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2 07:37:59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新制绫襖成感而有詠》

水波文襖造新成,绫軟綿勻溫複輕。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踏雪行。鶴氅毳疏無實事,木棉花冷得虛名。宴安往往歎侵夜,卧穩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心中爲念農桑苦,耳裏如聞饑凍聲。争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譯文及注釋

譯文表美如水波紋新襖剛做成,面料綿軟勻細溫暖又輕盈。晴天晨起抱它倚牆曬太陽,夜間賞雪應當不忘披在身。袍裏夾絨不幹吃苦的活兒,說木棉花兒冷是徒有其名。宴罷友人歎息聲中黑夜至,穩穩躺下一覺睡到大天明。民衆大多饑寒交迫無力救,一人獨享榮華沒啥好心情。心裏咋就難忘農民耕種苦,好像聽到饑民受凍不絕聲。啥時能有萬丈之長保暖衣,與您分享護住洛陽至更多。

注釋水波文:水波紋。鶴氅:一種以鳥毛爲原料的毛織物,大概樣子像道袍,而不縫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隻鶴。毳疏:鳥獸的細毛。農桑:農業,農事。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

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译文注释

译文表美如水波纹新袄刚做成,面料绵软匀细温暖又轻盈。晴天晨起抱它倚墙晒太阳,夜间赏雪应当不忘披在身。袍里夹绒不干吃苦的活儿,说木棉花儿冷是徒有其名。宴罢友人叹息声中黑夜至,稳稳躺下一觉睡到大天明。民众大多饥寒交迫无力救,一人独享荣华没啥好心情。心里咋就难忘农民耕种苦,好像听到饥民受冻不绝声。啥时能有万丈之长保暖衣,与您分享护住洛阳至更多。

注释水波文:水波纹。鹤氅:一种以鸟毛为原料的毛织物,大概样子像道袍,而不缝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只鹤。毳疏:鸟兽的细毛。农桑:农业,农事。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92560.html

上一篇: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