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发布时间:2022-03-01 17:47:02

原文賞析:
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
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
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
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
拼音解讀
xī shǔ yīng táo yě zì hóng ,yě rén xiàng zèng mǎn jun1 lóng 。
shù huí xì xiě chóu réng pò ,wàn kē yún yuán yà xǔ tóng
yì zuó cì zhān mén xià shěng ,tuì cháo qíng chū dà míng gōng 。
jīn pán yù zhù wú xiāo xī ,cǐ rì cháng xīn rèn zhuǎn péng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本詩作于寶應元年(762)夏,此時嚴武再次鎮蜀。嚴父挺之與杜甫是舊交,嚴武屢次造訪草堂,關懷有加。“西蜀櫻桃也自紅”,這是杜甫入蜀後第三次産生的親切感受:成都的櫻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樣“自”然地垂下鮮“紅”的果實。“野人相贈滿筠籠,”野人,指村農;筠籠,竹籃。村農以“滿”籃鮮果“相贈”,足見詩人與鄰裏相處歡洽。

  “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上句寫櫻桃成熟,詩人說,我幾次把櫻桃從籃中移置盤内,生恐碰損,卻仍“愁”碰“破”。“萬”形容數量其多。“許”,這樣。下句寫櫻桃大小相等,詩人說,櫻桃“萬顆勻圓”,令人驚“訝”:爲何大小竟這樣相“同”呢?二句寫櫻桃形體,隐含對果農種植技藝與勞動的贊美之意。

  杜甫雖寄寓成都,但每有“不死會歸秦”,“臨危莫愛身”(《奉送嚴公入朝十韻》)的想望和心願。因而常常憶起在長安的往事。于是後四句便成爲他忠愛之誠的由衷流露。“憶昨賜沾門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宮。”二句是追憶任左拾遺時在宮中蒙受恩賜,擎持歸家的情景。

  大明宮中有宣政殿,中書、門下二省都在宣政殿内,在門下省内接受櫻桃之賜,退朝時分,徐徐擎出宮門。這一聯的驚奇之處在于,詩人用兩個專有名詞不動聲色地寫出了對皇恩的感戴。專有名詞在詩中給人的聯想是很少的,但此處卻給人堂皇之感,“門下”表現了空間的縱深,“大明”渲染出莊嚴輝煌的氣勢,兩個實打實的名詞被詩人巧妙地虛化了。唐人李嘉祐詩雲“秋冷白雲司”,“白雲司”指刑部,與“秋冷”連屬,别有清峭之氣,和杜詩此聯一樣,都是點鐵成金之句。

  以時間詞爲标識,全詩可分作三層:前兩聯——“今日”;第三聯——“昨日”;第四聯——“今日”。第三聯出于詩人的記憶。引逗這記憶的,是“野人送朱櫻”這麽一個小小的事件。詩的第一聯把題目展開了:“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起句看似自然,實則不同尋常,這全體現在最虛的“也”字上。最輕的字眼,詩人賦予其最飽滿的重量。“也”字像是一個呼喚,喚起了當年長安宮中的賜櫻之事,原來西蜀的櫻桃也這麽紅啊,時空的感覺包孕在這個“也”字之中。

  詩的首聯中,“也”字之外,“紅”、“滿”亦不是随意用之,二字與下聯以“愁”、“訝”寫對櫻桃的珍惜是呼應着的。清人朱瀚說:“紅言其熟,起細寫仍破;滿言其多,起萬顆許同”。“寫”同“瀉”,言用水漂洗,“愁仍破”,即愁其破而仍破;“許”,唐人常用口語,如許之意,“訝許同”,即令“我”驚奇竟如此相同,庾信詩雲:“訝許能含笑”。此二句融入口語,言約義豐,見出詩人語言的錘煉之功。末聯“金盤玉箸”承第三聯大明宮富麗堂皇的意象而來,從記憶中醒來,回到“任轉蓬”的蜀地“此日”。

  這是一首詠物詩。它以“朱櫻”爲描寫對象,采用今昔對比手法,表達了詩人對供職門下省時的生活細節的深情憶念。這就從内容上增添了生活層面和感情厚度。它使我們看到一個既與勞動群衆友善,又對王朝懷有忠愛的詩人的複雜感情。昔人謂“杜詩詠物,俱有自家意思,所以不可及。”(《絸齋詩話》)此詩可貴處,就在于能畫出一個飄零中的詩人。與此相适應,此詩“終篇語皆遒麗。”櫻桃“自紅”,野人“相贈”,“憶昨賜沾”,“早朝擎出”,“ 此日嘗新”,都以遒勁取勝。而“細寫愁仍破”, “ 勻圓訝許同”,與“金盤玉筋無消息”等,則又顯得很明麗。

相關賞析

  本詩作于寶應元年(762)夏,此時嚴武再次鎮蜀。嚴父挺之與杜甫是舊交,嚴武屢次造訪草堂,關懷有加。“西蜀櫻桃也自紅”,這是杜甫入蜀後第三次産生的親切感受:成都的櫻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樣“自”然地垂下鮮“紅”的果實。“野人相贈滿筠籠,”野人,指村農;筠籠,竹籃。村農以“滿”籃鮮果“相贈”,足見詩人與鄰裏相處歡洽。

  “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上句寫櫻桃成熟,詩人說,我幾次把櫻桃從籃中移置盤内,生恐碰損,卻仍“愁”碰“破”。“萬”形容數量其多。“許”,這樣。下句寫櫻桃大小相等,詩人說,櫻桃“萬顆勻圓”,令人驚“訝”:爲何大小竟這樣相“同”呢?二句寫櫻桃形體,隐含對果農種植技藝與勞動的贊美之意。

  杜甫雖寄寓成都,但每有“不死會歸秦”,“臨危莫愛身”(《奉送嚴公入朝十韻》)的想望和心願。因而常常憶起在長安的往事。于是後四句便成爲他忠愛之誠的由衷流露。“憶昨賜沾門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宮。”二句是追憶任左拾遺時在宮中蒙受恩賜,擎持歸家的情景。

  大明宮中有宣政殿,中書、門下二省都在宣政殿内,在門下省内接受櫻桃之賜,退朝時分,徐徐擎出宮門。這一聯的驚奇之處在于,詩人用兩個專有名詞不動聲色地寫出了對皇恩的感戴。專有名詞在詩中給人的聯想是很少的,但此處卻給人堂皇之感,“門下”表現了空間的縱深,“大明”渲染出莊嚴輝煌的氣勢,兩個實打實的名詞被詩人巧妙地虛化了。唐人李嘉祐詩雲“秋冷白雲司”,“白雲司”指刑部,與“秋冷”連屬,别有清峭之氣,和杜詩此聯一樣,都是點鐵成金之句。

  以時間詞爲标識,全詩可分作三層:前兩聯——“今日”;第三聯——“昨日”;第四聯——“今日”。第三聯出于詩人的記憶。引逗這記憶的,是“野人送朱櫻”這麽一個小小的事件。詩的第一聯把題目展開了:“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起句看似自然,實則不同尋常,這全體現在最虛的“也”字上。最輕的字眼,詩人賦予其最飽滿的重量。“也”字像是一個呼喚,喚起了當年長安宮中的賜櫻之事,原來西蜀的櫻桃也這麽紅啊,時空的感覺包孕在這個“也”字之中。

  詩的首聯中,“也”字之外,“紅”、“滿”亦不是随意用之,二字與下聯以“愁”、“訝”寫對櫻桃的珍惜是呼應着的。清人朱瀚說:“紅言其熟,起細寫仍破;滿言其多,起萬顆許同”。“寫”同“瀉”,言用水漂洗,“愁仍破”,即愁其破而仍破;“許”,唐人常用口語,如許之意,“訝許同”,即令“我”驚奇竟如此相同,庾信詩雲:“訝許能含笑”。此二句融入口語,言約義豐,見出詩人語言的錘煉之功。末聯“金盤玉箸”承第三聯大明宮富麗堂皇的意象而來,從記憶中醒來,回到“任轉蓬”的蜀地“此日”。

  這是一首詠物詩。它以“朱櫻”爲描寫對象,采用今昔對比手法,表達了詩人對供職門下省時的生活細節的深情憶念。這就從内容上增添了生活層面和感情厚度。它使我們看到一個既與勞動群衆友善,又對王朝懷有忠愛的詩人的複雜感情。昔人謂“杜詩詠物,俱有自家意思,所以不可及。”(《絸齋詩話》)此詩可貴處,就在于能畫出一個飄零中的詩人。與此相适應,此詩“終篇語皆遒麗。”櫻桃“自紅”,野人“相贈”,“憶昨賜沾”,“早朝擎出”,“ 此日嘗新”,都以遒勁取勝。而“細寫愁仍破”, “ 勻圓訝許同”,與“金盤玉筋無消息”等,則又顯得很明麗。

作者介紹

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遊曆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陝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陝西富縣境),隻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後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爲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抛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後被嚴武薦爲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死後,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後,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唐太宗大曆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隻小船中。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爲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态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聖」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餘首。有《杜少陵集》。
原文赏析: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拼音解读
xī shǔ yīng táo yě zì hóng ,yě rén xiàng zèng mǎn jun1 lóng 。
shù huí xì xiě chóu réng pò ,wàn kē yún yuán yà xǔ tóng
yì zuó cì zhān mén xià shěng ,tuì cháo qíng chū dà míng gōng 。
jīn pán yù zhù wú xiāo xī ,cǐ rì cháng xīn rèn zhuǎn pé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本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夏,此时严武再次镇蜀。严父挺之与杜甫是旧交,严武屡次造访草堂,关怀有加。“西蜀樱桃也自红”,这是杜甫入蜀后第三次产生的亲切感受:成都的樱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样“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竹篮。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上句写樱桃成熟,诗人说,我几次把樱桃从篮中移置盘内,生恐碰损,却仍“愁”碰“破”。“万”形容数量其多。“许”,这样。下句写樱桃大小相等,诗人说,樱桃“万颗匀圆”,令人惊“讶”:为何大小竟这样相“同”呢?二句写樱桃形体,隐含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之意。

  杜甫虽寄寓成都,但每有“不死会归秦”,“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的想望和心愿。因而常常忆起在长安的往事。于是后四句便成为他忠爱之诚的由衷流露。“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

  大明宫中有宣政殿,中书、门下二省都在宣政殿内,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这一联的惊奇之处在于,诗人用两个专有名词不动声色地写出了对皇恩的感戴。专有名词在诗中给人的联想是很少的,但此处却给人堂皇之感,“门下”表现了空间的纵深,“大明”渲染出庄严辉煌的气势,两个实打实的名词被诗人巧妙地虚化了。唐人李嘉祐诗云“秋冷白云司”,“白云司”指刑部,与“秋冷”连属,别有清峭之气,和杜诗此联一样,都是点铁成金之句。

  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今日”;第三联——“昨日”;第四联——“今日”。第三联出于诗人的记忆。引逗这记忆的,是“野人送朱樱”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诗的第一联把题目展开了:“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起句看似自然,实则不同寻常,这全体现在最虚的“也”字上。最轻的字眼,诗人赋予其最饱满重量。“也”字像是一个呼唤,唤起了当年长安宫中的赐樱之事,原来西蜀的樱桃也这么红啊,时空的感觉包孕在这个“也”字之中。

  诗的首联中,“也”字之外,“红”、“满”亦不是随意用之,二字与下联以“愁”、“讶”写对樱桃的珍惜是呼应着的。清人朱瀚说:“红言其熟,起细写仍破;满言其多,起万颗许同”。“写”同“泻”,言用水漂洗,“愁仍破”,即愁其破而仍破;“许”,唐人常用口语,如许之意,“讶许同”,即令“我”惊奇竟如此相同,庾信诗云:“讶许能含笑”。此二句融入口语,言约义丰,见出诗人语言的锤炼之功。末联“金盘玉箸”承第三联大明宫富丽堂皇的意象而来,从记忆中醒来,回到“任转蓬”的蜀地“此日”。

  这是一首咏物诗。它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忆念。这就从内容上增添了生活层面和感情厚度。它使我们看到一个既与劳动群众友善,又对王朝怀有忠爱的诗人的复杂感情。昔人谓“杜诗咏物,俱有自家意思,所以不可及。”(《絸斋诗话》)此诗可贵处,就在于能画出一个飘零中的诗人。与此相适应,此诗“终篇语皆遒丽。”樱桃“自红”,野人“相赠”,“忆昨赐沾”,“早朝擎出”,“ 此日尝新”,都以遒劲取胜。而“细写愁仍破”, “ 匀圆讶许同”,与“金盘玉筋无消息”等,则又显得很明丽。

相关赏析

  本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夏,此时严武再次镇蜀。严父挺之与杜甫是旧交,严武屡次造访草堂,关怀有加。“西蜀樱桃也自红”,这是杜甫入蜀后第三次产生的亲切感受:成都的樱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样“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竹篮。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上句写樱桃成熟,诗人说,我几次把樱桃从篮中移置盘内,生恐碰损,却仍“愁”碰“破”。“万”形容数量其多。“许”,这样。下句写樱桃大小相等,诗人说,樱桃“万颗匀圆”,令人惊“讶”:为何大小竟这样相“同”呢?二句写樱桃形体,隐含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之意。

  杜甫虽寄寓成都,但每有“不死会归秦”,“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的想望和心愿。因而常常忆起在长安的往事。于是后四句便成为他忠爱之诚的由衷流露。“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

  大明宫中有宣政殿,中书、门下二省都在宣政殿内,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这一联的惊奇之处在于,诗人用两个专有名词不动声色地写出了对皇恩的感戴。专有名词在诗中给人的联想是很少的,但此处却给人堂皇之感,“门下”表现了空间的纵深,“大明”渲染出庄严辉煌的气势,两个实打实的名词被诗人巧妙地虚化了。唐人李嘉祐诗云“秋冷白云司”,“白云司”指刑部,与“秋冷”连属,别有清峭之气,和杜诗此联一样,都是点铁成金之句。

  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今日”;第三联——“昨日”;第四联——“今日”。第三联出于诗人的记忆。引逗这记忆的,是“野人送朱樱”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诗的第一联把题目展开了:“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起句看似自然,实则不同寻常,这全体现在最虚的“也”字上。最轻的字眼,诗人赋予其最饱满的重量。“也”字像是一个呼唤,唤起了当年长安宫中的赐樱之事,原来西蜀的樱桃也这么红啊,时空的感觉包孕在这个“也”字之中。

  诗的首联中,“也”字之外,“红”、“满”亦不是随意用之,二字与下联以“愁”、“讶”写对樱桃的珍惜是呼应着的。清人朱瀚说:“红言其熟,起细写仍破;满言其多,起万颗许同”。“写”同“泻”,言用水漂洗,“愁仍破”,即愁其破而仍破;“许”,唐人常用口语,如许之意,“讶许同”,即令“我”惊奇竟如此相同,庾信诗云:“讶许能含笑”。此二句融入口语,言约义丰,见出诗人语言的锤炼之功。末联“金盘玉箸”承第三联大明宫富丽堂皇的意象而来,从记忆中醒来,回到“任转蓬”的蜀地“此日”。

  这是一首咏物诗。它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忆念。这就从内容上增添了生活层面和感情厚度。它使我们看到一个既与劳动群众友善,又对王朝怀有忠爱的诗人的复杂感情。昔人谓“杜诗咏物,俱有自家意思,所以不可及。”(《絸斋诗话》)此诗可贵处,就在于能画出一个飘零中的诗人。与此相适应,此诗“终篇语皆遒丽。”樱桃“自红”,野人“相赠”,“忆昨赐沾”,“早朝擎出”,“ 此日尝新”,都以遒劲取胜。而“细写愁仍破”, “ 匀圆讶许同”,与“金盘玉筋无消息”等,则又显得很明丽。

作者介绍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66988.html

上一篇: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下一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