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发布时间:2022-08-21 07:22:14

原文賞析:

何處可爲别,長安青绮門。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臨當上馬時,我獨與君言。
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
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
同歸無早晚,颍水有清源。

君思颍水綠,忽複歸嵩岑。
歸時莫洗耳,爲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買名。
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

拼音解讀

hé chù kě wéi bié ,zhǎng ān qīng qǐ mén 。
hú jī zhāo sù shǒu ,yán kè zuì jīn zūn 。
lín dāng shàng mǎ shí ,wǒ dú yǔ jun1 yán 。
fēng chuī fāng lán shé ,rì méi niǎo què xuān
jǔ shǒu zhǐ fēi hóng ,cǐ qíng nán jù lùn 。
tóng guī wú zǎo wǎn ,yǐng shuǐ yǒu qīng yuán 。

jun1 sī yǐng shuǐ lǜ ,hū fù guī sōng cén 。
guī shí mò xǐ ěr ,wéi wǒ xǐ qí xīn 。
xǐ xīn dé zhēn qíng ,xǐ ěr tú mǎi míng 。
xiè gōng zhōng yī qǐ ,xiàng yǔ jì cāng shēng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公元743年(唐天寶二年),李白在翰林。唐玄宗無意重用他,更加上楊貴妃、高力士、張垍等屢進讒言。于是,他初到長安懷抱的希望終于破滅,打算離開長安。這首詩正作于此時。 

  詩的開頭,點明送别的地點。“長安青绮門”,是東去的行人辭别京城的起點,自然會使詩人想起種瓜的召平;再往前走,便是折柳分袂的灞橋。這個地方原本就蘊蓄着曆史的感慨,加上酒店裏胡姬殷勤招呼,舉杯在手,更覺得思緒萬千,别情無極。在朋友臨當上馬,相别即在頃刻之際,詩人含蓄地傾訴了他的肺腑之言:“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這表面上是寫詩人眼前容易看到的景物,但實際上是暗喻心中難以表達的感情。芳蘭摧折,賢能之士偏偏遭遇不幸;鳥雀喧嚣,奸佞之臣得志猖狂;風吹、日沒,則是政治黑暗,國勢漸衰的寫照。在知友臨别之際,詩人道出這麽兩句,彼此的心中都很了然,而卻包含着很深廣的憂憤。現實既是如此,詩人是這樣來考慮他們彼此的出處行藏:“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手指飛鴻,并不一定是送别時實有的景象,也是暗喻心中所要表達的意思。“鴻飛冥冥,弋人何慕焉”(揚雄《法言·問明篇》)。像鴻鳥一樣高飛,離開長安,固然是對政治污濁的深惡痛絕,同時也還有出于實際的全身遠禍的考慮。“同歸無早晚,颍水有清源”,表明兩人對現實的認識很清醒,歸趨也正相同。“颍水有清源”,既是地理的,是歸隐之地;又是曆史的,更符合歸隐之情。曆史上,著名隐士許由的事迹影響長遠,也正似颍水的清源不竭。這也就暗含着對裴十八歸隐的贊賞和慰藉。  

  這個詩題下的兩首詩,雖可相對獨立,但就思想内容而言,前一首要有後一首才更高,後一首則必須有前一首才完足。如果詩意僅止于同歸颍水,追蹤許由,那還隻是一般詩人的手筆,而到了第二首把詩意翻進一層,才是李白所獨到的境界。第二首起句便好:“君思颍水綠,忽複歸嵩岑。”前一句的意思是:“您想念着碧綠清澄的颍水。”這一句把歸隐的願望寫得十分形象,抽象的思想、意念化成了具體的、美好的、能夠感觸的形象。“忽複歸嵩岑”,“忽複”兩字表現出人的個性和情态,十分灑落、爽快,看淡功名富貴盡在不言之中了。“歸時莫洗耳,爲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買名。”許由洗耳的典故,用得靈活入妙。詩人在這裏把許由這位上古的高士,臨時拉來指桑罵槐,這是因爲唐代以隐居爲手段達到向上爬的目的之人,大有人在。李白很鄙視這種假隐士,所以他說不洗心而隻洗耳,是矯情作僞,欺世盜名。詩人認爲不論是進是退,是隐居還是出世,隻有真正有經世濟民的抱負和才幹的人,才是超越流俗的大賢。李白平生最仰慕的古人之一謝安,正是這種典型。“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末句是詩人與友人臨别贈言,相互勸勉、慰藉之詞,洋溢着積極向上的精神。  

  王夫之在《唐詩評選》中說這首詩:“隻寫送别事,托體高,著筆平。”所謂“托體高”,就是說這首詩以立意取勝;“著筆平”,也就是用語樸實。這種寫法,質樸自然,不加以藻飾,直抒胸臆,是漢魏風骨的繼承。它不在于一字一句的奇警,而在于全篇的渾成,即全篇作爲一個整體,鑄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使讀者想象和體會到詩人的胸襟氣度、思想感情。由于詩的概括力很強,把豐富的思想感情緊縮在具體的形象之中,所以内容上十分有味。這首詩,決不是那些用詞雕琢、一味鋪陳語言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相關賞析

  公元743年(唐天寶二年),李白在翰林。唐玄宗無意重用他,更加上楊貴妃、高力士、張垍等屢進讒言。于是,他初到長安懷抱的希望終于破滅,打算離開長安。這首詩正作于此時。 

  詩的開頭,點明送别的地點。“長安青绮門”,是東去的行人辭别京城的起點,自然會使詩人想起種瓜的召平;再往前走,便是折柳分袂的灞橋。這個地方原本就蘊蓄着曆史的感慨,加上酒店裏胡姬殷勤招呼,舉杯在手,更覺得思緒萬千,别情無極。在朋友臨當上馬,相别即在頃刻之際,詩人含蓄地傾訴了他的肺腑之言:“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這表面上是寫詩人眼前容易看到的景物,但實際上是暗喻心中難以表達的感情。芳蘭摧折,賢能之士偏偏遭遇不幸;鳥雀喧嚣,奸佞之臣得志猖狂;風吹、日沒,則是政治黑暗,國勢漸衰的寫照。在知友臨别之際,詩人道出這麽兩句,彼此的心中都很了然,而卻包含着很深廣的憂憤。現實既是如此,詩人是這樣來考慮他們彼此的出處行藏:“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手指飛鴻,并不一定是送别時實有的景象,也是暗喻心中所要表達的意思。“鴻飛冥冥,弋人何慕焉”(揚雄《法言·問明篇》)。像鴻鳥一樣高飛,離開長安,固然是對政治污濁的深惡痛絕,同時也還有出于實際的全身遠禍的考慮。“同歸無早晚,颍水有清源”,表明兩人對現實的認識很清醒,歸趨也正相同。“颍水有清源”,既是地理的,是歸隐之地;又是曆史的,更符合歸隐之情。曆史上,著名隐士許由的事迹影響長遠,也正似颍水的清源不竭。這也就暗含着對裴十八歸隐的贊賞和慰藉。  

  這個詩題下的兩首詩,雖可相對獨立,但就思想内容而言,前一首要有後一首才更高,後一首則必須有前一首才完足。如果詩意僅止于同歸颍水,追蹤許由,那還隻是一般詩人的手筆,而到了第二首把詩意翻進一層,才是李白所獨到的境界。第二首起句便好:“君思颍水綠,忽複歸嵩岑。”前一句的意思是:“您想念着碧綠清澄的颍水。”這一句把歸隐的願望寫得十分形象,抽象的思想、意念化成了具體的、美好的、能夠感觸的形象。“忽複歸嵩岑”,“忽複”兩字表現出人的個性和情态,十分灑落、爽快,看淡功名富貴盡在不言之中了。“歸時莫洗耳,爲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買名。”許由洗耳的典故,用得靈活入妙。詩人在這裏把許由這位上古的高士,臨時拉來指桑罵槐,這是因爲唐代以隐居爲手段達到向上爬的目的之人,大有人在。李白很鄙視這種假隐士,所以他說不洗心而隻洗耳,是矯情作僞,欺世盜名。詩人認爲不論是進是退,是隐居還是出世,隻有真正有經世濟民的抱負和才幹的人,才是超越流俗的大賢。李白平生最仰慕的古人之一謝安,正是這種典型。“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末句是詩人與友人臨别贈言,相互勸勉、慰藉之詞,洋溢着積極向上的精神。  

  王夫之在《唐詩評選》中說這首詩:“隻寫送别事,托體高,著筆平。”所謂“托體高”,就是說這首詩以立意取勝;“著筆平”,也就是用語樸實。這種寫法,質樸自然,不加以藻飾,直抒胸臆,是漢魏風骨的繼承。它不在于一字一句的奇警,而在于全篇的渾成,即全篇作爲一個整體,鑄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使讀者想象和體會到詩人的胸襟氣度、思想感情。由于詩的概括力很強,把豐富的思想感情緊縮在具體的形象之中,所以内容上十分有味。這首詩,決不是那些用詞雕琢、一味鋪陳語言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作者介紹

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内)。五歲時随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早年在蜀中就學漫遊。青年時期,開始漫遊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诏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遊曆。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隐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着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後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浔陽獄,第二年長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于武昌、浔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處。縱觀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較複雜的。儒家、道家、縱橫家、遊俠思想對他都有影響。他企羨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願「一朝飛騰爲方丈蓬萊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爲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又不願走科舉的道路。他想通過隐居,求仙獲取聲望,從而在名人薦舉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後功成身退。詩人就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度過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詩九百九十多首。這些詩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達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筆鋒揭露政治集團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畫筆點染祖國壯麗的山河。他的詩篇,無論五言七言,無論古體近體,無不别具風格,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爲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纭。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觞了。至于曆來被稱爲「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于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爲好呢?
原文赏析: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
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拼音解读

hé chù kě wéi bié ,zhǎng ān qīng qǐ mén 。
hú jī zhāo sù shǒu ,yán kè zuì jīn zūn 。
lín dāng shàng mǎ shí ,wǒ dú yǔ jun1 yán 。
fēng chuī fāng lán shé ,rì méi niǎo què xuān
jǔ shǒu zhǐ fēi hóng ,cǐ qíng nán jù lùn 。
tóng guī wú zǎo wǎn ,yǐng shuǐ yǒu qīng yuán 。

jun1 sī yǐng shuǐ lǜ ,hū fù guī sōng cén 。
guī shí mò xǐ ěr ,wéi wǒ xǐ qí xīn 。
xǐ xīn dé zhēn qíng ,xǐ ěr tú mǎi míng 。
xiè gōng zhōng yī qǐ ,xiàng yǔ jì cāng shē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公元743年(唐天宝二年),李白在翰林。唐玄宗无意重用他,更加上杨贵妃、高力士、张垍等屡进谗言。于是,他初到长安怀抱的希望终于破灭,打算离开长安。这首诗正作于此时。 

  诗的开头,点明送别的地点。“长安青绮门”,是东去的行人辞别京城的起点,自然会使诗人想起种瓜的召平;再往前走,便是折柳分袂的灞桥。这个地方原本就蕴蓄着历史的感慨,加上酒店里胡姬殷勤招呼,举杯在手,更觉得思绪万千,别情无极。在朋友临当上马,相别即在顷刻之际,诗人含蓄地倾诉他的肺腑之言:“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这表面上是写诗人眼前容易看到的景物,但实际上是暗喻心中难以表达的感情。芳兰摧折,贤能之士偏偏遭遇不幸;鸟雀喧嚣,奸佞之臣得志猖狂;风吹、日没,则是政治黑暗,国势渐衰的写照。在知友临别之际,诗人道出这么两句,彼此的心中都很了然,而却包含着很深广的忧愤。现实既是如此,诗人是这样来考虑他们彼此的出处行藏:“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手指飞鸿,并不一定是送别时实有的景象,也是暗喻心中所要表达的意思。“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扬雄《法言·问明篇》)。像鸿鸟一样高飞,离开长安,固然是对政治污浊的深恶痛绝,同时也还有出于实际的全身远祸的考虑。“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表明两人对现实的认识很清醒,归趋也正相同。“颍水有清源”,既是地理的,是归隐之地;又是历史的,更符合归隐之情。历史上,著名隐士许由的事迹影响长远,也正似颍水的清源不竭。这也就暗含着对裴十八归隐的赞赏和慰藉。  

  这个诗题下的两首诗,虽可相对独立,但就思想内容而言,前一首要有后一首才更高,后一首则必须有前一首才完足。如果诗意仅止于同归颍水,追踪许由,那还只是一般诗人的手笔,而到了第二首把诗意翻进一层,才是李白所独到的境界。第二首起句便好:“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前一句的意思是:“您想念着碧绿清澄的颍水。”这一句把归隐的愿望写得十分形象,抽象的思想、意念化成了具体的、美好的、能够感触的形象。“忽复归嵩岑”,“忽复”两字表现出人的个性和情态,十分洒落、爽快,看淡功名富贵尽在不言之中了。“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许由洗耳的典故,用得灵活入妙。诗人在这里把许由这位上古的高士,临时拉来指桑骂槐,这是因为唐代以隐居为手段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之人,大有人在。李白很鄙视这种假隐士,所以他说不洗心而只洗耳,是矫情作伪,欺世盗名。诗人认为不论是进是退,是隐居还是出世,只有真正有经世济民的抱负和才干的人,才是超越流俗的大贤。李白平生最仰慕的古人之一谢安,正是这种典型。“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末句是诗人与友人临别赠言相互劝勉、慰藉之词,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这首诗:“只写送别事,托体高,著笔平。”所谓“托体高”,就是说这首诗以立意取胜;“著笔平”,也就是用语朴实。这种写法,质朴自然,不加以藻饰,直抒胸臆,是汉魏风骨的继承。它不在于一字一句的奇警,而在于全篇的浑成,即全篇作为一个整体,铸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使读者想象和体会到诗人的胸襟气度、思想感情。由于诗的概括力很强,把丰富的思想感情紧缩在具体的形象之中,所以内容上十分有味。这首诗,决不是那些用词雕琢、一味铺陈语言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相关赏析

  公元743年(唐天宝二年),李白在翰林。唐玄宗无意重用他,更加上杨贵妃、高力士、张垍等屡进谗言。于是,他初到长安怀抱的希望终于破灭,打算离开长安。这首诗正作于此时。 

  诗的开头,点明送别的地点。“长安青绮门”,是东去的行人辞别京城的起点,自然会使诗人想起种瓜的召平;再往前走,便是折柳分袂的灞桥。这个地方原本就蕴蓄着历史的感慨,加上酒店里胡姬殷勤招呼,举杯在手,更觉得思绪万千,别情无极。在朋友临当上马,相别即在顷刻之际,诗人含蓄地倾诉了他的肺腑之言:“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这表面上是写诗人眼前容易看到的景物,但实际上是暗喻心中难以表达的感情。芳兰摧折,贤能之士偏偏遭遇不幸;鸟雀喧嚣,奸佞之臣得志猖狂;风吹、日没,则是政治黑暗,国势渐衰的写照。在知友临别之际,诗人道出这么两句,彼此的心中都很了然,而却包含着很深广的忧愤。现实既是如此,诗人是这样来考虑他们彼此的出处行藏:“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手指飞鸿,并不一定是送别时实有的景象,也是暗喻心中所要表达的意思。“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扬雄《法言·问明篇》)。像鸿鸟一样高飞,离开长安,固然是对政治污浊的深恶痛绝,同时也还有出于实际的全身远祸的考虑。“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表明两人对现实的认识很清醒,归趋也正相同。“颍水有清源”,既是地理的,是归隐之地;又是历史的,更符合归隐之情。历史上,著名隐士许由的事迹影响长远,也正似颍水的清源不竭。这也就暗含着对裴十八归隐的赞赏和慰藉。  

  这个诗题下的两首诗,虽可相对独立,但就思想内容而言,前一首要有后一首才更高,后一首则必须有前一首才完足。如果诗意仅止于同归颍水,追踪许由,那还只是一般诗人的手笔,而到了第二首把诗意翻进一层,才是李白所独到的境界。第二首起句便好:“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前一句的意思是:“您想念着碧绿清澄的颍水。”这一句把归隐的愿望写得十分形象,抽象的思想、意念化成了具体的、美好的、能够感触的形象。“忽复归嵩岑”,“忽复”两字表现出人的个性和情态,十分洒落、爽快,看淡功名富贵尽在不言之中了。“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许由洗耳的典故,用得灵活入妙。诗人在这里把许由这位上古的高士,临时拉来指桑骂槐,这是因为唐代以隐居为手段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之人,大有人在。李白很鄙视这种假隐士,所以他说不洗心而只洗耳,是矫情作伪,欺世盗名。诗人认为不论是进是退,是隐居还是出世,只有真正有经世济民的抱负和才干的人,才是超越流俗的大贤。李白平生最仰慕的古人之一谢安,正是这种典型。“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末句是诗人与友人临别赠言,相互劝勉、慰藉之词,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这首诗:“只写送别事,托体高,著笔平。”所谓“托体高”,就是说这首诗以立意取胜;“著笔平”,也就是用语朴实。这种写法,质朴自然,不加以藻饰,直抒胸臆,是汉魏风骨的继承。它不在于一字一句的奇警,而在于全篇的浑成,即全篇作为一个整体,铸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使读者想象和体会到诗人的胸襟气度、思想感情。由于诗的概括力很强,把丰富的思想感情紧缩在具体的形象之中,所以内容上十分有味。这首诗,决不是那些用词雕琢、一味铺陈语言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作者介绍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17403.html

上一篇: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