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发布时间:2022-11-01 08:34:43

原文賞析:
寒沙四面平,飛雪千裏驚
風斷陰山樹,霧失交河城。
朝驅左賢陣,夜薄休屠營。
昔事前軍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遲留法未輕。
所賴今天子,漢道日休明。
拼音解讀
hán shā sì miàn píng ,fēi xuě qiān lǐ jīng
fēng duàn yīn shān shù ,wù shī jiāo hé chéng 。
cháo qū zuǒ xián zhèn ,yè báo xiū tú yíng 。
xī shì qián jun1 mù ,jīn zhú piáo yáo bīng 。
shī dào xíng jì zhòng ,chí liú fǎ wèi qīng 。
suǒ lài jīn tiān zǐ ,hàn dào rì xiū míng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也許是長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綠水,不聞飛騎擊虜、角聲馬鳴之故吧,南朝稍有壯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熱衷于漢人出塞千裏、勒銘燕然的軍戎生涯和輝煌業績。因此,仿“古詩”、叙漢事,借以抒寫自己的懷抱和感慨,也成了他們作詩的一大愛好。範雲這首詩,正以“效古”爲題,倒轉時空,把自身帶入了六百年前邊塞征戰的戎馬倥偬之中。

  詩之開篇以粗放的筆觸,勾勒了塞外嚴冬的蒼茫和凜冽:“寒沙四面平”寫浩瀚的飛沙,在翻騰如浪中猛然靜歇,填平了四野起伏的丘谷。運筆靜中寓動,極富氣勢。“千裏飛雪驚”則又動中見靜,讓荒寂無垠的瀚漠,刹時被紛揚的飛雪所籠蓋,境界尤爲開闊。一個“驚”字,表現詩人的主觀感覺。展現在讀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辭·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飛雪千裏些”,令人心駭而骨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上,詩人恍已置身于頂盔貫甲的漢卒之中,正冒着風雪,向茫茫陰山、皚皚交河進發。“陰山”橫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東遙接内興安嶺。山上本來草木蔥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風襲擊下,時時可見高大樹枝的摧折;“交河城”則遠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北,正是車師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霧氣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樓般,消失得無影無蹤。從陰山到交河城,空間相距遠不止千裏。詩中卻以“風斷”、“霧失”兩句,使之近若比鄰。如此巨大的空間轉換,不僅表現了塞外瀚漠的遼闊,更爲活躍在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戰生涯,增添了幾多壯色和撲朔迷離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寫景,豪情萬丈的出塞健兒,似還隻在背景中若現若隐。自“朝驅左賢陣”以下,他們終于大顯身手了。“朝驅左賢陣”一句,寫的是飛将軍李廣親自指揮的一場激戰。據《史記》記載,當時李廣率四千騎出右北平,迎戰匈奴左賢王十倍于己的騎兵。李廣布圓陣拒敵,“胡急擊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廣“意氣自如”,執大黃弩射殺匈奴偏将數人,終于堅持到援軍到來,突圍而出。“夜薄(迫近)休屠營”抒寫的,則是骠騎将軍霍去病的一次勝利遠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千有餘裏”,殺折蘭王、斬盧胡王、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餘級,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時名震遐迩。這兩次戰役,在時間上相隔五、六年。詩中卻以“朝驅”、“夜薄”使之緊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戰的緊張态勢,将出征健兒勇挫強敵的豪邁之氣,表現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軍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寫主人公先後追随前将軍李廣、嫖姚校尉霍去病屢建奇功的經曆。語氣沉着,字裏行間,洋溢着一種身爲名将部屬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節描述出塞千裏、接戰強虜的英勇業績,讀來令人神旺。不過,軍戎生涯除了長驅直進的勝利外,也難免有意外的失誤和挫折。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即使功業顯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軍法的懲處。“失道刑既重”,說的正是李廣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廣率師出征,因爲無人向導而迷失道路;大将軍衛青追究罪責,李廣終于含憤自殺。“遲留法未輕”,則指博望侯張骞,随李廣出塞,遲留後期,按法“當斬”,隻是由于出錢,方才“贖爲庶人”。這樣的失誤,雖然難免,但軍法如山,不可寬貸。這又使充滿英勇氣概的軍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壯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詩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氣息和奇異的吸引力。漢代的邊塞征戰,正是這樣,以它輝煌的業績和悲壯的色彩,寫在了汗青史上。何況,這些業績,又是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分不開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斷決策,漢代則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壯舉。所以,詩之結尾,詩人不禁發出了“所賴今天子(漢武帝),漢道日休明”的熱烈贊歎。倘若聯系詩人生活的齊梁時代,朝廷積弱,隻能坐看北方異族鐵騎縱橫,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的結句又包含了無限感慨和不盡之意。

  “效古詩”名爲“效古”,詩中其實總有詩人自己的身影在。範雲身爲齊梁詩人,寫的雖爲漢代古事,但因爲用了第一人稱,在時序上又故意倒“古”爲“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詩中造成了一種古今錯綜、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現在詩中的主人公,看似漢代士卒,卻又融入了詩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詩人回到了漢代,倒似當年的李廣、霍去病,穿過六百年的時空,奇迹般地出現在南朝,正率領着詩人,仰對瀚漠的朔雪、狂風,轉戰于陰山、交河。而讀者呢,也恍惚與詩人一起,參加了“朝驅左賢陣,夜薄休屠營”的戰役,爲勝利的突圍而歡呼,爲“失道”名将的隕身而堕淚。這是一種錯覺,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範雲這首《效古詩》的獨特表現方式所造成的。

相關賞析

  也許是長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綠水,不聞飛騎擊虜、角聲馬鳴之故吧,南朝稍有壯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熱衷于漢人出塞千裏、勒銘燕然的軍戎生涯和輝煌業績。因此,仿“古詩”、叙漢事,借以抒寫自己的懷抱和感慨,也成了他們作詩的一大愛好。範雲這首詩,正以“效古”爲題,倒轉時空,把自身帶入了六百年前邊塞征戰的戎馬倥偬之中。

  詩之開篇以粗放的筆觸,勾勒了塞外嚴冬的蒼茫和凜冽:“寒沙四面平”寫浩瀚的飛沙,在翻騰如浪中猛然靜歇,填平了四野起伏的丘谷。運筆靜中寓動,極富氣勢。“千裏飛雪驚”則又動中見靜,讓荒寂無垠的瀚漠,刹時被紛揚的飛雪所籠蓋,境界尤爲開闊。一個“驚”字,表現詩人的主觀感覺。展現在讀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辭·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飛雪千裏些”,令人心駭而骨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上,詩人恍已置身于頂盔貫甲的漢卒之中,正冒着風雪,向茫茫陰山、皚皚交河進發。“陰山”橫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東遙接内興安嶺。山上本來草木蔥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風襲擊下,時時可見高大樹枝的摧折;“交河城”則遠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北,正是車師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霧氣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樓般,消失得無影無蹤。從陰山到交河城,空間相距遠不止千裏。詩中卻以“風斷”、“霧失”兩句,使之近若比鄰。如此巨大的空間轉換,不僅表現了塞外瀚漠的遼闊,更爲活躍在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戰生涯,增添了幾多壯色和撲朔迷離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寫景,豪情萬丈的出塞健兒,似還隻在背景中若現若隐。自“朝驅左賢陣”以下,他們終于大顯身手了。“朝驅左賢陣”一句,寫的是飛将軍李廣親自指揮的一場激戰。據《史記》記載,當時李廣率四千騎出右北平,迎戰匈奴左賢王十倍于己的騎兵。李廣布圓陣拒敵,“胡急擊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廣“意氣自如”,執大黃弩射殺匈奴偏将數人,終于堅持到援軍到來,突圍而出。“夜薄(迫近)休屠營”抒寫的,則是骠騎将軍霍去病的一次勝利遠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千有餘裏”,殺折蘭王、斬盧胡王、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餘級,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時名震遐迩。這兩次戰役,在時間上相隔五、六年。詩中卻以“朝驅”、“夜薄”使之緊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戰的緊張态勢,将出征健兒勇挫強敵的豪邁之氣,表現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軍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寫主人公先後追随前将軍李廣、嫖姚校尉霍去病屢建奇功的經曆。語氣沉着,字裏行間,洋溢着一種身爲名将部屬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節描述出塞千裏、接戰強虜的英勇業績,讀來令人神旺。不過,軍戎生涯除了長驅直進的勝利外,也難免有意外的失誤和挫折。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即使功業顯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軍法的懲處。“失道刑既重”,說的正是李廣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廣率師出征,因爲無人向導而迷失道路;大将軍衛青追究罪責,李廣終于含憤自殺。“遲留法未輕”,則指博望侯張骞,随李廣出塞,遲留後期,按法“當斬”,隻是由于出錢,方才“贖爲庶人”。這樣的失誤,雖然難免,但軍法如山,不可寬貸。這又使充滿英勇氣概的軍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壯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詩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氣息和奇異的吸引力。漢代的邊塞征戰,正是這樣,以它輝煌的業績和悲壯的色彩,寫在了汗青史上。何況,這些業績,又是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分不開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斷決策,漢代則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壯舉。所以,詩之結尾,詩人不禁發出了“所賴今天子(漢武帝),漢道日休明”的熱烈贊歎。倘若聯系詩人生活的齊梁時代,朝廷積弱,隻能坐看北方異族鐵騎縱橫,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的結句又包含了無限感慨和不盡之意。

  “效古詩”名爲“效古”,詩中其實總有詩人自己的身影在。範雲身爲齊梁詩人,寫的雖爲漢代古事,但因爲用了第一人稱,在時序上又故意倒“古”爲“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詩中造成了一種古今錯綜、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現在詩中的主人公,看似漢代士卒,卻又融入了詩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詩人回到了漢代,倒似當年的李廣、霍去病,穿過六百年的時空,奇迹般地出現在南朝,正率領着詩人,仰對瀚漠的朔雪、狂風,轉戰于陰山、交河。而讀者呢,也恍惚與詩人一起,參加了“朝驅左賢陣,夜薄休屠營”的戰役,爲勝利的突圍而歡呼,爲“失道”名将的隕身而堕淚。這是一種錯覺,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範雲這首《效古詩》的獨特表現方式所造成的。

作者介紹

範雲(451-503),字彥龍,南鄉舞陰(今河南省沁陽縣西北)人,初仕齊,爲竟陵王府主簿,又曆任零陵郡、始興郡内史。仕梁,爲黃門郎,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他善于寫山水,詩風宛轉流利。

以上就是寒沙四面平,飛雪千裏驚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拼音解读
hán shā sì miàn píng ,fēi xuě qiān lǐ jīng
fēng duàn yīn shān shù ,wù shī jiāo hé chéng 。
cháo qū zuǒ xián zhèn ,yè báo xiū tú yíng 。
xī shì qián jun1 mù ,jīn zhú piáo yáo bīng 。
shī dào xíng jì zhòng ,chí liú fǎ wèi qīng 。
suǒ lài jīn tiān zǐ ,hàn dào rì xiū mí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汉人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平”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平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近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平,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近)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相关赏析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汉人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平”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平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近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平,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近)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作者介绍

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人,初仕齐,为竟陵王府主簿,又历任零陵郡、始兴郡内史。仕梁,为黄门郎,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他善于写山水,诗风宛转流利。

以上就是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20352.html

上一篇: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