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诗词寄左省杜拾遗全文、翻译和鉴赏

发布时间:2024-02-21 20:02:27

寄左省杜拾遺 - 岑參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随天仗入,暮惹禦香歸。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阙事,自覺谏書稀。【注解】:
1、趨: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時的敬意。
2、丹陛:宮殿前塗紅漆的台階。
3、分曹句:時岑參爲右補阙,屬中書省,在殿庑之右,稱右省,也稱紫徽省。紫
??微:本指星座,因其成屏藩的形狀,故取象以爲喻。微:一作薇。曹:官署。
??限:界限。
4、阙:通“缺”。補阙和拾遺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諷谏彌補皇帝的缺失。

【簡析】:
這首詩是贈給杜甫的,當時杜甫任左拾遺。表面是歌頌聖明,而實際上是說:看現在這個樣子,我還有什麽話好說呢。

[譯文]我和你同步走上朝廷,分屬兩個官署而站立在兩邊。早上随着皇上的依仗隊上朝,黃昏沾染着禦香爐中的馨香回來。我的頭發花白,悲歎花已落去,遠望青天,羨慕那些飛鳥。如今皇帝聖明而沒有缺憾之事,自然感覺到勸谏的奏折少了。

-----------------------------
  詩題中的“杜拾遺”,即杜甫。岑參與杜甫在唐肅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同仕于朝;岑任右補阙,屬中書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遺,屬門下省,居左署,故稱“左省”。“拾遺”和“補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詩友,這是他們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與杜甫同朝爲官的生活境況。詩人連續鋪寫“天仗”、“丹陛”、“禦香”、“紫微”,表面看,好象是在炫耀朝官的榮華顯貴;但揭開“榮華顯貴”的帷幕,卻使我們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麽空虛、無聊、死板、老套。不是麽?每天他們總是煞有介事、誠惶誠恐地“趨”(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東西。但君臣們辦了什麽轟轟烈烈的大事?定了什麽興利除弊、定國安邦之策呢?沒有。詩人特意告訴我們,清早,他們随威嚴的儀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獲就是沾染一點“禦香”之氣而“歸”罷了。“曉”、“暮”兩字說明這種庸俗無聊的生活,日複一日,天天如此。這對于立志爲國建功的詩人來說,怎能不感到由衷的厭惡?

  五、六兩句,詩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憤。“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這兩句中,“悲”字是中心,一個字概括了詩人對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詩人爲大好年華浪費于“朝随天仗入,暮惹禦香歸”的無聊生活而悲,也爲那種“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勝愁悶。因此,低頭見庭院落花而倍感神傷,擡頭睹高空飛鳥而頓生羨慕。如果我們聯系當時安史亂後國家瘡痍滿目、百廢待興的時事背景,對照上面四句所描寫的死氣沉沉、無所作爲的朝廷現狀,就會更加清楚地感到“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兩句,語憤情悲,抒發了詩人對時事和身世的無限感慨。

  詩的結尾兩句,是全詩的高潮。阙事,指缺點、過錯。有人說這兩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這樣,詩人又何須“悲花落”、“羨鳥飛”,甚至愁生白發呢?很顯然,這“聖朝無阙事”,是詩人憤慨至極,故作反語;與下句合看,既是諷刺,也是揭露。隻有那昏庸的統治者,才會自诩聖明,自以爲“無阙事”,拒絕納谏。正因爲如此,身任“補阙”的詩人見“阙”不能“補”,“自覺谏書稀”,一個“稀”字,反映出詩人對文過飾非、諱疾忌醫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這和當時同爲谏官的杜甫感慨“袞職曾無一字補”(《題省中壁》)、“何用虛名絆此身”(《曲江二首》),是語異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讀了岑參詩後,心領神會,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奉答岑參補阙見贈》)他是看出岑詩中的“潛台詞”的。

  這首詩,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筆法,寓貶于褒,棉裏藏針,表面頌揚,骨子裏感慨身世遭際和傾訴對朝政的不滿。用婉曲的反語來抒發内心憂憤,使人有尋思不盡之妙。

  (何慶善)【作品評述寄左省杜拾遺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随天仗入,暮惹禦香歸。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阙事,自覺谏書稀。

以上就是詩詞寄左省杜拾遺全文、翻譯和鑒賞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寄左省杜拾遗 -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注解】:
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的敬意。
2、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
3、分曹句: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在殿庑之右,称右省,也称紫徽省。紫
??微:本指星座,因其成屏藩的形状,故取象以为喻。微:一作薇。曹:官署。
??限:界限。
4、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简析】:
这首诗是赠给杜甫的,当时杜甫任左拾遗。表面是歌颂圣明,而实际上是说:看现在这个样子,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译文]我和你同步走上朝廷,分属两个官署而站立在两边。早上随着皇上的依仗队上朝,黄昏沾染着御香炉中的馨香回来。我的头发花白,悲叹花已落去,远望青天,羡慕那些飞鸟。如今皇帝圣明而没有缺憾之事,自然感觉到劝谏的奏折少了。

-----------------------------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象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我们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不是么?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定了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呢?没有。诗人特意告诉我们,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怎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我们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又何须“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呢?很显然,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袞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棉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何庆善)【作品评述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以上就是诗词寄左省杜拾遗全文、翻译和鉴赏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不能:...[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诗词寄左省杜拾遗全文、翻译和鉴赏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36946.html

上一篇:《桃花溪》

下一篇:更多古诗文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