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5 12:24:00

出自五代李煜的《浪淘沙·往事隻堪哀》

往事隻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藓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譯文及注釋

譯文往事回想起來,隻令人徒增哀歎;即便面對多麽美好的景色,也終究難以排遣心中的愁苦。秋風蕭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滿苔藓的台階,觸目可見。門前的珠簾,任憑它慵懶地垂着,從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會有人來探望。橫江的鐵鎖鏈,已經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壯的氣概,也早已付與荒郊野草。傍晚的天氣漸漸轉涼,這時的天空是那樣的明淨,月光毫無遮攔地灑滿秦淮河上。

注釋藓侵階:苔藓上階,表明很少有人來。一任:任憑。吳本、呂本、侯本《南唐二主詞》、《花草粹編》作“一行”。《續選草堂詩餘》、《古今詞統》作“一片”。粟本《二主詞》、《曆代詩餘》、《全唐詩》作“桁(héng)”。一桁:一列,一挂。如杜牧《十九兄郡樓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簾。”終日誰來:整天沒有人來。金鎖:即鐵鎖,用三國時吳國用鐵鎖封江對抗晉軍事。或以爲“金鎖”即“金瑣”,指南唐舊日宮殿。也有人把“金鎖”解爲金線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對宋兵的抵抗。衆說皆可通。鎖:蕭本、晨本《二主詞》作“瑣

瑣”。侯本《南唐二主詞》、《花草粹編》、《詞綜》、《曆代詩餘》、《全唐詩》作“金劍”。《續選草堂詩餘》、《古今詞統》作“金斂”。《古今詞統》并注:“斂,一作劍。”按:作斂不可解,蓋承“金劍”而誤。已:《草堂詩餘續集》、《古今詞統》作“玉”。《古今詞統》并注:“玉,一作已。”蒿萊:蒿萊,借指野草、雜草,這裏用作動詞,意爲淹沒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淨:吳讷《百家詞》舊抄本、呂本、侯本、蕭本《南唐二主詞》、《花草粹編》、《詞綜》、《續集》、《詞綜》、《全唐詩》俱作“靜”。秦淮:即秦淮河。是長江下遊流經今南京市區的一條支流。據說是秦始皇爲疏通淮水而開鑿的,故名秦淮。秦淮一直是南京的勝地,南唐時期兩岸有舞館歌樓,河中有畫舫遊船。

鑒賞

  起句“往事隻堪哀”,将全篇基調定出,并凝結到一個“哀”字上。這“哀”是如此深重,以至于“對景難排”。本來“對景難排”就在說無人可以傾訴,隻好獨自面對景物,希望能作排遣,在訴說哀痛深重的同時,已有孤獨之意。由此拈出“難”,是說孤苦之深,面對景物也無法排遣。更接以“秋風庭院藓侵階”,用苔藓滿地寫無人造訪,用庭院秋風寫空曠凄涼,景色已然寂寞,孤苦唯見深重。這樣便

将人的孤獨寫得很具體,很形象,那内心的哀傷,非但是“難排”,“對景”更是徒然增痛而已。時當秋天,是枯索蕭瑟之季;身在庭院,有高牆圍困之難。而在這小院中,秋風吹過,樹葉黃落,唯一的綠色就是蔓延生長的苔藓,那層暗綠一直爬到了進入堂室的台階上,看着令人心酸。劉禹錫的《陋室銘》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名句,表現高逸脫俗的文人雅趣。這裏寫苔藓,是說生活的孤寂,在寒瑟的秋天雖然有這一點綠色,卻是長年沒有人行走的痕迹,尤增悲哀。于是作者“一任珠簾閑不卷”,既然“終日”都無人來。“一桁”寫索性,不是痛快的豪放,而是無奈的放棄。“閑”寫門簾長垂的狀态,實指自己百無聊賴的生活處境,既不是“一簾風月閑”(《長相思》)的悠閑,也不是“同醉與閑平,詩随羯鼓成”(《菩薩蠻》)的閑散。上片就眼前景物而寫孤苦的凄涼心境。

  下片轉折而起,以“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悲悼國家破滅、身陷爲虜的遭遇。想當年,身爲君主,群臣俯首,宮娥簇擁,有過頤指氣使的威嚴,有過春花雪月的風流,而所有的繁華與富貴都一起随着金陵的陷落而煙消雲散,化爲了烏有。此時徘徊庭院,往事無限,看秋夜天高,秋月澄明,那金陵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卻不

再是往日的氣象。南唐已破滅,君主成囚虜,秋月還是那輪秋月,隻是“空照秦淮”而已。這裏的“玉樓瑤殿影”,可以分作兩層理解。第一層是指秦淮河邊的舊時宮苑,映照在月光下,投影在河水中,卻是有樓影而無人影,重在一個“照”字。第二層是指神話傳說中的月宮,華麗壯觀卻虛無缥缈,就像此刻記憶中的故國宮苑,重在一個“空”。就第一層講,作者是憑着想象回到舊地,就第二層講,則作者是在當地望月而遙寄哀思。這兩層意思就将一人而兩地的情思通過一輪秋月糅合到一起,“空照”不僅在秦淮的樓閣,也在汴京的人一心。“空照”的感受中有無盡的心酸與哀苦。

  這首詞寫當前的孤寂,與往日的繁華相對,不過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上片景色“秋風庭院藓侵階”,寫得寒瑟凄慘;下片景色“晚涼天淨月華開”,雖然清冷,卻是一片澄明。這兩處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構成了雙重的聯系。在格調上是現在與過去的對比,在時間上則是日以繼夜的相承。因此,“對景難排”不僅是說眼前景,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無論四季,無論日夜,都不能爲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說“往事隻堪哀”,用其他的話也是無法表達出悲哀的。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李煜囚于汴京期間(976—

)所作。宋人王轾《默記》記載,李煜的居處有“老卒守門”,“不得與外人接”,所以李煜降宋後,實際上被監禁起來了。他曾傳信給舊時官人說,“此中日夕以淚洗面!”

作者簡介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隐、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爲右千牛衛上将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爲“千古詞帝”。

出自五代李煜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注释

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注释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一任:任凭。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一桁:一列,一挂。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众说皆可通。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琐”。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净: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本、侯本、萧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续集》、《词综》、《全唐诗》俱作“静”。秦淮:即秦淮河。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据说是秦始皇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的,故名秦淮。秦淮一直是南京的胜地,南唐时期两岸有舞馆歌楼,河中有画舫游船

鉴赏

  起句“往事只堪哀”,将全篇基调定出,并凝结到一个“哀”字上。这“哀”是如此深重,以至于“对景难排”。本来“对景难排”就在说无人可以倾诉,只好独自面对景物,希望能作排遣,在诉说哀痛深重的同时,已有孤独之意。由此拈出“难”,是说孤苦之深,面对景物也无法排遣。更接以“秋风庭院藓侵阶”,用苔藓满地写无人造访,用庭院秋风写空旷凄凉,景色已然寂寞,孤苦唯见深重。这样便

将人的孤独写得很具体,很形象,那内心的哀伤,非但是“难排”,“对景”更是徒然增痛而已。时当秋天,是枯索萧瑟之季;身在庭院,有高墙围困之难。而在这小院中,秋风吹过,树叶黄落,唯一绿色就是蔓延生长的苔藓,那层暗绿一直爬到了进入堂室的台阶上,看着令人心酸。刘禹锡的《陋室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名句,表现高逸脱俗的文人雅趣。这里写苔藓,是说生活的孤寂,在寒瑟的秋天虽然有这一点绿色,却是长年没有人行走的痕迹,尤增悲哀。于是作者“一任珠帘闲不卷”,既然“终日”都无人来。“一桁”写索性,不是痛快的豪放,而是无奈的放弃。“闲”写门帘长垂的状态,实指自己百无聊赖的生活处境,既不是“一帘风月闲”(《长相思》)的悠闲,也不是“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菩萨蛮》)的闲散。上片就眼前景物而写孤苦的凄凉心境。

  下片转折而起,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悲悼国家破灭、身陷为虏的遭遇。想当年,身为君主,群臣俯首,宫娥簇拥,有过颐指气使的威严,有过春花雪月的风流,而所有的繁华与富贵都一起随着金陵的陷落而烟消云散,化为了乌有。此时徘徊庭院,往事无限,看秋夜天高,秋月澄明,那金陵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却不

再是往日的气象。南唐已破灭,君主成囚虏,秋月还是那轮秋月,只是“空照秦淮”而已。这里的“玉楼瑶殿影”,可以分作两层理解。第一层是指秦淮河边的旧时宫苑,映照在月光下,投影在河水中,却是有楼影而无人影,重在一个“照”字。第二层是指神话传说中的月宫,华丽壮观却虚无缥缈,就像此刻记忆中的故国宫苑,重在一个“空”。就第一层讲,作者是凭着想象回到旧地,就第二层讲,则作者是在当地望月而遥寄哀思。这两层意思就将一人而两地的情思通过一轮秋月糅合到一起,“空照”不仅在秦淮的楼阁,也在汴京的人一心。“空照”的感受中有无尽的心酸与哀苦。

  这首词写当前的孤寂,与往日的繁华相对,不过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上片景色“秋风庭院藓侵阶”,写得寒瑟凄惨;下片景色“晚凉天净月华开”,虽然清冷,却是一片澄明。这两处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构成了双重的联系。在格调上是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日以继夜的相承。因此,“对景难排”不仅是说眼前景,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无论四季,无论日夜,都不能为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说“往事只堪哀”,用其他的话也是无法表达出悲哀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煜囚于汴京期间(976—

)所作。宋人王轾《默记》记载,李煜的居处有“老卒守门”,“不得与外人接”,所以李煜降宋后,实际上被监禁起来了。他曾传信给旧时官人说,“此中日夕以泪洗面!”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73332.html

上一篇: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