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写景诗歌

描写砚台的文章,砚台——承载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2-05-27 07:16:16

硯台,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其中“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更是名滿天下。
中國硯台經曆了從“研”到“硯”的漫長曆史變遷。硯文化肇始于中華文化的源頭,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精神象征,在中華文化中具有深遠意義。
硯台是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經過長時間的演變,硯台已不再是單純的文具,成爲了集雕刻、繪畫于一身的精美工藝品。接下來鑒寶帶寶友們認識下各時期的經典硯台。
蒙于史前:硯台的萌芽。
硯的起源被認爲最遲應在母系氏族時期的仰韶文化時期或更早。一般認爲,硯台是從研磨谷物的研磨器演變過來,并在“适用”于研墨的層面上逐步加以改進而成爲研墨顔料的器具。
現存在中國曆史博物館的“雙格石研磨盤”是1958年在陝西寶雞出土。觀此研,研型爲橢圓,較對稱、厚重,但石質粗糙,尺寸、比例幾與今人用的實用硯相符。其結構、功能相仿,亦有區别。專家認爲,這是中國最原始的石硯,也是最早的繪畫硯之一。
興于秦漢:硯台美化初露。
漢代硯質地以石爲主,此外還出現了陶硯、瓦當硯、漆硯、銅硯等。硯的造型上已初步顯示了美化的趨勢,形狀大多爲圓形、三足,足上有的刻花,有的作獸足,造型古樸,也有龜形硯。紋飾也多受同期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
漢代處于青銅時代末期,漢硯造型具有“青銅化”的特征,特别是三足硯的造型。
硯台發展到了漢代以後逐漸開始有了藝術元素,取法多取自然界中有力量而且神秘傳說的靈獸造型作爲硯台藝術的主要表現方式,如龍、鳳、虎、熊、龜等靈獸作爲硯台的底足和硯蓋,漢代鑿刻工藝古拙簡樸,寫意大方。出土的文物來看,兩漢研硯台已基本完成了研向硯的轉變。
東漢·卧虎蓋三足石硯漢代最常見的石硯是一種長方形的平板硯,硯石大多琢制成方形或圓形。
秦漢時期先後出現秦篆漢隸等文字,在此背景下研磨器便成爲文房重器。研磨器的制作工藝也各有不同,此研磨器磨板用漆處理,研棒上方有朱紅圖騰,以代表使用者社會等級。
盛于隋唐:端硯歙硯問世。
唐代石硯已經開始講究石材。隋唐時期,因科舉制度的誕生和完善,天下文人對硯台的需求量大大增多,爲了适應供小于求的硯台市場,很多地區就地取材,使得石質硯材有突出的發展。
山東青州的紅絲石,廣東高要縣的端石,江西婺源縣的歙石和甘肅縣的洮河石,已被用來制硯,紅絲硯、端硯、歙硯、洮硯等優質硯材紛紛問世。同時,澄泥硯在唐代也開始制作,并且盛于唐,澄泥硯也成爲皇室貴族和文人的專屬物品。
唐·澄泥硯唐朝制硯工藝也有很大的進步,硯的造型由單純的圓形三足式,發展出了圈足、多足、辟雍以及極具時代特征的箕形硯等。前期以圓硯爲多,中唐以後箕形硯開始占主導地位。
箕形硯是在前朝器形的影響下演變出新的硯式,硯面較深,蓄墨量大。雙足平底的穩定性,平滑寬敞的硯堂,推研舒暢、有容易護,适用的器形與時代風尚完美和合,使箕形硯成硯史上的典範與豐碑。
唐·箕形硯卓于宋元:實用與欣賞并重。
宋代文化學術高度發達,文人學士們對文具的實用和審美要求也相對提高。書寫之餘,鑒賞和收藏名硯成爲文人的一大樂事,詠硯、贊硯,銘硯的詩文層出不窮。
宋代士人更重石硯,尤其推崇端硯、歙硯。除了注重石質外,還對硯的造型十分講究,趨于多樣化。宋硯開始從單一的文房用品逐漸發展爲欣賞與使用相結合的藝術品了。
宋·羅紋抄手硯宋硯款式非常豐富,不下百種。但最有特色、存世最多、最能代表宋硯流行的還數抄手硯。
所謂抄手,即可用手抄硯底截取而得名,在箕形硯的基礎上演化而來。抄手硯雖少紋飾,但線條簡潔洗練,每一邊緣都剛勁挺拔。它的端方四直和内斂精雅的風尚正體現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性情懷。
太史硯爲理學思想的産物,始于北宋,盛于明代,是宋明時期官用硯式典型之一。
宋·太史硯弘揚于明:實用性轉爲藝術性。
從明代開始,硯的制作和工藝裝飾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它的功能由實用爲主變成了以藝術爲主,進而成爲一種收藏品,開創了追求風韻文人硯雕的先河。硯台不再僅是揮毫潑墨時的工具,更是置于案頭的一件玩物。
明·魚化龍歙硯明代的硯台造型端莊厚重,紋飾不甚繁麗,大件制作居多。文人在硯上镌詩、題銘之風在明代大爲盛行,因此硯台的藝術價值逐漸超越了其使用價值,收藏硯台也成了達官貴人附庸風雅的利器。
明·鸠獻蟠桃端硯精繁于清:雕琢工藝走向巅峰。
清硯被視爲中國硯史的巅峰之作。清代硯材取用、造型、紋飾、雕琢工藝、題銘諸方面超越前代達到硯史高峰。
不僅端、歙、松花、澄泥、紅絲、洮河等名硯各擅其長,還出現了水晶、漆砂、翡翠、象牙、玻璃等名貴材質;硯的造型仿古、仿動植物、幾何形、随形等,在清硯中各占一席。
晩清·荷趣端硯。
紋樣題材也更加廣博,雕琢技法以陰、陽線刻與淺浮雕爲主,以局部的镂空雕,展現出生動、精緻的風格。
清·端石圭璧硯文人題銘硯在清代發展到極緻,題銘内容涉及硯的制作者或擁有者、硯的來源和開采、材質與形制的描寫和贊頌,表達文人的認知、感悟、志向等思想情感。
題銘書體則以行、隸、篆、楷、草爲主,旁及金文、石鼓文等。此時,文人雅士參與制硯、刻銘已成爲一種風尚。
清·松花石硯。

砚台,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其中“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更是名满天下。
中国砚台经历了从“研”到“砚”的漫长历史变迁。砚文化肇始于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象征,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远意义。
砚台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砚台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接下来鉴宝带宝友们认识下各时期的经典砚台。
蒙于史前:砚台的萌芽。
砚的起源被认为最迟应在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时期或更早。一般认为,砚台是从研磨谷物的研磨器演变过来,并在“适用”于研墨的层面上逐步加以改进而成为研墨颜料的器具。
现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双格石研磨盘”是1958年在陕西宝鸡出土。观此研,研型为椭圆,较对称、厚重,但石质粗糙,尺寸比例几与今人用的实用砚相符。其结构、功能相仿,亦有区别。专家认为,这是中国最原始的石砚,也是最早的绘画砚之一。
兴于秦汉:砚台美化初露。
汉代砚质地以石为主,此外还出现了陶砚、瓦当砚、漆砚、铜砚等。砚的造型上已初步显示了美化的趋势,形状大多为圆形、三足,足上有的刻花,有的作兽足,造型古朴,也有龟形砚。纹饰也多受同期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汉代处于青铜时代末期,汉砚造型具有“青铜化”的特征,特别是三足砚的造型。
砚台发展到了汉代以后逐渐开始有了艺术元素,取法多取自然界中有力量而且神秘传说的灵兽造型作为砚台艺术的主要表现方式,如龙、凤、虎、熊、龟等灵兽作为砚台的底足和砚盖,汉代凿刻工艺古拙简朴,写意大方。出土的文物来看,两汉研砚台已基本完成了研向砚的转变。
东汉·卧虎盖三足石砚汉代最常见的石砚是一种长方形的平板砚,砚石大多琢制成方形或圆形。
秦汉时期先后出现秦篆汉隶等文字,在此背景下研磨器便成为文房重器。研磨器的制作工艺也各有不同,此研磨器磨板用漆处理,研棒上方有朱红图腾,以代表使用社会等级
盛于隋唐:端砚歙砚问世。
唐代石砚已经开始讲究石材。隋唐时期,因科举制度的诞生和完善,天下文人对砚台的需求量大大增多,为了适应供小于求的砚台市场,很多地区就地取材,使得石质砚材有突出的发展。
山东青州的红丝石,广东高要县的端石,江西婺源县的歙石和甘肃县的洮河石,已被用来制砚,红丝砚、端砚、歙砚、洮砚等优质砚材纷纷问世。同时,澄泥砚在唐代也开始制作,并且盛于唐,澄泥砚也成为皇室贵族和文人的专属物品。
唐·澄泥砚唐朝制砚工艺也有很大的进步,砚的造型由单纯的圆形三足式,发展出了圈足、多足、辟雍以及极具时代特征的箕形砚等。前期以圆砚为多,中唐以后箕形砚开始占主导地位。
箕形砚是在前朝器形的影响下演变出新的砚式,砚面较深,蓄墨量大。双足平底的稳定性,平滑宽敞的砚堂,推研舒畅、有容易护,适用的器形与时代风尚完美和合,使箕形砚成砚史上的典范与丰碑。
唐·箕形砚卓于宋元:实用与欣赏并重。
宋代文化学术高度发达,文人学士们对文具的实用和审美要求也相对提高。书写之余,鉴赏和收藏名砚成为文人的一大乐事,咏砚、赞砚,铭砚的诗文层出不穷。
宋代士人更重石砚,尤其推崇端砚、歙砚。除了注重石质外,还对砚的造型十分讲究,趋于多样化。宋砚开始从单一的文房用品逐渐发展为欣赏与使用相结合的艺术品了。
宋·罗纹抄手砚宋砚款式非常丰富,不下百种。但最有特色、存世最多、最能代表宋砚流行的还数抄手砚。
所谓抄手,即可用手抄砚底截取而得名,在箕形砚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抄手砚虽少纹饰,但线条简洁洗练,每一边缘都刚劲挺拔。它的端方四直和内敛精雅的风尚正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性情怀。
太史砚为理学思想的产物,始于北宋,盛于明代,是宋明时期官用砚式典型之一。
宋·太史砚弘扬于明:实用性转为艺术性。
从明代开始,砚的制作和工艺装饰生了极大的变化,它的功能由实用为主变成了以艺术为主,进而成为一种收藏品,开创了追求风韵文人砚雕的先河。砚台不再仅是挥毫泼墨时的工具,更是置于案头的一件玩物。
明·鱼化龙歙砚明代的砚台造型端庄厚重,纹饰不甚繁丽,大件制作居多。文人在砚上镌诗、题铭之风在明代大为盛行,因此砚台的艺术价值逐渐超越了其使用价值,收藏砚台也成了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的利器。
明·鸠献蟠桃端砚精繁于清:雕琢工艺走向巅峰。
清砚被视为中国砚史的巅峰之作。清代砚材取用、造型、纹饰、雕琢工艺、题铭诸方面超越前代达到砚史高峰。
不仅端、歙、松花、澄泥、红丝、洮河等名砚各擅其长,还出现了水晶、漆砂、翡翠、象牙、玻璃等名贵材质;砚的造型仿古、仿动植物、几何形、随形等,在清砚中各占一席。
晩清·荷趣端砚。
纹样题材也更加广博,雕琢技法以阴、阳线刻与浅浮雕为主,以局部的镂空雕,展现生动、精致的风格
清·端石圭璧砚文人题铭砚在清代发展到极致,题铭内容涉及砚的制作者或拥有者、砚的来源和开采、材质与形制的描写和赞颂,表达文人的认知、感悟、志向等思想情感。
题铭书体则以行、隶、篆、楷、草为主,旁及金文、石鼓文等。此时,文人雅士参与制砚、刻铭已成为一种风尚。
清·松花石砚。

描写随道的说说,有文笔有剧情有肉的言情小说,比较喜欢古言,不要为了肉而肉的,要自然的肉(香是必须的),各位书友求推荐?

作为上班狗,有时比较忙,所以准备开个拯救书荒系列,也可以叫想到什么推什么系列,分享的都是值得挑灯夜读,让躲在被窝里看书的你嘴角一直上扬!排名不分先后,各种类型都有,文...[全文阅读]

描写青山绿水的段落,有哪些描写山水风景的优美句子?

一.山色。1.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因如是。——辛弃疾《贺新郎》。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全文阅读]

用环境描写表示生气,对于网络文学而言,如何写出优秀的环境描写?

寓情于景,小说中的景色跟角色心理是密不可分的。例如:角色心情悲伤痛苦,一般用雨景。愤怒用雷电。愉悦用阳光明媚,春风拂人。乐景衬悲情也行。其实景物描写写太好也没...[全文阅读]

描写校园唯美诗句,求几篇描写校园的诗歌?

蟹妖。看过杜随的一篇改编《童年》歌词的作品。金缕曲·童年。知了声声唱。记操场,飞来蝴蝶,立秋千上。粉笔叽喳涂黑板,呆看老师模样。待下课,铃声敲响。小店万能藏零...[全文阅读]

描写毛主席的诗,你认为毛主席最好的一句诗词是什么?

想起以前看过的亮剑中田墨轩的一段描写,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田墨轩认为苏东坡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虽堪称千古绝唱,可当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更可谓震...[全文阅读]

描写花的著名段落,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关于“花”的句子?

谢题主邀^_^。花的句子太。。。。。。多了,加上我主业在此,看的太多,类似的句子抄了一大本。“如花美眷”之类广为人知的i不说了,挑一些自己喜欢或者别致的,多的不举例...[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描写砚台的文章,砚台——承载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13459.html

上一篇:描写唇美的成语,你听过哪些有意境或者很唯美的成语呢?

下一篇:描写鹅的作文,大语文第一首《咏鹅》

写景诗歌相关文章
更多写景诗歌文章
喜欢写景诗歌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