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日记>随感日记

分享劳动

发布时间:2019-03-04 12:04:44

分 享 勞 動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裏對男主人公孫少平有一段很精彩的描寫:

“有文化,但沒有幸運地進入大學或參加工作,因此似乎沒有充分的條件直接參與到目前社會發展的主潮之中。而另一方面,他們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狹小的生活天地裏。因此,他們往往帶着一種悲壯的激情,在一條最爲艱難的道路上進行人生的搏鬥,他們顧不得高談闊論或憤世嫉俗的憂患人類的命運,他們首先得改變自己的生存條件,同時,也不放棄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們既不鄙視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達到更深的層次……”

這屬于一個社會時期一些群體人的命運,他們的命運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但同時他們又是真正有理想有追求的一個群體。他們對人生和生活的積極态度和悲憫情懷是不言而喻的。他們尊重知識,但也不鄙視勞動。甚至他們把勞動看作是改變命運的一種必修課。他們沒有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話挂在嘴上,他們隻知道在平凡的世界裏默默地工作,積極地努力,使自己的生活和生存條件能夠得到合理的改善。他們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埋頭苦幹”的那一部分人;我們尊重知識,但我們也敬佩這群“中國的脊梁”中的勞動者。

勞動的意義絕非爲了活着那麽簡單,我們的祖先所留下來的許多物質和精神财富,都是他們幾千年來勞動的結果。從神話傳說中的盤古開天辟地到女娲補天,從曆史記載中的神農嘗百草到大禹治水,他們都是以一個勤勞的勞動者的身份出現在我們面前的。由此可知,勞動的回報永遠都是慷慨的:它不僅創造了人類自己,使人類從荒蠻走向了文明,也讓人類所創造的文明得以萬古長青。

但在今天這個物質社會越來越豐盛,而有些價值觀被颠覆的時代,有些人從鄙視勞動到拒絕勞動,從而放棄人生竟然做出了駭人聽聞的事件。

據報載:一位大學生畢業後不工作,獨居14年,竟然“宅”死了。熟悉他的人都爲此感到惋惜,而事實上這就是最好的一個反面教材。一個受過十幾年寒窗教育,不知道回報社會,自食其力的人,活着和死有何區别?“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臧克家)雖然這是個令人扼腕的孤例,但這樣的報道,完全可以成爲一面警鍾,給後來者以警醒。因爲在當今社會上有相當一部分人總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捷徑,不思進取,不願意工作,從心眼裏也瞧不起那些勞動者。“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最好莫過于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李大钊)

有一位網絡寫手說,當新來的鍾點工阿姨在短短三個月中第二次要求漲薪時,她竟然果斷說了一句:“那就結賬吧!”

她算了一筆賬:28元每小時,一天2個小時,一個月就是1680元。這筆開銷看似不多,但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也非小數目。由于經濟不景氣,自己的公司好久都沒有加過薪了,而她自己在公司加班都成了義務。所以才想,省到就是賺到。不用鍾點工,每天自己多做兩個小時的家務,就當是在公司加班了。在公司加班是免費的,而在家加班可以賺到1680元。想着做家務也能賺錢,就有了動力,也不嫌累了。

後來她還發現,以前的鍾點工都是來自偏遠的山村,而在當下,很多鍾點工除了有本市的下崗工人外,竟然還有穿着體面,眉眼甚至有幾分像範冰冰的。她們不但做家務有條不紊,也不接受東家的好處和施舍。一次男主人要送她回去,堅拒,下樓才發現阿姨竟是開着車來上工的。再一追問,才說自己的先生前兩年調到杭州做高管,自己從外地來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在家帶孩子,因爲每周都要送孩子上少年宮學畫畫,中間要等上三四個小時,無聊得很,索性在附近找了家鍾點工做做。做了一段時間感覺不錯,在自己家旁邊又找了兩家,一個月可以有兩三千塊錢的收入,不僅有了零花錢,也比整天呆在家裏開心多了。

她說完别人的事,自己也動了心。也開始學着去做鍾點工,一是可以賺到一定數額的錢,二是自己是個寫手,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寫作素材的來源就會有局限。而做鍾點工既可以對别人的家庭生活有所了解,也可以在喜歡八卦的女主人嘴裏,獲得自己想要的靈感。真是一舉兩得。

歌德說: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人生要善于感悟,生活要善于發現。當你對現實生活有新的發現時,毫不猶豫地積極地進入這個角色,不僅是一種境界的提升,更是一種睿智的表現。既可以讓你受用無窮,也能讓他人從你的表現中,看到一種有别于世俗的,與所謂的高雅不分伯仲的生活格調。

先前看到一位單親家庭的女性朋友在搬家時,本來是有條件請搬家公司的,但她沒有,而是一個人一件一件把家裏的“小東碎西”,像螞蟻搬家一樣從一棟樓搬運到了另外一棟樓,她雖然說是爲了磨練自己的性情,但在外人眼裏,一個積極的美好的善于勞動者的形象已經走入了大衆的視野。

“生活真象這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的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郭小川)

被譽爲“全人類的驕傲”的托爾斯泰,他的全集出版了90卷,是“每一個作家必讀的百科全書”、“文學藝術中的世界性學校”,其精神之豐富、深邃和博大,爲世人所歎服。但他同時也是個熱衷于勞動的人。在一次小聚會的場合,有人調侃他道:你除了會寫小說還能幹什麽?

年近花甲的托翁并沒有還嘴,而是不吭一聲地回到家裏,在他緊挨着書房的另一個房間裏,一張大木台子上擺放着榔頭、鉗子、鋼鋸、锉刀等工具……他爲了回應那位朋友的調侃,親手做了一雙漂亮而結實的牛皮靴,鄭重地送給了大女婿蘇霍京。

蘇霍京哪舍得将老丈人送的這麽珍貴的禮物穿在腳上,而是将皮靴擺在了書架上。當時《托爾斯泰文集》已經出版了12卷,他給這雙皮靴貼上标簽:“第13卷”。此舉在文化圈了立刻傳爲美談。托翁知道後哈哈大笑,并說:那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卷。

還有一次托爾斯泰路過碼頭,被一位貴婦人當做搬運工,叫過去扛箱子。他爲貴婦人搬運完箱子得到了5戈比的獎賞。沒想到他的大胡子和那件自己設計的“托爾斯泰衫”被人認了出來,于是很多人圍過去向他問好,那位貴婦人見狀無地自容,想要回讓她含羞的那5戈比,卻被托翁拒絕了:“這是我的勞動所得,我很看重這個錢,不在乎多少。”

他82歲還離家出走,想去當個農民,過一種自食其力的生活。與所謂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有着極其相似的人生哲學。他到臨死時都信奉:“勞動,隻有在勞動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增廣賢文》)

是的,以前我們常把:勞動光榮!挂在嘴邊。好像現在不大有人提起了,但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勞動者的身影。而我們自己的生活圈子也是與勞動密不可分的。有些人鄙視勞動者,甚至自己也排斥勞動。可以肯定的是,一個懶惰的肉體和靈魂不僅在人生的道路上缺少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會在思想上如行屍走肉般逐步走向萎縮,成爲一個“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的腐朽堕落的形象。

“偉大的精神導緻偉大的勞動,強有力的勞動培養強有力的精神,正如鑽石研磨鑽石。本是偉大作家的托爾斯泰,卻用自己一生證實:體力勞動是高貴而有益的。輕視體力勞動和手藝,隻能說明精神貧弱,思想空虛。”(蔣子龍)

無論科技發展多麽的進步,勞動依然是快樂之源,幸福之本。勞動是一種奉獻,更是一種分享,分享勞動,也就是分享快樂,分享幸福,分享累累果實。從一個人對勞動的看法中,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知道,他的行爲準則和道德品質。因爲隻有在艱苦卓絕的勞動中培養出來的靈魂才是最高貴的。

分 享 劳 动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对男主人公孙少平有一段很精彩的描写:

“有文化,但没有幸运地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因此似乎没有充分的条件直接参与到目前社会发展的主潮之中。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天地里。因此,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他们顾不得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的忧患人类命运,他们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不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这属于一个社会时期一些群体人的命运,他们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同时他们又是真正有理想有追求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人生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悲悯情怀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尊重知识,但也不鄙视劳动。甚至他们把劳动看作是改变命运的一种必修课。他们没有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话挂在嘴上,他们只知道在平凡的世界里默默地工作,积极地努力,使自己的生活和生存条件能够得到合理的改善。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埋头苦干”的那一部分人;我们尊重知识,但我们也敬佩这群“中国的脊梁”中的劳动者

劳动的意义绝非为了活着那么简单,我们的祖先所留下来的许多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他们几千年来劳动的结果。从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补天,从历史记载中的神农尝百草到大禹治水,他们都是以一个勤劳的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由此可知,劳动的回报永远都是慷慨的:它不仅创造了人类自己,使人类从荒蛮走向了文明,也让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得以万古长青。

但在今天这个物质社会越来越丰盛,而有些价值观被颠覆的时代,有些人从鄙视劳动到拒绝劳动,从而放弃人生竟然出了骇人听闻的事件

据报载:一位学生毕业后不工作,独居14年,竟然“宅”死了。熟悉他的人都为此感到惋惜,而事实上这就是最好的一个反面教材。一个受过十几年寒窗教育不知道回报社会,自食其力的人,活着和死有何区别?“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虽然这是个令人扼腕的孤例,但这样的报道,完全可以成为一面警钟,给后来者以警醒。因为在当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总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捷径,不思进取,不愿意工作,从心眼里也瞧不起那些劳动者。“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有一位网络写手说,当新来的钟点工阿姨在短短三个月第二次要求涨薪时,她竟然果断说了一句:“那就结账吧!”

她算了一笔账:28元每小时,一天2个小时,一个月就是1680元。这笔开销看似不多,但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非小数目。由于经济不景气,自己的公司好久都没有加过薪了,而她自己在公司加班都成了义务。所以才想,省到就是赚到。不用钟点工,每天自己多做两个小时的家务,就当是在公司加班了。在公司加班是免费的,而在家加班可以赚到1680元。想着做家务也能赚钱,就有了动力,也不嫌累了。

后来她还发现,以前的钟点工都是来自偏远的山村,而在当下,很多钟点工除了有本市的下岗工人外,竟然还有穿着体面,眉眼甚至有几分范冰冰的。她们不但做家务有条不紊,也不接受东家的好处和施舍。一次男主人要送她回去,坚拒,下楼才发现阿姨竟是开着车来上工的。再一追问,才说自己的先生前两年调到杭州做高管,自己从外地来一下子找不合适的工作,就在带孩子,因为每周都要送孩子上少年宫学画画,中间要等上三四个小时,无聊得很,索性在附近找了家钟点工做做。做了一段时间感觉不错,在自己家旁边又找了两家,一个月可以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不仅有了零花钱,也比整天呆在家里开心多了

她说完别人的事,自己也动了心。也开始学着去做钟点工,一是可以赚到一定数额的钱,二是自己是个写手,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写作素材的来源会有局限。而做钟点工既可以对别人的家庭生活有所了解,也可以在喜欢八卦女主人嘴里,获得自己想要的灵感。真是一举两得。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人生要善于感悟,生活要善于发现。当你对现实生活有新的发现时,毫不犹豫地积极地进入这个角色,不仅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更是一种睿智的表现。既可以让你受用无穷,也能让他人从你的表现中,看到一种有别于世俗的,与所谓的高雅不分伯仲的生活格调。

先前看到一位单亲家庭的女性朋友在搬家时,本来是有条件请搬家公司的,但她没有,而是一个人一件一件把家里的“小东碎西”,像蚂蚁搬家一样从一栋楼搬运到了另外一栋楼,她虽然说是为了磨练自己的性情,但在外人眼里,一个积极的美好的善于劳动者的形象已经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的托尔斯泰,他的全集出版了90卷,是“每一个作家必读的百科全书”、“文学艺术中的世界性学校”,其精神之丰富、深邃和博大,为世人所叹服。但他同时也是个热衷于劳动的人。在一次小聚会的场合,有人调侃他道:你除了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年近花甲的托翁并没有还嘴,而是不吭一声地回到家里,在他紧挨着书房的另一个房间里,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他为了回应那位朋友的调侃,亲手做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

苏霍京哪舍得将老丈人送的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而是将皮靴摆在了书架上。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12卷,他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13卷”。此举在文化圈了立刻传为美谈。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还有一次托尔斯泰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妇人当做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妇人搬运完箱子得到了5戈比的奖赏。没想到他的大胡子和那件自己设计的“托尔斯泰衫”被人认了出来,于是很多人围过去向他问好,那位贵妇人见状无地自容,想要回让她含羞的那5戈比,却被托翁拒绝了:“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很看重这个钱,不在乎多少。”

他82岁还离家出走,想去当个农民,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与所谓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哲学。他到临死时都信奉:“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增广贤文》)

是的,以前我们常把:劳动光荣!挂在嘴边。好像现在不大有人提起了,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劳动者的身影。而我们自己的生活圈子也是与劳动密不可分的。有些人鄙视劳动者,甚至自己也排斥劳动。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懒惰的肉体和灵魂不仅在人生的道路上缺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也会在思想上如行尸走肉般逐步走向萎缩,成为一个“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腐朽堕落的形象。

“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动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本是伟大作家的托尔斯泰,却用自己一生证实: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轻视体力劳动和手艺,只能说明精神贫弱,思想空虚。”(蒋子龙)

无论科技发展多么的进步,劳动依然是快乐之源,幸福之本。劳动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分享,分享劳动,也就是分享快乐,分享幸福,分享累累果实。从一个人对劳动的看法中,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因为只有在艰苦卓绝的劳动中培养出来的灵魂才是最高贵的。

女生感人日志

  感人的日志总能触动我们的心弦,甚至让我们潸然泪下!以下是女生感人日志,欢迎阅读!  女生感人日志1  非常感人的爱情日志,女生看完之后别哭哦。如果看完日志...[全文阅读]

阳光总在风雨后

暖阳社会实践队下乡已经将近有一个星期了,其分支调研组的工作规划也已接近尾声。这一路的辛酸和心塞,都会因体验而变得意义重大。为了撰写调研论文时能有足够的相关...[全文阅读]

付出才有收获

付出才有收获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可是不付出,何来收获?7月1......[全文阅读]

见与不见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来,秋终究是深了,一些叶子落下了,一些还在枝桠上,正如,一些人离开了,一些人还留在身边。这个世界太多的不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季节的更替与...[全文阅读]

谁的等待,适逢花开

  (一) 爱情这个字眼我很陌生,如他们所说那是一种酸酸甜甜的感觉,适合所有情窦初开的女孩。    但那也无非是一句我爱你,两句在一起,三句对不起 那么肤...[全文阅读]

你的笑容使我着迷

2016年7月12日,是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暖阳社会实践队来到廉江市石颈镇中心小学的第四天。廉江温暖的太阳照常升起,正如我们的队名一样“暖阳”,给人温暖的感...[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分享劳动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77864.html

上一篇:现实让人觉得很累

下一篇:I am so lucky 心,却无法停止哭泣

随感日记相关文章
更多随感日记文章
喜欢随感日记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