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2 18:45:12

出自清代吳偉業的《圓圓曲》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恸哭六軍俱缟素,沖冠一怒爲紅顔。紅顔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窦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将戚裏箜篌伎,等取将軍油壁車。家本姑蘇浣花裏,圓圓小字嬌羅绮。夢向夫差苑裏遊,宮娥擁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唯有淚沾衣。薰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坐客。坐客飛觞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白晳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後約将人誤。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遍索綠珠圍内第,強呼绛樹出雕闌。若非壯士全師勝,争得蛾眉匹馬還?

  蛾眉馬上傳呼進,雲鬟不整驚魂定。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專征蕭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傳來消息滿江鄉,烏桕紅經十度霜。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當時隻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緻。一

一斛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錯怨狂風飏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徑塵生烏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換羽移宮萬裏愁,珠歌翠舞古梁州。爲君别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君王當年離開了人間,将軍破敵收京讓開了山海關。全軍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軍沖冠一怒是爲了紅顔。還說紅顔流落不是他所系戀,還說逆賊命定滅亡是因爲迷于飲宴。像閃電般掃蕩黃巾平定黑山.哭畢君王和老父親再和她相見。  初次和她相見是在田弘遇之家,侯門的歌舞演起來真像繁花。田弘遇把會演唱的她獻給将軍,隻等将軍來娶就送上油壁香車。她的家本在姑蘇浣花裏,小名叫圓圓襯上羅绮更嬌麗。她曾在夢裏到當年夫差的宮苑裏遊嬉,被宮娥擁簇進去君王正身起。她前身真應是西施采蓮女,門前也正臨橫塘水清碧。橫塘裏雙槳搖動船去快如飛,哪家豪門硬要把她強買回。這時誰知不是薄命。這時隻有淚濕褛表。田弘遇将陳圓圓送入宮中,可明眸皓齒的她竟沒有獲得君王憐惜。從宮掖裏領回來仍留在田弘遇家,讓她練好時興歌曲來傾倒貴客。責客

們傳杯宴飲直到日暮,哀弦中她的心曲向誰傾訴。隻有平西伯這位白淨英俊的少年,揀中了花枝對她頻頻回顧。該早點把她這嬌烏帶出牢籠,要等什麽時候才能把銀河飛渡。隻恨軍書拼死地催促,隻好留下信約把人耽誤。相約恩深但相見可難,一朝蟻賊擁滿了長安。可憐她本是思婦樓頭的楊柳,卻被人當作天邊的楊花相看。像索取綠珠那樣圍住了内宅,硬是她叫出了雕欄。如果不是将軍大獲全勝,哪能用匹馬載她歸還。  她在馬上一路傳呼前進.雲鬟還來不及梳整可驚魂已定。戰場上點起蠟炬把她迎到,她滿面啼痕還殘留着紅印。奏起箫鼓将軍專征兵進秦川,金牛道上有車馬千乘。斜谷裏雲深之處是她的畫樓。散關前明月西落她打開了妝鏡。消息傳遍了江南水鄉.烏栖泛紅已經曆十度秋霜。可憐她當年教她歌曲的妓師還操舊業,和她一同演奏的女伴也記起這位同行。在舊巢裏本都是銜泥的燕子,她卻飛上了枝頭變成鳳凰。女伴們隻好老是在宴會上悲歎年齡長大,而她卻找了個好夫婿貴爲侯王。當年正爲有了聲名反受累,貴戚豪門都搶着要延緻。一斛明珠的身價給她帶來萬斛的愁思.關山漂泊瘦損了她的腰肢。但也不必怨恨飄揚落花的狂風,無邊春色到來已使天地呈現芳姿。  曾聽說有了傾國傾城的美人,反而使周

郎損傷了聲名。妻子怎應影響大局,英雄無誇過于多情。全家的白骨早已化爲灰土,一代紅妝已照耀汗青。君不見,當年館娃宮剛蓋起鴛鴦雙飛雙宿,花朵般的西施君王怎麽看也不會厭足。可是如今采香徑盡是塵土隻有鳥在啼叫,響尿廊也不見人迹空讓苔長青綠。換羽移宮使萬裏之外也生愁,珠歌翠舞還熱鬧在咕梁州。給君另唱了一首吳宮曲,漢水向東南日日夜夜不停地奔流。

注釋鼎湖:典出《史記·封禅書》。傳說黃帝鑄鼎于荊山下,鼎成,有龍垂胡須下迎黃帝,黃帝即乘龍而去。後世因稱此處爲“鼎湖”。常用來比喻帝王去世。此指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敵:指李自成起義軍。玉關:即玉門關,這裏借指山海關。恸(tòng)哭:放聲痛哭,號哭。缟(gǎo)素:喪服。沖冠一怒:即怒發沖冠,典出《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紅顔:美女,此指陳圓圓。天亡:天意使之滅亡。荒宴:荒淫宴樂。黃巾:漢末農民起義軍,這裏借指李自成。黑山:漢末農民起義軍,這裏借指李自成。君:崇祯帝。親,吳三桂親屬。吳三桂降清後,李自成殺了吳父一家。田窦(dòu):西漢時外戚田蚡、窦嬰。這裏借指崇祯寵妃田氏之父田宏遇。侯門:指顯貴人家。戚裏:皇帝親戚的住所,指田府。箜篌伎(kōng hóu jì):彈箜篌的藝妓,

指陳圓圓。油壁車,指婦女乘坐的以油漆飾車壁的車子。姑蘇:即蘇州。浣(huàn)花裏:唐伐名妓薛濤居住在成都浣花溪,這裏借指陳圓圓在蘇州的住處。嬌羅绮(qǐ):長得比羅绮(漂亮的絲織品)還群豔美麗。夫差(fū chāi):春秋時代吳國的君王。宮娥:宮中嫔妃、侍女。合:應該。采蓮人:指西施。橫塘:地名,在蘇州西南。熏天:形容權勢大。宮掖(yè):皇帝後宮。永巷(yǒng xiàng):古代幽禁妃嫔或宮女的處所。良家:指田宏遇家。傾:使之傾倒。飛觞(shāng):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酒。白皙通侯:畫色白淨的通侯,指吳三桂。花枝:比喻陳圓圓。銀河幾時渡:借用牛郎織女七月初七渡過銀河相會的傳說,比喻陳圓圓何時能嫁吳三桂。抵死:拼死,拼命。蟻賊:對起義軍的誣稱。長安:借指北京。可憐思婦:意謂陳圓圓已是有夫之人,卻仍被當作妓女來對待。天邊粉絮:指未從良的妓女。粉絮:白色的柳絮。遍索:意謂李自成部下四處搜尋圓圓。綠珠:晉朝大臣石崇的寵姬。内第:内宅。绛樹(jiàng shù):漢末著名舞妓。這裏二人皆指陳圓圓。壯士:指吳三桂。争得:怎得,怎能夠。蛾眉:喻美女,此指圓圓。雲鬟(huán):高聳的環形發髻專征:指軍事上可以獨當一面,自己掌握征伐大權,不必奉行皇帝的命令。

秦川:陝西漢中一帶。金牛道:從陝西沔縣進入四川的古棧道。千乘(qiān shèng):這裏指千輛,虛指車輛之多。斜谷:陝西郿縣西褒斜谷東口。畫樓:雕飾華麗的樓房。散關:在陝西寶雞西南大散嶺上。烏桕(jiù):樹名。浣紗女伴:西施入吳宮前曾在紹興的若耶溪浣紗。這裏是說陳圓圓早年做妓女時的同伴。尊:酒杯。老大:年歲老大。有人:指陳圓圓。延緻:聘請。斛(hú):古代十鬥爲一斛。細:指瘦損。傾國:形容極其美貌的女子。傾城:形容極其美貌的女子。典出《漢書·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周郎:指三國時吳國名将周瑜,因娶美女小喬爲妻而更加著名。這裏借喻吳三桂。一代紅妝:指陳圓圓。照汗青:名留史冊。館娃:即館娃宮,在蘇州附近的靈岩山,吳王夫差爲西施而築。越女:指西施。香徑:即采香徑,在靈岩山附近。屧(xiè)廊:即響屧廊,吳王讓西施穿木屐走過以發出聲響來傾聽。欣賞的一條走廊,在館娃宮。羽、宮:都是古代五音之一,借指音樂。這皇是用音調變化比喻人事變遷。珠歌:指吳三桂沉浸于聲色之中。古梁州:指明清時的漢中府,吳三桂曾在漢中建藩王府第,故稱。别唱:另唱。吳宮曲:爲吳王夫差盛衰所唱之曲,此指《圓圓曲》

。漢水:發源于漢中,流入長江。此句語出李白《江上吟》詩:“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暗寓吳三桂覆滅的必然性。

鑒賞

  《圓圓曲》是一首長詩,共七十八句,五百四十九字。分六大段,前五段叙事,後一段議論。

  布局謀篇是本詩的精華之處,古典叙事詩的情節結構,都是依故事的自然順序展開的。本詩則把叙事順序也作爲藝術構思的手段之一,運用倒述、追叙、插叙等手法,安排情節結構,通過這些精心的安排,使主題更加引人注目,而故事變化曲折,情節跌宕起伏。并且運用頂針格,以前後詞句相同相似或者相關之聯系,使情節的時空大轉換平滑接轉,而不顯得過于突兀。

  前八句是第一段,該段是布局謀篇最成功之處。首先開篇不凡,先聲奪人。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鼎湖,即荊山,是傳說中軒轅黃帝鑄鼎升天處(《史記·封禅書》:“ 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這裏代指崇祯皇帝。玉關,原指位于今甘肅省敦煌市的玉門關,這裏代指山海關。出語就點出甲申年驚天動地的兩件大事,崇祯之死和清兵入關。重大曆史事件對人有一種自然吸引力,激發讀者的興趣。

  恸哭六軍俱缟素,沖冠一怒爲紅顔!

  此聯對仗工整,對比強烈,反差巨大,譏諷入

骨。“六軍”統指明朝的軍隊,“恸哭六軍”和“沖冠一怒”人數雖衆寡不同,情緒倒很相似,但是“缟素”與“紅顔”不僅在色彩上形成強烈對比,意義上也極爲不同。“缟素”是沉痛的,如果從順治八年乃至以後的曆史角度看,“缟素”象征着對明王朝覆亡的哀痛,象征着對漢民族沉淪的哀痛,而“紅顔”則明确無誤地指向極端的個人私欲。片言居要,一語中的,使吳三桂的漢奸嘴臉極爲醜惡,真是大快人心。誠然,作者并未提到滿清,但是,山海關之戰就是清兵入關,這一曆史事件的意義并不因作者的忌諱而有所改變。接下來模拟吳三桂的口吻加以辯解,效果是越抹越黑,實爲暗諷。

  紅顔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下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哭罷君親再相見”,似乎吳三桂出于忠于明室,才與李自成不共戴天,好一副正人君子面孔。其實吳先降的正是李自成。甲申年三月,吳三桂投降李自成,将山海關防務交由李自成派來的唐通接管,率領部下前往北京,“朝見新主”,這是吳三桂在永平府(府治河北省盧龍縣)張貼的告示中說的。當吳三桂行至河北玉田縣,突然獲悉其父被捕和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掠走,尤其是後者促使他改變主意,“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見人耶!”于是立

刻返程殺回山海關,并複信吳襄,聲稱“父既不能爲忠臣,兒亦安能爲孝子乎?”可見吳三桂是雙料叛臣加逆子,作者卻安排他去哭君、親,煞是好看。

  也有人否定紅顔對吳三桂決策的意義,總覺得紅顔的分量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比起來似乎太輕了。可惜曆史并不永遠都在追求重大價值的平衡。曆史是不可改變的,但不等于曆史總是必然的,重大曆史事件在演成結局之前,隐含着多種可能性,曆史隻能實現一種可能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曆史也是偶然的。否則,人就失去了任何主動性和創造性,包括惡的主動性,這就是吳三桂必須爲沉痛的曆史結局負責的原因。“沖冠一怒爲紅顔”在人類曆史上也并非絕無僅有,吳王夫差與西施的故事與此也有相似性,本詩多處用以比拟。尤其是本詩創作時,滿清的兇殘使漢民族經曆了空前的浩劫,吳三桂爲虎作伥,罪責難逃。

  這一段寫吳三桂在山海關大戰中戰勝歸來,文筆雄渾,場面壯闊,有開篇不凡、先聲奪人和片言居要、一語中的優點。但是僅此兩點,還不能稱之爲謀篇成功,因爲這是圓圓曲,此段卻大談吳三桂,如果與主題沒有重大聯系,似有離題之嫌。梅村謀篇之妙,往往出人意料。此段的創作意圖在于以戰喻美,曲線歸宗,這是其謀篇的第三個成功之處,也是最重

要的成功之處。

  以美的影響表現美,是常見的藝術手法。以戰争來表現美,卻是少見的。圓圓曲所以要在篇首大談山海關之戰,看似離題,其實是爲了塑照渲染陳圓圓的美麗。除此段外,全詩描寫陳圓圓容貌的,就隻有“宮娥擁入君王起”一句,這句的直接目的還是要聯系西施故事。顯然作者自認爲對這一必不可少的任務已經有所交代了。首段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試看,爲了一個陳圓圓,十幾萬漢子拼死搏殺,其人之美,就隻能想象了。山海關之戰,的确與争奪陳圓圓有重大關系。吳三桂殺回山海關後,李自成放了吳襄,如果放了陳圓圓,山海關大戰或可避免。但李沒有這樣做,這就等于宣告,對于陳圓圓李軍是志在必得,兩家就打了起來。平心而論,吳三桂在此戰中的責任不是最大的,設若日後他目睹滿清獸行,能幡然悔悟,及時反正,人們還可以原諒他,可他爲了榮華富貴,不遺餘力撲殺抗清勢力,直到兔死狗烹,才亮出反清旗號,已經太遲了。李軍搶了陳圓圓,逼反吳三桂,且不願歸還,固然是重大錯誤,但其最大錯誤還是沒有估計到滿清是潛在的敵人。追贓助饷等屬政略性錯誤,需要較長時間才見效果,而軍事變在須臾。李自成主力部隊分布陝西、湖廣、河南等地,在北京的軍隊不多,與清軍相比不占

優勢。隻有聯合吳三桂的關甯鐵騎,防禦滿清才能萬無一失。李自成調吳三桂南下,派降将唐通率八千兵馬防守山海關,實在令人難以理解。假如李軍能想到滿清是潛在的敵人,絕無此舉,甚至也不敢搶奪陳圓圓了。李自成的舉措實際上是把滿清當成友軍對待,此事如果隻是李自成一相情願,那就太不可思議了。

  據顧誠《南明史》載:甲申年正月,多爾衮聽說李自成已經占領陝西,便在正月二十七日派使者往陝北同大順軍聯絡,信中說:“大清國皇帝緻書于西據明地之諸帥,茲者緻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矣。不知尊意何如耳。惟速馳書使,傾懷以告,是誠至願也。”至于此後李滿關系如何,由于滿清善于篡改曆史,已無稽可考了。不過,李軍直到滿兵殺進己陣,才确信其爲敵人。

  九至四十二句是第二段,叙述陳圓圓歸吳三桂的過程。這一過程很長,一波三折,極具戲劇性。根據情節的變化,可分爲四小段。

  九至十二句是第一小段,寫吳陳初次相見。

  上面提到的首段,其後半部分除文意之外,還承擔着建構情節結構的任務,要與後文巧妙地銜接。“電掃黃巾下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句很好地達成了這一目的。它借吳三桂之口說出,按照情節發展的自然順序,順勢

推出吳陳相見的懸念,使讀者急于知曉相見的場面。可是,詩人并沒有順着自然時序叙述吳三桂如何奪回陳圓圓,與之重逢的情景,而是颠倒時序,描寫吳、陳二人的初次相見。這一情節變化時空差距巨大,轉換極爲突然。使詩文叙事結構呈大開大阖、突兀跳蕩之勢,極大地加強了可讀性。這一轉換的相接處,第八句的末二字與第九句的首二字全同,都是“相見”,這種手法稱“頂針格”。具有平緩時序逆轉的突兀感和使音節圓轉順暢的功用。《圓圓曲》多處運用了“頂針格”,以此處最爲吃緊。這一轉換,也使全詩的叙述,從吳三桂這條副線轉入主線,即陳圓圓事迹的叙述。

  相見初經田窦家,侯門歌舞出如花。

  許将戚裏箜篌伎,等取将軍油壁車。

  “田窦”即西漢著名外戚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嬰,這裏代指當時的外戚,田貴妃之父田宏遇。此時主角還是吳三桂,他在田家觀看歌舞。後兩句點出第一主角陳圓圓,這位田家歌妓被許配給吳三桂。兩人初次見面,就納之爲妾,可謂迫不及待矣。

  引出陳圓圓之後,就可以順理成章地介紹陳的身世和遭遇了。第十三至十八句再進一步倒叙,轉入了對陳圓圓身世經曆的描述,是第二小段。先交代她原來的身份。

  家本姑蘇浣花裏,圓圓小字嬌羅绮。

  夢向

夫差苑裏遊,宮娥擁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

  詩中說圓圓是其小名,“浣花裏”,暗示其名伎身份,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薛濤傳》:“濤,字洪度,成都樂妓也。居浣花裏”。陸次雲《圓圓傳》稱其“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還填得一手好詞,有《舞餘詞》,已失傳。《衆香詞》傳詞三首,一首《有所思》:“自笑愁多歡少,癡了。底事倩傳杯,酒一巡時觞九回。推不開,推不開。”寫得自然清麗,柔弱多愁,委婉道出對命運無奈的慨歎。

  “夢向夫差苑裏遊,宮娥擁入君王起。”一聯以西施喻陳圓圓,明喻圓圓之美,暗譏三桂有如夫差那樣好色荒政,夫差一見西施就坐不住了,三桂則更進一步,納妾,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采蓮人”用西施故事,李白《子夜吳歌·夏歌》:“鏡湖三百裏,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橫塘”,在蘇州市西南。這兩句以“采蓮人”、“橫塘水”點染女主角身份清純、居處優雅,命運還算不差,以與下文對比,并構成“頂針格”引出下文。

  第十九至三十四句是第三小段,接着叙述陳被貴戚搶到北京,淪落爲侯門歌伎,又變成吳三桂之妾。

  “橫塘雙漿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風雲突變,那段平靜優雅的日子

突起波瀾。此聯因果倒裝,使人産生懸念,而留給讀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隻有淚沾衣。

  熏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

  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座客。

  座客飛觞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

  這裏是陳圓圓生活經曆的一大轉折,可謂紅顔薄命。明末江南名伎在婚配上有很大的自主權,與陳名氣相當的,大都嫁與著名文人,惟獨陳圓圓被搶,身不由主,豈非命運弄人?“熏天”兩句寫田家勢力很大,把陳圓圓送入宮廷,但後宮也仗勢欺人,陳圓圓雖然聲色甲天下,卻沒人愛惜。“熏天”,《呂氏春秋·離謂》有“毀譽成黨,衆口熏天”,形容惡勢力很大。“奪歸”四句寫陳圓圓淪落爲田家歌伎的悲慘地位。“永巷”,皇宮中的長巷,漢朝是幽禁失勢或失寵妃嫔的地方,《史記·呂太後本紀》:“呂後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明清時也是未分配到各宮去的宮女的集中居住處。

  “良家”指田家。“飛觞”形容喝酒作樂。“傾”,傾倒,指座客爲陳圓圓聲色所傾倒。陳圓圓又從宮中被奪至田家,成爲供人取樂的歌伎,内心痛苦無處訴說。此處作者爲了渲染悲傷氣氛,有意淡化入宮事件,寫得很簡略,而外戚氣焰寫得很嚣張。因而使陳圓圓進

宮細節說法不一,一說是田宏遇購得,獻于宮中。一說是周後之父周奎購得,獻于宮中。還有一說是周獻于宮廷,宮廷又送給了田。由于此事與故事主線關系不大,茲從省略。

  白皙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

  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

  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後約将人誤。

  峰回路轉,座客中出現了吳三桂這麽個情種,一眼就看中了陳圓圓。“揀取花枝屢回顧”是詩人形容吳三桂愛情動作表現的唯一詩句,一副色咪咪的樣子。“揀”字很微妙,唐杜秋娘《金縷衣》有“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以折取花枝代指情愛,這裏代折以揀,一字之差,褒貶立變。“通侯”本漢代爵位名,後用作武官美稱。一介武夫,不能托微波以通辭,隻好揀取花枝,頻頻偷窺。“嬌鳥”指陳圓圓,“銀河”,用牛郎織女故事。吳想盡早把陳接回家中,成其好事。隻恨軍令再三催促,才與陳圓圓相約而别。

  第三十五至四十二句是第四小段。寫陳又被闖軍掠奪的經曆。

  “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

  “相約”句是頂針格,“蟻賊”指李自成的軍隊,“長安”指北京。

  “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

  這句寫得細膩、雅緻。從“蟻賊滿長安”來看,這裏必是明火執仗的場

面,詩句卻如此纖麗、文雅,可見運思之巧。“樓頭柳”化用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強調思婦的貞潔,“天邊粉絮”,滿天遊蕩的楊花柳絮,意指輕浮。

  “遍索綠珠圍内第,強呼绛樹出雕闌。”

  “綠珠”,晉石崇愛姬,權臣孫秀仗勢劫奪,不從,墜樓而亡。杜牧《金谷園》:“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記其事,這裏指陳。绛樹,魏文帝曹丕寵妃,詩文也指圓圓。此聯對仗看似工整,實爲重複。可能是詩人爲了加重事态的嚴重性和緊迫感。

  “若非壯士全師勝,争得蛾眉匹馬還?”

  好句。“若非”二字用的巧,引導人的思緒輕輕一轉,回到首段情節,幹淨利落的結束了這段長篇倒述,與上文銜接的密合無間,此句與“恸哭六軍俱缟素,沖冠一怒爲紅顔”相呼應,“沖冠一怒”終成“正果”。“全師”與“匹馬”的巨大反差,把吳三桂的自私行爲深刻地印入讀者的腦海。那揀取花枝的“壯士”,令人噴飯。此聯不僅詞句引人入勝,更妙的是它在全詩中所處的位置,和對整體情節結構發揮的作用,堪稱結構關鍵句。

  “若非”一聯還省略了闖軍搶奪的情節,這一省略很重要。因爲“遍索”

“強呼”已經把悲情推到極處,續寫下去很可能畫蛇添足,抵消詩文感染力。雖然這裏好象看點特多,可是作者卻斷然裁去,細微之處體現了詩人的價值觀和不媚俗從衆的藝術良心。但這樣一來,也使人對史實有所誤會。如陸次雲《圓圓傳》說是李自成搶了陳圓圓,其實是劉宗敏。全祖望所記當日與圓圓同被宗敏掠去的名伎楊宛的叙述,“據楊宛叙言,與沅同見系于劉宗敏,既而沅爲宗敏所攜去,不知所往。”。

  吳三桂如何奪回陳圓圓,異說頗多。據況周頤《陳圓圓事輯》載被闖軍俘虜的明朝内監王永章的《甲申日記》所記:“四月初九日,闖下僞诏親征三桂。十二日起程。太子定王、代王、秦王、漢王、吳陳氏、吳氏、吳氏、吳李氏、僞後嫔妃皆從行。吳陳氏即圓圓,兩吳氏皆三桂妹也。念五日戰于一片石,闖大敗,退入關。太子與圓圓遂皆至三桂軍中。” 從這聯詩文的口氣看,吳三桂是一戰而勝,奪得佳人。目睹者的記述與詩文語氣非常吻合。

  到這裏,詩人把女主角的身世、遭遇及吳陳關系等故事主要情節一一鋪述,這才重新回到詩歌開頭的情節上來,續寫陳圓圓與吳三桂的戰場重逢以及她随軍至漢中。這已是全詩叙事的尾聲了。

  第四十三句至五十句是第三段。寫陳圓圓的幸福生活。

  蛾眉馬上傳

呼進,雲鬟不整驚魂定。

  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

  專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

  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

  吳陳重逢,“雲鬟不整”、“驚魂初定”,痕迹猶存。“蠟炬迎來”,相傳魏文帝迎娶薛靈芸,燃蠟燭數十裏,《太平廣記》記其事。場面不可謂不大。“專征”即自專征伐,諸侯有大功者可自己決定征伐,不須奉天子之命。《清史稿·世祖本紀二》八年九月,壬午,命平西王吳三桂征四川。“箫鼓”,高級官員的儀仗樂隊,也借指吳的軍隊。“秦川”兼指陝西四川。“金牛道”,古蜀道的主幹線,又名石牛道。相傳秦惠王将糞金的石牛贈送給蜀王,蜀遣五丁引金牛成道,名爲金牛道。“斜谷”,在陝西眉縣,“散關”,在陝西寶雞市。這段如單獨來看,或可理解爲抨擊吳驕奢淫靡,但聯系後兩段,就隻能理解爲陳圓圓時來運轉,過上了榮華富貴的生活。

  到這裏故事的主要部分全部叙述完畢,似乎本詩可以結束了。不料詩人又安排了兩段插叙,一段寫教曲技師和女伴的感慨。

  傳來消息滿江鄉,烏桕紅經十度霜。

  教曲技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

  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

  長向樽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這八句是第四段。從豪家強

載到專征四川已是整整十年,消息傳到江南蘇州,“教曲技師”得知她還在人世,甚感欣慰,“浣紗女伴”實指當年名氣相當的蘇州名伎,憶及同行舊事。陳寅恪以爲“浣紗女伴”獨指卞賽,但玉京道人挾故國之悲,憤然入道,自不會豔羨别人夫婿做建州侯王,恐仍以泛指爲是。“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這聯寫得好,銜泥燕子,飛上枝頭,不僅地位提高了,形象也變了,成了鳳凰。雙層設喻,生動貼切,語意雙關,如今流傳極廣,使用頻繁,已爲成語。“長向樽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這聯不好,酸溜溜的。

  第五段插叙寫陳圓圓自己的感受,是第五十九至六十四句。

  當時隻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緻。

  一斛珠連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

  錯怨狂風飏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俗話說,大有大的難處。名聲大,反而成了貴戚名豪的獵取目标,陳圓圓就随着你争我奪漂泊來去。連城的身價,帶給她的卻是無限的憂愁和痛苦。“一斛珠連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此聯哲理盎然,語趣橫生,耐人尋味。珍珠與憂愁相連,禍福相依,珠愁概使斛量,用詞尖新别緻;腰肢細與衣帶漸寬同意,而暗添美感。其中“一斛珠”用唐玄宗送梅妃一斛西域珍珠故事。“錯怨狂風飏落花,無邊春色

來天地。”——斯言差矣,狂風飏落花何錯之有。與如此下作之人栓在一起,何談春色。

  四、五兩段爲陳圓圓故事安裝了一個豪華圓滿的結局,但是這兩段不僅與前文的基調完全相反,而且也與後一段的調子完全不同,就象遊離在全曲之外的孤章殘段。兩段的寫法也很特殊,都是最後一聯才使意義确定下來,如果改動這兩聯,意義便完全不同了。由此推知作者想借此增添風月濃度,以沖淡全詩的政治色彩。作者對吳三桂全無好感,對滿清政權顧忌重重。

  最後一段,模仿史家紀傳體,有論有贊。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詩人申說己論,先寫一段典故,借古諷今。“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用三國故事。《三國志·吳書九》裴松之注:瑜之破魏軍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後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周瑜之名,得于赤壁一戰,本于傾國傾城無關。但文人墨客常把漂亮的小喬拉來作陪。杜牧《赤壁》詩雲:“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将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也說:“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

發。”漂亮的小喬,确使周瑜增色不少。吳偉業不似兩位那麽浪漫,周郎一事純屬借用,意在挖苦吳三桂爲争奪傾國傾城的陳圓圓,背負了千載罪名。沉重的罪名說成“重名”,不僅平添了語趣,也加重了譏刺的語氣。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前兩句直陳己見,“大計”實在是事關民族興亡的抉擇,豈能讓色欲做主,何況是民族存亡關頭,無奈吳三桂在這關鍵時刻被性欲牽着走了。“多情”用得妙,與“無奈”配合,看似風月情濃,卻是針砭痛切。或以爲“英雄無奈是多情”,乃是稱贊吳三桂愛情至上的情聖精神,此論不當。爲成全自己的情聖情結,就可以糟蹋自己的民族、作踐自己的民族嗎,就可以置數百萬同胞的性命于不顧嗎?爲了不緻誤解,詩人在後一聯又從另一側面對“多情”加以注釋。“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這聯與“恸哭六軍俱缟素,沖冠一怒爲紅顔!”都是對吳三桂選擇的評價,“恸哭”句從國家民族的視角出發,此聯則從吳的家庭親人落筆。詩人沉痛地寫出吳老總兵全家的累累白骨,山海關戰後吳襄及一家三十四口被殺,與吳三桂争奪紅妝相對應,白骨與紅妝的對仗,以視覺的強列反差,和情感的強烈反差,從另一個側面鞭

撻了吳三桂卑劣情欲作出的抉擇。“照汗青”三字有文章,因山海關一戰,陳圓圓名聲大振,在曆史上留下名字,但是光照汗青,還遠遠不夠。顯然這個“照”字是留給吳三桂的。

  最後八句是贊,詩人抒發感慨,但是即便純是個人感慨,也還惦記着吳三桂。

  君不見,館娃宮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徑塵生鳥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

  換羽移宮萬裏愁,珠歌翠舞古涼州。

  爲君别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館娃宮”,吳王夫差爲西施所建。“香徑”:采香徑,相傳吳王種花處,今名箭徑,在蘇州香山。“屧廊”,即響屧廊,屧是空心木底鞋。響屧廊,以梓板鋪地,西施着屧行于上,步步皆音。詩人感慨吳王夫差寵愛西施的種種豪華設施,都已塵封湮滅。不用說是瞄着吳三桂争奪紅顔來的。顯然也不僅僅是感慨盛衰無常的泛泛之歎。吳王夫差是被殺而亡的,這就暗示着吳三桂也不得好死。可見詩人對吳三桂的痛恨有多深。“館娃宮”、“采香徑”、“響屧廊”與“金牛車乘”、“斜谷畫樓”、“散關妝鏡”可資對照,亦見詩人确有抨擊吳驕奢淫靡之意。

  四、五兩段的用意恐在詩外。“換羽移宮萬裏愁”,“換羽移宮”是說曲調變換,但“萬裏愁”與曲調變換難以接續,此句應另有寄托

。是以“換羽移宮”影射改朝換代,爲此,天下一片愁怨,而吳三桂賣身投靠,得益良多,官高舞侈,其樂融融。“古梁州”,指陝西漢中,吳三桂于順治五年從錦州移鎮漢中,至順治八年一直駐紮此地。“爲君别唱吳宮曲”,詩人對吳三桂說:那些珠歌翠舞你恐怕聽膩了,我爲你唱一支新鮮的詠歎吳宮的曲子《圓圓曲》。“漢水東南日夜流”,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這裏東南流反其詞而用其意,更加确定的斷言:你的功名富貴是不會長久的。

賞析

  《圓圓曲》是長篇叙事詩,全詩組織結構嚴謹,次序井然,前後照應,多用曲筆,叙事、抒情、議論交織在了一起,雖以陳圓圓、吳三桂的離合故事爲主要内容,但也揉合進了明末清初的故事,抒發了作者極其複雜的思想感情。

  第一段爲開頭八句,寫明崇祯皇帝吊死景山,吳三桂勾結清兵攻占北京,以“沖冠一怒爲紅顔”句切中吳三桂要害,并以此句爲全詩的主旨。指明吳三桂打着複明的旗號,實際上是爲了陳圓圓而降清的。詩一開篇就借“鼎湖當日棄人間”代指崇祯之死,然後就寫吳三桂打敗李自成:“破敵收京下玉關”,極斬截利落。興兵的名義是爲崇祯報仇,然而骨子裏卻另有懷恨。“恸哭六軍俱缟素,沖冠一怒爲紅顔”二

句之妙,一在于對仗精整,以衆形獨,以素形紅;二在于下句“立片言以據要,乃一篇之警策”。它不是靠誇張取勝,而是一針見血以事實勝雄辯,“沖冠一怒爲紅顔”這一事實是吳三桂本人也不敢正視的。爲一已私情犧牲民族大節及全家性命,其行徑比較《史記》中爲護璧沖冠一怒的蔺相如和将行剌秦王“怒發上指冠”的荊轲,畢竟太卑微,出以吳三桂口吻的“紅顔流落非吾戀”,辯解顯得無力,“哭罷君親冉相見”的舉止于是顯得做作虛僞。

  第二段從第九句至“争得蛾眉匹馬還”,叙述吳三桂與陳圓圓悲歡離合的經曆。用蟬聯句法用作倒叙,寫到吳陳初次見面:“相初經田窦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将戚裏箜篌伎,等取将軍油壁車。”當初吳三桂在田家宴會上對色藝雙絕的陳圓圓一見鍾情,田宏遇便順水推舟,爲他們牽線搭橋,定下這一段姻緣。這一段乃是以三桂爲中心,對吳陳離合情事初陳梗概。寫法是直書其事,大刀闊斧。“家本姑蘇浣花裏”,則有點染之妙,同時,也容易使人與西子浣紗發生某種聯想。以下虛拟一夢,說陳圓圓是西施後身,最是閑中生色的筆墨。“夢向夫差苑裏遊,宮娥擁人君王起”二句大得《長恨歌》“侍兒扶起嬌無力,此是新承恩澤 時”之神韻。“采蓮人”指西施,又與蘇州的“

橫塘水”搭成聯想,使人想見嬌小的圓圓有過天真無邪的童年。以下四句仍用蟬聯格起,轉說圓圓長成,被豪門強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但圓圓當時隻是擔驚受怕,又哪能預測未來?“此際豈知非薄命”已遙起後文“錯怨狂風揚落花”,針線極爲密緻。“侯門一入深如海。”在權勢通天的外戚之家,圓圓又一度被作爲貢品獻入宮中,但未獲選。從此作爲豪門女樂,精習彈唱,歌笑向客,用佐清歡。使陳圓圓絕處逢生,脫離苦海的契機終于到了,她遇到了少年得志的吳三桂,一拍即合彼此真是目成心許了。此即段所謂“相見初經田窦家”一節,這裏便接過此線展開動情的唱歎:“坐客飛觞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正在山重水複,忽然一徑暗通:“白皙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相見恨晚:“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然而,好事多磨,這時三桂又奉旨出關抵禦清兵:“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後約将人誤。”這一節兩句一轉,一波三折,搖曳生姿。寫三桂去後,陳圓圓在一場社會巨變之中跌進命運的深淵。

  農民起義軍入城,吳陳,雙方音訊隔絕,詩人兼用王昌齡《閨怨》(“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沈儉期《雜詩》(“可憐閨裏月,長在漢家營”)語意,寫道:“可憐思婦樓

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更難堪的是她受聲名之累,成爲享樂思想滋長了的義軍頭領的獵物:“遍索綠珠圍内第,強呼绛樹出雕欄。”綠珠是西晉石崇家妓,爲孫秀所奪,不屈而死;绛樹是魏時名妓,皆借指圓圓。二典偏重于綠珠事,意謂有人恃強奪三桂所好,而圓圓心實難從。“绛樹”用來與“綠珠”對仗,工妙在于虛色輝映。再度淪落的經曆不宜多寫,詩人點到爲止,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回到“電掃黃巾”的話頭:“若非壯士全師勝,争得蛾眉匹馬還。”圓圓重新回到三桂懷抱,全憑愛情的神力。是悲是喜?是揚是抑?“壯士”之譽,屬正屬反?恐怕梅村也說不清楚。偉大的情人,渺小的國士這才是詩人給吳三桂的定性。詩人的彩筆主要用在烘托愛情至上的一面。

  第三段從“蛾眉馬上傳呼進”到“無邊春色來天地”,寫吳三桂于戰場迎接陳圓圓的恩寵有加的情景。先叙寫迎接陳圓圓的盛大場面,出人意表地把兩情重圓的無限溫柔旖旎的場面,端端安排在殺聲甫定的戰場上,而且是在夜晚,打着火把找到似的,爲情節增添了幾分戲劇性。這裏讀者又看到逼肖《長恨歌》“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内夢魂驚”、“玉顔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那樣的妙筆:“蛾眉馬上傳呼進,雲鬟不整驚魂定。蠟炬迎

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到底是三桂救了圓圓,還是圓圓成就了三桂呢?從此吳三桂青雲直上,持專征特權,移鎮漢中。夫貴妻榮,陳圓圓也一直做到王妃。“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詩人不寫平西王府的豪華,偏偏取川陝道途之荒僻山川爲背景,寫圓圓的舒心如意,正是因難見巧極爲别緻的奇筆。你看彩雲爲之起樓,明月爲之掌鏡,“時來風送滕王閣”,似乎天地一切都是爲圓圓而存在,這種心情本來就應該安排在吳陳重逢不久的一段時間。道途中感覺尚如此良好,遑論其餘。以戰場爲背景,暗寓對吳三桂“沖冠一怒爲紅顔”的批判。

  從“傳來消息滿江鄉”到“無邊春色來天地”是緊接上文作詠歎,詩人撇下了叙事,而鑿空設想蘇州故裏的鄉親女伴聽到圓圓飛黃騰達的消息所起的哄動、議論、妒嫉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感慨。溫庭筠《西洲曲》“門前烏桕樹,慘淡天将曙”寫的是離别情景,圓圓自崇祯十五年春被豪家載去至順治八年,恰爲十年,故雲“烏桕紅經十度霜”。教曲伎師,浣紗女伴,都親眼看到過圓圓的往昔不過爾爾,沒想到時來運轉,飛上高枝,叫人眼熱:“舊巢本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這裏實際暗用王維《西施詠》“當時浣紗伴,莫得

同車歸”語意。而陳圓圓的遭遇之曲折,又遠逾西施,更令人感慨。再用圓圓舊日女伴對她的豔羨,反襯出圓圓所享的榮華富貴之隆。最後六句寫圓圓的自我詠歎,既有對自己複雜遭遇的感歎,也有對意外榮貴的茫然。這一段空間跳躍甚大,内涵極深,耐人尋味。如果說前一段主要是寫縱向的起伏,那麽這一段則主要是寫橫向的對照。

  第四段即最後十四句,寫作者的議論與感慨。前六句進一步申述對吳氏“沖冠一怒爲紅顔”的批判,“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起,借小說家言:曹操起銅雀台揚言要奪東吳二喬,使周瑜奮起抗曹,大獲全勝于赤壁這故事,比方吳三桂“沖冠一怒爲紅顔”,歪打正着,爲清朝立了大功。說這裏有諷刺,當然确鑿無疑。但諷刺隻是沖着明代總兵吳三桂的。至于陳圓圓和陳吳愛情又當别論。應該指出,梅村的思想感情上也有困惑,也有矛盾,他也遇到了白居易作《長恨歌》的老問題:是歌詠愛情,還是政治諷刺?愛情的力量太強大了。它可以成就一個人,也足以毀滅一個人。但吳三桂是成功了?還是毀滅了?他赢得了愛情和顯赫的地位,卻毀了靈魂和後世之名。梅村從理智上要批判他。但從感情上又不免爲之緩頰。“妻子豈應關大計”,江山重要;“英雄無奈是多情”,美人可

戀。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吳三桂便以“無君無父”的高昂代價,使陳圓圓成爲曆史人物:“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後八句借用吳王夫差的故事,暗寓吳三桂的下場。作者的預言,正好印證了二十多年後吳三桂叛亂被清王朝最後消滅的結局。

  這首詩在藝術上也很有特色。首先,在叙事方面它突破了古代叙事詩單線平鋪的格局,采用雙線交叉、縱向起伏、橫向對照的叙述方法。全詩以吳三桂降清爲主線,以陳圓圓的複雜經曆爲副線,圍繞“沖冠一怒爲紅顔”的主旨,通過倒叙、夾叙、追叙等方法,将當時重大的政治、軍事事件連接起來,做到了開阖自如,曲折有緻。其次,詩的語言曉暢,豔麗多彩,且富于音樂的節奏。而頂針手法的熟練運用,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美,而且使叙事如串珠相連,自然而灑脫。此外對照手法的運用也很有特色。

賞析

  《圓圓曲》是明清間著名詩人吳偉業所寫。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江蘇太倉人。其人能詩能詞能文能畫,以詩的成就最大,爲明末婁東詩派領袖,尤長于七言歌行。吳偉業注重詩歌具有叙述史事、抒寫個人情感的記事抒情功能,多記事詩歌,學長慶體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爲梅村體,其取材多用正史,不用小說家言,叙事詩多爲實事。

  《圓圓曲》

是梅村體的代表作,和長慶體代表作《長恨歌》很相似,也是作爲一首情愛爲主線的詩來寫的。長慶體是指白居易、元稹等發起新樂府運動中寫作的新式長詩歌行,以《長恨歌》、《琵琶行》、《連昌宮詞》爲代表。因二人詩集均名《長慶集》而得名。從内容上看,多叙寫時事,一般以情愛爲主題或主線。音律形式爲七言歌行,屬于與律詩不同的古體,格律不象近體那樣嚴格,但又多用律句,其中也常用對仗,通常數句一轉韻,平仄韻間隔使用。藝術風格婉轉纏綿,音調抑揚變化且和諧圓轉。

  本詩主題過去認爲是諷刺吳三桂的。以往文人對政治敏感,而曆史上吳三桂的名氣比陳圓圓大得多,人們不論反滿還是崇滿都痛恨吳三桂,而《圓圓曲》開篇即推出甲申年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山海關之戰,得出這樣的結論似乎順理成章。娛樂社會的好處是使文學從政治的重負中解脫出來,就不難看出此詩是圓圓曲而非三桂曲。吳三桂在詩中所占篇幅很小,而大量的篇幅用來描述陳圓圓身世和遭遇,還不惜筆墨,傾注了深切的同情。尤其是本詩沒有提到滿漢的民族沖突,而引狼入室正是吳三桂百世莫贖的罪行。《圓圓曲》之作成,應在順治八年辛卯初冬,即與《聽卞玉京弾琴歌》爲同一年之作品。

  當時滿清替明朝皇帝報仇

的謊言已被其兇殘的罪行所揭穿。他們大肆屠戮漢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屠昆山、屠江陰、屠湘潭、屠大同、屠廣州,除了瘋狂的屠殺外,還強行剃頭、圈地、掠奴,豺狼本性暴露無遺。作者作爲明朝遺臣,對此隻字未提,實屬遺憾。由此可知作者在滿清統治的重壓下,不可能直數吳三桂的罪行,所以此詩主題是歌詠陳圓圓事迹。由于特殊的曆史條件使得本詩主題不夠和諧,它雖以陳圓圓與吳三桂的關系爲主線,但并不歌頌陳吳的愛情,而是一提到吳三桂,就旁敲側擊地譏刺嘲諷,可又不能寫成明白無誤的諷刺詩。從而影響了本詩主線陳圓圓愛情生活的性質,說不清究竟是幸福的抑或是悲哀的。主題的自相矛盾對本詩的藝術價值有所影響。

創作背景

  1664年吳三桂曾與陳圓圓相會,但并沒有帶她去山海關。3月18日李自成起義軍攻占北京,陳圓圓被俘,因此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反攻北京,複得陳圓圓。清順治十六年,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陳圓圓跟随赴任。《圓圓曲》就是根據上述曆史事實爲題材而創作。

作者簡介

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雲道人,世居江蘇昆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祯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又爲婁

東詩派開創者。長于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爲“梅村體”。

出自清代吴伟业的《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一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译文注释

译文  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初次和她相见是在田弘遇之家,侯门的歌舞演起来真像繁花。田弘遇把会演唱的她献给将军,只等将军来娶就送上油壁香车。她的家本在姑苏浣花里,小名叫圆圆衬上罗绮更娇丽。她曾在梦里到当年夫差的宫苑里游嬉,被宫娥拥簇进去君王正身起。她前身真应是西施采莲女,门前也正临横塘水清碧。横塘里双桨摇动船去快如飞,哪家豪门硬要把她强买回。这时谁知不是薄命。这时只有泪湿褛表。田弘遇将陈圆圆送入宫中,可明眸皓齿的她竟没有获得君王怜惜。从宫掖里领回来仍留在田弘遇家,让她练好时兴歌曲来倾倒贵客。责客

们传杯宴饮直到日暮,哀弦中她的心曲向谁倾诉。只有平西伯这位白净英俊的少年,拣中了花枝对她频频回顾。该早点把她这娇乌带出牢笼,要等什么时候才能把银河飞渡。只恨军书拼死地催促,只好留下信约把人耽误。相约恩深但相见可难,一朝蚁贼拥满了长安。可怜她本是思妇楼头的杨柳,却被人当作天边的杨花相看。像索取绿珠那样围住了内宅,硬是她叫出了雕栏。如果不是将军大获全胜,哪能用匹马载她归还。  她在马上一路传呼前进.云鬟还来不及梳整可惊魂已定。战场上点起蜡炬把她迎到,她满面啼痕还残留着红印。奏起箫鼓将军专征兵进秦川,金牛道上有车马千乘。斜谷里云深之处是她的画楼。散关前明月西落她打开了妆镜。消息传遍了江南水乡.乌栖泛红已经历十度秋霜。可怜她当年教她歌曲的妓师还操旧业,和她一同演奏的女伴也记起这位同行。在旧巢里本都是衔泥的燕子,她却飞上了枝头变成凤凰。女伴们只好老是在宴会上悲叹年龄长大,而她却找了个好夫婿贵为侯王。当年正为有了声名反受累,贵戚豪门都抢着要延致。一斛明珠的身价给她带来万斛的愁思.关山漂泊瘦损了她的腰肢。但也不必怨恨飘扬落花的狂风,无边春色到来已使天地呈现芳姿。  曾听说有了倾国倾城的美人,反而使周

郎损伤了声名。妻子怎应影响大局,英雄无夸过于多情。全家的白骨早已化为灰土,一代红妆已照耀汗青。君不见,当年馆娃宫刚盖起鸳鸯双飞双宿,花朵般的西施君王怎么看也不会厌足。可是如今采香径尽是尘土只有鸟在啼叫,响尿廊也不见人迹空让苔长青绿。换羽移宫使万里之外也生愁,珠歌翠舞还热闹在咕梁州。给君另唱了一首吴宫曲,汉水向东南日日夜夜不停地奔流。

注释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即乘龙而去。后世因称此处为“鼎湖”。常用来比喻帝王去世。此指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敌:指李自成起义军。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恸(tòng)哭:放声痛哭,号哭。缟(gǎo)素:丧服。冲冠一怒:即怒发冲冠,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红颜:美女,此指陈圆圆。天亡:天意使之灭亡。荒宴:荒淫宴乐。黄巾: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黑山: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君:崇祯帝。亲,吴三桂亲属。吴三桂降清后,李自成杀了吴父一家。田窦(dòu):西汉时外戚田蚡、窦婴。这里借指崇祯宠妃田氏之父田宏遇。侯门:指显贵人家。戚里:皇帝亲戚的住所,指田府。箜篌伎(kōng hóu jì):弹箜篌的艺妓,

指陈圆圆。油壁车,指妇女乘坐的以油漆饰车壁的车子。姑苏:即苏州。浣(huàn)花里:唐伐名妓薛涛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这里借指陈圆圆在苏州的住处。娇罗绮(qǐ):长得比罗绮(漂亮的丝织品)还群艳美丽。夫差(fū chāi):春秋时代吴国的君王。宫娥:宫中嫔妃、侍女。合:应该。采莲人:指西施。横塘:地名,在苏州西南。熏天:形容权势大。宫掖(yè):皇帝后宫。永巷(yǒng xiàng):古代幽禁妃嫔或宫女的处所。良家:指田宏遇家。倾:使之倾倒。飞觞(shāng):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酒。白皙通侯:画色白净的通侯,指吴三桂。花枝:比喻陈圆圆。银河几时渡:借用牛郎织女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的传说,比喻陈圆圆何时能嫁吴三桂。抵死:拼死,拼命。蚁贼:对起义军的诬称。长安:借指北京。可怜思妇:意谓陈圆圆已是有夫之人,却仍被当作妓女来对待。天边粉絮:指未从良的妓女。粉絮:白色的柳絮。遍索:意谓李自成部下四处搜寻圆圆。绿珠:晋朝大臣石崇的宠姬。内第:内宅。绛树(jiàng shù):汉末著名舞妓。这里二人皆指陈圆圆。壮士:指吴三桂。争得:怎得,怎能够。蛾眉:喻美女,此指圆圆。云鬟(huán):高耸的环形发髻专征:指军事上可以独当一面,自己掌握征伐大权,不必奉行皇帝的命令。

秦川:陕西汉中一带。金牛道:从陕西沔县进入四川的古栈道。千乘(qiān shèng):这里指千辆,虚指车辆之多。斜谷:陕西郿县西褒斜谷东口。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乌桕(jiù):树名。浣纱女伴:西施入吴宫前曾在绍兴的若耶溪浣纱。这里是说陈圆圆早年做妓女时的同伴。尊:酒杯。老大:年岁老大。有人:指陈圆圆。延致:聘请。斛(hú):古代十斗为一斛。细:指瘦损。倾国:形容极其美貌的女子。倾城:形容极其美貌的女子。典出《汉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因娶美女小乔为妻而更加著名。这里借喻吴三桂。一代红妆:指陈圆圆。照汗青:名留史册。馆娃:即馆娃宫,在苏州附近的灵岩山,吴王夫差为西施而筑。越女:指西施。香径:即采香径,在灵岩山附近。屧(xiè)廊:即响屧廊,吴王让西施穿木屐走过以发出声响来倾听。欣赏的一条走廊,在馆娃宫。羽、宫:都是古代五音之一,借指音乐。这皇是用音调变化比喻人事变迁。珠歌:指吴三桂沉浸于声色之中。古梁州:指明清时的汉中府,吴三桂曾在汉中建藩王府第,故称。别唱:另唱。吴宫曲:为吴王夫差盛衰所唱之曲,此指《圆圆曲》

。汉水:发源于汉中,流入长江。此句语出李白《江上吟》诗:“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暗寓吴三桂覆灭的必然性。

鉴赏

  《圆圆曲》是一首长诗,共七十八句,五百四十九字。分六大段,前五段叙事,后一段议论。

  布局谋篇是本诗的精华之处,古典叙事诗的情节结构,都是依故事的自然顺序展开的。本诗则把叙事顺序也作为艺术构思的手段之一,运用倒述、追叙、插叙等手法,安排情节结构,通过这些精心的安排,使主题更加引人注目,而故事变化曲折,情节跌宕起伏。并且运用顶针格,以前后词句相同相似或者相关之联系,使情节的时空大转换平滑接转,而不显得过于突兀。

  前八句是第一段,该段是布局谋篇最成功之处。首先开篇不凡,先声夺人。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鼎湖,即荆山,是传说中轩辕黄帝铸鼎升天处(《史记·封禅书》:“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这里代指崇祯皇帝。玉关,原指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的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出语就点出甲申年惊天动地的两件大事,崇祯之死和清兵入关。重大历史事件对人有一种自然吸引力,激发读者的兴趣。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此联对仗工整,对比强烈,反差巨大,讥讽入

骨。“六军”统指明朝的军队,“恸哭六军”和“冲冠一怒”人数虽众寡不同,情绪倒很相似,但是“缟素”与“红颜”不仅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意义上也极为不同。“缟素”是沉痛的,如果从顺治八年乃至以后的历史角度看,“缟素”象征着对明王朝覆亡的哀痛,象征着对汉民族沉沦的哀痛,而“红颜”则明确无误地指向极端的个人私欲。片言居要,一语中的,使吴三桂的汉奸嘴脸极为丑恶,真是大快人心。诚然,作者并未提到满清,但是,山海关之战就是清兵入关,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并不因作者的忌讳而有所改变。接下来模拟吴三桂的口吻加以辩解,效果是越抹越黑,实为暗讽。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下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哭罢君亲再相见”,似乎吴三桂出于忠于明室,才与李自成不共戴天,好一副正人君子面孔。其实吴先降的正是李自成。甲申年三月,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将山海关防务交由李自成派来的唐通接管,率领部下前往北京,“朝见新主”,这是吴三桂在永平府(府治河北省卢龙县)张贴的告示中说的。当吴三桂行至河北玉田县,突然获悉其父被捕和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掠走,尤其是后者促使他改变主意,“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于是立

返程杀回山海关,并复信吴襄,声称“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可见吴三桂是双料叛臣加逆子,作者却安排他去哭君、亲,煞是好看。

  也有人否定红颜对吴三桂决策的意义,总觉得红颜的分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比起来似乎太轻了。可惜历史并不永远都在追求重大价值的平衡。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不等于历史总是必然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演成结局之前,隐含着多种可能性,历史只能实现一种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也是偶然的。否则,人就失去了任何主动性和创造性,包括恶的主动性,这就是吴三桂必须为沉痛的历史结局负责的原因。“冲冠一怒为红颜”在人类历史上也并非绝无仅有,吴王夫差与西施的故事与此也有相似性,本诗多处用以比拟。尤其是本诗创作时,满清的凶残使汉民族经历了空前的浩劫,吴三桂为虎作伥,罪责难逃。

  这一段写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中战胜归来,文笔雄浑,场面壮阔,有开篇不凡、先声夺人和片言居要、一语中的优点。但是仅此两点,还不能称之为谋篇成功,因为这是圆圆曲,此段却大谈吴三桂,如果与主题没有重大联系,似有离题之嫌。梅村谋篇之妙,往往出人意料。此段的创作意图在于以战喻美,曲线归宗,这是其谋篇的第三个成功之处,也是最重

要的成功之处。

  以美的影响表现美,是常见的艺术手法。以战争来表现美,却是少见的。圆圆曲所以要在篇首大谈山海关之战,看似离题,其实是为了塑照渲染陈圆圆的美丽。除此段外,全诗描写陈圆圆容貌的,就只有“宫娥拥入君王起”一句,这句的直接目的是要联系西施故事。显然作者自认为对这一必不可少的任务已经有所交代了。首段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试看,为了一个陈圆圆,十几万汉子拼死搏杀,其人之美,就只能想象了。山海关之战,的确与争夺陈圆圆有重大关系。吴三桂杀回山海关后,李自成放了吴襄,如果放了陈圆圆,山海关大战或可避免。但李没有这样做,这就等于宣告,对于陈圆圆李军是志在必得,两家就打了起来。平心而论,吴三桂在此战中的责任不是最大的,设若日后他目睹满清兽行,能幡然悔悟,及时反正,人们还可以原谅他,可他为了荣华富贵,不遗余力扑杀抗清势力,直到兔死狗烹,才亮出反清旗号,已经太迟了。李军抢了陈圆圆,逼反吴三桂,且不愿归还,固然是重大错误,但其最大错误还是没有估计到满清是潜在的敌人。追赃助饷等属政略性错误,需要较长时间才见效果,而军事变在须臾。李自成主力部队分布陕西、湖广、河南等地,在北京的军队不多,与清军相比不占

优势。只有联合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防御满清才能万无一失。李自成调吴三桂南下,派降将唐通率八千兵马防守山海关,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假如李军能想到满清是潜在的敌人,绝无此举,甚至也不敢抢夺陈圆圆了。李自成的举措实际上是把满清当成友军对待,此事如果只是李自成一相情愿,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据顾诚《南明史》载:甲申年正月,多尔衮听说李自成已经占领陕西,便在正月二十七日派使者往陕北同大顺军联络,信中说:“大清国皇帝致书于西据明地之诸帅,兹者致书,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不知尊意何如耳。惟速驰书使,倾怀以告,是诚至愿也。”至于此后李满关系如何,由于满清善于篡改历史,已无稽可考了。不过,李军直到满兵杀进己阵,才确信其为敌人。

  九至四十二句是第二段,叙述陈圆圆归吴三桂的过程。这一过程很长,一波三折,极具戏剧性。根据情节的变化,可分为四小段。

  九至十二句是第一小段,写吴陈初次相见。

  上面提到的首段,其后半部分除文意之外,还承担着建构情节结构的任务,要与后文巧妙地衔接。“电扫黄巾下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句很好地达成了这一目的。它借吴三桂之口说出,按照情节发展的自然顺序,顺势

推出吴陈相见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晓相见的场面。可是,诗人并没有顺着自然时序叙述吴三桂如何夺回陈圆圆,与之重逢的情景,而是颠倒时序,描写吴、陈二人的初次相见。这一情节变化时空差距巨大,转换极为突然。使诗文叙事结构呈大开大阖、突兀跳荡之势,极大地加强了可读性。这一转换的相接处,第八句的末二字与第九句的首二字全同,都是“相见”,这种手法称“顶针格”。具有平缓时序逆转的突兀感和使音节圆转顺畅的功用。《圆圆曲》多处运用了“顶针格”,以此处最为吃紧。这一转换,也使全诗的叙述,从吴三桂这条副线转入主线,即陈圆圆事迹的叙述。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田窦”即西汉著名外戚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这里代指当时的外戚,田贵妃之父田宏遇。此时主角还是吴三桂,他在田家观看歌舞。后两句点出第一主角陈圆圆,这位田家歌妓被许配给吴三桂。两人初次见面,就纳之为妾,可谓迫不及待矣。

  引出陈圆圆之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介绍陈的身世和遭遇了。第十三至十八句再进一步倒叙,转入了对陈圆圆身世经历的描述,是第二小段。先交代她原来的身份。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

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诗中说圆圆是其小名,“浣花里”,暗示其名伎身份,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薛涛传》:“涛,字洪度,成都乐妓也。居浣花里”。陆次云《圆圆传》称其“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还填得一手好词,有《舞余词》,已失传。《众香词》传词三首,一首《有所思》:“自笑愁多欢少,痴了。底事倩传杯,酒一巡时觞九回。推不开,推不开。”写得自然清丽,柔弱多愁,委婉道出对命运无奈的慨叹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一联以西施喻陈圆圆,明喻圆圆之美,暗讥三桂有如夫差那样好色荒政,夫差一见西施就坐不住了,三桂则更进一步,纳妾,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采莲人”用西施故事,李白《子夜吴歌·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横塘”,在苏州市西南。这两句以“采莲人”、“横塘水”点染女主角身份清纯、居处优雅,命运还算不差,以与下文对比,并构成“顶针格”引出下文。

  第十九至三十四句是第三小段,接着叙述陈被贵戚抢到北京,沦落为侯门歌伎,又变成吴三桂之妾。

  “横塘双浆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风云突变,那段平静优雅的日子

突起波澜。此联因果倒装,使人产生悬念,而留给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这里是陈圆圆生活经历的一大转折,可谓红颜薄命。明末江南名伎在婚配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与陈名气相当的,大都嫁与著名文人,惟独陈圆圆被抢,身不由主,岂非命运弄人?“熏天”两句写田家势力很大,把陈圆圆送入宫廷,但后宫也仗势欺人,陈圆圆虽然声色甲天下,却没人爱惜。“熏天”,《吕氏春秋·离谓》有“毁誉成党,众口熏天”,形容恶势力很大。“夺归”四句写陈圆圆沦落为田家歌伎的悲惨地位。“永巷”,皇宫中的长巷,汉朝是幽禁失势或失宠妃嫔的地方,《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明清时也是未分配到各宫去的宫女的集中居住处。

  “良家”指田家。“飞觞”形容喝酒作乐。“倾”,倾倒,指座客为陈圆圆声色所倾倒。陈圆圆又从宫中被夺至田家,成为供人取乐的歌伎,内心痛苦无处诉说。此处作者为了渲染悲伤气氛,有意淡化入宫事件,写得很简略,而外戚气焰写得很嚣张。因而使陈圆圆进

宫细节说法不一,一说是田宏遇购得,献于宫中。一说是周后之父周奎购得,献于宫中。还有一说是周献于宫廷,宫廷又送给了田。由于此事与故事主线关系不大,兹从省略。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峰回路转,座客中出现了吴三桂这么个情种,一眼就看中了陈圆圆。“拣取花枝屡回顾”是诗人形容吴三桂爱情动作表现的唯一诗句,一副色咪咪的样子。“拣”字很微妙,唐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以折取花枝代指情爱,这里代折以拣,一字之差,褒贬立变。“通侯”本汉代爵位名,后用作武官美称。一介武夫,不能托微波以通辞,只好拣取花枝,频频偷窥。“娇鸟”指陈圆圆,“银河”,用牛郎织女故事。吴想尽早把陈接回家中,成其好事。只恨军令再三催促,才与陈圆圆相约而别。

  第三十五至四十二句是第四小段。写陈又被闯军掠夺的经历。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相约”句是顶针格,“蚁贼”指李自成的军队,“长安”指北京。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这句写得细腻、雅致。从“蚁贼满长安”来看,这里必是明火执仗的场

面,诗句却如此纤丽、文雅,可见运思之巧。“楼头柳”化用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强调思妇的贞洁,“天边粉絮”,满天游荡的杨花柳絮,意指轻浮。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绿珠”,晋石崇爱姬,权臣孙秀仗势劫夺,不从,坠楼而亡。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记其事,这里指陈。绛树,魏文帝曹丕宠妃,诗文也指圆圆。此联对仗看似工整,实为重复。可能是诗人为了加重事态的严重性和紧迫感。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好句。“若非”二字用的巧,引导人的思绪轻轻一转,回到首段情节,干净利落的结束了这段长篇倒述,与上文衔接的密合无间,此句与“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相呼应,“冲冠一怒”终成“正果”。“全师”与“匹马”的巨大反差,把吴三桂的自私行为深刻地印入读者的脑海。那拣取花枝的“壮士”,令人喷饭。此联不仅词句引人入胜,更妙的是它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和对整体情节结构发挥的作用,堪称结构关键句。

  “若非”一联还省略了闯军抢夺的情节,这一省略很重要。因为“遍索”

“强呼”已经把悲情推到极处,续写下去很可能画蛇添足,抵消诗文感染力。虽然这里好象看点特多,可是作者却断然裁去,细微之处体现了诗人的价值观和不媚俗从众的艺术良心。但这样一来,也使人对史实有所误会。如陆次云《圆圆传》说是李自成抢了陈圆圆,其实是刘宗敏。全祖望所记当日与圆圆同被宗敏掠去的名伎杨宛的叙述,“据杨宛叙言,与沅同见系于刘宗敏,既而沅为宗敏所携去,不知所往。”。

  吴三桂如何夺回陈圆圆,异说颇多。据况周颐《陈圆圆事辑》载被闯军俘虏的明朝内监王永章的《甲申日记》所记:“四月初九日,闯下伪诏亲征三桂。十二日起程。太子定王、代王、秦王、汉王、吴陈氏、吴氏、吴氏、吴李氏、伪后嫔妃皆从行。吴陈氏即圆圆,两吴氏皆三桂妹也。念五日战于一片石,闯大败,退入关。太子与圆圆遂皆至三桂军中。” 从这联诗文的口气看,吴三桂是一战而胜,夺得佳人。目睹者的记述与诗文语气非常吻合。

  到这里,诗人把女主角的身世、遭遇及吴陈关系等故事主要情节一一铺述,这才重新回到诗歌开头的情节上来,续写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战场重逢以及她随军至汉中。这已是全诗叙事的尾声了。

  第四十三句至五十句是第三段。写陈圆圆的幸福生活。

  蛾眉马上传

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吴陈重逢,“云鬟不整”、“惊魂初定”,痕迹犹存。“蜡炬迎来”,相传魏文帝迎娶薛灵芸,燃蜡烛数十里,《太平广记》记其事。场面不可谓不大。“专征”即自专征伐,诸侯有大功者可自己决定征伐,不须奉天子之命。《清史稿·世祖本纪二》八年九月,壬午,命平西王吴三桂征四川。“箫鼓”,高级官员的仪仗乐队,也借指吴的军队。“秦川”兼指陕西四川。“金牛道”,古蜀道的主干线,又名石牛道。相传秦惠王将粪金的石牛赠送给蜀王,蜀遣五丁引金牛成道,名为金牛道。“斜谷”,在陕西眉县,“散关”,在陕西宝鸡市。这段如单独来看,或可理解为抨击吴骄奢淫靡,但联系后两段,就只能理解为陈圆圆时来运转,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

  到这里故事的主要部分全部叙述完毕,似乎本诗可以结束了。不料诗人又安排了两段插叙,一段写教曲技师和女伴的感慨。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技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樽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这八句是第四段。从豪家强

载到专征四川已是整整十年,消息传到江南苏州,“教曲技师”得知她还在人世,甚感欣慰,“浣纱女伴”实指当年名气相当的苏州名伎,忆及同行旧事。陈寅恪以为“浣纱女伴”独指卞赛,但玉京道人挟故国之悲,愤然入道,自不会艳羡别人夫婿做建州侯王,恐仍以泛指为是。“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这联写得好,衔泥燕子,飞上枝头,不仅地位提高了,形象也变了,成了凤凰。双层设喻,生动贴切,语意双关,如今流传极广,使用频繁,已为成语。“长向樽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这联不好,酸溜溜的。

  第五段插叙写陈圆圆自己的感受,是第五十九至六十四句。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名声大,反而成了贵戚名豪的猎取目标,陈圆圆就随着你争我夺漂泊来去。连城的身价,带给她的却是无限的忧愁和痛苦。“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此联哲理盎然,语趣横生,耐人寻味。珍珠与忧愁相连,祸福相依,珠愁概使斛量,用词尖新别致;腰肢细与衣带渐宽同意,而暗添美感。其中“一斛珠”用唐玄宗送梅妃一斛西域珍珠故事。“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

来天地。”——斯言差矣,狂风飏落花何错之有。与如此下作之人栓在一起,何谈春色。

  四、五两段为陈圆圆故事安装了一个豪华圆满的结局,但是这两段不仅与前文的基调完全相反,而且也与后一段的调子完全不同,就象游离在全曲之外的孤章残段。两段的写法也很特殊,都是最后一联才使意义确定下来,如果改动这两联,意义便完全不同了。由此推知作者想借此增添风月浓度,以冲淡全诗的政治色彩。作者对吴三桂全无好感,对满清政权顾忌重重。

  最后一段,模仿史家纪传体,有论有赞。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诗人申说己论,先写一段典故,借古讽今。“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用三国故事。《三国志·吴书九》裴松之注: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周瑜之名,得于赤壁一战,本于倾国倾城无关。但文人墨客常把漂亮的小乔拉来作陪。杜牧《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说:“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漂亮的小乔,确使周瑜增色不少。吴伟业不似两位那么浪漫,周郎一事纯属借用,意在挖苦吴三桂为争夺倾国倾城的陈圆圆,背负了千载罪名。沉重的罪名说成“重名”,不仅平添了语趣,也加重了讥刺的语气。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前两句直陈己见,“大计”实在是事关民族兴亡的抉择,岂能让色欲做主,何况是民族存亡关头,无奈吴三桂在这关键时刻性欲牵着走了。“多情”用得妙,与“无奈”配合,看似风月情浓,却是针砭痛切。或以为“英雄无奈是多情”,乃是称赞吴三桂爱情至上的情圣精神,此论不当。为成全自己的情圣情结,就可以糟蹋自己的民族、作践自己的民族吗,就可以置数百万同胞的性命于不顾吗?为了不致误解,诗人在后一联又从另一侧面对“多情”加以注释。“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这联与“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都是对吴三桂选择的评价,“恸哭”句从国家民族的视角出发,此联则从吴的家庭亲人落笔。诗人沉痛地写出吴老总兵全家的累累白骨,山海关战后吴襄及一家三十四口被杀,与吴三桂争夺红妆相对应,白骨与红妆的对仗,以视觉的强列反差,和情感的强烈反差,从另一个侧面鞭

挞了吴三桂卑劣情欲作出的抉择。“照汗青”三字有文章,因山海关一战,陈圆圆名声大振,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是光照汗青,还远远不够。显然这个“照”字是留给吴三桂的。

  最后八句是赞,诗人抒发感慨,但是即便纯是个人感慨,也还惦记着吴三桂。

  君不见,馆娃宫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凉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馆娃宫”,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香径”:采香径,相传吴王种花处,今名箭径,在苏州香山。“屧廊”,即响屧廊,屧是空心木底鞋。响屧廊,以梓板铺地,西施着屧行于上,步步皆音。诗人感慨吴王夫差宠爱西施的种种豪华设施,都已尘封湮灭。不用说是瞄着吴三桂争夺红颜来的。显然也不仅仅是感慨盛衰无常的泛泛之叹。吴王夫差是被杀而亡的,这就暗示着吴三桂也不得好死。可见诗人对吴三桂的痛恨有多深。“馆娃宫”、“采香径”、“响屧廊”与“金牛车乘”、“斜谷画楼”、“散关妆镜”可资对照,亦见诗人确有抨击吴骄奢淫靡之意。

  四、五两段的用意恐在诗外。“换羽移宫万里愁”,“换羽移宫”是说曲调变换,但“万里愁”与曲调变换难以接续,此句应另有寄托

是以“换羽移宫”影射改朝换代,为此,天下一片愁怨,而吴三桂卖身投靠,得益良多,官高舞侈,其乐融融。“古梁州”,指陕西汉中,吴三桂于顺治五年从锦州移镇汉中,至顺治八年一直驻扎此地。“为君别唱吴宫曲”,诗人对吴三桂说:那些珠歌翠舞你恐怕听腻了,我为你唱一支新鲜的咏叹吴宫的曲子《圆圆曲》。“汉水东南日夜流”,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这里东南流反其词而用其意,更加确定的断言:你的功名富贵是不会长久的。

赏析

  《圆圆曲》是长篇叙事诗,全诗组织结构严谨,次序井然,前后照应,多用曲笔,叙事、抒情、议论交织在了一起,虽以陈圆圆、吴三桂的离合故事为主要内容,但也揉合进了明末清初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第一段为开头八句,写明崇祯皇帝吊死景山,吴三桂勾结清兵攻占北京,以“冲冠一怒为红颜”句切中吴三桂要害,并以此句为全诗的主旨。指明吴三桂打着复明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陈圆圆而降清的。诗一开篇就借“鼎湖当日弃人间”代指崇祯之死,然后就写吴三桂打败李自成:“破敌收京下玉关”,极斩截利落。兴兵的名义是为崇祯报仇然而骨子里却另有怀恨。“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二

句之妙,一在于对仗精整,以众形独,以素形红;二在于下句“立片言以据要,乃一篇之警策”。它不是靠夸张取胜,而是一针见血以事实胜雄辩,“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一事实是吴三桂本人也不敢正视的。为一已私情牺牲民族大节及全家性命,其行径比较《史记》中为护璧冲冠一怒的蔺相如和将行剌秦王“怒发上指冠”的荆轲,毕竟太卑微,出以吴三桂口吻的“红颜流落非吾恋”,辩解显得无力,“哭罢君亲冉相见”的举止于是显得做作虚伪。

  第二段从第九句至“争得蛾眉匹马还”,叙述吴三桂与陈圆圆悲欢离合的经历。用蝉联句法用作倒叙,写到吴陈初次见面:“相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当初吴三桂在田家宴会上对色艺双绝的陈圆圆一见钟情,田宏遇便顺水推舟,为他们牵线搭桥,定下这一段姻缘。这一段乃是以三桂为中心,对吴陈离合情事初陈梗概。写法是直书其事,大刀阔斧。“家本姑苏浣花里”,则有点染之妙,同时,也容易使人与西子浣纱发生某种联想。以下虚拟一梦,说陈圆圆是西施后身,最是闲中生色的笔墨。“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人君王起”二句大得《长恨歌》“侍儿扶起娇无力,此是新承恩泽 时”之神韵。“采莲人”指西施,又与苏州的“

横塘水”搭成联想,使人想见娇小的圆圆有过天真无邪的童年。以下四句仍用蝉联格起,转说圆圆长成,被豪门强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圆圆当时只是担惊受怕,又哪能预测未来?“此际岂知非薄命”已遥起后文“错怨狂风扬落花”,针线极为密致。“侯门一入深如海。”在权势通天的外戚之家,圆圆又一度被作为贡品献入宫中,但未获选。从此作为豪门女乐,精习弹唱,歌笑向客,用佐清欢。使陈圆圆绝处逢生,脱离苦海的契机终于到了,她遇到了少年得志的吴三桂,一拍即合彼此真是目成心许了。此即段所谓“相见初经田窦家”一节,这里便接过此线展开动情的唱叹:“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正在山重水复,忽然一径暗通:“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相见恨晚:“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然而,好事多磨,这时三桂又奉旨出关抵御清兵:“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这一节两句一转,一波三折,摇曳生姿。写三桂去后,陈圆圆在一场社会巨变之中跌进命运的深渊

  农民起义军入城,吴陈,双方音讯隔绝,诗人兼用王昌龄《闺怨》(“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沈俭期《杂诗》(“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语意,写道:“可怜思妇楼

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更难堪的是她受声名之累,成为享乐思想滋长了的义军头领的猎物:“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绿珠是西晋石崇家妓,为孙秀所夺,不屈而死;绛树是魏时名妓,皆借指圆圆。二典偏重于绿珠事,意谓有人恃强夺三桂所好,而圆圆心实难从。“绛树”用来与“绿珠”对仗,工妙在于虚色辉映。再度沦落的经历不宜多写,诗人点到为止,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到“电扫黄巾”的话头:“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圆圆重新回到三桂怀抱,全凭爱情的神力。是悲是喜?是扬是抑?“壮士”之誉,属正属反?恐怕梅村也说不清楚。伟大的情人,渺小的国士这才是诗人给吴三桂的定性。诗人的彩笔主要用在烘托爱情至上的一面。

  第三段从“蛾眉马上传呼进”到“无边春色来天地”,写吴三桂于战场迎接陈圆圆的恩宠有加的情景。先叙写迎接陈圆圆的盛大场面,出人意表地把两情重圆的无限温柔旖旎的场面,端端安排在杀声甫定的战场上,而且是在夜晚,打着火找到似的,为情节增添了几分戏剧性。这里读者又看到逼肖《长恨歌》“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内梦魂惊”、“玉颜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那样的妙笔:“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

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到底是三桂救了圆圆,还是圆圆成就了三桂呢?从此吴三桂青云直上,持专征特权,移镇汉中。夫贵妻荣,陈圆圆也一直做到王妃。“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诗人不写平西王府的豪华,偏偏取川陕道途之荒僻山川为背景,写圆圆的舒心如意,正是因难见巧极为别致的奇笔。你看彩云为之起楼,明月为之掌镜,“时来风送滕王阁”,似乎天地一切都是为圆圆而存在,这种心情本来就应该安排在吴陈重逢不久的一段时间。道途中感觉尚如此良好,遑论其余。以战场为背景,暗寓对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批判。

  从“传来消息满江乡”到“无边春色来天地”是紧接上文作咏叹,诗人撇下了叙事,而凿空设想苏州故里的乡亲女伴听到圆圆飞黄腾达的消息所起的哄动、议论、妒嫉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温庭筠《西洲曲》“门前乌桕树,惨淡天将曙”写的是离别情景,圆圆自崇祯十五年春被豪家载去至顺治八年,恰为十年,故云“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浣纱女伴,都亲眼看到过圆圆的往昔不过尔尔,没想到时来运转,飞上高枝,叫人眼热:“旧巢本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这里实际暗用王维《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

同车归”语意。而陈圆圆的遭遇之曲折,又远逾西施,更令人感慨。再用圆圆旧日女伴对她的艳羡,反衬出圆圆所享的荣华富贵之隆。最后六句写圆圆的自我咏叹,既有对自己复杂遭遇的感叹,也有对意外荣贵的茫然。这一段空间跳跃甚大,内涵极深,耐人寻味。如果说前一段主要是写纵向的起伏,那么这一段则主要是写横向的对照。

  第四段即最后十四句,写作者的议论与感慨。前六句进一步申述对吴氏“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批判,“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起,借小说家言:曹操起铜雀台扬言要夺东吴二乔,使周瑜奋起抗曹,大获全胜于赤壁这故事,比方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歪打正着,为清朝立了大功。说这里有讽刺,当然确凿无疑。但讽刺只是冲着明代总兵吴三桂的。至于陈圆圆和陈吴爱情又当别论。应该指出,梅村的思想感情上也有困惑,也有矛盾他也遇到了白居易作《长恨歌》的老问题:是歌咏爱情,还是政治讽刺?爱情的力量太强大了。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足以毁灭一个人。但吴三桂是成功了?还是毁灭了?他赢得了爱情和显赫的地位,却毁了灵魂和后世之名。梅村从理智上要批判他。但从感情上又不免为之缓颊。“妻子岂应关大计”,江山重要;“英雄无奈是多情”,美人可

恋。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吴三桂便以“无君无父”的高昂代价,使陈圆圆成为历史人物:“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后八句借用吴王夫差的故事,暗寓吴三桂的下场。作者的预言,正好印证了二十多年后吴三桂叛乱被清王朝最后消灭的结局。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首先,在叙事方面它突破了古代叙事诗单线平铺的格局,采用双线交叉、纵向起伏、横向对照的叙述方法。全诗以吴三桂降清为主线,以陈圆圆的复杂经历为副线,围绕“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主旨,通过倒叙、夹叙、追叙等方法,将当时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连接起来,做到了开阖自如,曲折有致。其次,诗的语言晓畅,艳丽多彩,且富于音乐的节奏。而顶针手法的熟练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而且使叙事如串珠相连,自然而洒脱。此外对照手法的运用也很有特色。

赏析

  《圆圆曲》是明清间著名诗人吴伟业所写。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其人能诗能词能文能画,以诗的成就最大,为明末娄东诗派领袖,尤长于七言歌行。吴伟业注重诗歌具有叙述史事、抒写个人情感的记事抒情功能,多记事诗歌,学长庆体而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其取材多用正史,不用小说家言,叙事诗多为实事。

  《圆圆曲》

是梅村体的代表作,和长庆体代表作《长恨歌》很相似,也是作为一首情爱为主线的诗来写的。长庆体是指白居易、元稹等发起新乐府运动中写作的新式长诗歌行,以《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为代表。因二人诗集均名《长庆集》而得名。从内容上看,多叙写时事,一般以情爱为主题或主线。音律形式为七言歌行,属于与律诗不同的古体,格律不象近体那样严格,但又多用律句,其中也常用对仗,通常数句一转韵,平仄韵间隔使用。艺术风格婉转缠绵,音调抑扬变化且和谐圆转。

  本诗主题过去认为是讽刺吴三桂的。以往文人对政治敏感,而历史上吴三桂的名气比陈圆圆大得多,人们不论反满还是崇满都痛恨吴三桂,而《圆圆曲》开篇即推出甲申年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山海关之战,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顺理成章。娱乐社会的好处是使文学从政治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就不难看出此诗是圆圆曲而非三桂曲。吴三桂在诗中所占篇幅很小,而大量的篇幅用来描述陈圆圆身世和遭遇,还不惜笔墨,倾注了深切的同情。尤其是本诗没有提到满汉的民族冲突,而引狼入室正是吴三桂百世莫赎的罪行。《圆圆曲》之作成,应在顺治八年辛卯初冬,即与《听卞玉京弾琴歌》为同一年之作品。

  当时满清替明朝皇帝报仇

的谎言已被其凶残的罪行所揭穿。他们大肆屠戮汉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昆山、屠江阴、屠湘潭、屠大同、屠广州,除了疯狂的屠杀外,还强行剃头、圈地、掠奴,豺狼本性暴露无遗。作者作为明朝遗臣,对此只字未提,实属遗憾。由此可知作者在满清统治的重压下,不可能直数吴三桂的罪行,所以此诗主题是歌咏陈圆圆事迹。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本诗主题不够和谐,它虽以陈圆圆与吴三桂的关系为主线,但并不歌颂陈吴的爱情,而是一提到吴三桂,就旁敲侧击地讥刺嘲讽,可又不能写成明白无误的讽刺诗。从而影响了本诗主线陈圆圆爱情生活的性质,说不清究竟是幸福的抑或是悲哀的。主题的自相矛盾对本诗的艺术价值有所影响。

创作背景

  1664年吴三桂曾与陈圆圆相会,但并没有带她去山海关。3月18日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陈圆圆被俘,因此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反攻北京,复得陈圆圆。清顺治十六年,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陈圆圆跟随赴任。《圆圆曲》就是根据上述历史事实为题材而创作。

作者简介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

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3691.html

上一篇: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