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6-02 09:16:32

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呂相絕秦》

  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爲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将緻命于秦。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無祿,文公即世;穆爲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叠我肴地,奸絕我好,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淆之師。猶願赦罪于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蝥賊,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

,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垂,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複脩舊德,以追念前勳。’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顧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晉将伐女。’狄應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不榖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甯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夏天四月初五,晉曆公派呂相去秦國斷交,說:“從前我們先君獻公與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來明确兩國關系,用婚姻來加深兩國關系。上天降禍晉國,文公逃亡齊國,惠公逃

亡秦國。不幸獻公去逝,穆公不忘從前的交情,使我們惠公因此能回晉國執政。但是秦國又沒有完成大的功勞,卻同我們發生了韓原之戰。事後穆公心裏感到了後悔,因而成全了我們文公回國爲君。這都是穆公的功勞。  “文公親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經曆艱難險阻,征讨東方諸候國,虞、夏、商、周的後代都來朝見秦國君王,這就已經報答了秦國過去的恩德了。鄭國人侵擾君王的邊疆,我們文公率諸侯和秦國一起去包圍鄭國。秦國大夫不和我們國君商量,擅自同鄭國訂立盟約。諸侯都痛恨這種做法,要同秦國拼命。文公擔心秦國受損,說服了諸侯,秦國軍隊才得以回國而沒有受到損害,這就是我們對秦國有大恩大德之處。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懷好意蔑視我們故去的國君,輕視我們襄公,侵擾我們的淆地,斷絕同中國的友好,攻打我們的城堡,滅絕我們的滑國,離間我們兄弟國家的關系,擾亂我們的盟邦,颠覆我們的國家。我們襄公沒有忘記秦君以往的功勞,卻又害怕國家滅亡,所以才有淆地的戰鬥。我們是希望穆公寬免我們的罪過,穆公不同意,反而親近楚國來算計我們。老天有眼,楚成王喪了命,穆公因此沒有使侵犯中國的圖謀得逞。  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靈公即位。康公是我們先君獻公的外

甥,卻又想損害我們公室,颠覆我們國家,率公子雍回國争位,讓他擾亂我們的邊疆,于是我們才有令狐之戰。康公還不肯悔改,入侵我們的河曲,攻打我們的涑川,劫掠我們的王宮,奪走我們的羁馬,因此我們才有了河曲之戰。與東方貴國的聯系不通的原因,正是因爲康公斷絕了同我們的友好關系。  “等到君王即位之後,我們景公伸長脖子望著西邊說:‘恐怕要關照我們吧!’但君王還是不肯開恩同中國結爲盟好,卻乘我們遇上狄人禍亂之機,入侵我們臨河的縣邑,焚燒我們的萁、郜兩地,搶割毀壞我們的莊稼,屠殺我們的邊民,因此我們才有輔氏之戰。君王也後悔兩國戰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獻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車來命令我們景公說:‘我們和你們相互友好,抛棄怨恨,恢複過去的友誼,以追悼從前先君的功績。’盟誓還沒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們國君才有了令狐的盟會。君王又産生了不善之心,背棄了盟誓。白狄和秦國同處雍州,是君王的仇敵,卻是我們的姻親。君王賜給我們命令說:‘我們和你們一起攻打狄人。’我們國君不敢顧念姻親之好,畏懼君王的威嚴,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對狄人表示友好,對狄人說:‘晉國将要攻打你們。’狄人表面上答應了你們的要求,心

裏卻憎恨你們的做法,因此告訴了我們。楚國人同樣憎恨君王反複無常,也來告訴我們說;‘秦國背叛了令狐的盟約,而來向我們要求結盟。他們向著皇天上帝、秦國的三位先公和楚國的三位先王宣誓說:‘我們雖然和晉國有來往,當我們隻關注利益。’我讨厭他們反複無常,把這些事公開,以便懲戒那些用心不專一的人。’諸侯們全都聽到了這些話,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來和我親近。現在我率諸侯前來聽命,完全是爲了請求盟好。如果君王肯開恩顧念諸侯們,哀憐寡人,賜我們締結盟誓,這就是寡人的心願,寡人将安撫諸侯而退走,哪裏敢自求禍亂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諸侯退走了,請向你的左右執事布置清楚,使他們權衡怎樣才對秦國有利。”

注釋晉侯;晉厲公。呂相,晉國大夫,魏騎現依的兒子魏相,因食色在呂,又稱呂相。絕;絕交。戮力:合力,并力。申:申明。重:加重,加深。昏姻:婚姻。秦、晉國有聯姻關系。天禍:天降災禍,指骊姬之亂。無祿:沒有福祿。這裏指不幸。即世;去世。俾:使。用:因爲。奉祀;主持祭祀。這裏指立爲國君。韓之師:韓地的戰争,指秦晉韓原之戰。厥:其,指秦穆公。用:因而。集:成全。躬:親身。擐:穿上。跋履:跋涉。胤(

):後代。東方諸侯國的國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後代。舊德:過去的恩惠。怒:指侵犯。疆場:邊疆。詢:指商量。擅及鄭盟:擅自與鄭人訂盟。疾:憎惡,憎恨。緻命于秦;與秦國拼命。綏靜:安定,安撫。大造:大功。西:指秦國。不吊:不善。寡:這裏的意思是輕視。叠:同“轶”,越過,指侵犯。奸絕:斷絕。我好:同我友好。保:同“堡”,城堡。殄(tian)滅;滅絕。費(bi):滑國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師附近。費滑即滑國。散離:拆散。兄弟:指兄弟國家。撓亂;擾亂。同盟:同盟國家,指鄭國和滑國。猶願:還是希望。即楚:親近楚國。謀我:謀算我晉國。誘:開啓。衷:内心。穆、襄:秦穆公和晉襄公。康、靈:秦康公和晉靈公。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晉文公的外甥,所以說“自出”。阙翦:損害,削弱。蟊(mao)賊:本指吃莊稼的害蟲,這裏指晉國公子雍。悛(quan):悔改。河曲:晉國地名,在今山西永濟東南。涑(Su)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俘:劫掠。王官:晉國地名,在今山西聞喜西。羁馬:晉國地名,在今山西永濟南。東道;晉國在秦國東邊,所以稱“東道”。不通:指兩國斷絕關系。君;指秦桓公。引:伸長。:脖子。蔗:大概,或許。撫:撫恤。稱盟:舉行盟會。狄難:指

晉國同狄人打仗。河縣:晉國臨河的縣邑。箕:晉國地名,在今山西蒲縣東北。郜(gdo):晉國地名,在今山西祁縣西。芟(shan):割除。夷:傷害。農功:莊稼。虔劉:殺害,屠殺。邊垂:邊陲,邊境。輔氏:晉國地名,在今陝西大荔東。聚:聚衆抗敵。伯車:秦桓公之子。寡君:指晉曆公。不詳:不善。白狄:狄族的一支。及:與。同州:同在古雍州。婚姻;指晉文公在狄娶季隗。吏:指秦國傳令的使臣。是用:因此。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複無常。昭:明。昊:廣大。秦三公:秦國穆公、康公、共公。楚三王:楚國成王、穆王、莊王。出入:往來。唯利是視:一心圖利,唯利是圖。不壹:不專一。昵就:親近。帥以聽命:率諸侯來聽侯君王的命令。承甯:安定。不佞:不敏,不才。圖:考慮。利之:對秦國有利。

創作背景

  前580年,晉、秦爲了講和,在令狐會盟。晉侯首先到達令狐,秦伯不肯渡過黃河,派史顆在河東與晉侯結盟;晉國的郤犨到河西與秦伯結盟。結果,秦伯回國就背棄了與晉國的和約。前578年,夏四月戊午(四月初五),晉侯派呂相去斷絕和秦國的邦交,即有此篇《呂相絕秦》的檄文。

作者簡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後代。本名丘明,因其

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爲魯國太史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吕相绝秦》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

,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译文注释

译文  夏天四月初五,晋历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

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执政。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候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怀好意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轻视我们襄公,侵扰我们的淆地,断绝同中国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扰乱我们的盟邦,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秦君以往的功劳,却又害怕国家灭亡,所以才有淆地的战斗。我们是希望穆公宽免我们的罪过,穆公不同意,反而亲近楚国来算计我们。老天有眼,楚成王丧了命,穆公因此没有使侵犯中国的图谋得逞。  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

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劫掠我们的王宫,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与东方贵国的联系不通的原因,正是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著西边说:‘恐怕要关照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中国结为盟好,却乘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临河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屠杀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才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友好,抛弃怨恨,恢复过去的友谊,以追悼从前先君的功绩。’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们国君才有了令狐的盟会。君王又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赐给我们命令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表示友好,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

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同样憎恨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们要求结盟。他们向著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说:‘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当我们只关注利益。’我讨厌他们反复无常,把这些事公开,以便惩戒那些用心专一的人。’诸侯们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完全是为了请求盟好。如果君王肯开恩顾念诸侯们,哀怜寡人,赐我们缔结盟誓,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将安抚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请向你的左右执事布置清楚,使他们权衡怎样才对秦国有利。”

注释晋侯;晋厉公。吕相,晋国大夫,魏骑现依的儿子魏相,因食色在吕,又称吕相。绝;绝交。戮力:合力,并力。申:申明。重:加重,加深。昏姻:婚姻。秦、晋国有联姻关系。天祸:天降灾祸,指骊姬之乱。无禄:没有福禄。这里指不幸。即世;去世。俾:使。用:因为。奉祀;主持祭祀。这里指立为国君。韩之师:韩地的战争,指秦晋韩原之战。厥:其,指秦穆公。用:因而。集:成全。躬:亲身。擐:穿上。跋履:跋涉。胤(

):后代。东方诸侯国的国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旧德:过去的恩惠。怒:指侵犯。疆场:边疆。询:指商量。擅及郑盟:擅自与郑人订盟。疾:憎恶,憎恨。致命于秦;与秦国拼命。绥静:安定,安抚。大造:大功。西:指秦国。不吊:不善。寡:这里的意思是轻视。迭:同“轶”,越过,指侵犯。奸绝:断绝。我好:同我友好。保:同“堡”,城堡。殄(tian)灭;灭绝。费(bi):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附近。费滑即滑国。散离:拆散。兄弟:指兄弟国家。挠乱;扰乱。同盟:同盟国家,指郑国和滑国。犹愿:还是希望。即楚:亲近楚国。谋我:谋算我晋国。诱:开启。衷:内心。穆、襄:秦穆公和晋襄公。康、灵:秦康公和晋灵公。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晋文公的外甥,所以说“自出”。阙翦:损害,削弱。蟊(mao)贼:本指吃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国公子雍。悛(quan):悔改。河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东南。涑(Su)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俘:劫掠。王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西。羁马: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南。东道;晋国在秦国东边,所以称“东道”。不通:指两国断绝关系。君;指秦桓公。引:伸长。:脖子。蔗:大概,或许。抚:抚恤。称盟:举行盟会。狄难:指

晋国同狄人打仗。河县:晋国临河的县邑。箕:晋国地名,在今山西蒲县东北。郜(gdo):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祁县西。芟(shan):割除。夷:伤害。农功:庄稼。虔刘:杀害,屠杀。边垂:边陲,边境。辅氏:晋国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聚:聚众抗敌。伯车:秦桓公之子。寡君:指晋历公。不详:不善。白狄:狄族的一支。及:与。同州:同在古雍州。婚姻;指晋文公在狄娶季隗。吏:指秦国传令的使臣。是用:因此。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复无常。昭:明。昊:广大。秦三公:秦国穆公、康公、共公。楚三王:楚国成王、穆王、庄王。出入:往来。唯利是视:一心图利,唯利是图。不壹:不专一。昵就:亲近。帅以听命:率诸侯来听侯君王的命令。承宁:安定。不佞:不敏,不才。图:考虑。利之:对秦国有利。

创作背景

  前580年,晋、秦为了讲和,在令狐会盟。晋侯首先到达令狐,秦伯不肯渡过黄河,派史颗在河东与晋侯结盟;晋国的郤犨到河西与秦伯结盟。结果,秦伯回国就背弃了与晋国的和约。前578年,夏四月戊午(四月初五),晋侯派吕相去断绝和秦国的邦交,即有此篇《吕相绝秦》的檄文。

作者简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

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941.html

上一篇:清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而日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冷落竹篱茅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