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5 10:29:08

出自南北朝的《隴頭歌辭三首》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朝發欣城,暮宿隴頭。寒不能語,舌卷入喉。

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隴山的流水,流離了山下。想着我孤身一個人,翩然走在空曠的野外。(二)早上從欣城出發,晚上睡在隴山。凍得說不出話來,舌頭都卷進了喉嚨裏。(三)隴山的流水,也發出嗚咽的鳴聲。遙望着秦川,心肝都要斷絕了。

注釋《隴頭歌辭》爲“梁鼓角橫吹曲”之一。《樂府詩集》載三首,寫遊子漂流在外的痛苦心情。隴頭:隴山頂上,一說隴頭(平涼、慶陽的一帶)古代隴山指六盤山。甘肅省簡稱爲“隴”,這個隴由古代“隴山”而來,因爲前人習慣上稱平涼慶陽兩區爲隴東。天水爲隴右,張掖、武威一帶爲隴西,而古代隴西還包括今屬平涼市的莊浪、靜甯兩縣。六盤山處甘肅、陝西、甯夏三省區交界處,主脈在甘肅境内。隴頭流水,指發源于隴山的河流、溪水。一說是發源于隴山,向東流的泾河等幾條河水。欣城:不詳,我認爲指今鎮原縣的“新城”,“新”與“欣”同音。漢代時平涼部分地方,包括今鎮原縣屬北地郡。新城距平涼不遠,距隴山東麓也就一百多裏路程;朝發:早晨從欣城出發。暮宿隴頭:傍晚住宿在隴山頂

頂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寒不能語,舌卷入喉:形容六盤山一帶氣候十分嚴寒,凍得舌頭都卷了上去,不能說話;語:說話。鳴聲幽咽:天寒地凍,隴山下東流的河水結了冰,河流在冰層間嗚嗚咽咽,像人哭泣一樣。遙望秦川:遙望:遠眺,即向東遠望;秦川,指陝西省中部。這裏的秦川,指隴山以東廣大地區,不一定指中原或關中地區。

賞析

  由于南北朝長期處于對峙的局面,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族風尚、自然環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顯的差異,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現出不同的情調與風格。南朝民歌清麗纏綿,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摯純潔的愛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廣泛地反映了北方動亂不安的社會現實和人民的生活風習。

  漢唐四朝,前後十朝,長安之名真正是名聲赫赫,以至在唐以後長安成了國都的代稱,李白《金陵》詩說:“晉朝南渡日,此地舊長安。”稱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城金陵爲長安,實即今江蘇南京。長安位居關中的中心,它的地理形勝于天下獨居第一。

  關中周圍群山環抱,東有華山、崤山,西有隴山,南有終南山、秦嶺,北有洛水東西的黃龍山、堯山和泾水兩岸的嵯峨山、九嵏山。其中隴山又稱隴坂、隴坻,在今陝西隴縣西北,爲六盤山的南段,南北走向約一百公裏,

綿亘于陝西、甘肅二省邊境,山勢陡峭,山路曲折難行,是渭河平原與隴西高原的分水嶺。古稱隴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過,上有清水四注而下。站在艱危苦寒的隴山頂上,回望富麗繁華的長安城和千裏平原沃野,眼見隴水一股向東流下,一股向西流下,那種感受真是無可名狀的凄涼和悲壯。古代四方行旅西登隴坂,往往徘徊瞻顧,悲思湧起。曆代流傳歌詠秦隴的詩篇不下數百上千首,其中尤以北朝樂府民歌的三首《隴頭歌辭》最爲有名。

  第一、三兩首均以“隴頭流水”起興,與下文内容的聯系是在隴頭之水“流離”而下——無定所、不由自主方面。

創作背景

  山川風景是沒有感情的,但登山涉川、觀覽景色的人卻有感情;人們常常觸景生情,每每借歌詠抒發。北朝西行服役的人們翻越隴頭分水嶺時,瞻望前程、回顧家園時感傷命運歌唱悲涼,這三首《隴頭歌辭》便是當時勞動人民所傳頌的。

出自南北朝的《陇头歌辞三首》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译文注释

译文(一)陇山的流水,流离了山下。想着我孤身一个人,翩然走在空旷的野外。(二)早上从欣城出发晚上睡在陇山。冻得说不出话来,舌头都卷进了喉咙里。(三)陇山的流水,也发出呜咽的鸣声。遥望着秦川,心肝都要断绝了。

注释《陇头歌辞》为“梁鼓角横吹曲”之一。《乐府诗集》载三首,写游子漂流在外的痛苦心情。陇头:陇山顶上,一说陇头(平凉、庆阳的一带)古代陇山指六盘山。甘肃省简称为“陇”,这个陇由古代“陇山”而来,因为前人习惯上称平凉庆阳两区为陇东。天水为陇右,张掖、武威一带为陇西,而古代陇西还包括今属平凉市的庄浪、静宁两县。六盘山处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交界处,主脉在甘肃境内。陇头流水,指发源于陇山的河流、溪水。一说是发源于陇山,向东流的泾河等几条河水。欣城:不详,我认为指今镇原县的“新城”,“新”与“欣”同音。汉代时平凉部分地方,包括今镇原县属北地郡。新城距平凉不远,距陇山东麓也就一百多里路程;朝发:早晨从欣城出发。暮宿陇头:傍晚住宿在陇山顶

顶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形容六盘山一带气候十分严寒,冻得舌头都卷了上去,不能说话;语:说话。鸣声幽咽:天寒地冻,陇山下东流的河水结了冰,河流在冰层间呜呜咽咽,像人哭泣一样。遥望秦川:遥望:远眺,即向东远望;秦川,指陕西省中部。这里的秦川,指陇山以东广大地区,不一定指中原或关中地区。

赏析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汉唐四朝,前后十朝,长安之名真正是名声赫赫,以至在唐以后长安成了国都的代称,李白《金陵》诗说:“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称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金陵为长安,实即今江苏南京。长安位居关中的中心,它的地理形胜于天下独居第一。

  关中周围群山环抱,东有华山、崤山,西有陇山,南有终南山、秦岭,北有洛水东西的黄龙山、尧山和泾水两岸的嵯峨山、九嵏山。其中陇山又称陇坂、陇坻,在今陕西陇县西北,为六盘山的南段,南北走向约一百公里

绵亘于陕西、甘肃二省边境,山势陡峭,山路曲折难行,是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水岭。古称陇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过,上有清水四注而下。站在艰危苦寒的陇山顶上,回望富丽繁华的长安城和千里平原沃野,眼见陇水一股向东流下,一股向西流下,那种感受真是无可名状的凄凉和悲壮。古代四方行旅西登陇坂,往往徘徊瞻顾,悲思涌起。历代流传歌咏秦陇的诗篇不下数百上千首,其中尤以北朝乐府民歌的三首《陇头歌辞》最为有名。

  第一、三两首均以“陇头流水”起兴,与下文内容的联系是在陇头之水“流离”而下——无定所、不由自主方面。

创作背景

  山川风景是没有感情的,但登山涉川、观览景色的人却有感情;人们常常触景生情,每每借歌咏抒发。北朝西行服役的人们翻越陇头分水岭时,瞻望前程、回顾家园时感伤命运歌唱悲凉,这三首《陇头歌辞》便是当时劳动人民所传颂的。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91167.html

上一篇: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