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现代诗歌

描写爱国诗句 古诗,毛主席爱读的少数民族词人作品是哪首?

发布时间:2022-12-31 15:49:11

首發:3月29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周刊。
作者:潘嶽。
“蔽日旌旗,連雲樯橹,白骨紛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傑。
歌舞尊前,繁華鏡裏,暗換青青發。
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元】薩都剌。
這首詞是毛主席晚年曾反複閱讀的金陵懷古名詞《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而作者薩都刺是被人稱爲“雁門才子”的詞人,出身于世代傳經的伊斯蘭教士之家。
薩都剌。
我們今天吟誦的許多著名詩詞,都出自少數民族詩人們之手。
正如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潘嶽在近期舉辦的一場詩詞論壇上說的那樣:“中華詩詞,從來都不隻是漢族的創造,而是各民族共同締造。”。
再舉個例子。
“傷心來笑一場,笑你個三闾強。
爲甚不身心放?。
滄浪污你,你污滄浪。”。
——【元】貫雲石。
猜猜這首《殿前歡·楚懷王》,是爲了紀念誰而寫的?。
被稱爲“辭賦之祖”、“中華詩祖”的又是誰?。
沒錯,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屈原。
而這首堪稱書寫屈原的元曲名句。它出自著名元曲家貫雲石之手。
他同樣也不是漢族士大夫,而是一名維吾爾貴族(高昌回鹘)。
再比如,鼎鼎大名的耶律楚材,蒙古帝國的“總設計師”。
他是契丹的王子(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
又當金朝高官。
最後跟了成吉思汗。
這位少數民族大詩人,西征到新疆時,寫了一首什麽樣的作品呢?。
烽火狼煙?戰場悲歌?還是故鄉的草原呢?。
都不是。他揮筆寫下的是心中的故園梨花。
身爲征戰沙場的英雄,他心中的溫柔卻給了漢地的“梨花深院”。看來這位少數民族政治家,心中裝着的,也滿滿都是中原“情結”。
可能有朋友會很詫異?。
怎麽一個契丹人,反倒這麽念着想着中原呀?。
這裏的“中原”,不是僅指漢人或者漢文化,而是各民族共同體驗的審美境界和精神情調。
簡單說,就是在中華文明滋養下,一個人怎麽對待:。
這是塑造文化認同的根基。
後來,耶律楚材勸成吉思汗用儒家體系治國,又引薦丘處機勸誡成吉思汗停止屠城,也許正是出于這種精神文化認同。
——無論什麽民族。
——無論什麽宗教。
——可以理解和熱愛同一種境界。
——可以融入和創造同一種文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的融合,并不是在漢人王朝強大的時候通過政治壓力産生的,而是在漢人王朝衰亡時由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時自覺主動選擇的。曆史上,這樣的選擇發生了多次,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中華文化共同體。
熱愛詩詞的你如果還不過瘾的話,就坐下來,倒杯茶,細細品讀一下潘嶽的署名文章——《中華詩詞與中華文化共同體》。
中華詩詞與中華文化共同體。
中華詩詞的傳承受到習總書記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多次精辟闡述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與重大意義: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強調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習總書記本人更是身體力行,在各個重大場合大量引用古詩詞和現代詩歌——很多引用堪稱“神來之筆”。今年3月4日,總書記再次對新時代文化文藝事業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華詩詞是中華文明之道的重要載體之一。所謂道,就是精神,就是境界,就是原則,亦是規律。在傳統社會中,大到國家制度、施政方針,小到士農工商、琴棋書畫,古代聖賢典籍中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會貫通,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如商道,如茶道,如醫道,如劍道。這些,在詩詞中都有鮮明體現。中華詩詞既有萬物起源的哲學之道,也有人倫綱常的人本之道;既有天地君親師的孔孟之道,也有知行合一的陽明之道;既有“幡動心動”的禅學之道,也有“源頭活水”的理學之道。一個“道”字,聯通了國與家,心與理,上與下,進與退,體現了從容有度,體現了中容和,體現了中華哲學之精髓,使我們代代傳承從不中斷。
中華詩詞與國家政治教化密切相連。兩千多年前,《詩經》就以風、雅、頌三種體裁評價政治。“風”是溝通上下、“雅”是探讨得失、“頌”是弘揚美德,都與國家政治高度相關。周代設有采詩官,漢代設有樂府,都把詩詞納入政治教化體系的總體架構,體現了國家政治與優雅詩性的完美結合。
中華詩詞是社會整合互動的特殊紐帶。中國人相信“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用“溫柔敦厚”的詩教整合大大小小的家庭和家族。在生産力尚不發達的古代,從城市到鄉間,文人雅士以詩會友、唱和酬答,把本來容易爲精英階層壟斷的文化普及到整個鄉土社會,用文化而非利益爲紐帶實現社會的整合與互動,促進了人文社會的形成。
中華詩詞是人們安頓身心的精神家園。愛情、友情、家國之情都能通過詩詞予以充分表達。中華文化強調責任倫理,尤其是經史,說的都是家國天下的責任,對個人感情說得不多。但詩不是,它既有家國天下的宏大,也有個人感情的精微。
中華詩詞對中華文化共同體的形成也大有裨益。
先舉幾個小史例。
耶律楚材是蒙元的政治設計師。他先是契丹的王子,又當金朝高官,後爲蒙元所用,和南宋漢人沒半點關系。他随成吉思汗西征到新疆時,寫下的詩卻是:“遙想故園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聲。”身爲馬上征服者,他心中的“故園”卻是漢地的“梨花深院”,抒發的是一個典型的中原士大夫的鄉愁。這裏的中原,不是僅指漢人或者漢文化,而是爲各個兄弟民族所共同體驗的審美境界和精神情調。這些情調裏天然蘊涵了中華文明滋養下的個人對待和平的态度、對待政權的态度、對待取舍進退的态度。這種精神情調的一緻,是塑造文化認同的根基。後來,耶律楚材勸成吉思汗用儒家體系治國,又引薦丘處機勸誡成吉思汗停止屠城,也許正是這種精神文化認同。我們當然不會誇大詩詞的作用,因爲僅靠審美情調無法塑造民族共同體,而要靠更深遠的制度安排。但若沒有精神情調的契合,建立制度會困難得多。詩詞創造的是情,正是情的融合爲理性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再說遠一點,我們今天吟誦的許多著名詩詞,都是由少數民族的詩人們寫的。比如寫屈原的元曲名句“傷心來笑一場,笑你個三闾強。爲甚不身心放?滄浪污你,你污滄浪”,就出自著名元曲家貫雲石之手。貫雲石并不是漢族士大夫,而是維吾爾貴族高昌回鹘,但他寫的屈原,比漢人寫得都好。毛主席晚年反複閱讀的金陵懷古名詞“蔽日旌旗,連雲樯橹,白骨紛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傑。歌舞尊前,繁華鏡裏,暗換青青發。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其作者是元人薩都剌,出身于世代傳經的伊斯蘭教士之家。
中華詩詞可以證明,不同族别、不同宗教的人,是可以理解和熱愛同一種境界的,是可以融入和創造同一種文化的。中華文化從來都不隻是漢族的創造,而是各民族共同締造。大家共同創造、共同繼承、交流圓融、共情無礙,達到真正的文化融合。尤爲寶貴的是,這個文化的融合,并不是在漢人王朝強大的時候通過政治壓力産生的,而是在漢人王朝衰亡時由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時自覺主動選擇的。曆史上,這樣的選擇發生了多次,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中華文化共同體。
如今,随着網絡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多元化,中國文學家們應該敏銳地體會到,時代的表象越是多元與分化,時代的主題就越指向塑造和凝聚文化共同體。
用什麽來凝聚?總書記說,“中華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詩詞複興的根本動力,正是回應這一時代最深沉的需求。曆史已經證明,中華文化具有跨越種族、宗教和政治分歧的強大生命力。中華文化的“經”傳遞的是信仰,“史”傳遞的是經驗,“詩”傳遞的是情懷。曆史上,很多觀點不一乃至相左的人,隻要有共同的情懷,總能彼此理解,乃至惺惺相惜,因爲他們具有同樣的人文精神,認同共同的文明底色。詩詞中蘊含的哲學智慧、情感藝術、氣度神韻,正屬于這文明底色。隻要認同這個底色,不論走多遠,相距多遠,終會相聚,終會回歸。
新時代呼喚着文學家們運用藝術的形式,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在各種思想分歧的利益群體身上,在海内外的華裔青年身上,在那些與我們共享一個文明的各個民族身上,喚醒大家共同的曆史記憶。新時代迫切需要一場“文化複興”。詩詞的複興,可以作爲先聲。欲民族複興,可先複興中華文化;欲複興中華文化,可先複興中華文學;欲複興中華文學,可先複興中華詩詞。
第一,要弄清楚複興什麽樣的“詩詞”?詩,尤其是繼承中國古典精神的詩,是傳承中華文化最好的載體之一。所謂“古典”,并不是拘泥于格律之類的古典形式,而是要承載着古典的精神。可以有格律,可以沒有格律,隻要它有古典的“詩意”,就是詩。
古典的詩意是什麽?不僅是吃點餃子舞點龍獅的民俗,不是純粹風花雪月的吟詠,而是要體現中華文化一以貫之的曆史精神,尤其是能夠回答當前現實問題的曆史精神。比如,多元與一體的問題,個人與家國的問題,東方與西方的問題,中庸和極端的問題,開放與融合的問題。這些看似矛盾的兩面,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都有自己的回答。文學家們要想傳播中華文化,首先應讀懂曆史。曆代著名的詩人,大多有着深厚的史學哲學功底,有着豐富的社會政治實踐。他們的作品之所以千載之後還能擊中人心,是因爲他們寫出的困惑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唯有如此的曆史精神與現實擔當,今天與未來的詩詞才能有更多的真作者真讀者真影響,才能和當前民族複興的偉大事業充分結合,才能承擔起文化複興排頭兵的重任。
第二,詩詞創作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在詩詞創作中,“爲誰創作、爲誰立言”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習總書記指出,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隻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進入新時代,怎樣讓詩詞更加貼近群衆,真實地描繪人民群衆的生活、反映人民群衆的心聲?怎樣找到詩詞走向群衆的有效形式和途徑?怎樣幫助人民群衆提升古典人文素養?簡單說,這是個上下貫通的問題,亦是個雅俗共賞的問題。一方面,如何使精深的詩詞通俗易懂地走向老百姓,讓大家耳熟能詳;一方面,如何使經濟全球化與信息網絡化下的民衆,特别是年輕人,能主動追尋、學習、尊重古典詩詞的深奧,應是我們每個詩者的共同責任。
第三,詩詞創作要助推國家軟實力的提升。縱觀一部世界史,大國的興盛、民族的複興,絕非經濟實力代表一切,必須依靠文化軟實力的有力支撐。中國詩人曆來有詩酒爲伴、仗劍天涯的真豪邁,更有家國天下、社稷黎民的大關懷,有修齊治平、力挽狂瀾的勇擔當。在中國大而未強之際,在中國青年尤需強化家國責任之際,在中國社會更需厚植人文情懷之際,在中國必須向世界說清中華民族強而不霸、弱而不分的和平文化基因之際,中國更需激活并提升包括詩詞在内的文化素養與精神氣質。中國詩人們首先應做文化引領者,其次應做道德表率者,即以“明德引領社會風尚”。
當然,詩文界還有不少問題迫切需要探讨。如新詩舊詩如何貫通?如中國詩與西方詩如何互鑒?等等。這些都留給專家們繼續讨論。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的奮鬥曆程,本身就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解讀好這首大氣磅礴的史詩,需要從根上講清楚“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這是文化傳承創新的大課題。我們将以更加充沛的底氣,集結詩詞的偉力,爲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凝神聚氣”!。
往期文章。
公人民日報:有地方出現“閑差受追捧”的現象。
務習近平心目中的優秀年輕幹部,長啥樣?。
員不給錢貧困戶就不配合,幹部無奈借債扶貧。
文詩佛王維:成熟,始于享受孤獨。
化爲什麽李商隐才是情詩之王?。
曆讀懂5首古人勸學詩,孩子受益一生。
史戳中淚點: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神土豆中國曆險記|河南将去往何方?。
州珠峰景區因垃圾太多永久關閉?真相是……。
風《鬼吹燈》裏的“精絕古城”真的存在嗎?。
物跟蘇轼遊杭州|沒了靓湯,廣東人怎麽活?。
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緻電010-63076340,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或依法處理。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也煩請原作者聯系我們,我們将按國家相關規定支付稿酬。
監制:易豔剛|責編:劉小草|校對:趙岑。

首发:3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周刊。
作者:潘岳。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元】萨都剌。
这首词是毛主席晚年曾反复阅读的金陵怀古名词《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而作者萨都刺是被人称为“雁门才子”的词人,出身于世代传经的伊斯兰教士之家。
萨都剌。
我们今天吟诵的许多著名诗词,都出自少数民族诗人们之手。
正如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潘岳在近期举办的一场诗词论坛上说的那样:“中华诗词,从来都不只是汉族的创造,而是各民族共同缔造。”。
再举个例子。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
为甚不身心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元】贯云石。
猜猜这首《殿前欢·楚怀王》,是为了纪念谁而写的?。
被称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的又是谁?。
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
而这首堪称书写屈原的元曲名句。它出自著名元曲家贯云石之手。
他同样也不是汉族士大夫,而是一名维吾尔贵族(高昌回鹘)。
再比如,鼎鼎大名的耶律楚材,蒙古帝国的“总设计师”。
他是契丹的王子(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
又当金朝高官。
最后跟了成吉思汗。
这位少数民族大诗人,西征到新疆时,写了一首什么样的作品呢?。
烽火狼烟?战场悲歌?还是故乡的草原呢?。
都不是。他挥笔写下的是心中的故园梨花。
身为征战沙场的英雄,他心中的温柔却给了汉地的“梨花深院”。看来这位少数民族政治家,心中装着的,也满满都是中原“情结”。
可能有朋友会很诧异?。
怎么一个契丹人,反倒这么念着想着中原呀?。
这里的“中原”,不是仅指汉人或者汉文化,而是各民族共同体验的审美境界和精神情调。
简单说,就是在中华文明滋养下,一个人怎么对待:。
这是塑造文化认同的根基。
后来,耶律楚材劝成吉思汗用儒家体系治国,又引荐丘处机劝诫成吉思汗停止屠城,也许正是出于这种精神文化认同。
——无论什么民族。
——无论什么宗教。
——可以理解和热爱同一种境界。
——可以融入和创造同一种文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的融合,并不是在汉人王朝强大的时候通过政治压力产生的,而是在汉人王朝衰亡时由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自觉主动选择的。历史上,这样的选择发生了多次,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化共同体。
热爱诗词的你如果还不过瘾的话,就坐下来,倒杯茶,细细品读一下潘岳的署名文章——《中华诗词与中华文化共同体》。
中华诗词与中华文化共同体。
中华诗词的传承受到习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精辟阐述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强调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习总书记本人更是身体力行,在各个重大场合大量引用古诗词和现代诗歌——很多引用堪称“神来之笔”。今年3月4日,总书记再次对新时代文化文艺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之道的重要载体之一。所谓道,就是精神,就是境界,就是原则,亦是规律。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籍中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如商道,如茶道,如医道,如剑道。这些,在诗词中都有鲜明体现。中华诗词既有万物起源的哲学之道,也有人伦纲常的人本之道;既有天地君亲师的孔孟之道,也有知行合一的阳明之道;既有“幡动心动”的禅学之道,也有“源头活水”的理学之道。一个“道”字,联通了国与家,心与理,上与下,进与退,体现了从容有度,体现了中容和,体现了中华哲学之精髓,使我们代代传承从不中断。
中华诗词与国家政治教化密切相连。两千多年前,《诗经》就以风、雅、颂三种体裁评价政治。“风”是沟通上下、“雅”是探讨得失、“颂”是弘扬美德,都与国家政治高度相关。周代设有采诗官,汉代设有乐府,都把诗词纳入政治教化体系的总体架构,体现了国家政治与优雅诗性的完美结合。
中华诗词是社会整合互动的特殊纽带。中国人相信“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用“温柔敦厚”的诗教整合大大小小的家庭和家族。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从城市到乡间,文人雅士以诗会友、唱和酬答,把本来容易为精英阶层垄断的文化普及到整个乡土社会,用文化而非利益为纽带实现社会的整合与互动,促进了人文社会的形成。
中华诗词是人们安顿身心的精神家园。爱情、友情、家国之情都能通过诗词予以充分表达。中华文化强调责任伦理,尤其是经史,说的都是家国天下的责任,对个人感情说得不多。但诗不是,它既有家国天下的宏大,也有个人感情的精微。
中华诗词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也大有裨益。
先举几个小史例。
耶律楚材是蒙元的政治设计师。他先是契丹的王子,又当金朝高官,后为蒙元所用,和南宋汉人没半点关系。他随成吉思汗西征到新疆时,写下的诗却是:“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身为马上征服者,他心中的“故园”却是汉地的“梨花深院”,抒发的是一个典型的中原士大夫的乡愁。这里的中原,不是仅指汉人或者汉文化,而是为各个兄弟民族所共同体验的审美境界和精神情调。这些情调里天然蕴涵了中华文明滋养下的个人对待和平的态度、对待政权的态度、对待取舍进退的态度。这种精神情调的一致,是塑造文化认同的根基。后来,耶律楚材劝成吉思汗用儒家体系治国,又引荐丘处机劝诫成吉思汗停止屠城,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文化认同。我们当然不会夸大诗词的作用,因为仅靠审美情调无法塑造民族共同体,而要靠更深远的制度安排。但若没有精神情调的契合,建立制度会困难得多。诗词创造的是情,正是情的融合为理性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再说远一点,我们今天吟诵的许多著名诗词,都是由少数民族的诗人们写的。比如写屈原的元曲名句“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就出自著名元曲家贯云石之手。贯云石并不是汉族士大夫,而是维吾尔贵族高昌回鹘,但他写的屈原,比汉人写得都好。毛主席晚年反复阅读的金陵怀古名词“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其作者是元人萨都剌,出身于世代传经的伊斯兰教士之家。
中华诗词可以证明,不同族别、不同宗教的人,是可以理解和热爱同一种境界的,是可以融入和创造同一种文化的。中华文化从来都不只是汉族的创造,而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大家共同创造、共同继承、交流圆融、共情无碍,达到真正的文化融合。尤为宝贵的是,这个文化的融合,并不是在汉人王朝强大的时候通过政治压力产生的,而是在汉人王朝衰亡时由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自觉主动选择的。历史上,这样的选择发生了多次,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化共同体。
如今,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中国文学家们应该敏锐地体会到,时代的表象越是多元与分化,时代的主题就越指向塑造和凝聚文化共同体。
用什么来凝聚?总书记说,“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诗词复兴的根本动力,正是回应这一时代最深沉的需求。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文化具有跨越种族、宗教和政治分歧的强大生命力。中华文化的“经”传递的是信仰,“史”传递的是经验,“诗”传递的是情怀。历史上,很多观点不一乃至相左的人,只要有共同的情怀,总能彼此理解,乃至惺惺相惜,因为他们具有同样的人文精神,认同共同的文明底色。诗词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情感艺术、气度神韵,正属于这文明底色。只要认同这个底色,不论走多远,相距多远,终会相聚,终会回归。
新时代呼唤着文学家们运用艺术的形式,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在各种思想分歧的利益群体身上,在海内外的华裔青年身上,在那些与我们共享一个文明的各个民族身上,唤醒大家共同的历史记忆。新时代迫切需要一场“文化复兴”。诗词的复兴,可以作为先声。欲民族复兴,可先复兴中华文化;欲复兴中华文化,可先复兴中华文学;欲复兴中华文学,可先复兴中华诗词。
第一,要弄清楚复兴什么样的“诗词”?诗,尤其是继承中国古典精神的诗,是传承中华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所谓“古典”,并不是拘泥于格律之类的古典形式,而是要承载着古典的精神。可以有格律,可以没有格律,只要它有古典的“诗意”,就是诗。
古典的诗意是什么?不仅是吃点饺子舞点龙狮的民俗,不是纯粹风花雪月的吟咏,而是要体现中华文化一以贯之的历史精神,尤其是能够回答当前现实问题的历史精神。比如,多元与一体的问题,个人与家国的问题,东方与西方的问题,中庸和极端的问题,开放与融合的问题。这些看似矛盾的两面,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都有自己的回答。文学家们要想传播中华文化,首先应读懂历史。历代著名的诗人,大多有着深厚的史学哲学功底,有着丰富的社会政治实践。他们的作品之所以千载之后还能击中人心,是因为他们写出的困惑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唯有如此的历史精神与现实担当,今天与未来的诗词才能有更多的真作者真读者真影响,才能和当前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充分结合,才能承担起文化复兴排头兵的重任。
第二,诗词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诗词创作中,“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进入新时代,怎样让诗词更加贴近群众,真实地描绘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怎样找到诗词走向群众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怎样帮助人民群众提升古典人文素养?简单说,这是个上下贯通的问题,亦是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一方面,如何使精深的诗词通俗易懂地走向老百姓,让大家耳熟能详;一方面,如何使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下的民众,特别是年轻人,能主动追寻学习、尊重古典诗词的深奥,应是我们每个诗者的共同责任。
第三,诗词创作要助推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纵观一部世界史,大国的兴盛、民族的复兴,绝非经济实力代表一切,必须依靠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中国诗人历来有诗酒为伴、仗剑天涯的真豪迈,更有家国天下、社稷黎民的大关怀,有修齐治平、力挽狂澜的勇担当。在中国大而未强之际,在中国青年尤需强化家国责任之际,在中国社会更需厚植人文情怀之际,在中国必须向世界说清中华民族强而不霸、弱而不分的和平文化基因之际,中国更需激活并提升包括诗词在内的文化素养与精神气质。中国诗人们首先应做文化引领者,其次应做道德表率者,即以“明德引领社会风尚”。
当然,诗文界还有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探讨。如新诗旧诗如何贯通?如中国诗与西方诗如何互鉴?等等。这些都留给专家们继续讨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的奋斗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解读好这首大气磅礴的史诗,需要从根上讲清楚“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这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大课题。我们将以更加充沛的底气,集结诗词的伟力,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神聚气”!。
往期文章。
公人民日报:有地方出现“闲差受追捧”的现象
务习近平心目中的优秀年轻干部,长啥样?。
不给贫困户就不配合,干部无奈借债扶贫。
文诗佛王维:成熟,始于享受孤独。
化为什么李商隐才是情诗之王?。
历读懂5首古人劝学诗,孩子受益一生。
史戳中泪点: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土豆中国历险记|河南将去往何方?。
州珠峰景区因垃圾太多永久关闭真相是……。
风《鬼吹灯》里的“精绝古城”真的存在吗?。
物跟苏轼游杭州|没了靓汤,广东人怎么活?。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责编:刘小草|校对:赵岑。

时间的草书

孤独的悬崖,草与花已占地为王在不解的苦咖啡里时间找不到回家的罗马风是坟头最毒的分打扰了春天之下那些死人的梦故事总会发芽的在悲剧与喜剧分界之前什么早已尘埃...[全文阅读]

当花瓣舞和冷风同时光临我的小园(在列车上)

当花瓣舞和冷风同时光临我的小园你是否依然安坐在温室里喝着牛奶当记忆的碎片倏然掠过我的脑海你是否继续躲在卧室里为远方恋人唱着情歌我是如此地不敢接近你你偶...[全文阅读]

等待的曙光

立秋的风轻轻的吹炎热的浪潮渐渐缓缓的消退早开的桂花飘起了沁人心肺的香天高云淡的蓝迎来了又一季秋高气爽的天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时光,从昨夜来到今晨眉宇蕴藏...[全文阅读]

秋水共长天一色

泛滥的阳光撩起了妩媚的窗帘,温柔的清风牵引着婀娜的野花。小桥流水,自在农家,青山点缀了大地的尊贵,河流泛起了大地的青春。洋洋洒洒的爱,停留在了路边的驿站。只想做...[全文阅读]

不知什么飞奔跑在荒原里在阳光里呼呼风声跑不总是逃避在身后时间正褪去爱情生命信仰意义唯有跑在日落之前抵达山峰挂好黑色旗帜...[全文阅读]

做一个简单的人 做个简单的人说说

做个简单的人哪怕际遇像一只小白鼠装在瓶子里的命运隔着透明的玻璃多少人指手画脚议论纷纷可是你们看得到我的挣扎看不到我火热的心做个简单的人哪怕只是一颗流星...[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描写爱国诗句 古诗,毛主席爱读的少数民族词人作品是哪首?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23369.html

上一篇:描写奶奶睡觉,古籍中有哪些让你拍案叫绝的情节、桥段和描写?

下一篇:更多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相关文章
更多现代诗歌文章
喜欢现代诗歌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