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发布时间:2022-01-12 08:16:09

原文賞析:
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拼音解讀
chǔ jiāng wēi yǔ lǐ ,jiàn yè mù zhōng shí 。mò mò fān lái zhòng ,míng míng niǎo qù chí
hǎi mén shēn bú jiàn ,pǔ shù yuǎn hán zī 。xiàng sòng qíng wú xiàn ,zhān jīn bǐ sàn sī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楚江籠罩在細細微雨裏,建業城正敲響暮鍾之時。雨絲繁密船帆顯得沉重,天色錯暗鳥兒飛得遲緩。長江流入海門深遠不見,江邊樹木飽含雨滴潤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無限,沾襟淚水象江面的雨絲。

注釋1.楚江:長江三峽以下至濡須口一段,古屬楚國,稱楚江。2.海門:長江入海處,在今江蘇省海門市。3.建業:今南京市。4.散絲:細雨,這裏喻指流淚。5.浦樹:水邊的樹。6.含滋:濕潤,帶着水汽。

相關賞析

  這是一首送别詩。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與韋應物的關系,似已無考;從此詩看,想必兩人的交誼頗深。詩中的“楚江”、“建業”,是送别之地。長江自三峽以下至濡須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屬楚地,所以叫楚江。建業,原名秣陵,三國時吳主孫權遷都于此,改稱建業,舊城在今南京市南。

  這是一首詠暮雨的送别詩。雖是微雨,卻下得密,以緻船帆漲飽了,鳥飛緩慢了。首聯寫送别之地,扣緊“雨”、“暮”主題。二、三兩聯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鳥飛空中,海門不見,浦樹含滋,境地極爲開闊,極爲邈遠。末聯寫離愁無限,潸然淚下。全詩一脈貫通,前後呼應,渾然一體。雖是送别,卻重在寫景,全詩緊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聯“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鍾時”,起句點“雨”,次句點“暮”,直切詩題中的“暮雨”二字。“暮鍾時”,即傍晚時分,當時佛寺中早晚都以鍾鼓報時,所謂“暮鼓晨鍾”。以楚江點“雨”,表明詩人正伫立江邊,這就暗切了題中的“送”字。“微雨裏”的“裏”字,既顯示了雨絲纏身之狀,又描繪了一個細雨籠罩的壓抑場面。這樣,後面的帆重、鳥遲這類現象始可出現。這一聯,淡淡幾筆,便把詩人臨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來,同時,爲二、三聯畫面的出現,塗上一層灰暗的底色。

  下面詩人繼續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細雨濕帆,帆濕而重;飛鳥入雨,振翅不速。雖是寫景,但“遲”、“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遠”又着意渲染了一種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詩,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畫面。從景物狀态看,有動,有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帆來鳥去爲動,但帆重猶不能進,鳥遲似不振翅,這又顯出相對的靜來;海門、浦樹爲靜,但海門似有波濤奔流,浦樹可見水霧缭繞,這又顯出相對的動來。從畫面設置看,帆行江上,鳥飛空中,顯其廣闊;海門深,浦樹遠,顯其邃邈。整個畫面富有立體感,而且無不籠罩在煙雨薄暮之中,無不染上離愁别緒。

  景的設置,總是以情爲轉移的,所謂“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吳喬《圍爐詩話》)。詩人總是選取對自己有獨特感受的景物入詩。在這首詩裏,那冥冥暮色,霏霏煙雨,固然是詩人着力渲染的,以求與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來襯托暮雨的景物,也無不寄寓着詩人的匠心,挂牽着詩人的情思。海門是長江的入海處。南京臨江不臨海,離海門有遙遙之距,海門“不見”,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詩?此處并非實指,而是暗示李曹的東去,就視覺範圍而言,即指東邊很遠的江面,那裏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詩人極目而視,神萦魂牽。

  然而人去帆遠,暮色蒼蒼,目不能及;但見江岸之樹,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無疑這海門、浦樹蘊含着詩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詩中不寫離舟而寫來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是以離帆入詩的,寫出了行人遠去的過程,表達了詩人戀戀不舍的感情。此詩隻寫來帆,則暗示離舟已從視線中消失,而詩人仍久留不歸,同時又以來帆的形象來襯托去帆的形象,而對來帆的關注,也就是對去帆的遙念。其間的離情别緒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濕行遲的去鳥,不也是遠去行人的寫照嗎?

  經過鋪寫渲染煙雨、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連同詩人的情懷,交織起來,形成了濃重的陰沉壓抑的氛圍。置身其間的詩人,情動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腸斷的鍾聲傳入耳鼓,撞擊心弦。此時,詩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淚下,離愁别緒噴湧而出:“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随着情感的迸發,尾聯一改含蓄之風,直抒胸臆;又在結句用一個“比”字,把别淚和散絲交融在一起。“散絲”,即雨絲,晉張協《雜詩》有“密雨如散絲”句。這一結,使得情和景“妙合無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齋詩話》),既增強了情的形象性,又進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從結構上說,以“微雨”起,用“散絲”結,前後呼應;全詩四聯,一脈貫通,渾然一體。

作者介紹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737─791?),長安(在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早年充當唐玄宗的侍衛,狂放不羁,後來折節讀書,應舉成進士,任過洛陽丞。曾一度辭官閑居,德宗時曆任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後人稱他「韋江州」或「韋蘇州」。又因曾任左司郎中,也有「韋左司」的稱呼。韋應物的詩,以寫田園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對安史之亂後社會亂離、民生疾苦的情況,有所反映。在藝術上,他效法陶淵明,也受過謝靈運和王維的影響,形成自己的一種自然淡遠的藝術特色。有《韋蘇州集》。「身爲裏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他這番自述,不禁使人聯想起在錦衣玉食綠酒紅燈中長大的高幹子弟,總是無法無天,連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卻在玩樂夠了之後,忽而發憤讀書,下決心脫胎換骨。後來他做過幾任縣令和刺史,曾經嚴懲不法軍吏,又常感到無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寫下了「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樣的名句,終于在文學史上奠定了自己無可争辯的地位。他的詩卓然名家,「高雅閑談,自成一家之體」,世以「王孟韋柳」并稱,都繼承陶淵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詞不多, 僅《三台》和《調笑》共四首。「胡馬」一阕,極寫邊塞的荒涼,全無一字寫人,卻深切地體現了征人遠戍的孤獨和煩憂,選唐五代詞沒有不選這一首的。
原文赏析: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拼音解读
chǔ jiāng wēi yǔ lǐ ,jiàn yè mù zhōng shí 。mò mò fān lái zhòng ,míng míng niǎo qù chí
hǎi mén shēn bú jiàn ,pǔ shù yuǎn hán zī 。xiàng sòng qíng wú xiàn ,zhān jīn bǐ sàn s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注释1.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2.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3.建业:今南京市。4.散丝:细雨,这里喻指流泪。5.浦树:水边的树。6.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相关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作者介绍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737─791?),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早年充当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来折节读书,应举成进士,任过洛阳丞。曾一度辞官闲居,德宗时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又因曾任左司郎中,也有「韦左司」的称呼。韦应物的诗,以写田园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对安史之乱后社会乱离、民生疾苦的情况,有所反映。在艺术上,他效法陶渊明,也受过谢灵运和王维的影响,形成自己的一种自然淡远的艺术特色。有《韦苏州集》。「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世以「王孟韦柳」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胡马」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55928.html

上一篇: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下一篇: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