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八月寒苇花

发布时间:2022-07-09 21:30:39

原文賞析:
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
北風吹五兩,誰是浔陽客。
鸬鹚山頭微雨晴,揚州郭裏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
拼音解讀
bā yuè hán wěi huā ,qiū jiāng làng tóu bái
běi fēng chuī wǔ liǎng ,shuí shì xún yáng kè 。
lú cí shān tóu wēi yǔ qíng ,yáng zhōu guō lǐ mù cháo shēng 。
háng rén yè xiǔ jīn líng zhǔ ,shì tīng shā biān yǒu yàn shēng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1)五兩:古代的候風器,用雞毛五兩(或八兩)系于高竿頂上而成。(2)郭:外城。(3)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相關賞析

  劉昱不知何許人,從詩中可考見的,他與李颀是朋友,但關系并不十分密切,兩人當時同在鎮江揚州這一帶。八月間,劉昱溯江西上,準備到九江去,李颀作此詩送别。詩在有情無情之間,着筆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應酬。

  詩一開頭,就以景襯情,渲染了離别的氣氛:“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八月秋意涼,岸邊的葦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頭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風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風力打濕葦花,葦花則随風而撲向浪花,兩者似乎渾然一“白”了。這“白”,不是嚴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涼秋八月之白,既不絢爛,也不凜烈,而是素淨蕭疏。此詩将蘆花與秋江浪花聯想在一起,讓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純潔的友情之愛白浪滔天——那種“蘆花一白萬頃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構成了雪花一樣翻騰的江水了。其時,“北風吹五兩”。五兩,是古代的候風器,用雞毛五兩(或八兩)系于高竿頂上而成。北風吹動船桅上的“五兩”,似乎在催趕着離客。“誰是浔陽客”,表明了船的去處。浔陽,即九江,在鎮江的西南方,北風恰是順風。看來,船就要趁好風而開動了。那麽,“誰是浔陽客?”當然是劉昱,這一點,詩人明白,讀者也明白。然而詩卻故意用設問句式,使文氣突起波瀾,增強了韻味。八月風高,葦寒浪白,誰也不會願意風行水宿。眼前劉昱偏偏要冒風波而遠去浔陽,因而“誰是”一問,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劉昱且住爲佳。詩心至此而更曲,詩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劉昱究竟是留不住的。北風吹着五兩,何況雨止潮生,又具備了揚帆啓碇的條件。“鸬鹚山頭微雨晴,揚州郭裏暮潮生”,這兩句并不是泛泛寫景,而是既暗示離客之将行,又補點出啓行的地點(鸬鹚山當在鎮江一帶,其地已不可考)。而詩由此也已從前面的入聲十一陌韻而轉用八庚韻,給人以清新之感,與這兩句所表現的秀麗景色是十分和諧的。于是,劉昱在這風高潮漲雨霁天晴之時走了。詩人伫立凝望着遠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會在哪裏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一般送客詩,往往易落入送别時依依不舍,分别後惆怅獨歸這一窠臼,而李颀卻把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設想。身在此,而心随友人遠去。後來北宋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用的也是這種手法。詩人推想劉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邊了,那時,耳邊會傳來一陣陣凄涼的雁叫聲。葦中有雁,這是常見的,因而詩人由鎮江江邊的蘆葦,很容易聯想到雁。但僅僅這樣理解還不夠。雁是合群性的禽鳥,夜宿葦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時一般不發聲,如果發出鳴聲,那一定是失群了。劉昱單身往浔陽,無異于孤雁離群,那麽夜泊聞雁,一定會聯想到鎮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試”字,即暗含比意。反過來,留着的人都思念劉昱,這就不必說了。末句既以“雁”字呼應蘆葦,又從雁聲發生聯想,委婉蘊藉,毫無顯豁呈露之氣,别有一番情味,開後來神韻之風。

  此詩雖然是一首古體詩,但在古拗中時有律句,在散漫中夾帶對偶,豐富多姿。如第一段頭兩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詩,除第一句是連下五個平聲字的拗句外,其餘三句都是格律嚴整的律句,與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聲律上兼有铿锵頓挫的音樂感、柔和婉諧的美感。再如“鸬鹚山頭微雨晴,揚州郭裏暮潮生”兩句,在前後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對偶句,正所謂“于局勢散漫中求整饬”(《說詩晬語》),錯落有緻,别具一格。在聲韻與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節拍急促的五言詩,配以短促的入聲韻,抒寫臨别時激烈的情懷;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轉爲舒展,聲韻也随之轉換,變五言爲七言,化急節爲慢聲,配上悠揚的平聲韻,更顯情深意切。

作者介紹

“八月寒葦花李颀(690─751),唐代著名詩人。東川(今四川三台)人,寄居颍陽(今河南許昌附近)。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登進士第,曾任新鄉縣尉。後離職,歸隐颍陽。與王維、高适、王昌齡、崔颢、張旭等素有交往,是當時名士之一。李颀的詩内容豐富,風格灑脫豪放,善于鋪叙誇飾以寫人狀物,音節響亮,語言流暢,氣勢雄壯。擅長寫五古、七言歌行和七律,尤以贈别、邊塞和描寫音樂的詩篇著稱。有《李颀詩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卷,一百二十多首。

以上就是“八月寒葦花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拼音解读
bā yuè hán wěi huā ,qiū jiāng làng tóu bái
běi fēng chuī wǔ liǎng ,shuí shì xún yáng kè 。
lú cí shān tóu wēi yǔ qíng ,yáng zhōu guō lǐ mù cháo shēng 。
háng rén yè xiǔ jīn líng zhǔ ,shì tīng shā biān yǒu yàn shē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1)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2)郭:外城。(3)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相关赏析

  刘昱不知何许人,从诗中可考见的,他与李颀是朋友,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两人当时同在镇江扬州这一带。八月间,刘昱溯江西上,准备到九江去,李颀作此诗送别。诗在有情无情之间,着笔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应酬

  诗一开头,就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风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苇花则随风而扑向浪花,两者似乎浑然一“白”了。这“白”,不是严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凉秋八月之白,既不绚烂,也不凛烈,而是素净萧疏。此诗将芦花与秋江浪花联想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纯洁的友情之爱白浪滔天——那种“芦花一白万顷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构成了雪花一样翻腾的江水了。其时,“北风吹五两”。五两,是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北风吹动船桅上的“五两”,似乎在催赶着离客。“谁是浔阳客”,表明了船的去处。浔阳,即九江,在镇江的西南方,北风恰是顺风。看来,船就要趁好风而开动了。那么,“谁是浔阳客?”当然是刘昱,这一点,诗人明白,读者也明白。然而诗却故意用设问句式,使文气突起波澜,增强了韵味。八月风高,苇寒浪白,谁也不会愿意风行水宿。眼前刘昱偏偏要冒风波而远去浔阳,因而“谁是”一问,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刘昱且住为佳。诗心至此而更曲,诗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刘昱究竟留不住的。北风吹着五两,何况雨止潮生,又具备了扬帆启碇的条件。“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这两句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既暗示离客之将行,又补点出启行的地点(鸬鹚山当在镇江一带,其地已不可考)。而诗由此也已从前面的入声十一陌韵而转用八庚韵,给人以清新之感,与这两句所表现的秀丽景色是十分和谐的。于是,刘昱在这风高潮涨雨霁天晴之时走了。诗人伫立凝望着远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会在哪里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一般送客诗,往往易落入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这一窠臼,而李颀却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设想。身在此,而心随友人远去。后来北宋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的也是这种手法。诗人推想刘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雁叫声。苇中有雁,这是常见的,因而诗人由镇江江边的芦苇,很容易联想到雁。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雁是合群性的禽鸟,夜宿苇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如果发出鸣声,那一定是失群了。刘昱单身往浔阳,无异于孤雁离群,那么夜泊闻雁,一定会联想到镇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试”字,即暗含比意。反过来,留着的人都思念刘昱,这就不必说了。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别有一番情味,开后来神韵之风。

  此诗虽然是一首古体诗,但在古拗中时有律句,在散漫中夹带对偶,丰富多姿。如第一段头两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诗,除第一句是连下五个平声字的拗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严整的律句,与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声律上兼有铿锵顿挫音乐感、柔和婉谐的美感。再如“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两句,在前后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对偶句,正所谓“于局势散漫中求整饬”(《说诗晬语》),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在声韵与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节拍急促的五言诗,配以短促的入声韵,抒写临别时激烈的情怀;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转为舒展,声韵也随之转换,变五言为七言,化急节为慢声,配上悠扬的平声韵,更显情深意切。

作者介绍

“八月寒苇花李颀(690─751),唐代著名诗人。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寄居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任新乡县尉。后离职,归隐颍阳。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崔颢、张旭等素有交往,是当时名士之一。李颀的诗内容丰富,风格洒脱豪放,善于铺叙夸饰以写人状物,音节响亮,语言流畅,气势雄壮。擅长写五古、七言歌行和七律,尤以赠别、边塞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有《李颀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一百二十多首。

以上就是“八月寒苇花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原文赏析: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拼音解读:shuòfēngchuīsànsāngèngxuě,qiành...[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八月寒苇花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15448.html

上一篇: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