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现代诗歌

描写乌镇西栅的诗,乌镇西栅印象

发布时间:2023-04-08 10:18:29

兩兩歸舟晚渡關,孤雲倦鳥各飛還。
月明烏鎮橋邊夜,夢裏猶呼起看山。
——【明】史堅《夜宿烏鎮有懷同遊諸君》。
烏鎮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距離蘇州、杭州各60公裏,距上海106公裏。地處蘇浙滬“金三角”之地。烏鎮是中國首批曆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的美譽。
烏鎮西栅烏鎮距離我工作和生活的上海僅有百公裏之遙,但是去過周莊和西塘的我總覺得如今的所謂的這些古鎮早已經不再有先前的那分世外桃源般的甯靜和諧,現代的各種科學技術夾雜着機器的轟鳴早已經讓本來古樸甯靜的小鎮變得滿是銅臭味,而這股銅臭味又因爲古鎮狹窄擁擠的街道流通不暢而變得更加難聞和潮腐。比肩接踵的遊客給甯靜的水鄉小鎮帶來的是都市的喧嚣,原先居住的鄉民早已将自己世代居住的老宅租賃給商家開起各種咖啡茶歇及各種紀念品小店。我們很難再看到小鎮的居民在清晨還還有露珠味道的空氣中開始一天生活的情景。先前去過的古鎮大抵如此,正是這樣的失望讓我一直對去烏鎮沒有太大的興趣。而烏鎮這次,确實給了我驚喜。
街景1四月的江浙早已過了春天萬物複蘇季節的朝氣,太陽一出來,皮膚和不算厚重的外套間就有了夏天才會有的一股燥熱。抽出一個周末,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到了烏鎮。出了高速公路收費站就能看到烏鎮的不同。下午到達烏鎮,下着蒙蒙細雨,這樣的天氣才是古鎮的最佳打開方式。一路到西栅,烏鎮整體的建築風格基本沿襲水鄉古鎮青磚白牆,還有南方老房子特有的防火牆。一路上我們看到的建築沒有高樓,雖然有很多後來新建的建築,但是沿街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很有年代感的房子夾雜其中,布仔細看還辨别不出來,可見當地對于曆史文化的保護和重視。
我們就住在西栅外的慈雲街,一條全是酒店名宿的街道,道路兩邊鱗次栉比的酒店每家都有自己的裝修風格,或現代或古樸,或是現代簡約的風格中摻雜着明清家具的元素。再加上很文藝的名稱,确實很吸引人,開車經過的時候不自覺地減緩了車速,不停地左顧右盼,每家酒店我都想進去看看,體驗一下。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周末,并沒有看到特别多背着背包到處遊逛的遊客,讓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開錯了地方。把車停在後街,在一家酒店安頓下來。
稍事休息,晚飯的時候我們打着傘出來閑逛,慈雲街除了酒店民宿倒是還有幾家小飯店,簡單的裝修,一家幾口人經營,簡單的家常小菜,老板和家人娴靜地聊着天,即便偶爾有人經過他們的門口也絲毫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與之前去過古鎮的飯店門口張羅顧客用餐的店家完全不同。最後我們選擇了一家食客還算熱鬧的小店,老板娘熱情地迎接話語中還帶着些許不自然的尴尬,似乎張羅這家飯店并不是她日常所做的事情。幾道家常小菜,口味清淡,用料實在,蔬菜新鮮,價格也不貴。似乎賺錢不是他們飯店的主要目的,而是在用心招待自己來自遠方的朋友,老板娘收錢時還有些許羞澀的歉意。飯後在西栅門口閑散幾步,與我們迎頭而來的是剛從西栅出來的很多念念不舍的遊客,而這時,天色已晚,細雨朦胧。回到酒店後,一夜無話。
厚德載福與前一天不同,第二天的天氣格外晴朗。酒店準備的早餐很簡單,豆漿白米粥,油條包子窩窩頭,加上幾個特色小菜。簡單的早點,我也特别想用“享用”這個詞。
九點前,我們到了西栅門口。遊客服務中心排隊買票的遊客已經排起了長隊,服務中心的裝修很有特點,木房梁上刮着紙糊的彩色飛龍,似乎在喜迎八方遊客。進入閘門後,西栅之旅正式開始。
一進門首先就能看到很多遊客等在碼頭邊準備登上之前電視上經常看到的烏篷船,我想,從船上看烏鎮一定是另外一番景色。穿過木浮橋後過了一座石橋。這時,遊客們已經開始各種姿勢的擺拍,或是手機自拍杆自拍,或是各種單反捕捉鏡頭,生怕錯過了哪怕一個角落的故事。
修補烏篷船的船工門口碼頭上,兩條側放在場院裏的烏篷船,船的底部對着我們這些遊客,一位老船工正在修補船底。遊客們都好奇地拍着照片,而船工似乎已經習慣了遊客的長槍短炮,絲毫沒有受到周圍這些外來遊客的影響,專心地修補着。就像我們不在同一個世界,你叫他,他也聽不到,更不會有什麽回應的信號。
街景2左邊這幾扇古老的門似乎很久沒有開過了,加上走廊上磨得光亮的青石板和柱子,似乎阻擋了一切來自現代的氣息。右邊是一家大染坊,紮染的花布還挂在場院裏,一家以這種布料爲材料做出的各種紀念品的小店裏吸引了很多光顧的顧客,而吸引我的則是門口那座牌樓,還有刻在上面“厚德載福”四個字。繼續前行,我反而有些不太習慣,道路兩邊不是嘈雜的商店,取而代之的是一扇扇緊閉的木門,門頭的各種客棧的招牌和原先的各種店鋪似乎在告訴我們,即便時過境遷,我們依然能清晰地想象烏鎮曾今的繁華,而那種畫面感,很強。更難能可貴的是,烏鎮的街道兩邊有很多民俗博物館,各有各的主題,很有意思。
誰家的小碼頭繼續往裏走,有一些店鋪和人家開門了,并沒有商業化很濃的工藝品店。賣早點,賣幹果的小店很多,還有很多開着門的人家,隻能看到裏面普通的家具,并不是做買賣的人家,這麽好的位置,主人似乎并不打算用來賺錢,戴着老花鏡坐在椅子上看報紙的老人家與我們這些東張西望的遊客顯得格格不入,我們在欣賞的似乎不是一個個老房子,而是一部立體的烏鎮民俗紀錄片。兩戶人家中間隔着通往河邊的小碼頭,讓我眼前浮現了瞎子阿炳的媽媽正在河邊小碼頭上換洗他換洗下來的髒衣服,一邊還在和對面的阿嗎打着招呼。斑駁殘破的青磚牆上,新生的牆頭草從牆上耷拉下來,就這也是一景。
幽深的弄巷走到盡頭穿過石橋,看到了烏鎮的戲台,與座位隔着一條小河,通往戲台的石橋已經斷了,空無一物的戲台邊上有一顆喇叭花樹已經很粗了。眼前的畫面是熱鬧的戲台上有人在唱着社戲,河對岸坐滿了看社戲的人,何理還有撐船趕來的人,甯靜的小鎮在此刻最熱鬧。
烏鎮的戲台再往前走是烏鎮的水上集市,建在水上的木橋兩邊都是烏鎮的手藝人,有撐船賣水果的,有挂着布招吆喝的小販,賣渾沌的,臭豆腐的,糖畫的,手繪的,銅器匠人,木雕匠人等等。在這裏徘徊了很久,隻是因爲,喜歡。
街景3。
烏鎮水上集市在參觀完烏鎮的大劇院後從景點出來了。不舍和意猶未盡,時間太短,但已然夕陽西下了。與周莊西塘不同,這裏的年輕人不多,年長的遊客居多,各位阿姨大媽們穿着布鞋旗袍,撐着油布傘,如果在都市的大街上,你一定會覺得她們是上了年紀的“老妖精”,而在這裏,是那麽應景。我想,正是這裏厚重的文化積澱才讓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無法感受其中厚重的美,反而是這些年長的遊客更能享受烏鎮。
某家庭院門前。
斑駁的老牆明天就要繼續在鋼筋混凝土森林裏繼續工作和生活,期待下一次的烏鎮東栅。
未完,待續。

以上就是描寫烏鎮西栅的詩,烏鎮西栅印象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两两归舟晚渡关,孤云倦鸟各飞还。
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
——【明】史坚《夜宿乌镇有怀同游诸君》。
乌镇位于浙江嘉兴市桐乡市,距离苏州、杭州各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地处苏浙沪“金三角”之地。乌镇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美誉。
乌镇西栅乌镇距离我工作和生活的上海仅有百公里之遥,但是去过周庄和西塘的我总觉得如今的所谓的这些古镇早已经不再有先前的那分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谐,现代的各种科学技术夹杂着机器的轰鸣早已经让本来古朴宁静的小镇变得满是铜臭味,而这股铜臭味又因为古镇狭窄拥挤的街道流通不畅而变得更加难闻和潮腐。比肩接踵的游客给宁静的水乡小镇带来的是都市的喧嚣,原先居住的乡民早已将自己世代居住的老宅租赁给商家开起各种咖啡茶歇及各种纪念品小店。我们很难再看到小镇的居民在清晨还还有露珠味道的空气开始一天生活的情景。先前去过的古镇大抵如此,正是这样的失望让我一直对去乌镇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乌镇这次,确实给了我惊喜
街景1四月的江浙早已过了春天万物复苏季节的朝气,太阳一出来,皮肤和不算厚重的外套间就有了夏天才会有的一股燥热。抽出一个周末,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乌镇。出了高速公路收费站就能看到乌镇的不同。下午到达乌镇,下着蒙蒙细雨,这样的天气才是古镇的最佳打开方式。一路到西栅,乌镇整体的建筑风格基本沿袭水乡古镇青砖白墙,还有南方房子特有的防火墙。一路上我们看到的建筑没有高楼,虽然很多后来新建的建筑,但是沿街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很有年代感的房子夹杂其中,布仔细看还辨别不出来,可见当地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重视
我们就住在西栅外的慈云街,一条全是酒店名宿的街道,道路两边鳞次栉比的酒店每家都有自己的装修风格,或现代或古朴,或是现代简约的风格中掺杂着明清家具的元素。再加上很文艺的名称,确实很吸引人,开车经过的时候不自觉地减缓了车速,不停地左顾右盼,每家酒店我都想进去看看,体验一下。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周末,并没有看到特别多背着背包到处游逛的游客,让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开错了地方。把车停在后街,在一家酒店安顿下来。
稍事休息晚饭的时候我们打着伞出来闲逛,慈云街除了酒店民宿倒是还有几家饭店,简单的装修,一家几口人经营,简单的家常小菜,老板和家人娴静地聊着天,即便偶尔有人经过他们的门口也丝毫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与之前去过古镇的饭店门口张罗顾客用餐的店家完全不同。最后我们选择了一家食客还算热闹的小店,老板娘热情地迎接话语中还带着些许不自然的尴尬,似乎张罗这家饭店并不是她日常所做的事情。几道家常小菜,口味清淡,用料实在,蔬菜新鲜价格也不贵。似乎赚钱不是他们饭店的主要目的,而是在用心招待自己来自远方的朋友,老板娘收钱时还有些许羞涩的歉意。饭后在西栅门口闲散几步,与我们迎头而来的是刚从西栅出来的很多念念不舍的游客,而这时,天色已晚,细雨朦胧。回到酒店后,一夜无话。
厚德载福与前一天不同,第二天的天气格外晴朗。酒店准备早餐很简单,豆浆白米粥,油条包子窝窝头,加上几个特色小菜。简单的早点,我也特别想用“享用”这个词。
九点前,我们到了西栅门口。游客服务中心排队买票的游客已经排起了长队,服务中心的装修很有特点,木房梁上刮着纸糊的彩色飞龙,似乎在喜迎八方游客。进入闸门后,西栅之旅正式开始。
一进门首先就能看到很多游客等在码头边准备登上之前电视上经常看到的乌篷船,我想,从船上看乌镇一定是另外一番景色。穿过木浮桥后过了一座石桥。这时,游客们已经开始各种姿势的摆拍,或是手机自拍杆自拍,或是各种单反捕捉镜头,生怕错过了哪怕一个角落的故事。
修补乌篷船的船工门口码头上,两条侧放在场院里的乌篷船,船的底部对着我们这些游客,一位老船工正在修补船底。游客们都好奇地拍着照片,而船工似乎已经习惯了游客的长枪短炮,丝毫没有受到周围这些外来游客的影响,专心地修补着。就像我们不在同一个世界,你叫他,他也听不到,更不会有什么回应的信号。
街景2左边这几扇古老的门似乎很久没有开过了,加上走廊上磨得光亮的青石板和柱子,似乎阻挡了一切来自现代的气息。右边是一家大染坊,扎染的花布还挂在场院里,一家以这种布料为材料做出的各种纪念品的小店里吸引了很多光顾的顾客,而吸引我的则是门口那座牌楼,还有刻在上面“厚德载福”四个字。继续前行,我反而有些不太习惯,道路两边不是嘈杂的商店,取而代之的是一扇扇紧闭的木门,门头的各种客栈的招牌和原先的各种店铺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便时过境迁,我们依然能清晰地想象乌镇曾今的繁华,而那种画面感,很强。更难能可贵的是,乌镇的街道两边有很多民俗博物馆,各有各的主题,很有意思。
谁家的小码头继续往里走,有一些店铺和人家开门了,并没有商业化很浓的工艺品店。卖早点,卖干果的小店很多,还有很多开着门的人家,只能看到里面普通的家具,并不是做买卖的人家,这么好的位置,主人似乎并不打算用来赚钱,戴着老花镜坐在椅子上看报纸老人家与我们这些东张西望的游客显得格格不入,我们在欣赏的似乎不是一个个老房子,而是一部立体的乌镇民俗纪录片。两户人家中间隔着通往河边的小码头,让我眼前浮现了瞎子阿炳的妈妈正在河边小码头上换洗他换洗下来的脏衣服一边还在和对面的阿吗打着招呼。斑驳残破的青砖墙上,新生的墙头草从墙上耷拉下来,就这也是一景。
幽深的弄巷走到尽头穿过石桥,看到了乌镇的戏台,与座位隔着一条小河,通往戏台的石桥已经断了,空无一物的戏台边上有一颗喇叭花树已经很粗了。眼前的画面是热闹的戏台上有人在唱着社戏,河对岸坐满了看社戏的人,何理还有撑船赶来的人,宁静的小镇在此刻最热闹。
乌镇的戏台再往前走是乌镇的水上集市,建在水上的木桥两边都是乌镇的手艺人,有撑船卖水果的,有挂着布招吆喝的小贩,卖浑沌的,臭豆腐的,糖画的,手绘的,铜器匠人,木雕匠人等等。在这里徘徊了很久,只是因为,喜欢。
街景3。
乌镇水上集市在参观完乌镇的大剧院后从景点出来了。不舍和意犹未尽,时间太短,但已然夕阳西下了。与周庄西塘不同,这里的年轻人不多,年长的游客居多,各位阿姨大妈们穿着布鞋旗袍,撑着油布伞,如果在都市的大街上,你一定会觉得她们是上了年纪的“老妖精”,而在这里,是那么应景。我想,正是这里厚重的文化积淀才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无法感受其中厚重的美,反而是这些年长的游客更能享受乌镇。
家庭院门前。
斑驳的老墙明天就要继续在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继续工作和生活,期待下一次的乌镇东栅。
未完,待续。

以上就是描写乌镇西栅的诗,乌镇西栅印象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时间的草书

孤独的悬崖,草与花已占地为王在不解的苦咖啡里时间找不到回家的罗马风是坟头最毒的分打扰了春天之下那些死人的梦故事总会发芽的在悲剧与喜剧分界之前什么早已尘埃...[全文阅读]

当花瓣舞和冷风同时光临我的小园(在列车上)

当花瓣舞和冷风同时光临我的小园你是否依然安坐在温室里喝着牛奶当记忆的碎片倏然掠过我的脑海你是否继续躲在卧室里为远方恋人唱着情歌我是如此地不敢接近你你偶...[全文阅读]

等待的曙光

立秋的风轻轻的吹炎热的浪潮渐渐缓缓的消退早开的桂花飘起了沁人心肺的香天高云淡的蓝迎来了又一季秋高气爽的天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时光,从昨夜来到今晨眉宇蕴藏...[全文阅读]

秋水共长天一色

泛滥的阳光撩起了妩媚的窗帘,温柔的清风牵引着婀娜的野花。小桥流水,自在农家,青山点缀了大地的尊贵,河流泛起了大地的青春。洋洋洒洒的爱,停留在了路边的驿站。只想做...[全文阅读]

做一个简单的人 做个简单的人说说

做个简单的人哪怕际遇像一只小白鼠装在瓶子里的命运隔着透明的玻璃多少人指手画脚议论纷纷可是你们看得到我的挣扎看不到我火热的心做个简单的人哪怕只是一颗流星...[全文阅读]

不知什么飞奔跑在荒原里在阳光里呼呼风声跑不总是逃避在身后时间正褪去爱情生命信仰意义唯有跑在日落之前抵达山峰挂好黑色旗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描写乌镇西栅的诗,乌镇西栅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29493.html

上一篇:描写旅行的英文,你认为最文艺的描写旅行的短句是?

下一篇:更多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相关文章
更多现代诗歌文章
喜欢现代诗歌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