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发布时间:2022-12-06 07:14:33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 李白
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诏。
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
片言苟會心,掩卷忽而笑。
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
本是疏散人,屢贻褊促诮。
雲天屬清朗,林壑憶遊眺。
或時清風來,閑倚欄下嘯。
嚴光桐廬溪,謝客臨海峤。
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  唐玄宗天寶元年至三年(742-744),李白在長安爲翰林學士。當時在皇城裏設有兩個學士院。一是集賢殿書院,主要職務是侍讀,也承擔一點起草内閣文書的任務;另一是翰林學士院,專職爲皇帝撰寫重要文件。兩院成員都稱學士,而翰林學士接近皇帝,人數很少,所以地位高于集賢學士。李白是唐玄宗诏命征召進宮專任翰林學士的,越發光寵,有過不少關于他深受玄宗器重的傳聞。其實皇帝隻把他看做文才特出的文人,常叫他進宮寫詩以供歌唱娛樂。他因理想落空,頭腦逐漸清醒起來。同時,幸遇的榮寵,給他招來了非議,甚至诽謗,更使他的心情很不舒暢。這首詩便是他在翰林院讀書遣悶,有感而作,寫給集賢院學士們的。詩中說明處境,回答非議,表白心迹,陳述志趣,以一種潇灑倜傥的名士風度,抒發所志未申的情懷。
  首二句破題,點出處境。說自己每天到皇城裏的翰林院,從早到晚等候诏命下達任務,頗象東方朔那樣“稍得親近”皇帝了。“金門”指漢代皇宮的金馬門,是漢代宮中博士先生們會聚待诏的地方。《漢書·東方朔傳》記載,東方朔“待诏金馬門,稍得親近”。李白暗以漢武帝待之以弄臣的東方朔自況,微妙地點的自己榮寵的處境,實質滑稽可悲,不足羨慕。
  接着,詩人就寫自己在翰林院讀書遣悶。宮中秘藏是難得閱覽的,于中探究古人著述的至言妙理,如果有所體會,即使隻是片言隻語,也不禁合攏書卷,高興得笑起來。詩人表面上寫讀書的閑情逸緻,實際上暗示這快意的讀書恰是失意的寄托,反襯出他在翰林院供職時無聊煩悶的心情。
  于是,詩人想起了那些非議和诽謗。東方朔曾引用《詩經》“營營青蠅”的篇什以谏皇帝“遠巧佞,退讒言”,他也以青蠅比喻那些勢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陽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李白覺得自己本是豁達大度、脫略形迹的人,而那些小人們卻一再攻擊他心胸狹隘,性情偏激。顯然,詩人十分厭惡蒼蠅的嗡嗡,但也因爲無可奈何而覺得無需同他們計較,以蔑視的心情而求得超脫吧。跟上四句所寫快事中蘊含不快相反,這四句是抒寫在煩惱中自得清高,前後相反相成,都見出詩人的名士風度和志士情懷。
  但是,實際上詩人的心情是煩悶的,失意的。因而他即景寄興,抒發往日隐遊山林的思憶和向往。詩人仿佛在讀書時偶然望見屋外天空一片晴朗,又感到一陣愉快,随之想起了山林的自由生活。有時清風也吹進這令人煩悶的翰林院,他不由地走到廊下,靠着欄杆,悠閑地吟歎長嘯。這四句也是寫翰林院的閑逸無聊生活,但進了一層,提出了仕不如隐的想法,明顯地表露拂出意欲歸的意向。
  最後四句明确地申述志趣和歸宿。說自己象嚴子陵那樣不慕富貴,又如謝靈運那樣性愛山水。入世出仕隻是爲了追求政治理想,一旦理想實現,大功告成,就将辭别世俗,歸隐山林了。顯然,詩人正面抒寫心志,同時也進一步回答了非議和诽謗,從而歸結到主題“言杯”。
  這首詩多排偶句,卻流暢自然,在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上,明顯汲取了漢代《古詩》那種“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怅述情”(《文心雕龍·明詩》)的長處,而有獨創,富個性。全詩以名士的風度,與朋友談心的方式,借翰林生活中的快事和煩惱,抒洩處境榮寵而理想落空的愁悶,表露“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本志。它娓娓而談,言辭清爽,結構屬賦,立意于興,婉而直,淺而深,棉裏藏針,時露鋒芒,在唐人言懷詩中别有情趣。
(倪其心)【作品評述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诏。
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
片言苟會心,掩卷忽而笑。
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
本是疏散人,屢贻褊促诮。
雲天屬清朗,林壑憶遊眺。
或時清風來,閑倚欄下嘯。
嚴光桐廬溪,謝客臨海峤。
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

以上就是《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 李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唐玄宗天宝元年至三年(742-744),李白在长安为翰林学士。当时在皇城里设有两个学士院。一是集贤殿书院,主要职务是侍读,也承担一点起草内阁文书的任务;另一是翰林学士院,专职为皇帝撰写重要文件。两院成员都称学士,而翰林学士接近皇帝,人数很少,所以地位高于集贤学士。李白是唐玄宗诏命征召进宫专任翰林学士的,越发光宠,有过不少关于他深受玄宗器重的传闻。其实皇帝只把他看做文才特出的文人,常叫他进宫写诗以供歌唱娱乐。他因理想落空,头脑逐渐清醒起来。同时,幸遇的荣宠,给他招来了非议,甚至诽谤,更使他的心情很不舒畅。这首诗便是他在翰林院读书遣闷,有感而作,写给集贤院学士们的。诗中说明处境,回答非议,表白心迹,陈述志趣,以一种潇洒倜傥的名士风度,抒发所志未申的情怀。
  首二句破题,点出处境。说自己每天到皇城里的翰林院,从早到晚等候诏命下达任务,颇象东方朔那样“稍得亲近”皇帝了。“金门”指汉代皇宫的金马门,是汉代宫中博士先生们会聚待诏的地方。《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东方朔“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李白暗以汉武帝待之以弄臣的东方朔自况,微妙地点的自己荣宠的处境,实质滑稽可悲,不足羡慕。
  接着,诗人就写自己在翰林院读书遣闷。宫中秘藏是难得阅览的,于中探究古人著述的至言妙理,如果有所体会,即使只是片言只语,也不禁合拢书卷,高兴得笑起来。诗人表面上写读书的闲情逸致,实际上暗示这快意的读书恰是失意的寄托,反衬出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无聊烦闷的心情。
  于是,诗人想起了那些非议和诽谤。东方朔曾引用《诗经》“营营青蝇”的篇什以谏皇帝“远巧佞,退谗言”,他也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阳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李白觉得自己本是豁达大度、脱略形迹的人,而那些小人们却一再攻击他心胸狭隘,性情偏激。显然,诗人十分厌恶苍蝇的嗡嗡,但也因为无可奈何而觉得无需同他们计较,以蔑视的心情而求得超脱吧。跟上四句所写快事中蕴含不快相反,这四句是抒写在烦恼中自得清高,前后相反相成,都见出诗人的名士风度和志士情怀。
  但是,实际上诗人的心情是烦闷的,失意的。因而他即景寄兴,抒发往日隐游山林的思忆和向往。诗人仿佛在读书时偶然望见屋外天空一片晴朗,又感到一阵愉快,随之想起了山林的自由生活。有时清风也吹进这令人烦闷的翰林院,他不由地走到廊下,靠着栏杆,悠闲地吟叹长啸。这四句也是写翰林院的闲逸无聊生活,但进了一层,提出了仕不如隐的想法,明显地表露拂出意欲归的意向。
  最后四句明确地申述志趣和归宿。说自己象严子陵那样不慕富贵,又如谢灵运那样性爱山水。入世出仕只是为了追求政治理想,一旦理想实现,大功告成,就将辞别世俗,归隐山林了。显然,诗人正面抒写心志,同时也进一步回答了非议和诽谤,从而归结到主题“言杯”。
  这首诗多排偶句,却流畅自然,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明显汲取了汉代《古诗》那种“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述情”(《文心雕龙·明诗》)的长处,而有独创,富个性。全诗以名士的风度,与朋友谈心的方式,借翰林生活中的快事和烦恼,抒泄处境荣宠而理想落空的愁闷,表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本志。它娓娓而谈,言辞清爽,结构属赋,立意于兴,婉而直,浅而深,棉里藏针,时露锋芒,在唐人言怀诗中别有情趣。
(倪其心)【作品评述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以上就是《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22041.html

上一篇:《杂曲歌辞·西洲曲》

下一篇:更多古诗文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