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9 11:00:42

出自近代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内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餘 通:馀)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原馳 原作:原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娆。(紅裝 一作:銀裝)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譯文及注釋

譯文  北方的風光,千萬裏冰封凍,千萬裏雪花飄。望長城内外,隻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試一試與老天爺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豔豔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隻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隻知道拉弓射大雕。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數一數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注釋北國:該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分裂時期,如宋稱遼、金爲北國,東晉稱十六國等爲北國,南北朝時代南方的各朝代稱在北方與之對抗的各朝代爲北國等。毛澤東詩中的“北國”使人

人在不覺中産生出一種我國疆土廣大的民族自豪感。雪:這首詞作于紅一方面軍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陝北準備東渡黃河進入山西省西部的時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給柳亞子信中說,這首詞作于“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惟:隻。馀:剩下。此字一作“餘”,但目前刊出的書法作品中寫作“馀”,以此爲準。莽莽:無邊無際。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猶言整條黃河。頓失滔滔:(黃河)立刻失去了波濤滾滾的氣勢。描寫黃河水結冰的景象。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在舞動。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蠟象,白色的象。天公:指天,即命運。須:等到;需要。紅裝素裹:形容雪後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紅裝,原指婦女的豔裝,這裏指紅日爲大地披上了紅裝。素裹,原指婦女的淡裝,這裏指皚皚白雪覆蓋着大地。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競折腰:折腰,傾倒,躬着腰侍候。這裏是說争着爲江山奔走操勞。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創業皇帝。漢武: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漢朝功業最盛的皇帝。略輸文采:文采本指辭藻、才華。“略輸文采”,是說秦皇漢武,武功甚盛,對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統一大業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宋朝的創業皇帝。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風騷,本指《詩經》裏的《國風》和《楚辭》裏的《離騷》,後來泛指文章辭藻。一代天驕:指可以稱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驕,“天之驕子”的省略語。意思是上天所驕縱寵愛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漢時匈奴自稱。後來也泛稱強盛的少數名族或其首領。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鐵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統一蒙古後的尊稱,意爲“強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稱,即王)。後蒙古于1271年改國號爲元,成吉思汗被尊爲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領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外,還曾向西遠征,占領中亞和南俄,建立了龐大的蒙古帝國。隻識彎弓射大雕:雕,一種屬于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強的射手。“隻識彎弓射大雕”,是說隻以武功見長。俱往矣:都已經過去了。 俱,都。數風流人物: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數,數得着、稱得上的意思。

賞析

  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的史詩,是中華詩詞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園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亞子盛贊爲千古絕唱。這首詞一直是衆人的最愛,每次讀來都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

代,又看到了那個指點江山的偉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種豪放的風格、磅礴的氣勢、深遠的意境、廣闊的胸懷。

  然而,從發表之日起,這首詞就遭到了諸多惡意的攻擊,引發了曠日持久的争論。有人說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氣象;有人說它誇大自吹、離題萬裏;有人說它比喻不當、缺乏轉折;有人說它詞意稀疏、平淡無奇;甚至有人說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筆……斷章取義且流于表面,竟視金玉如磚石。

  藝術追求含蘊,詞中别有洞天。 這首詞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卻并非爲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納着無盡的玄機。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詩人所思所想的真實流露,是詩人對許多重大問題給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摯、寓意之深遠、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絕。

  認清局勢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内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好一個周天寒徹,好一場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間苦難!天地間被風雪改變了容顔,隻見長城内外蒼茫一片,了無生機,連滔滔黃河也被雪凍冰封,不再奔流。神州的北國仿佛進入了一種死寂狀态。讓人聯想起了柳宗元寫雪的名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936年2月,毛澤東率“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渡過黃河,準

備轉往綏遠對日作戰。在陝西清澗縣袁家溝籌劃渡河時,突然飄起鵝毛大雪,他登高遠望,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寫下了這首詞。其所在地,北距長城約150公裏,東距黃河約25公裏。可見,詞中描寫的不全是實景,而更多地是詩人腦海中的景象。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屹立在中華大地的遼闊北疆,它代表着中華兒女的頑強不屈,它作爲中原的萬裏防線曾無數次阻擋了外族的入侵。在雄偉的長城内外,正是一片戰火硝煙。日本人威脅華北,炮口直指平津要地;殷汝耕投敵賣國,組織“冀東自治政府”;蔣介石不顧大義,鼓吹攘外必先安内。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奔騰咆哮着滾滾向前,它無私哺育着華夏文明,它與曆史之河一同流淌見證着悠悠五千年榮辱興衰。在浩蕩的黃河之畔,又是一場生死搏殺。國民黨集結了東北軍、西北軍、中央軍,幾十萬軍隊圍攻解放區。而中央紅軍剛剛到達陝北,人馬隻剩八千,立足未穩,糧彈奇缺。

  站在群山之巅,頂着刺骨寒風,面對漫天飛雪,你會有怎樣的心态呢?作爲紅軍統帥,冒着内戰炮火,迎對列強欺淩,你會做怎樣的回答呢?廣闊富饒的中華大地會冰封嗎?浩瀚深長的中華曆史之河會斷流嗎?從詩句中可以看到,毛澤東面臨着怎樣艱難的困局,擁有着

怎樣驚人的洞察,又進行着怎樣深刻的思考!

  指引戰鬥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舞”指飛舞,形容群山披雪似“銀蛇”,蜿蜒曲折。“馳”指奔馳,形容白雪覆蓋的丘陵如飛象奔馳。

  “舞”和“馳”通過以動寫靜,形象地賦予了高原飛動的氣勢,使之生機勃勃。

  刹那間,群山起舞,靈動如無數銀蛇;高原奔馳,威猛如漫野蠟象。整個世界由死寂變成了歡騰,天地之間充盈着無窮的生機。風雪是天公之所賜,苦難乃曆史之必然,但我們要打破冰封、戰勝苦難,與天公一決高下。這就是一個強者對天公的回答,這就是一個民族對命運的回答!

  但與天意對抗,需要怎樣的力量、勇氣和智慧呢?靜默的群山起舞了,沉睡的高原覺醒了,化作了千軍萬馬,在大地上縱橫馳騁。群山在他手中成了戰鬥的武器,高原在他眼裏就是勝利的階梯。其精彩處,實難用語言來形容了!

  他發現了人民的力量。他對中國社會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喚醒人民起來造反,催發出中華民族的驚人潛力。那力量是無可匹敵的,隻能用群山和高原來比拟;那力量可以化腐朽爲神奇,使整個大地都煥發出勃勃生機。經過革命思想的洗禮,東亞病夫就成了無敵金剛;經過萬裏長征的洗禮,工農紅軍已成了

無敵勁旅。

  他秉承了不屈的性格。他與他的兵将們都擁有着一種大無畏的膽氣,不爲任何敵人所吓倒。他們是永不言敗的鬥士,意志象群山和高原一樣頑強。面對挑戰,沒有一點兒畏懼,有的隻是超人的冷靜;面對苦難,沒有一點兒哀愁,有的隻是高昴的鬥志。汽油筒能當大炮來用,炸藥包成了坦克克星,槍炮聲宛如戰地交響……

  他掌握了戰争的規律。他的軍事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動”,戰略戰術上都充滿了一種靈性。他擅長在敵軍重兵集團中靈活穿插,他能夠在對方鐵壁合圍中出奇制勝。他的運動戰讓任何敵人爲之折服,他的每一次勝利都象是一個奇迹。他以近乎藝術化的手法,導演出一幕幕戰争力作,将兵法演繹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預言勝利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娆”。

  彈指間,已是雲開日出;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這是想象雪後天晴的美麗景色。毛澤東早已經看到了戰争的結局,向全世界發出了勝利的預言。那字裏行間所透露出來的分明是扭轉乾坤的氣魄,分明是洞悉時空的慧眼。中國革命注定是一場極其艱難曲折、驚心動魄的鬥争,但人民一定會勝利,革命一定會成功。雪後必然會天晴,不應有絲毫懷疑。

  經常有人把“紅裝”誤寫成“紅妝”,或認爲兩詞意思相近,

其實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紅色代表着激情、忠誠、鮮血、革命,是我們團旗、黨旗、軍旗、國旗的主色。而給錦繡河山披上“紅裝”則象征了革命的徹底勝利。這一句正是在約親密的戰友們,等革命勝利之後重來看雪。紅裝與素裹并存,卻沒有絲毫矛盾。

  革命進程中經常有人會疑問:我們如此弱小,敵人那樣強大,紅旗究竟能打多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軍隊的特點就是越打越強、越打越多。即使是第五次反圍剿這樣的慘敗和二萬五千裏長征這樣的艱險,也不曾把革命的火種撲滅。而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革命軍隊,必會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爲所向披靡的無敵之師。

  革命的勝利絕非偶然。雖然他依靠的是一個破破爛爛的中國,統帥的是一支工農組成的軍隊,裝備的是一些戰場繳來的槍彈,但已經沒有什麽力量能戰勝中國人民。在随後的17年裏,他領導中國人民接連戰勝了兇殘至極的日本法西斯,橫掃了反動透頂的蔣介石集團,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國主義。在他面前,帝國主義和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赤子之心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這一段承上啓下,祖國的山河是多麽壯美。愛國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是詩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最大的精神财富。雪

景喚起了他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了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曆史使命感,使他心中充盈了無比的熱愛和無限的激情。帝國主義列強妄圖侵占這大好河山,而我們才是這裏真正的主人!

  愛國情感造就出無數英雄。世界上沒有不愛國的英雄,愛國與英雄之間總有一根紅線相連。國家危難時刻,對祖國博大深厚的愛必然轉化成誓死保衛她的決心。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就像火團一樣,在每一個愛國者的胸中熊熊燃燒。我們要叫所有侵略者知道:中華是一塊英雄輩出之地,神州是一塊不可征服之地!

  多麽熾熱的赤子情懷。早在學生時代,毛澤東就立志報國,身無分文徒步遊曆,積極接受進步思想。民族危亡關頭,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率領紅軍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革命戰争時期,他轉戰于大江南北,并有六位親人爲革命事業獻出了生命。朝鮮戰争爆發,他又把兒子派到前線,壯烈犧牲之後埋葬在了異國他鄉。

  多麽忠誠的赤子之心。峥嵘歲月裏,中國共産黨彙集了全民族最有才能和骨氣的精英人物,組成了一支最徹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鋒隊。他們曾無數次彈盡糧絕,他們曾無數次瀕臨險境,他們曾吃草根維持生命,他們曾面對着非人酷刑。他們隻要投向國民黨或者日本鬼子,就可以升官發财,享受榮華富貴,

但他們忠心不改。

  文武之道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立國當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亂世,文可富民興邦。武力統一是前提,在混戰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設的;武力強盛是保障,在動蕩中是不可能發展經濟的。而隻有文治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才能使國家走向強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壯麗。“文采”、“風騷”,在這裏顯然是借用,指出了封建統治者們缺少文治的弱點。

  武功曾經幾度輝煌。掃除六合的秦始皇;平定匈奴的漢武帝;南征北戰的唐太宗;結束紛争的宋太祖;縱橫馳騁的成吉思汗……這些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中華民族的天之驕子,把一部中華民族的曆史演繹得那樣煙波浩渺。曆史不僅爲我們論證了這個古老國度的戰鬥力,更爲我們樹立了驅除一切敵寇的自信心。

  文治需要某種思想。封建時代的孔孟學說是爲統治階級服務的,隻有少數人從中受益,也隻會出現短暫的盛世。他不僅找到了馬列主義,而且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毛澤東思想。這種思想是爲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是爲全體人民服務的,隻有在它的指導下,中國才能實現富強的夢想,才會出現長久的盛世。

  正是有了上述認識,所以他喜歡握筆而不喜歡

摸槍,一生與書爲伴而一生未發一槍。投身革命後,殘酷而沉痛的現實才使他不得不抓起了槍杆子。在長征途中,賀子珍爲他縫了一個裝筆墨紙硯的多層口袋,他開玩笑地說:“我要用‘文房四寶’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可以說,他是用筆杆子加槍杆子打碎了舊世界。

  光明之路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好一句驚天之語!言有盡而意無窮,堪稱爲點睛妙筆。這震撼千古的結語,發出了超越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壯志,展示了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流露了對光明前途的無比信心。那一刻思接千載,那一刻洞悉未來,那一刻豪情萬丈,那一刻傲視古今。

  什麽人才有資格評述千秋功過呢?“俱往矣”,寫的是封建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交替。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結束了,帝王們乘着曆史的航船漸漸遠去,永不複返。共産黨人要平定亂世,一掃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和災難,更要開創盛世,建立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新中國。也隻有共産黨人能肩負起使祖國大地繁榮昌盛的萬鈞重擔,能肩負起使中華民族重鑄輝煌的曆史責任。

  什麽人堪稱曆史中的風流人物呢?毛澤東當然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其中的佼佼者,但“無數英雄”絕不僅指五位傑出帝王,“風流人物”也絕不是在稱孤

道寡。他深知,曆史從來不是某個人的獨角戲,曆史必将催發出無數英雄豪傑、風流人物。***、江澤民、胡錦濤……他們爲治理國家而嘔心瀝血;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他們爲保衛國家而流血犧牲;張思德、王進喜、雷鋒……他們爲建設國家而無私奉獻。這一句正是對所有革命者和建設者的贊美,是對所有爲祖國獻身者的贊美,是對所有爲人類造福者的贊美。

  是什麽激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呢?詩成時,毛澤東思想已經基本成型,他完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尋找,他爲中國開辟了一條無比輝煌的光明大道,他已經遠眺到了一條升騰而起的東方巨龍。自豪感、愉悅感等人生頂峰體驗奔湧而出,讓他怎能不引吭高歌!于是冰雪有了詩情,山河有了畫意,于是才有了這千古絕唱!

  否定帝王

  有人借這首詞攻擊毛澤東想當帝王,甚至批判他是封建君主,卻恰恰暴露了他們自己的淺薄和狹隘。确實,詞中充盈着雄視天下的氣魄,顯示出包納天地的胸懷。以數千人馬迎戰百萬之衆的領袖人物怎能沒有這樣的氣質?這是一種領袖風範,而絕非什麽帝王思想。

  作者請出曆史人物,并非爲了回到曆史。對于中國曆史中最傑出的五位帝王,他用了一個“惜”字,餘者如晉武帝、隋文帝、朱元璋、清聖祖……就更加不

值一提。他對封建禮教深惡痛絕,對封建君主深懷蔑視,對官僚風氣深感憂慮。甚至于,他發動了那場文化大革命,要把一切封建意識和落後思想徹底地清除幹淨。

  毛澤東一生不慕富貴。青年時代,他就寫下了“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詩句,帝王之位對他而言何足挂齒!他視察大江南北,從不帶家屬。他住中南海,親戚都不許住。他的孩子坐公共汽車上學,在公共食堂吃飯,長大後沒有享受特殊待遇,也沒有一個當官的。連他的稿酬也作爲黨費來管理,不曾留給子女和親戚。

  毛澤東一生不圖享樂。長征途中,他始終堅持步行,和普通戰士一起爬雪山過草地,吃盡了各種艱難困苦;延安時期,他住在兩間窯洞,所有的财物是一卷鋪蓋、一頂蚊帳和幾件衣物;建國以後,他依然生活簡樸,飲食隻要求粗茶淡飯,睡衣上竟有73塊補丁;困難時期,他主動地節衣縮食,與全國人民同甘共苦。

  1944年,毛澤東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發表《爲人民服務》的講話。他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勤務員,用一生履行着“爲人民服務”的諾言。他曾對人說:“我死後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長江裏喂魚。你就對魚說:魚兒呀,毛澤東給你們賠不是來了,他生前吃了你們,你們吃他吧,你們吃肥了好去爲人民服務。”

  1949年,在開國大典上,毛澤東

動情地高喊:“人民萬歲!” 他始終站在人民大衆的立場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把人民當作真正的英雄。他相信人民擁有驚人的英勇、超人的耐力、偉大的技巧和無比的堅決。他領導革命的曆程就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衆的曆程。他說:“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

整體分析

  《沁園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興,借雪景抒寫情懷。起筆不凡,“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不先寫“雪”字,而首推“北國風光”,不僅突出了詩人對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獨到優雅,可以冠結全篇。接着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望長城内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大雪覆蓋了一切,黃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動貌,無邊無際的茫茫雪景。這裏“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十分準确、傳神,凸現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可謂靜中寫動,披滿白雪、連綿起伏的群山,像銀蛇舞動,而白雪皚皚的高原丘陵地帶,像蠟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與低垂的冬雪雲天相連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來“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句。“銀蛇”“蠟象”兩個生動比喻,一下子賦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動中見靜的藝術效果。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須晴日,看紅裝

素裹,分外妖娆”。多麽自然巧妙的聯想,使雪境發生陰晴之間的轉化,一個“紅裝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這首詞的意境。

  下阕首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可謂承上啓下,将全詞連接得天衣無縫。“江山”這一雙關語詞,與上片中的“長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畫龍點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嬌”,可以理解爲這首詞的基本構架。作爲政治家的詞人,對“北國風光”的抒懷,最終還是對江山社稷的關懷。1935年末,毛澤東領導中央紅軍完成了二萬五千裏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中國革命有了新的轉機。毛澤東懷着拯救中華民族、創建新中國的政治抱負和雄才大略,必然會在這首詞中曲折地反映出來,并且不同凡響。古往今來,無數英雄豪傑爲江山社稷奔走操勞。“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成爲六七十年代稱譽“無産階級英雄人物”的絕句。

  《沁園春·雪》突出體現了毛澤東詞風的雄健、大氣。作爲領袖毛澤東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負,與廣闊雄奇的北國雪景發生同構,作者目接“千裏”“萬裏”,“欲與天公試比高”;視通幾千年,指點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闊豪放、氣勢磅礴的風格。

  全詞用字遣詞,設喻用典,明快有力,揮灑自如,辭義暢達,一瀉千裏。毛澤東講究詞章格

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詞合律入韻,似無意而爲之。雖屬舊體卻給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單是從詞境中表達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達系統的詞語,鮮活生動,凝練通俗,易誦易唱易記。

句解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這三句總寫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北國風光”是上片内容的總領句。“千裏”“萬裏”兩句是交錯說的,即千萬裏都是冰封,千萬裏都是雪飄。詩人登高遠望,眼界極爲廣闊,但是“千裏”“萬裏”都遠非目力所及,這是詩人的視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純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舞姿輕盈,靜動相襯,靜穆之中又有飄舞的動态。

  望長城内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望”字統領下文,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句。這裏的“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意興。“望”字之下,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這些景觀也正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長城内外”,這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這是自西向東,地域如此廣袤,正與前面“千裏”“萬裏”兩

句相照應。意境的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分别照應“雪飄”“冰封”。“惟餘”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頓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這四句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爲具體更爲豐富的直覺,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動态描寫,都有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的态勢和競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這化靜爲動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飄飛中遠望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情感的躍動,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寫了眼前的實景,而這三句寫的是虛景,想像雪後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雪中的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後的景象則顯得嬌豔。“看”字與“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豔麗景象。“分外妖娆”,贊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

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這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啓下,展開對曆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

  祖國的山河如此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爲之傾倒,争着爲統一天下而奮鬥。一個“競”字,寫出英雄之間激烈的争鬥,寫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和衰落的經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爲之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爲之奮鬥的動機。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曆代英雄人物的評論。詩人于曆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曆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一個“惜”字,定下對曆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隻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隻恃武功

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國封建社會的曆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來帶領。“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曆史的使命,超越于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這首詞畫面雄偉壯闊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胸懷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是中國詞壇傑出的詠雪抒懷之作。

創作背景

  《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毛澤東于1936年2月所作。“沁園春”爲詞牌名,“雪”爲詞名。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爲了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裏冰封”的大好河山和這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

出自近代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译文注释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

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惟:只。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莽莽:无边无际。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天公:指天,即命运。须:等到;需要。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赏析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

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

  艺术追求含蕴,词中别有洞天。 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隐藏太多的秘密,包纳着无尽的玄机。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认清局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936年2月,毛泽东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准

备转往绥远对日作战。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筹划渡河时,突然飘起鹅毛大雪,他登高远望,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其所在地,北距长城约150公里,东距黄河约25公里。可见,词中描写的不全是实景,而更多地是诗人脑海中的景象。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屹立在中华大地的辽阔北疆,它代表着中华儿女的顽强不屈,它作为中原的万里防线曾无数次阻挡了外族的入侵。在雄伟的长城内外,正是一片战火硝烟。日本人威胁华北,炮口直指平津要地;殷汝耕投敌卖国,组织“冀东自治政府”;蒋介石不顾大义,鼓吹攘外必先安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奔腾咆哮着滚滚向前,它无私哺育着华夏文明,它与历史之河一同流淌见证着悠悠五千年荣辱兴衰。在浩荡的黄河之畔,又是一场生死搏杀。国民党集结了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几十万军队围攻解放区。而中央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人马只剩八千,立足未稳,粮弹奇缺。

  站在群山之巅,顶着刺骨寒风,面对漫天飞雪,你会有怎样的心态呢?作为红军统帅,冒着内战炮火,迎对列强欺凌,你会做怎样的回答呢?广阔富饶的中华大地会冰封吗?浩瀚深长的中华历史之河会断流吗?从诗句中可以看到,毛泽东面临着怎样艰难的困局,拥有着

怎样惊人的洞察,又进行着怎样深刻的思考!

  指引战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舞”指飞舞,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蜿蜒曲折。“驰”指奔驰,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飞象奔驰。

  “舞”和“驰”通过以动写静,形象地赋予了高原飞动的气势,使之生机勃勃。

  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风雪是天公之所赐,苦难乃历史之必然,但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与天公一决高下。这就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这就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但与天意对抗,需要怎样的力量、勇气和智慧呢?静默的群山起舞了,沉睡的高原觉醒了,化作了千军万马,在大地上纵横驰骋。群山在他手中成了战斗的武器,高原在他眼里就是胜利的阶梯。其精彩处,实难用语言来形容了!

  他发现了人民的力量。他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唤醒人民起来造反,催发出中华民族的惊人潜力。那力量是无可匹敌的,只能用群山和高原来比拟;那力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整个大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过革命思想的洗礼,东亚病夫就成了无敌金刚;经过万里长征的洗礼,工农红军已成了

无敌劲旅。

  他秉承了不屈的性格。他与他的兵将们都拥有着一种大无畏的胆气,不为任何敌人所吓倒。他们是永不言败的斗士,意志象群山和高原一样顽强。面对挑战,没有一点儿畏惧,有的只是超人的冷静;面对苦难,没有一点儿哀愁,有的只是高昴的斗志。汽油筒能当大炮来用,炸药包成了坦克克星,枪炮声宛如战地交响……

  他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他的军事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动”,战略战术上都充满了一种灵性。他擅长在敌军重兵集团中灵活穿插,他能够在对方铁壁合围中出奇制胜。他的运动战让任何敌人为之折服,他的每一次胜利都象是一个奇迹。他以近乎艺术化的手法,导演出一幕幕战争力作,将兵法演绎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预言胜利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弹指间,已是云开日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想象雪后天晴的美丽景色。毛泽东早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向全世界发出了胜利的预言。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分明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分明是洞悉时空的慧眼。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雪后必然会天晴,不应有丝毫怀疑。

  经常有人把“红装”误写成“红妆”,或认为两词意思相近,

其实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红色代表着激情、忠诚、鲜血、革命,是我们团旗、党旗、军旗、国旗的主色。而给锦绣河山披上“红装”则象征了革命的彻底胜利。这一句正是在约亲密的战友们,等革命胜利之后重来看雪。红装与素裹并存,却没有丝毫矛盾

  革命进程中经常有人会疑问:我们如此弱小,敌人那样强大,红旗究竟能打多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军队的特点就是越打越强、越打越多。即使是第五次反围剿这样的惨败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样的艰险,也不曾把革命的火种扑灭。而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军队,必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所向披靡的无敌之师。

  革命的胜利绝非偶然虽然他依靠的是一个破破烂烂的中国,统帅的是一支工农组成的军队,装备的是一些战场缴来的枪弹,但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战胜中国人民。在随后的17年里,他领导中国人民接连战胜了凶残至极的日本法西斯,横扫了反动透顶的蒋介石集团,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在他面前,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赤子之心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一段承上启下,祖国的山河是多么壮美。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是诗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最大的精神财富。雪

景唤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历史使命感,使他心中充盈了无比的热爱和无限的激情。帝国主义列强妄图侵占这大好河山,而我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爱国情感造就出无数英雄。世界上有不爱国的英雄,爱国与英雄之间总有一根红线相连。国家危难时刻,对祖国博大深厚的爱必然转化成誓死保卫她的决心。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就像火团一样,在每一个爱国者的胸中熊熊燃烧。我们要叫所有侵略者知道:中华是一块英雄辈出之地,神州是一块不可征服之地!

  多么炽热的赤子情怀。早在学生时代,毛泽东就立志报国,身无分文徒步游历,积极接受进步思想。民族危亡关头,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率领红军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革命战争时期,他转战于大江南北,并有六位亲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朝鲜战争爆发,他又把儿子派到前线,壮烈牺牲之后埋葬在了异国他乡。

  多么忠诚的赤子之心。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汇集了全民族最有才能和骨气的精英人物,组成了一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他们曾无数次弹尽粮绝,他们曾无数次濒临险境,他们曾吃草根维持生命,他们曾面对着非人酷刑。他们只要投向国民党或者日本鬼子,就可以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

但他们忠心不改。

  文武之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立国当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乱世,文可富民兴邦。武力统一是前提,在混战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设的;武力强盛是保障,在动荡中是不可能发展经济的。而只有文治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使国家走向强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壮丽。“文采”、“风骚”,在这里显然是借用,指出了封建统治者们缺少文治的弱点。

  武功曾经几度辉煌。扫除六合的秦始皇;平定匈奴的汉武帝;南征北战的唐太宗;结束纷争的宋太祖;纵横驰骋的成吉思汗……这些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中华民族的天之骄子,把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演绎得那样烟波浩渺。历史不仅为我们论证了这个古老国度的战斗力,更为我们树立了驱除一切敌寇的自信心。

  文治需要某种思想。封建时代的孔孟学说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只有少数人从中受益,也只会出现短暂的盛世。他不仅找到了马列主义,而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毛泽东思想。这种思想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只有在它的指导下,中国才能实现富强的梦想,才会出现长久的盛世。

  正是有了上述认识所以他喜欢握笔而不喜欢

摸枪,一生与书为伴而一生未发一枪。投身革命后,残酷而沉痛的现实才使他不得不抓起了枪杆子。在长征途中,贺子珍为他缝了一个装笔墨纸砚的多层口袋,他开玩笑地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可以说,他是用笔杆子加枪杆子打碎了旧世界。

  光明之路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一句惊天之语!言有尽而意无穷,堪称为点睛妙笔。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流露了对光明前途的无比信心。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什么人才有资格评述千秋功过呢?“俱往矣”,写的是封建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交替。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结束了,帝王们乘着历史的航船渐渐远去,永不复返。共产党人要平定乱世,一扫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和灾难,更要开创盛世,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中国。也只有共产党人能肩负起使祖国大地繁荣昌盛的万钧重担,能肩负起使中华民族重铸辉煌的历史责任

  什么人堪称历史中的风流人物呢?毛泽东当然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无数英雄”绝不仅指五位杰出帝王,“风流人物”也绝不是在称孤

道寡。他深知,历史从来不是某个人的独角戏,历史必将催发出无数英雄豪杰、风流人物。***、江泽民、胡锦涛……他们为治理国家而呕心沥血;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他们为保卫国家而流血牺牲;张思德、王进喜、雷锋……他们为建设国家而无私奉献。这一句正是对所有革命者和建设者的赞美,是对所有为祖国献身者的赞美,是对所有为人类造福者的赞美。

  是什么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呢?诗成时,毛泽东思想已经基本成型,他完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寻找,他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无比辉煌的光明大道,他已经远眺到了一条升腾而起的东方巨龙。自豪感、愉悦感等人生顶峰体验奔涌而出,让他怎能不引吭高歌!于是冰雪有了诗情,山河有了画意,于是才有了这千古绝唱!

  否定帝王

  有人借这首词攻击毛泽东想当帝王,甚至批判他是封建君主,却恰恰暴露了他们自己的浅薄和狭隘。确实,词中充盈着雄视天下的气魄,显示出包纳天地的胸怀。以数千人马迎战百万之众的领袖人物怎能没有这样的气质?这是一种领袖风范,而绝非什么帝王思想。

  作者请出历史人物,并非为了回到历史。对于中国历史中最杰出的五位帝王,他用了一个“惜”字,余者如晋武帝、隋文帝、朱元璋、清圣祖……就更加不

值一提。他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对封建君主深怀蔑视,对官僚风气深感忧虑。甚至于,他发动了那场文化大革命,要把一切封建意识和落后思想彻底地清除干净

  毛泽东一生不慕富贵。青年时代,他就写下了“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诗句,帝王之位对他而言何足挂齿!他视察大江南北,从不带家属。他住中南海,亲戚都不许住。他的孩子坐公共汽车上学,在公共食堂吃饭,长大后没有享受特殊待遇,也没有一个当官的。连他的稿酬也作为党费来管理,不曾留给子女和亲戚。

  毛泽东一生不图享乐。长征途中,他始终坚持步行,和普通战士一起爬雪山过草地,吃尽了各种艰难困苦;延安时期,他住在两间窑洞,所有的财物是一卷铺盖、一顶蚊帐和几件衣物;建国以后,他依然生活简朴,饮食只要求粗茶淡饭,睡衣上竟有73块补丁;困难时期,他主动地节衣缩食,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他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用一生履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他曾对人说:“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

动情地高喊:“人民万岁!” 他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把人民当作真正的英雄。他相信人民拥有惊人的英勇、超人的耐力、伟大的技巧和无比的坚决。他领导革命的历程就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历程。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整体分析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

素裹,分外妖娆”。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下阕首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1935年末,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毛泽东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必然会在这首词中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不同凡响。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江山社稷奔走操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六七十年代称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绝句。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毛泽东讲究词章格

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句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

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

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

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13393.html

上一篇:当年弄影婆娑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的《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赏析  “年年才到花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

    •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

    •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

    • 西风月落城乌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译文及注释译文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

    •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文心雕龙·夸饰》解释: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

    •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先秦的《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雍雍在宫,肃

    •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繁钦的《定情诗》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

    •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贺的《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闲驱竹马

    •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夕旅怀》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