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予其惩,而毖后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1 08:46:12

出自先秦的《周頌·小毖》

予其懲,而毖後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

譯文及注釋

譯文我必須深刻吸取教訓,作爲免除後患的信條:不再輕忽小草和細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煩惱;如今才相信小小鹪鹩,轉眼便化爲兇惡大鳥;國家多難已不堪重負,我又陷入苦澀的叢草!

注釋予:成王自稱。其:語助詞。懲:警戒。毖:謹慎。前兩句的标點,有人在“而”後斷句。段玉裁《詩小箋》:“《疏》于‘而’字斷句,各本皆雲《小毖》一章八句。”胡成珙《毛詩後箋》以爲《唐石經》中作“予其懲而毖彼後患”,故這句可能原作“予其懲而,毖彼後患”二句,否則各本不會說《小毖》一章八句。荓(píng)蜂:微小的草和蜂。對此也有不同的解釋。一說“荓”是使的意思。辛:酸痛。螫(shì):敕的假借字,勤勞。《爾雅·釋诂》:“敕,勞也。”肇:始。允:信。也有人說,允是語助詞。桃蟲:即鹪鹩,一種極小的鳥。拼飛:鳥飛動貌。拼:通“翻”,翻飛。此二句比喻武庚開始很弱小,後來羽毛豐滿,勾結管叔蔡叔起來叛亂。蓼(liǎo):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鑒賞

  《詩經》的篇名,大多是取于篇内的成句、成詞。周頌中隻有

有《酌》《赉》《般》的篇名不在該篇文字之内;而《小毖》卻又特别,“毖”取于篇内,“小”則取自篇外。《小毖》的題意,方玉潤《詩經原始》以爲即是“大戒”,頗見其新,但如果說從“小者大之源”(《後漢書·陳忠傳》)的角度而言方說尚勉強可通,那麽,戒之意已在“懲”中表示而不題篇名爲“小懲”就非方氏新說所能解釋。就題目而言,”小毖“應是小心謹慎之意。

  《周頌·小毖》篇名中點出了“毖”,詩中卻除前兩句“懲”“毖”并叙外,其餘六句則純然強調“懲”。

  “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訓釋,對于詩意及結構的認識頗關重要。孔疏釋爲“掣曳”,朱熹《詩集傳》釋“荓”爲“使”,均屬未得确解,以緻串釋三、四兩句時雖曲意迎合,仍殊覺難以圓通。其實,“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于忽視,卻能對人施于“辛螫”之害,與五、六兩句“桃蟲”化爲大鳥形成并列的生動比喻,文辭既暢,比喻之義亦顯。

  “未堪家多難”一句,與《周頌·訪落》完全相同,但因後者作于周公攝政前,而此篇作于周公歸政後,所以同一詩句含義便有差别。《周頌·訪落》中此句是說國家處于多事之秋,政局因武王去世而動蕩不安,自己(成王)年幼并缺少經驗而難以控制;《周頌·小毖》中

則是指已經發生并被平定的管叔、蔡叔、武庚之亂。

  由于創作時間有先後之别,《周頌·訪落》可以說是周公代表成王所發表的政策宣言,而《周頌·小毖》則信乎爲成王自己的聲音。其時,成王年齒已長,政治上漸趨成熟,親自執政的願望也日益強烈。不過,在《周頌·小毖》中,成王這種強烈的願望,并非以豪言壯語,而是通過深刻反省予以表達,其體現便是前面所說的着重強調“懲”。

  《周頌·小毖》的主旨在于懲前毖後。懲前的大力度,正說明反省之深刻,記取教訓之牢,以見毖後決心之大。懲前是條件,毖後是目的,詩中毖後的目的雖然沒有絲毫的展示,卻已隐含在懲前的條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詩中,讀者可以體會到成王深刻的反省:自己曾爲表面現象蒙蔽而受害,曾面臨小人圖窮而匕現的威脅,也曾經曆過難以擺脫的危機。但這何嘗又不由此而受到啓發,進而深思:此時的成王,已經順利度過危機,解除了威脅,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并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決心爲鞏固政權而行天子之威令。

  《周頌·小毖》隐威令于自省,寓毖後于懲前,其實正是對群臣的震懾,但含而不露,符合君臨海内的天子身份,其筆墨之經濟,也顯示出創作匠心。“懲前毖後”這一成語即由《周頌·小毖》而

來。

出自先秦的《周颂·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译文注释

译文我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作为免除后患的信条:不再轻忽小草和细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烦恼;如今才相信小小鹪鹩,转眼便化为凶恶大鸟;国家多难已不堪重负,我又陷入苦涩的丛草!

注释予:成王自称。其:语助词。惩:警戒。毖:谨慎。前两句的标点,有人在“而”后断句。段玉裁《诗小笺》:“《疏》于‘而’字断句,各本皆云《小毖》一章八句。”胡成珙《毛诗后笺》以为《唐石经》中作“予其惩而毖彼后患”,故这句可能原作“予其惩而,毖彼后患”二句,否则各本不会说《小毖》一章八句。荓(píng)蜂:微小的草和蜂。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一说“荓”是使的意思。辛:酸痛。螫(shì):敕的假借字,勤劳。《尔雅·释诂》:“敕,劳也。”肇:始。允:信。也有人说,允是语助词。桃虫:即鹪鹩,一种极小的鸟。拼飞:鸟飞动貌。拼:通“翻”,翻飞。此二句比喻武庚开始很弱小,后来羽毛丰满,勾结管叔蔡叔起来叛乱。蓼(liǎo):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鉴赏

  《诗经》的篇名,大多是取于篇内的成句、成词。周颂中只有

有《酌》《赉》《般》的篇名不在该篇文字之内;而《小毖》却又特别,“毖”取于篇内,“小”则取自篇外。《小毖》的题意,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即是“大戒”,颇见其新,但如果说从“小者大之源”(《后汉书·陈忠传》)的角度而言方说尚勉强可通,那么,戒之意已在“惩”中表示而不题篇名为“小惩”就非方氏新说所能解释。就题目而言,”小毖“应是小心谨慎之意。

  《周颂·小毖》篇名中点出了“毖”,诗中却除前两句“惩”“毖”并叙外,其余六句则纯然强调“惩”。

  “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训释,对于诗意及结构的认识颇关重要。孔疏释为“掣曳”,朱熹《诗集传》释“荓”为“使”,均属未得确解,以致串释三、四两句时虽曲意迎合,仍殊觉难以圆通。其实,“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于忽视,却能对人施于“辛螫”之害,与五、六两句“桃虫”化为大鸟形成并列的生动比喻,文辞既畅,比喻之义亦显。

  “未堪家多难”一句,与《周颂·访落》完全相同,但因后者作于周公摄政前,而此篇作于周公归政后,所以同一诗句含义便有差别。《周颂·访落》中此句是说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政局因武王去世而动荡不安,自己(成王)年幼并缺少经验而难以控制;《周颂·小毖》中

则是指已经发生并被平定的管叔、蔡叔、武庚之乱。

  由于创作时间有先后之别,《周颂·访落》可以说是周公代表成王所发表的政策宣言,而《周颂·小毖》则信乎为成王自己的声音。其时,成王年齿已长,政治上渐趋成熟,亲自执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不过,在《周颂·小毖》中,成王这种强烈的愿望,并非以豪言壮语,而是通过深刻反省予以表达,其体现便是前面所说的着重强调“惩”。

  《周颂·小毖》的主旨在于惩前毖后。惩前的大力度,正说明反省之深刻,记取教训之牢,以见毖后决心之大。惩前是条件,毖后是目的,诗中毖后的目的虽然没有丝毫的展示,却已隐含在惩前的条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诗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成王深刻的反省:自己曾为表面现象蒙蔽而受害,曾面临小人图穷而匕现的威胁,也曾经历过难以摆脱的危机。但这何尝又不由此而受到启发,进而深思:此时的成王,已经顺利度过危机,解除了威胁,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并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决心为巩固政权而行天子之威令。

  《周颂·小毖》隐威令于自省,寓毖后于惩前,其实正是对群臣的震慑,但含而不露,符合君临海内的天子身份,其笔墨之经济,也显示出创作匠心。“惩前毖后”这一成语即由《周颂·小毖》而

来。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予其惩,而毖后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95189.html

上一篇: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