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别韦参军》

发布时间:2021-12-21 07:10:36

别韋參軍 - 高适
二十解書劍,西遊長安城。
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
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幹明主。
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
兔苑爲農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
世人遇我同衆人,唯君于我最相親。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嘗一日辭家貧。
彈棋擊築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怅驚心神。
丈夫不作兒女别,臨歧涕淚沾衣巾。  高適二十歲入京,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13),正是開元盛世,這一時期的特點是:表面上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實際上皇帝已開始倦于政事,統治集團日見腐化,詩人憑“書劍”本領入仕已不可能,不得不離京自謀出路,客遊梁宋。開元二十三年,宋州刺史張九臯薦舉詩人就試于“有道科”,這詩便是詩人離梁宋而就試于京師時寫的。韋參軍是宋州刺史下屬官員,與詩人交往很深。
  詩的前八句,寫詩人闖蕩京師、客遊梁宋、落拓失意的真實經曆。那時他年紀輕輕,自負文才武略,以爲取得卿相是指日可待的事。三言兩語,寫出了詩人聰明、天真、自負的性格特征。但現實遭遇又是怎樣呢?他理想中的君主,沉醉在“太平盛世”的安樂窩裏。“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禮樂彌寰宇”,說國家風教鼎盛,超過了三皇五帝,朝廷禮樂遍及四海之内。這兩句,貌似頌揚,實含諷意;下兩句“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幹明主”,就是似褒實貶的注腳。幹谒“明主”不成,隻好離開京師。但到什麽地方去呢?回家吧,“歸來洛陽無負郭”,家中根本沒有多少産業。故詩人不得不帶全家到河南商丘一帶謀生,“兔苑爲農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漢代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帶築兔苑,開雁池,作爲歌舞遊冶之所,詩中借古迹代地名,是說自己在這裏種田捕魚,生計艱難。不說“捕魚”而說“垂釣”,暗用姜太公“渭水垂釣”故事,說明自己苦悶地等待着朝廷的任用。
  後十句是寫與韋參軍的離别,生動地描寫了他們之間的深摯友誼和難舍之情。“世人遇我同衆人,唯君于我最相親”,這兩句,看似尋常,其中暗含了作者的辛酸遭遇和對韋參軍的感激之情。“且喜百年見交态,未嘗一日辭家貧”,說他們的友誼經過長期考驗,韋參軍經常接濟自己,從未以“家貧”爲辭借口推卻過。“彈棋擊築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白日晚”見其日夕相處;“楊柳春”見其既遊且歌。這樣的友情,怎麽能舍得分開呢?“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怅驚心神。”“驚心神”三字,寫出了與朋友相别時的痛楚之狀。但爲事業、前程計,又不得不别,因而勸慰朋友:“丈夫不作兒女别,臨歧涕淚沾衣巾。”
  這首詩寫得肝膽刻露,字字情真。一般寫詩要求語忌直出,脈忌外露。但這絕不是否定率直的抒情。“忌直”是爲了“深化”感情,率直是爲了将實情寫得更“真”,二者似迥異而實相通。高適此作直吐深情,寫苦不見頹靡之态,惜别仍發豪放之情,快人快語,肝膽相照,表現出主人公鮮明的個性特征,因而能以情動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此詩基本上采取了長篇獨白的方式,“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詩中又多用偶句和對比,講究音韻,讀來音情頓挫,雄渾奔放,具有流美婉轉的韻緻。
(傅經順)  【作品評述别韋參軍
二十解書劍,西遊長安城。
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
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幹明主。
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
兔苑爲農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
世人遇我同衆人,唯君于我最相親。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嘗一日辭家貧。
彈棋擊築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怅驚心神。
丈夫不作兒女别,臨歧涕淚沾衣巾。

以上就是《别韋參軍》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别韦参军 - 高适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高適二十岁入京,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13),正是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表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实际上皇帝已开始倦于政事,统治集团日见腐化,诗人凭“书剑”本领入仕已不可能,不得不离京自谋出路,客游梁宋。开元二十三年,宋州刺史张九皋荐举诗人就试于“有道科”,这诗便是诗人离梁宋而就试于京师时写的。韦参军是宋州刺史下属官员,与诗人交往很深。
  诗的前八句,写诗人闯荡京师、客游梁宋、落拓失意的真实经历。那时他年纪轻轻,自负文才武略,以为取得卿相是指日可待的事。三言两语,写出了诗人聪明、天真、自负的性格特征。但现实遭遇又是怎样呢?他理想中的君主,沉醉在“太平盛世”的安乐窝里。“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说国家风教鼎盛,超过了三皇五帝,朝廷礼乐遍及四海之内。这两句,貌似颂扬,实含讽意;下两句“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就是似褒实贬的注脚。干谒“明主”不成,只好离开京师。但到什么地方去呢?回家吧,“归来洛阳无负郭”,家中根本没有多少产业。故诗人不得不带全家到河南商丘一带谋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汉代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带筑兔苑,开雁池,作为歌舞游冶之所,诗中借古迹代地名,是说自己在这里种田捕鱼,生计艰难。不说“捕鱼”而说“垂钓”,暗用姜太公“渭水垂钓”故事,说明自己苦闷地等待着朝廷的任用。
  后十句是写与韦参军的离别,生动地描写了他们之间的深挚友谊和难舍之情。“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这两句,看似寻常,其中暗含了作者的辛酸遭遇和对韦参军的感激之情。“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说他们的友谊经过长期考验,韦参军经常接济自己,从未以“家贫”为辞借口推却过。“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白日晚”见其日夕相处;“杨柳春”见其既游且歌。这样的友情,怎么能舍得分开呢?“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惊心神”三字,写出了与朋友相别时的痛楚之状。但为事业、前程计,又不得不别,因而劝慰朋友:“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这首诗写得肝胆刻露,字字情真。一般写诗要求语忌直出,脉忌外露。但这绝不是否定率直的抒情。“忌直”是为了“深化”感情,率直是为了将实情写得更“真”,二者似迥异而实相通。高適此作直吐深情,写苦不见颓靡之态,惜别仍发豪放之情,快人快语,肝胆相照,表现出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因而能以情动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此诗基本上采取了长篇独白的方式,“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诗中又多用偶句和对比讲究音韵,读来音情顿挫,雄浑奔放,具有流美婉转的韵致。
(傅经顺)  【作品评述别韦参军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以上就是《别韦参军》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别韦参军》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52557.html

上一篇:《荷叶杯》

下一篇: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