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5 22:23:32

出自先秦的《小雅·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鮮我方将。旅力方剛,經營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栖遲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爲。

譯文及注釋

譯文我一步步登上高高的北山,一顆顆采撷着紅紅的枸杞。像我這樣身強力壯的士子,每天起早拉晚忙得不停息。國君家的公事無盡又無休,最憂心無閑問候父母起居!你看廣褒無垠的普天之下,沒有一處不是國君的封土;你看各處封土的天邊盡頭,沒有一人不是國君的奴仆;可歎那大夫分配勞役不公,唯獨讓我爲國事如此勞苦!四匹雄壯的馬兒奔走蹚蹚,我爲國君公事不停地奔忙。國君忙不叠贊我寶刀未老,啧啧稱贊我正當年富力強。我自我感覺也是膂力正壯,盡心盡力地奔波經營四方。但我看到有的人靜享安樂,有的人鞠躬盡瘁操勞國事;有的人安睡在床高卧不起,有的人奔波不停勞作不止;有的人不聞不問百姓號叫,有的人勤政不息憂心煩惱;有的人早睡晚起高枕無憂,有的人忙于國事長期操勞;有的人完全沉

沉溺飲酒作樂,有的人謹小慎微不敢承擔;有的人出來進去高談闊論,有的人忙裏忙外萬事都幹!

注釋言:語助詞。杞:枸杞,落葉灌木,果實入藥,有滋補功用。偕(xié)偕:健壯貌。士:周王朝或諸侯國的低級官員。周時官員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職級最低,士子是這些低級官員的通名。靡(mǐ)盬(gǔ):無休止。憂我父母:爲父母無人服侍而憂心。溥(pǔ):古本作“普”。率土之濱:四海之内。古人以爲中國大陸四周環海,自四面海濱之内的土地是中國領土。《爾雅》:“率,自也。”賢:多、勞。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賢之本義爲多……事多者必勞,故賢爲多,即爲勞。”牡:公馬。周時用四馬駕車。彭彭:形容馬奔走不息。傍傍:急急忙忙。鮮(xiǎn):稱贊。鄭箋:“嘉、鮮,皆善也。”方将:正壯。旅力:體力。旅通“膂”。經營:規劃治理,此處指操勞辦事。燕燕:安閑自得貌。居息:家中休息。盡瘁:盡心竭力。息偃:躺着休息。偃,仰卧。不已:不止。行(háng):道路。叫號(háo):呼號。毛傳:“叫呼號召。”慘慘:又作“懆懆”,憂慮不安貌。劬(qú)勞:辛勤勞苦。栖遲:休息遊樂。鞅(yāng)掌:事多繁忙,煩勞不堪的樣子。錢澄之《田間詩學》:“鞅掌,即指勤于馳驅,掌

不離鞅,猶言身不離鞍馬耳。”湛(dān):同“耽”,沉湎。畏咎(jiù):怕出差錯獲罪招禍。風議:放言高論。傅恒等《詩義折中》:“或出入風議,則己不任勞,而轉持勞者之短長。”靡事不爲:無事不作。傅恒等《詩義折中》:“勤勞王事之外,又畏風議之口而周旋彌縫之也。”

鑒賞

  《小雅·北山》這首詩着重通過對勞役不均的怨刺,揭露了統治階級上層的腐朽和下層的怨憤,是怨刺詩中突出的篇章。

  詩的前三章陳述士的工作繁重、朝夕勤勞、四方奔波,發出“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的怨憤。“嘉我未老”三句典型地勾畫了大夫役使下屬的手腕,他又是贊揚,又是誇獎,活現了統治者馭下的嘴臉。

  後三章廣泛運用對比手法,十二句接連鋪陳十二種現象,每兩種現象是一個對比,通過六個對比,描寫了大夫和士這兩個對立的形象。大夫成天安閑舒适,在家裏高枕無憂,飲酒享樂睡大覺,什麽征發號召不聞不問,吃飽睡足閑磕牙,自己不幹,誰幹卻去挑誰的錯,說誰的閑話。士卻被這樣的大夫役使,他盡心竭力,奔走不息,辛苦勞累,忙忙碌碌,什麽事都得去幹,還成天提心吊膽,生怕出了差錯,被上司治罪。這樣兩種對立的形象,用比較的方式對列出來,就使好與壞、善與惡、美與醜在比較中得到

鑒别,從而暴露了不合理的等級社會的不平等事實及其不合理性。在對比之後全詩戛然而止,沒有評論,也沒有抒發感慨。通過鮮明的對比,讀者可以自然地得出結論,多讓讀者去體味涵詠,不必直寫。所以,吳闿生《詩義會通》評論這是“妙筆”。

  唐韓愈的著名長篇五言古詩《南山》,其中有兩段,一段連用十九個以“或”字起句的句子,另一段連用三十個以“或”字起句的句子,都是兩句一對比。很明顯,韓愈借鑒了《小雅·北山》的這種手法。但是,韓愈的詩未免過于鋪陳繁富,如沈德潛所批評:“然情不深而侈其辭,隻是漢賦體段。”比較而言,韓愈詩不如《小雅·北山》情切而明晰。

  第五章首句“或不知叫號”,現代學者多釋爲“呼叫號哭”,譯釋爲“人間煩惱”(餘冠英)、“悲號”(金啓華)、“人叫號”(袁梅)、“放聲大哭”和“民間疾苦”(程俊英)等等,多是說這位大夫聽不到人民痛苦的怨訴或號哭。這樣來譯釋,多少感到突兀、牽強,不很圓融。“叫號”一詞,毛傳解爲:“叫呼號召。”孔疏解爲:“叫號,連綿字……叫呼號召四字同義也。”傅恒等《詩義折中》解爲:“耳不聞征發之聲。”吳闿生《詩義會通》解爲:“叫號,呼召也,不知上有征發呼召。”近人陳子展《詩經直解

》解爲:“不知道有號召。”這些解釋比較接近原義。照這樣解釋,詩中這位悠然自适、貪杯耽樂的大夫,根本不聞不問朝廷的征發呼召,除了吃喝玩樂睡大覺,就是閑聊扯淡。這個形象是比較豐滿的。《詩經》的注疏遺産很豐富,有些舊注并沒有錯,不必曲爲新說。

  這篇詩在封建社會起到了諷谏作用。等級森嚴、任人唯親的宗法等級制度,必然造成如《小雅·北山》詩中所描寫的上層的腐敗和下層的怨憤,統治階級這種内部矛盾的進一步尖銳化,必将是内部的渙散、解體以至滅亡。所以,清高宗敕撰的《詩義折中》也強調說,勞逸不均就是“逸之無妨”和“勞而無功”,因此就會上層腐敗,下層撂挑子,這是關系國家存亡之“大害”。詩中暴露的一些現象,在今天的現實中也是存在的。

創作背景

  周代社會和政權是按嚴密的宗法制度組織的,士屬于最低的階層,在統治階級内部處于最受役使和壓抑的地位。《詩經》中有不少詩篇描寫這個階層的辛勞和痛楚,抒發他們的苦悶和不滿,從而在客觀上暴露了統治階級内部上下關系的深刻矛盾。《小雅·北山》即爲其中之一。

出自先秦的《小雅·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译文注释

译文我一步步登上高高的北山,一颗颗采撷着红红的枸杞。像我这样身强力壮的士子,每天起早拉晚忙得不停息。国君家的公事无尽又无休,最忧心无闲问候父母起居!你看广褒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你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可叹那大夫分配劳役不公,唯独让我为国事如此劳苦!四匹雄壮的马儿奔走蹚蹚,我为国君公事不停地奔忙。国君忙不迭赞我宝刀未老,啧啧称赞我正当年富力强。我自我感觉也是膂力正壮,尽心尽力地奔波经营四方。但我看到有的人静享安乐,有的人鞠躬尽瘁操劳国事;有的人安睡在床高卧不起,有的人奔波不停劳作不止;有的人不闻不问百姓号叫,有的人勤政不息忧心烦恼;有的人早睡晚起高枕无忧,有的人忙于国事长期操劳;有的人完全沉

沉溺饮酒作乐,有的人谨小慎微不敢承担;有的人出来进去高谈阔论,有的人忙里忙外万事都干!

注释言:语助词。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偕(xié)偕:健壮貌。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靡(mǐ)盬(gǔ):无休止。忧我父母:为父母无人服侍而忧心。溥(pǔ):古本作“普”。率土之滨:四海之内。古人以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尔雅》:“率,自也。”贤:多、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贤之本义为多……事多者必劳,故贤为多,即为劳。”牡:公马。周时用四马驾车。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傍傍:急急忙忙。鲜(xiǎn):称赞。郑笺:“嘉、鲜,皆善也。”方将:正壮。旅力:体力。旅通“膂”。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燕燕:安闲自得貌。居息:家中休息。尽瘁:尽心竭力。息偃:躺着休息。偃,仰卧。不已:不止。行(háng):道路。叫号(háo):呼号。毛传:“叫呼号召。”惨惨:又作“懆懆”,忧虑不安貌。劬(qú)劳:辛勤劳苦。栖迟:休息游乐。鞅(yāng)掌:事多繁忙,烦劳不堪的样子。钱澄之《田间诗学》:“鞅掌,即指勤于驰驱,掌

不离鞅,犹言身不离鞍马耳。”湛(dān):同“耽”,沉湎。畏咎(jiù):怕出差错获罪招祸。风议:放言高论。傅恒等《诗义折中》:“或出入风议,则己不任劳,而转持劳者之短长。”靡事不为:无事不作。傅恒等《诗义折中》:“勤劳王事之外,又畏风议之口而周旋弥缝之也。”

鉴赏

  《小雅·北山》这首诗着重通过对劳役不均的怨刺,揭露了统治阶级上层的腐朽和下层的怨愤,是怨刺诗中突出的篇章。

  诗的前三章陈述士的工作繁重、朝夕勤劳、四方奔波,发出“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怨愤。“嘉我未老”三句典型地勾画了大夫役使下属的手腕,他又是赞扬,又是夸奖,活现了统治者驭下的嘴脸。

  后三章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十二句接连铺陈十二种现象,每两种现象是一个对比,通过六个对比,描写了大夫和士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大夫成天安闲舒适,在家里高枕无忧,饮酒享乐睡大觉,什么征发号召不闻不问,吃饱睡足闲磕牙,自己不干,谁干却去挑谁的错,说谁的闲话。士却被这样的大夫役使,他尽心竭力,奔走不息,辛苦劳累,忙忙碌碌,什么事都得去干,还成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了差错,被上司治罪。这样两种对立的形象,用比较的方式对列出来,就使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在比较中得到

鉴别,从而暴露了不合理的等级社会的不平等事实及其不合理性。在对比之后全诗戛然而止,没有评论,也没有抒发感慨。通过鲜明的对比,读者可以自然地得出结论,多让读者去体味涵咏,不必直写。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评论这是“妙笔”。

  唐韩愈的著名长篇五言古诗《南山》,其中有两段,一段连用十九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另一段连用三十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都是两句一对比。很明显,韩愈借鉴了《小雅·北山》的这种手法。但是,韩愈的诗未免过于铺陈繁富,如沈德潜所批评:“然情不深而侈其辞,只是汉赋体段。”比较而言,韩愈诗不如《小雅·北山》情切而明晰。

  第五章首句“或不知叫号”,现代学者多释为“呼叫号哭”,译释为“人间烦恼”(余冠英)、“悲号”(金启华)、“人叫号”(袁梅)、“放声大哭”和“民间疾苦”(程俊英)等等,多是说这位大夫听不到人民痛苦的怨诉或号哭。这样来译释,多少感到突兀、牵强,不很圆融。“叫号”一词,毛传解为:“叫呼号召。”孔疏解为:“叫号,连绵字……叫呼号召四字同义也。”傅恒等《诗义折中》解为:“耳不闻征发之声。”吴闿生《诗义会通》解为:“叫号,呼召也,不知上有征发呼召。”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

》解为:“不知道有号召。”这些解释比较接近原义。照这样解释,诗中这位悠然自适、贪杯耽乐的大夫,根本不闻不问朝廷的征发呼召,除了吃喝玩乐睡大觉,就是闲聊扯淡。这个形象是比较丰满的。《诗经》的注疏遗产很丰富,有些旧注并没有错,不必曲为新说。

  这篇诗在封建社会起到了讽谏作用。等级森严、任人唯亲的宗法等级制度,必然造成如《小雅·北山》诗中所描写的上层的腐败和下层的怨愤,统治阶级这种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必将是内部的涣散、解体以至灭亡。所以,清高宗敕撰的《诗义折中》也强调说,劳逸不均就是“逸之无妨”和“劳而无功”,因此就会上层腐败,下层撂挑子,这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害”。诗中暴露的一些现象,在今天的现实中也是存在的

创作背景

  周代社会和政权是按严密的宗法制度组织的,士属于最低的阶层,在统治阶级内部处于最受役使和压抑的地位。《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描写这个阶层的辛劳和痛楚,抒发他们的苦闷和不满,从而在客观上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上下关系的深刻矛盾。《小雅·北山》即为其中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嘉我未老,鲜我方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3160.html

上一篇: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凡百君子,各敬尔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