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9 07:09:50

出自金朝元好問的《岐陽三首》

突騎連營鳥不飛,北風浩浩發陰機。三秦形勝無今古,千裏傳聞果是非;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鐵山圍。窮途老阮無奇策,空望岐陽淚滿衣。

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野蔓有情萦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從誰細向蒼蒼問,争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護秦關,懦楚孱齊機上看。禹貢土田推陸海,漢家封徼盡天山。北風獵獵悲笳發,渭水潇潇戰骨寒。三十六峰長劍在,倚天仙掌惜空閑。

譯文及注釋

譯文兇猛的敵騎營寨相連,天上的禽鳥也難偷飛;呼號的北風席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號稱形勝的三秦啊,山河的險要古今未改;千裏傳來的噩訊啊,怎知道究竟是真是非!龐大的鲸鲵是那麽兇暴——似海的人群盡被吞食;毒蛇和惡狗是那麽猖獗——分明像鐵山把孤城緊圍。就像是走到窮途的阮籍啊,我面對國難苦無良策——徒然怅望着失陷的岐陽,紛飛的悲淚濺滿了裳衣!

號稱“百二關河”的三秦啊,如今已不見雜草縱橫;十年的戰火燃燒在這裏,烽煙遮暗了舊時的秦京。西望着岐陽啊,全沒有半點同胞的音信;東流的隴水啊,隻聽到一片慘痛的哭聲!荒野裏,纏綿的蔓草情深意厚,在悄悄萦繞着戰士的屍骨;藍天下,慘淡的殘陽究竟爲

爲啥,卻偏偏照射着死寂的空城?我能夠從什麽地方啊,向蒼天細細地責問——爲何讓兇殘的蚩尤啊,制造這殺人的刀兵?

遙想當年,九虎猛将們目光炯炯,凜然守衛在巍巍秦關——孱懦的齊楚何曾在眼,直看它好似肥肉在砧!《禹貢》記述的土田啊,要推那“陸海”最是肥沃;漢朝當年的邊界啊,蜿蜒着伸過遙遠的天山。慨歎今日,獵獵的北風呼嘯不已,悲壯的胡笳随風遠傳;潇潇的渭水嗚咽難撫,河邊的戰士屍骨正寒。空自有華山的三十六峰啊,仍然像長劍屹立——隻可惜倚天的雄奇仙掌啊,隻落得徒自空閑!

注釋

其一公元1231年(正大八年)正月,蒙古軍圍岐陽(今陝西鳳翔),四月城破。從這三首詩起,以下大部分是喪亂詩。這些詩,感情真摯,言辭凄切,“悲憤從血性中流出”,因而引起了曆代詩人強烈的共鳴。清人趙翼在《題元遺山集》裏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就是指的這一類詩。三秦:項羽滅秦,分關内地爲三,封秦降将章邯爲雍王、董翳爲翟王、司馬欣爲塞王,號三秦。偃蹇(yǎn jiǎn):傲慢,高盛。鲸鲵(ní):大魚。此處比喻蒙古軍之暴。百二關河:秦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史記·高祖本紀·蘇林注》)。蒼蒼:天。“眈眈”句:公元1218年(金宣宗興定二年),置秦關

等處九個守禦史。“懦楚”句:以虛弱的齊國楚國比喻金王朝的衰敗。禹貢:《尚書》中的一篇,記叙了我國上古的疆域。陸海:指地勢高平、物産豐饒的地區,古代以陝西爲“天下陸海之地”(《漢書·東方朔傳》)。徼(jiǎo):邊境,邊界。此兩句說,關中地勢如此雄壯,漢憑它擴大疆土,直至天山,而金竟不能守。獵獵:風聲。“三十六峰”句:嵩山三十六峰,可以做防堵敵人的屏障。仙掌:華山有仙掌峰。這兩句是說,大好的天然屏障,不予利用,太可惜了。

賞析

第一首

  “突騎連營鳥不飛,北風浩浩發陰機”。詩作一開始就渲染出一種陰冷、低沉、壓抑的氛圍:北風勁吹,強敵壓境。詩人似乎看到了生靈塗炭,百姓遭殃,也似乎更深一層看出了社稷傾危,江山難保。突騎:突人對方陣地的精銳騎兵。

  “三秦形勝無古今,千裏傳聞果是非”。緊承上兩句,詩人的這種擔憂還是真的表現出來了。在一聲反問中引出了自己内心的沉郁隐痛,悲憤、沉痛、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鐵山圍”。這兩句是作者在得知岐陽陷落之後的設想。句中幾處地方用了比喻、誇張的手法,表現出入侵者的兇狠、殘暴、野蠻,同時也流露出元好問同情老百姓,心憂國難的思想感情。

  “窮途老阮

無奇策,空望岐陽淚滿衣”。這兩句直抒胸臆,悲慨沉痛,語短情長,感人肺腑。

第二首

  “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元好問身在南陽,卻心系失陷的岐陽,寫岐陽失陷,又回顧了十年戰亂帶來的慘狀,可謂思緒悠長。“暗”字巧妙渲染出戰地暗無天日的場面。

  “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詩句從“望”字生發開去,望中已知音訊斷絕,望中如聞隴水嗚咽,望中懸想淪陷中的岐陽,從而爲下面對岐陽空城的描述作了鋪墊。

  “野蔓有情萦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這兩句情感極其低沉悲痛。江淹《恨賦》:“試望平原,蔓草萦骨。”元好問在本詩中加入“有情”二字,使自在生長的野蔓草也變得靈動起來,而且還注入了感情的力度,可謂力透紙背。接下來,面對夕陽殘照的空城,作者呼天搶地,責問蒙古軍屠城罪行。人們讀後,不禁一陲魂顫。

  “從誰細向蒼蒼問,争遣蚩尤作五兵”。如果說上一句的質問還比較籠統,這一句的質問就落到實處了。詩人責問上蒼,痛恨蚩尤,表現出對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對慘無人道戰争的極端憎恨。

第三首

  “眈眈九虎護秦關,懦楚孱齊機上看”。面對積弱不振的現狀,詩人痛苦地反思過去,回顧曆史,希望從中找出重振國家的良方妙策。

  

“禹貢土田推陸海,漢家封徼盡天山”。這兩句和前兩句都是描述金朝全盛時的景況。詩人有好幾處運用典故,意在說明往日的繁盛與強大。

  “北風獵獵悲笳發,渭水潇潇戰骨寒”。獵獵是風吹的聲音,潇潇是水流的聲音,詩人連用兩個象聲詞,極其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岐陽城的荒涼與冷清,與往日的繁盛熱鬧人聲鼎沸的景象形成強烈對比。

  “三十六峰長劍在,倚天仙掌惜空閑”。全詩在悲怆的抒寫中,陡然引入了對險峻華山的描繪,頗能讓人産生幾分突兀之感,其實這樣寫不僅是慨歎由于人爲的防備不足,使險要的山川、天然的屏障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而且也隐含着元好問憤憤不平的書生意氣。宋玉《大言賦》有“長劍耿耿倚天外”之句,元好問在本詩中以倚天長劍比喻險峻的華山。意在提醒金朝統治者要加強防務,可謂在沉痛中見警策。

創作背景

  《岐陽》寫于金代末年。當時金國面臨的強敵是蒙古汗國。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七月成吉思汗在距離鳳翔不遠的今甘肅清水縣病死。繼承汗位的窩闊台于1231年圍攻岐陽,四月城破,作者時任南陽縣令,聞變寫《岐陽》三首。《岐陽》即寫于公元1321年二月前後。

作者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

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曆鎮平、南陽、内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岐阳三首》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译文注释

译文凶猛的敌骑营寨相连,天上的禽鸟也难偷飞;呼号的北风席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号称形胜的三秦啊,山河的险要古今未改;千里传来的噩讯啊,怎知道究竟是真是非!庞大的鲸鲵是那么凶暴——似海的人群尽被吞食;毒蛇和恶狗是那么猖獗——分明像铁山把孤城紧围。就像是走到穷途的阮籍啊,我面对国难苦无良策——徒然怅望着失陷的岐阳,纷飞的悲泪溅满了裳衣!

号称“百二关河”的三秦啊,如今已不见杂草纵横;十年的战火燃烧在这里,烽烟遮暗了旧时的秦京。西望着岐阳啊,全没有半点同胞的音信;东流的陇水啊,只听到一片惨痛的哭声!荒野里,缠绵的蔓草情深意厚,在悄悄萦绕着战士的尸骨;蓝天下,惨淡的残阳究竟为

为啥,却偏偏照射着死寂的空城?我能够从什么地方啊,向苍天细细地责问——为何让凶残的蚩尤啊,制造这杀人的刀兵?

遥想当年,九虎猛将们目光炯炯,凛然守卫在巍巍秦关——孱懦的齐楚何曾在眼,直看它好似肥肉在砧!《禹贡》记述的土田啊,要推那“陆海”最是肥沃;汉朝当年的边界啊,蜿蜒着伸过遥远的天山。慨叹今日,猎猎的北风呼啸不已,悲壮的胡笳随风远传;潇潇的渭水呜咽难抚,河边的战士尸骨正寒。空自有华山的三十六峰啊,仍然像长剑屹立——只可惜倚天的雄奇仙掌啊,只落得徒自空闲!

注释

其一公元1231年(正大八年)正月,蒙古军围岐阳(今陕西凤翔),四月城破。从这三首诗起,以下大部分是丧乱诗。这些诗,感情真挚,言辞凄切,“悲愤从血性中流出”,因而引起了历代诗人强烈的共鸣。清人赵翼在《题元遗山集》里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就是指的这一类诗。三秦:项羽灭秦,分关内地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号三秦。偃蹇(yǎn jiǎn):傲慢,高盛。鲸鲵(ní):大鱼。此处比喻蒙古军之暴。百二关河: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史记·高祖本纪·苏林注》)。苍苍:天。“眈眈”句:公元1218年(金宣宗兴定二年),置秦关

等处九个守御史。“懦楚”句:以虚弱的齐国楚国比喻金王朝的衰败。禹贡:《尚书》中的一篇,记叙了我国上古的疆域。陆海:指地势高平、物产丰饶的地区,古代以陕西为“天下陆海之地”(《汉书·东方朔传》)。徼(jiǎo):边境,边界。此两句说,关中地势如此雄壮,汉凭它扩大疆土,直至天山,而金竟不能守。猎猎:风声。“三十六峰”句:嵩山三十六峰,可以做防堵敌人的屏障。仙掌:华山有仙掌峰。这两句是说,大好的天然屏障,不予利用,太可惜了。

赏析

第一首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诗作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种阴冷、低沉、压抑的氛围:北风劲吹,强敌压境。诗人似乎看到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也似乎更深一层看出了社稷倾危,江山难保。突骑:突人对方阵地的精锐骑兵。

  “三秦形胜无古今,千里传闻果是非”。紧承上两句,诗人的这种担忧还是真的表现出来了。在一声反问中引出了自己内心的沉郁隐痛,悲愤、沉痛、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这两句是作者在得知岐阳陷落之后的设想。句中几处地方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入侵者的凶狠、残暴、野蛮,同时也流露出元好问同情老百姓,心忧国难的思想感情。

  “穷途老阮

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这两句直抒胸臆,悲慨沉痛,语短情长,感人肺腑。

第二首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元好问身在南阳,却心系失陷的岐阳,写岐阳失陷,又回顾了十年战乱带来的惨状,可谓思绪悠长。“暗”字巧妙渲染出战地暗无天日的场面。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诗句从“望”字生发开去,望中已知音讯断绝,望中如闻陇水呜咽,望中悬想沦陷中的岐阳,从而为下面对岐阳空城的描述作了铺垫。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这两句情感极其低沉悲痛。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元好问在本诗中加入“有情”二字,使自在生长的野蔓草也变得灵动起来,而且还注入了感情的力度,可谓力透纸背。接下来,面对夕阳残照的空城,作者呼天抢地,责问蒙古军屠城罪行。人们读后,不禁一陲魂颤。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如果说上一句的质问还比较笼统,这一句的质问就落到实处了。诗人责问上苍,痛恨蚩尤,表现出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惨无人道战争的极端憎恨。

第三首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面对积弱不振的现状,诗人痛苦地反思过去,回顾历史,希望从中找出重振国家的良方妙策。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这两句和前两句都是描述金朝全盛时的景况。诗人有好几处运用典故,意在说明往日的繁盛与强大。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猎猎是风吹的声音,潇潇是水流的声音,诗人连用两个象声词,极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岐阳城的荒凉与冷清,与往日的繁盛热闹人声鼎沸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全诗在悲怆的抒写中,陡然引入了对险峻华山的描绘,颇能让人产生几分突兀之感,其实这样写不仅是慨叹由于人为的防备不足,使险要的山川、天然的屏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也隐含着元好问愤愤不平的书生意气。宋玉《大言赋》有“长剑耿耿倚天外”之句,元好问在本诗中以倚天长剑比喻险峻的华山。意在提醒金朝统治者要加强防务,可谓在沉痛中见警策。

创作背景

  《岐阳》写于金代末年。当时金国面临的强敌是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七月成吉思汗在距离凤翔不远的今甘肃清水县病死。继承汗位的窝阔台于1231年围攻岐阳,四月城破,作者时任南阳县令,闻变写《岐阳》三首。《岐阳》即写于公元1321年二月前后

作者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

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9130.html

上一篇:乱之初生,僭始既涵。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比于文王,其德靡悔。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