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描写国学的诗句,国学经典名句100句

发布时间:2022-07-20 18:47:59

國學經典名句100句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譯】:君子應該像天體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颠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譯】君子緻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産生。
人皆可以爲堯舜。——《孟子》。
【譯】隻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爲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尚書》。
【譯】: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牆壁站着,什麽東西也看不見。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幹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别人,後來發展爲成語“怨天尤人”。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譯】: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尚書》。
【譯】:懂得道理并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别人身上去。
當仁,不讓于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着去做。後發展爲成語“當仁不讓”。
滿招損,謙受益。——《尚》。
【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将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不該幹的事,即使很想去幹,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爲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禮記·儒行》。
【譯】:不要見到财利就做有損于大義的事,甯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決不改變自己的志節。
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禮記·祭義》。
【譯】:自己不說出惡言,别人的忿語就不會返回到自身上來。你若以惡語傷人,他人也會以惡語相加。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譯】君子認爲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三思而後行。——《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複的考慮後才去做。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将自取滅亡。
知恥近乎勇。——《中庸》。
【譯】知道什麽是可恥的行爲,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
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譯】以爲自己的錯誤比别人的小,缺點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别人。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譯】:爲人正直坦蕩,擡頭無愧于天,低頭無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譯】: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煉,使人更堅強。相反,時常滿足于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而逐漸落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譯】:尊敬、愛戴别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一樣;愛護别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勞。——《詩經》。
【譯】: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麽爲他們感到心痛啊!他們生我育我,花費了多少辛勤的勞動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這樣。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譯】:富貴不能擾亂他的心意,貧賤不能改變他的節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意志,這就叫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棄者不可有爲也。——《孟子》。
【譯】: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抛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人之患在好爲人師。——《孟子》。
【譯】:人的毛病,在于喜歡教導别人,做别人的老師。喜歡教導别人的人,又往往自以爲是,自以爲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氣魄。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爲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的平淡、純淨,這樣的友誼才會持久;往小人之間的交像甜酒一樣的又濃又稠,但不會長久。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點和不足。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裏欲念。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隻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爲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别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别人給自己的勸告。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爲戒,有則改之。
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三國志》。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爲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爲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莊子》。
【譯】:有技巧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沒有本事的人沒有追求。
見侮而不鬥,辱也。——《公孫龍子》。
【譯】:當正義遭到侮辱、欺淩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裏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彙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學不可以已。——《荀子》。
【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别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别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緻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千丈之堤,以蝼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譯】千裏大堤,因爲有蝼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爲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爲有利。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别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别人給自己的勸告。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漢·司馬遷。
【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爲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記》。
【譯】文:鳥将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譯】文: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獲。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史記》。
【譯】文:(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爲利而來;天下攘攘,都是爲利而往。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
【譯】文: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裏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網。
先發制人,後發制于人。——《漢書》。
【譯】文: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随後應戰隻會被控制。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漢書》。
【譯】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麽能說沒人知道呢?。
天下皆知取之爲取,而莫知與之爲取。——《後漢書》。
【譯】:人們都認爲隻有獲取别人的東西才是收獲,卻不知道給予别人也是一種收獲。
智者棄短取長,以緻其功。——《後漢書·王符傳》。
【譯】文:聰明人舍棄短處,發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三國志》。
【譯】:讀書必須反複多次地讀,這樣才能明白書中所講的意思。
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見禍于未萌。——《三國志》。
【譯】文: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見到,智慧的人在災禍還未發生時就會有所覺察。
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
【譯】文: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
【譯】文:過于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
成敗相因,理不常泰。——《南史》。
【譯】文:成功與失敗互爲因果關系,世事不會永遠太平安甯。
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南史》。
【譯】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留給後代子孫,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筆财富嗎?。
君子立身,雖雲百行,唯誠與孝,最爲其首。——《隋書·文帝紀》。
【譯】文: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盡管需要修養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隻有誠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
【譯】文: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曆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明史》。
【譯】文:有長遠打算的人不應爲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微瑣事。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于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随便隻會導緻失敗。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譯】: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爲時已晚。
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
【譯】: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學習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轼。
【譯】:廣泛閱讀,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地選擇運用。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陳廷焯。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曆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譯】:勤奮是登上知識高峰的一條捷徑,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識的海洋裏自由遨遊。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譯】:學習要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隻能向後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譯】:爲國家分憂時,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樂時,卻讓别人先,自己居後。
位卑未敢忘國。——陸遊《病起書懷》。
【譯】: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
千經萬典,孝悌爲先。——《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善惡随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譯】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自古以來,誰都難免會死的,那就把一片愛國的赤膽忠心留在史冊上吧!。
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明·呂坤《呻吟語·卷上》。
【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險也不躲避。
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語。
【譯】:祖國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黃金還要寶貴,是絕不能讓給外人的。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國。——武則天。
【譯】:如果想建立個人幸福的小家,必須先讓國定安定,繁榮起來。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三國·曹植《求自誠表》。
【譯】:憂慮國家大事忘記小家庭,爲拯救國家危難而捐軀獻身,這都是忠臣的志向。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白馬篇》。
【譯】:在國家有危難的時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當作回家一樣。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譯】:活着的時候要做英雄,死後也要當英雄。
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譯】:曆史上許多忠臣義士,在國家有難時,他們的節操就顯現出來,一個個名垂史冊。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譯】:國家的興旺、衰敗,每一個人都負有很大的責任。

以上就是描寫國學的詩句,國學經典名句100句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国学经典名句100句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译】: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译】: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
【译】: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满招损,谦受益。——《尚》。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儒行》。
【译】:不要见到财利就做有损于大义的事,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决不改变自己的志节。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译】:自己不说出恶言,别人的忿语就不会返回到自身上来。你若以恶语伤人,他人也会以恶语相加。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译】: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这样。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译】: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就叫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孟子》。
【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译】: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教导别人,做别人的老师。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又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
【译】:有技巧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没有本事的人没有追求。
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
【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
【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
【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
【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
【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以上就是描写国学的诗句,国学经典名句100句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描写国学的诗句,国学经典名句100句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15843.html

上一篇:描写尤溪的作文,在尤溪一中脱驹是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更多古风词韵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