幻莫測,奇特瑰偉,不能一一陳叙描畫。

  登上高唐觀的旁邊,地勢一遍平坦。連綿不絕,如簸箕的後半。芬芳的香草,遍地長滿。秋蘭、茝蕙和江離,鮮花盛開。青荃、射幹和揭車,争奇鬥妍。草木蘩茂,豔麗綿延。群鳥鳴唱,在花草的芳香裏遠傳。雌雄失伴,鳴聲哀婉。王雎、黃鹂、正冥、楚鸠、子規、思婦和垂雞,把巢築得高高,百鳥合鳴,其聲宛轉。當年遨遊,唱和交替更換,鳴聲如歌,傳向極遠。有法術的方士,羨門、高溪、上成、郁林等神仙,在山林間興高采烈地聚餐。

  祈禱在玉飾的宮室,供奉純一色的犧牲,祭祀衆多的神靈,向東皇太一禮敬。祝辭已經備好

,禱告已經完成。君王才乘着玉輿,駕着青色的蛟龍飛奔。配合協調的旗幟飄飄,那是表示王者身份的旒旌。撥動琴弦,奏出典雅的樂聲。寒風吹拂,更添悲哀一層。于是依調而歌,令人悲痛凄慘,屏息傷心。于是就讓獵手縱馬馳騁,山下人馬排列,密如天上繁星。傳令羽林騎士,口銜枚,不出聲,弓箭不發射,獵網不張挂,在大水中跋涉,在草叢裏馳騁。群鳥來不及起飛,野獸來不及逃命。馬蹄濺滿鮮血,車馬片刻暫停。那先獲頭功的獵手,獵物已裝滿車乘。

  大王您想去見巫山之女,必先齋戒沐浴。選擇吉日良時,減少車騎,穿上黑衣。車上樹起霓旌和雲旗,車蓋用翠鳥的羽毛裝飾。恍如風起雨止,千裏轉瞬即逝。爲了啓發蒙昧,前去相會神女。想着天下百姓,爲國家禍患憂思。任用賢能之臣,彌補自己過失。九竅通泰,精神舒暢,壽與天齊。

鑒賞

  宋玉的《高唐賦》和《神女賦》是在内容上相互銜接的姊妹篇,兩篇賦都是寫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愛情故事,但兩篇賦的神女形象差别很大。

  《高唐賦》中的神女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自由奔放、大膽追求愛情的舉動,所謂“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這是一片赤裸裸的原始激情和欲望的自然流露,是未曾受到任何封建禮教和倫理道德束縛的人性的直接

張揚。這種随意放任的性關系并非宋玉的憑空想像,而是原始初民愛情生活的真實反映,是對于原始時代“自由”婚姻的朦胧回憶。就是說,在原始社會的特定發展階段上,确實存在着無限制的随意婚姻和自由放任的性關系。并且,原始社會結束後,這種狀況還有延續。不要說更遠,即使是到了一夫一妻制已經建立起來,配偶關系相對穩定的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制社會初期,受傳統習俗的影響,性關系還是相當自由和放任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舊時性交關系的相對自由,絕沒有随着對偶婚制或者甚至個體婚制的勝利而消失。”至于在某些特定的時期,如一些重大的節日,性關系更是随意而放任。古羅馬的沙特恩節要舉行群衆性的盛宴和狂歡,同時“盛行性關系的自由”,沙特恩節因而也就成爲縱情歡樂的代名詞。中國古代也是如此,《周禮·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凡男女之陰訟,聽之于勝國之社。”鄭玄注:“陰訟,争中冓之事以觸法者。”從“令會男女”、“奔者不禁”甚至有因婚媾而争訟的情況,說明當時的性關系也是相當自由的。《周禮》所記反映的大約是商周時代的事,是傳統習俗的延續和發展,由此不難想像神話産生的原始時代性關系的更大自由和放任。從

這個角度來看巫山神女“願薦枕席”,主動尋求匹偶交歡的舉動就很好理解了:既不是反常,也不是“淫惑”,而是她那個時代(即神話時代)的十分正常而普遍的行爲。

  巫山神女神話特征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她的神奇變化:“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巫山神女沒有通過任何中間環節,即直接變爲朝雲和行雨,是非常神奇的。這種情況根本無法通過經驗和理智去解釋,而隻能通過神話的邏輯——變形法則——去說明。在原始人看來,“在不同的生命領域之間絕沒有特别的差異。沒有什麽東西具有一種限定不變的靜止狀态:由于一種突如其來的變形,一切事物都可以轉化爲一切事物。如果神話世界有什麽典型特點和突出特征的話,如果它有什麽支配它的法則的話,那就是這種變形的法則。”原始初民的想像正是由于輕而易舉地越過決定事物性質的界限而顯得豐富和大膽。

  以上兩個方面即追求愛情的方式和神奇變化,充分說明《高唐賦》中的神女是一個具有明顯原始神話特征的神話式人物,一個地地道道的女神。

  而《神女賦》中的神女完全是另外一副樣子:這是一個服飾華美、容貌姣麗、舉止端莊、神态娴靜的女性。宋玉除了強調她的光彩照人的外貌之外,更

強調她的内在的精神和氣質,主要突出了兩個方面:一是溫柔和順,安閑自得,骨法奇美,适于侍奉君上;一是貞諒清潔,意态高遠,以禮自持,凜然難犯。可以看出,以上兩個方面無論哪個方面都與原始神話中的女神格格不入,她完全屬于另一個時代。《高唐賦》的巫山神女和《神女賦》不是一個形象。

  關于《高唐賦》的主題思想,有學者認爲高唐神女化爲雲雨是一種藝術想像,由于這種想像表現了男女交歡時那種像雲一樣飄忽,像雨一樣空靈的感受,符合人們接受的心理基礎,因而成爲一種文學意象并對後代産生了重大影響。而這種藝術想像正是宋玉突發奇想的神來之筆,是宋玉對中國文學的重要貢獻。這些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實際上并不符合實際。

  事實上,把男女交歡與雲雨聯系起來并非宋玉的發明。有學者以中外古代大量的事實證明了這種聯系實乃出于一種古老的宗教觀念,是交媾緻雨宗教觀念的反映。原始宗教認爲人與自然是交相感應的,人的主觀意念和行爲可以影響客觀事物的發展,巫術“相似律”原理認爲,“僅僅通過模仿就實現任何他想做的事”,而男女交媾誘發降雨正是這種神秘的交感觀念的反映。他們認爲,行雲降雨是天地陰陽交會的結果,所謂“天地相會,以降甘露”。(《老子》第

章)《周易·系辭下》:“天地氤氲,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而雲雨則是使萬物化生的最重要條件。原始初民的祈雨方式有多種多樣,而交媾緻雨的方式由于其自身的特點便成爲他們比較常用和普遍的一種方式,有的民族還因此形成了有關的宗教儀式。

  有了雨露滋潤,草木得以茂盛,五谷得以豐收,因而由交媾緻雨又進一步發展爲可以促進豐收、富足乃至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聞一多先生在研究《詩經》婚俗詩時曾指出:“初民根據其感應魔術原理,以爲行夫婦之事,可以助五谷之蕃育,故嫁娶必于二月農事作始之時行之。”初民相信“如果沒有人的兩性的真正結合,樹木花草的婚姻是不可能生長繁殖的”。弗雷澤在考察了中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亞洲的原始民族之後得出結論:“他們仍然有意識地采用兩性交媾的手段來确保大地豐産”,并相信與傳說中的神靈交媾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類似的觀點在其他宗教文化學和人類文化學著作中也時有所見。

  交媾緻雨并促進豐收、富足和強盛的觀念是特定宗教民俗背景下的産物,是多次發生過的“現實”,高唐神女與懷王交歡之後化爲雲雨的故事不過是它的神話反映而已,是宋玉對傳統宗教和神話所做的比較忠實的記錄。宋玉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大膽地吸收

民間神話,巧妙地運用它爲自己的立意構思服務:借助神話所固有的觀念内涵和文化意蘊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這就是說,《高唐賦》正是在這則神話所固有的文化觀念意蘊的基礎上的再創作。明确了《高唐賦》與高唐神女神話及其文化觀念意蘊之間的關系,實際也就找到了認識作品的思想指向。

  《高唐賦》由序和正文構成,實際寫了三個内容:一、高唐神女神話及其所體現的交媾緻雨的宗教觀念。之所以在作品的開頭先講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就是以它的文化觀念意蘊統攝全文。二、雲雨之後山河更加宏偉壯麗,萬物充滿勃勃生機。這部分篇幅最長,是上述宗教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的形象表現。三、鼓勵襄王往會神女,希望通過與神女交歡給國家和個人帶來福祉。這部分是全文的結尾,表明往會神女的目的。這個目的與上述宗教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是完全一緻的。

  《高唐賦》的主題思想可以概括如下:根據傳統的宗教神話觀念,宋玉在賦文中鼓勵襄王往會神女,與神女交歡,希望借此達到政治清明、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以及個人身心強健、延年益壽的目的。同時,由衷贊美山河大地的宏偉壯麗和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贊美由神女所化的雲雨給世界帶來的生機和活力。可以看出,《高唐賦》的立意完全建立在

傳統的宗教神話觀念基礎上,是按照古老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展開鋪寫的,因此,全文都以交媾緻雨并促進豐收、富足和強盛的觀念爲統攝。也正是因爲如此,從文中對于山河大地和雲雨的由衷贊美,依稀可以看到原始的自然崇拜觀念的蹤影。這樣理解《高唐賦》的主題思想,使序和正文有機結合起來,從根本上避免了其他各種說法導緻的“兩回事”的缺欠,并可以從神話故事本身得到進一步的印證:《渚宮舊事》之三引《襄陽耆舊傳》寫懷王遊高唐夢神女與之交歡,神女臨别時說:“妾處之,尚莫可言之。今遇君之靈,幸妾之搴。将撫君苗裔,藩乎江漢之間。”原文可能有脫誤,大緻意思是:“蒙你不棄我的陋質,愛幸于我,我将保佑你的子孫使他們世世代代藩昌于江水和漢水之間。”神話故事本身就說明與神女交歡即可受到神女的保佑,使人口繁衍,民族興旺。這對于理解《高唐賦》的主題思想很有啓發。

作者簡介

宋玉,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襄樊宜城)人, 楚國辭賦作家。生于屈原之後,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爲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

但後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裏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

出自先秦宋玉的《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楚,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所处。”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

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厉,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扬踊而相击兮,云兴声之霈霈。猛兽惊而跳骇兮,妄奔走而驰迈。虎豹豺兕,失气恐喙;雕鹗鹰鹞,飞扬伏窜。股战胁息,安敢妄挚。于是水虫尽暴,乘渚之阳,鼋鼍鱣鮪,交积纵横。振鳞奋翼,蜲蜲蜿蜿。

  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殚形。榛林郁盛,葩华覆盖;双椅垂房,纠枝还会。徙靡澹淡,随波闇蔼;东西施翼,猗狔丰沛。绿叶紫裹,丹茎白蒂。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叹息垂泪。

  登高远望,使人心瘁;盘岸巑,裖陈皑皑。磐石险峻,倾崎崖。巌岖参差,纵横相追。陬互横啎,背穴偃蹠。交加累积,重叠增益。状若砾柱,杂巫山下;仰视山巅,肃何千千。炫燿虹蜺,俯视峥嵘,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倾岸洋洋,立而熊经,久而不去,足尽汗出。悠悠忽忽,怊怅自失。使人心动,无故自恐。賁育之断,不能为勇。卒愕异物,不知所出。纵纵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状

似走兽,或象飞禽。谲诡奇伟,不可究陈。上至观侧,地盖底平。箕踵漫衍,芳草罗生。秋兰茝蕙,江离载青。青荃射干,揭车苞并。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众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鸣相号。王鴡鸝黄,正冥楚鸠。秭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有方之士,羡门高谿。上成郁林,公乐聚榖。进纯牺,祷琁室。醮诸神,礼太一。传祝已具,言辞已毕。王乃乘玉舆,驷仓螭,垂旒旌;旆合谐。紬大絃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于是调讴,令人惏悽,胁息曾。于是乃纵猎者,基趾如星,传言羽猎;衔枚无声,弓弩不发,罘不倾。涉莽莽,驰苹苹。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何节奄忽,蹄足灑血。举功先得,获车已实。王将欲往见,必先斋戒。差时择日,简舆玄服。建云旆,蜺为旌,翠为盖。风起云止,千里而逝。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

译文

  从前,楚襄王和宋玉游览云梦台,远望高唐观,高唐观上云气特异,状如峰峦,升腾直上,忽然又改变形状,顷刻之间,千变万化。襄王问宋玉:“这是什么云气呀?”宋玉回答:“这就是所说的朝云。”襄王又问:“什么是朝云?”宋玉回答:“从前先王曾经

游览高唐观,感到困倦,白天就睡着了,梦见一个女子,说:‘我是巫山之女,高唐之客,听说大王游览高唐观,愿为你侍寝。’先王于是和她同寝,离开时告辞说:‘我住在巫山南面险峻的高山,早上化作灿烂的云霞,傍晚变成霏微的烟雨。朝朝暮暮,就生活在阳台之下。’先王早上起来观看,果真象她说的那样,所以给她修建庙宇,封号为朝云。”襄王问:“朝云刚出现时,是怎样的情景?”宋玉回答说:“她刚出现的时候,宛若茂盛挺拔的青松,稍微过了一会,现出亮丽婀娜的姿容,扬起长袖,遮住眩目的阳光,凝神伫望,若有所思。忽然又变幻了模样,驾着驷马之车疾驰,车上插着饰有羽毛的旌旗,凉风习习,细雨清凄,等到风住雨停,云清雾散,无处可寻。”襄王问:“我现在可以游赏一番吗?”宋玉说:“行啊。”襄王问:“那里的情形如何?”宋玉说:“那里高峻而广阔,登临眺望,极目辽远。宽广无边,好象万物都从那里生出。上接青天,下临深渊,珍贵怪异,奇特伟岸,简直难以用语言来描述。”襄王说:“你试着为我说说看。”宋玉说:“是”。

  那高唐的概貌,绝对无物可比。莽莽巫山,何以匹敌。道路错综曲折,重叠层递。登上峭岩下望,长坡潭水蓄积。正遇雨后初晴,远观百川汇聚,波

涛汹涌,无声无息。川水交流,水满四溢。集水成潭,水深无底。大风扬波,有如山间高突的田地。大浪拍岸,险隘之处回旋撞击。怒涛奔涌,有如航海望见碣石耸峙。巨响震天,水波撞击累累的山石。巨石沉没水中,大浪高高掀起。水波荡漾,旋转盘曲。大水远流,腾起阵阵雾气。奔涌翻滚,声响入云相激。猛兽拼命远逃,惊骇至极。虎豹豺兕,惊恐万状,全无往日气势;雕鹗鹰鹞,高飞低窜,屏气颤抖,怎敢如往日搏击?于是水族受惊,都浮上水面,到小洲北边躲避;鼋鼍鳣鲔,东歪西斜,纵横交积,张鳞奋翼,游动拥挤。

  站在高坡遥望,冬天的树木依然郁郁苍苍。光彩鲜明,夺人目光。难以言表,烂若群星排列天上。榛林茂盛,重叠的花美丽芬芳。成对的山桐累累,枝叶交错展扬。轻风吹拂,倒影隐约,随波飘荡。伸展的枝条繁茂柔美,就象鸟儿张开翅膀。红茎白蒂,碧绿的叶子中露出紫红的花房。微风吹动,纤枝悲鸣,就像竽籁奏出的乐章。清浊相和,五音变化,应和着四方的音响。闻之动心,荡气回肠。孤儿寡妇,落泪心伤。长官废职,贤士失意惆怅,愁思无尽,叹息流泪彷徨。

  登高远望,使人心伤。盘岸峭壁,整齐排列,巍峨挺拔。磐石险峻,倾斜着像要倒塌。山岩长短纵横,仿佛追逐着一比高

下。角落里堵塞道路的岩石横卧,偏僻处洞穴在山岩高挂。山石堆积交加,重重叠叠更是高大。形如中流砥柱,屹立巫山之下。仰望山顶,山林清静浓绿,耀眼如虹霓光华。俯看山下,幽深无底是峥嵘的山崖。只听见松涛阵阵,洋洋大水好象要把江岸冲垮。野熊吓得要死,直立起来往树上攀爬,久久不敢离开,脚心汗水滴下。悠悠忽忽,失意伤感,令人惊心,无故惧怕。既使有孟贲、夏育的决断,要显示勇敢也是无法。突遇不知从何而来的怪物,叫人又惊又怕。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有如鬼神变化。有的象奔跑的野兽,有的像禽鸟飞上飞下。变幻莫测,奇特瑰伟,不能一一陈叙描画。

  登上高唐观的旁边,地势一遍平坦。连绵不绝,如簸箕的后半。芬芳的香草,遍地长满。秋兰、茝蕙和江离,鲜花盛开。青荃、射干和揭车,争奇斗妍。草木蘩茂,艳丽绵延。群鸟鸣唱,在花草的芳香里远传。雌雄失伴,鸣声哀婉。王雎、黄鹂、正冥、楚鸠、子规、思妇和垂鸡,把巢筑得高高,百鸟合鸣,其声宛转。当年遨游,唱和交替更换,鸣声如歌,传向极远。有法术的方士,羡门、高溪、上成、郁林等神仙,在山林间兴高采烈地聚餐

  祈祷在玉饰的宫室,供奉纯一色的牺牲,祭祀众多的神灵,向东皇太一礼敬。祝辞已经备好

,祷告已经完成。君王才乘着玉舆,驾着青色的蛟龙飞奔。配合协调的旗帜飘飘,那是表示王者身份的旒旌。拨动琴弦,奏出典雅的乐声。寒风吹拂,更添悲哀一层。于是依调而歌,令人悲痛凄惨,屏息伤心。于是就让猎手纵马驰骋,山下人马排列,密如天上繁星。传令羽林骑士,口衔枚,不出声,弓箭不发射,猎网不张挂,在大水中跋涉,在草丛里驰骋。群鸟来不及起飞,野兽来不及逃命。马蹄溅满鲜血,车马片刻暂停。那先获头功的猎手,猎物已装满车乘。

  大王您想去见巫山之女,必先斋戒沐浴。选择吉日良时,减少车骑,穿上黑衣。车上树起霓旌和云旗,车盖用翠鸟的羽毛装饰。恍如风起雨止,千里转瞬即逝。为了启发蒙昧,前去相会神女。想着天下百姓,为国家祸患忧思。任用贤能之臣,弥补自己过失。九窍通泰,精神舒畅,寿与天齐。

鉴赏

  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是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的姊妹篇,两篇赋都是写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爱情故事,但两篇赋的神女形象差别很大。

  《高唐赋》中的神女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自由奔放、大胆追求爱情的举动,所谓“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这是一片赤裸裸的原始激情欲望的自然流露,是未曾受到任何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束缚的人性的直接

张扬。这种随意放任的性关系并非宋玉的凭空想像,而是原始初民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于原始时代“自由”婚姻的朦胧回忆。就是说,在原始社会的特定发展阶段上,确实存在着无限制的随意婚姻和自由放任的性关系。并且,原始社会结束后,这种状况还有延续。不要说更远,即使是到了一夫一妻制已经建立起来,配偶关系相对稳定的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制社会初期,受传统习俗影响,性关系还是相当自由和放任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旧时性交关系的相对自由,绝没有随着对偶婚制或者甚至个体婚制的胜利而消失。”至于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如一些大的节日,性关系更是随意而放任。古罗马的沙特恩节要举行群众性的盛宴和狂欢,同时“盛行性关系的自由”,沙特恩节因而也就成为纵情欢乐的代名词。中国古代也是如此,《周礼·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郑玄注:“阴讼,争中冓之事以触法者。”从“令会男女”、“奔者不禁”甚至有因婚媾而争讼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性关系也是相当自由的。《周礼》所记反映的大约是商周时代的事,是传统习俗的延续和发展,由此不难想像神话产生的原始时代性关系的更大自由和放任。从

这个角度来看巫山神女“愿荐枕席”,主动寻求匹偶交欢的举动就很好理解了:既不是反常,也不是“淫惑”,而是她那个时代(即神话时代)的十分正常而普遍的行为

  巫山神女神话特征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她的神奇变化:“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巫山神女没有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即直接变为朝云和行雨,是非常神奇的。这种情况根本无法通过经验和理智去解释,而只能通过神话的逻辑——变形法则——去说明。在原始人看来,“在不同的生命领域之间绝没有特别的差异。没有什么东西具有一种限定不变的静止状态:由于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形,一切事物都可以转化为一切事物。如果神话世界有什么典型特点和突出特征的话,如果它有什么支配它的法则的话,那就是这种变形的法则。”原始初民的想像正是由于轻而易举地越过决定事物性质的界限而显得丰富和大胆。

  以上两个方面即追求爱情的方式和神奇变化,充分说明《高唐赋》中的神女是一个具有明显原始神话特征的神话式人物,一个地地道道的女神。

  而《神女赋》中的神女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这是一个服饰华美、容貌姣丽、举止端庄、神态娴静的女性。宋玉除了强调她的光彩照人的外貌之外,更

强调她的内在的精神和气质,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温柔和顺,安闲自得,骨法奇美,适于侍奉君上;一是贞谅清洁,意态高远,以礼自持,凛然难犯。可以看出,以上两个方面无论哪个方面都与原始神话中的女神格格不入,她完全属于另一个时代。《高唐赋》的巫山神女和《神女赋》不是一个形象。

  关于《高唐赋》的主题思想,有学者认为高唐神女化为云雨是一种艺术想像,由于这种想像表现了男女交欢时那种像云一样飘忽,像雨一样空灵的感受,符合人们接受的心理基础,因而成为一种文学意象并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种艺术想像正是宋玉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是宋玉对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这些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实际上并不符合实际。

  事实上,把男女交欢与云雨联系起来并非宋玉的发明。有学者以中外古代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种联系实乃出于一种古老的宗教观念,是交媾致雨宗教观念的反映。原始宗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交相感应的,人的主观意念和行为可以影响客观事物的发展,巫术“相似律”原理认为,“仅仅通过模仿就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而男女交媾诱发降雨正是这种神秘的交感观念的反映。他们认为,行云降雨是天地阴阳交会的结果,所谓“天地相会,以降甘露”。(《老子》第

章)《周易·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而云雨则是使万物化生的最重要条件。原始初民的祈雨方式有多种多样,而交媾致雨的方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便成为他们比较常用和普遍的一种方式,有的民族还因此形成了有关的宗教仪式

  有了雨露滋润,草木得以茂盛,五谷得以丰收,因而由交媾致雨又进一步发展为可以促进丰收、富足乃至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闻一多先生在研究《诗经》婚俗诗时曾指出:“初民根据其感应魔术原理,以为行夫妇之事,可以助五谷之蕃育,故嫁娶必于二月农事作始之时行之。”初民相信“如果没有人的两性的真正结合,树木花草的婚姻是不可能生长繁殖的”。弗雷泽在考察了中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亚洲的原始民族之后得出结论:“他们仍然有意识地采用两性交媾的手段来确保大地丰产”,并相信与传说中的神灵交媾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类似的观点在其他宗教文化学和人类文化学著作中也时有所见。

  交媾致雨并促进丰收、富足和强盛的观念是特定宗教民俗背景下的产物,是多次发生过的“现实”,高唐神女与怀王交欢之后化为云雨的故事不过是它的神话反映而已,是宋玉对传统宗教和神话所做的比较忠实的记录。宋玉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大胆地吸收

民间神话,巧妙地运用它为自己的立意构思服务:借助神话所固有的观念内涵和文化意蕴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这就是说,《高唐赋》正是在这则神话所固有的文化观念意蕴的基础上的再创作。明确了《高唐赋》与高唐神女神话及其文化观念意蕴之间的关系,实际也就找到认识作品的思想指向。

  《高唐赋》由序和正文构成,实际写了三个内容:一、高唐神女神话及其所体现的交媾致雨的宗教观念。之所以在作品的开头先讲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就是以它的文化观念意蕴统摄全文。二、云雨之后山河更加宏伟壮丽,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这部分篇幅最长,是上述宗教神话的文化观念意蕴的形象表现。三、鼓励襄王往会神女,希望通过与神女交欢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福祉。这部分是全文的结尾,表明往会神女的目的。这个目的与上述宗教神话的文化观念意蕴是完全一致的。

  《高唐赋》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如下:根据传统的宗教神话观念,宋玉在赋文中鼓励襄王往会神女,与神女交欢,希望借此达到政治清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以及个人身心强健、延年益寿的目的。同时,由衷赞美山河大地的宏伟壮丽和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赞美由神女所化的云雨给世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可以看出,《高唐赋》的立意完全建立在

传统的宗教神话观念基础上,是按照古老神话的文化观念意蕴展开铺写的,因此,全文都以交媾致雨并促进丰收、富足和强盛的观念为统摄。也正是因为如此,从文中对于山河大地和云雨的由衷赞美,依稀可以看到原始的自然崇拜观念的踪影。这样理解《高唐赋》的主题思想,使序和正文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避免了其他各种说法导致的“两回事”的缺欠,并可以从神话故事本身得到进一步的印证:《渚宫旧事》之三引《襄阳耆旧传》写怀王游高唐梦神女与之交欢,神女临别时说:“妾处之,尚莫可言之。今遇君之灵,幸妾之搴。将抚君苗裔,藩乎江汉之间。”原文可能有脱误,大致意思是:“蒙你不弃我的陋质,爱幸于我,我将保佑你的子孙使他们世世代代藩昌于江水和汉水之间。”神话故事本身就说明与神女交欢即可受到神女的保佑,使人口繁衍,民族兴旺。这对于理解《高唐赋》的主题思想很有启发。

作者简介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 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绿叶紫裹,丹茎白蒂。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6384.html

上一篇:莺啼露冷酒初醒,罨画楼西晓角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