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一声梧叶一声秋

发布时间:2021-12-22 14:56:54

原文賞析: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歎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拼音解讀

yī shēng wú yè yī shēng qiū ,yī diǎn bā jiāo yī diǎn chóu ,sān gèng guī mèng sān gèng hòu
luò dēng huā qí wèi shōu ,tàn xīn fēng gū guǎn rén liú 。
zhěn shàng shí nián shì ,jiāng nán èr lǎo yōu ,dōu dào xīn tóu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  夜雨一點點淋在梧桐樹葉上,秋聲難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斷。半夜時分夢裏回到了故鄉。醒來隻見燈花垂落,一盤殘棋還未收拾,可歎啊,我孤單地留滞在新豐的旅館裏。靠在枕邊,十年的經曆,遠在江南的雙親,都浮上心頭。

注釋  ①水仙子:曲牌名,又名淩波仙、淩波曲、湘妃怨等。句式爲七七、七五七、三三四。八句四韻。   ②“一聲梧葉一聲秋”二句:梧桐葉的落下,預示了秋天的到來,雨打在芭蕉上的聲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悶。一點芭蕉:是指雨點打在芭蕉葉上。   ③三更歸夢三更後:夜半三更夢見回到了故鄉,醒來時三更已過。歸夢:夢歸故鄉。   ④燈花:油燈結成花形的餘燼。   ⑤歎新豐孤館人留:用唐代初期大臣馬周的故事。新豐:在陝西新豐鎮一帶。馬周年輕時,生活潦倒,外出時曾宿新豐旅舍,店主人見他貧窮,供應其他客商飯食,獨不招待他,馬周命酒一鬥八升,悠然獨酌。   ⑥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傳奇《枕中記》故事,抒發作者的辛酸遭遇。   ⑦二老:指年老的雙親。

相關賞析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首先渲染了傷感的情緒,“梧桐”、“芭蕉”、“夜雨”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總是和離愁、客思、寂寥悲傷聯系在一起,全曲描寫在凄涼寂寞的旅店裏,形孤影單、卧聽夜雨的情景。曲的起首句以雨打梧桐破題,烘托出“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的蕭瑟落寞氛圍。白居易:“秋雨梧桐葉落時。”王昌齡:“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顔色,卧聽南宮清漏長。”(《長信秋詞》)溫庭筠:“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更漏子》)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相見歡》)梧桐作爲凄涼悲傷的象征,給文學賦予了很深的悲情含義。蘇轼:“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蔔算子》),孟浩然:“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晏殊:“绮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付。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踏莎行》)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芭蕉同樣具有獨特的離别愁緒。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代贈》)杜牧:“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詠雨》)李煜:“秋風多,雨如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長相思》)南唐盧绛沒有入仕時,曾經生病住店,夢見白衣婦人唱着歌勸酒,詞中說:“玉京人去秋蕭索,畫檐鵲起梧桐落。欹枕悄無言,月和清夢圓。背燈惟暗泣,甚處砧聲急。眉黛小山攢,芭蕉生暮寒。”(《菩薩蠻》)林逋:“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宿洞霄宮》)

  “三更歸夢三更後”點明了詩人夜不能寐,愁腸百結的心情。三更即是午夜,午夜夢回,再難入眠。“落燈花棋未收”,夜闌靜,燈花落盡,雨聲未停,滴滴猶如敲棋一般,宋代賀鑄有詞說:“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憶秦娥》)可見在三更之夜,天涯孤客,更添愁緒,“三更”和“梧桐”、“芭蕉”、“夜雨”一樣是孤寂的象征。作者用了這麽多語言描寫了一個清冷孤苦的夜晚,其實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歎新豐逆旅淹留。”《太平樂府》作“歎新豐孤館人留”。此句出自漢高祖劉邦的典故,新豐地屬今陝西臨潼縣東北,劉邦得天下後,将父親接到京中,而劉父思鄉之情很濃,于是将街道格局改成豐邑的樣子,并另建村鎮,并遷來豐邑的居民,所以叫新豐。《新唐書·馬周傳》記載馬周未發迹時,曾旅居新豐,卻受客家冷遇。所以後人多用旅居新豐表達羁旅客愁、備受冷落的情懷,而并不一定真的是旅居新豐。從這一句可以看出全曲的意旨。天一閣本《錄鬼簿》記載徐再思隻做過“嘉興路吏”。《堅瓠集·丁集》說他“旅居江湖,十年不歸”。由此可見徐再思曾有北上的經曆,而且滞留有十年之久,除此曲之外,他的“山色投西去,羁情望北遊”([商調]《悟葉兒·革步》)、“回首江南倦客,西湖詩債,梅花等我須歸”([越調]《天淨沙·别高宰》)、“十年不到湖山,齊楚秦燕,皓首蒼顔”,均可見一斑。徐再思北上旅居已是中年,郁郁不得志,華發新生,不得不感慨江南子弟他鄉老的落魄和無奈。十年遊宦歸夢遠,讓他感到十分惆怅。

  此曲寫旅人的離愁别緒,情景交融,言短意長。起三句鼎足對,妥帖自然,沒有一點做作的痕迹,見出作者的功力。中間段點出痛苦根源,由感而發,語淡味濃。各種情景均古已有之,文人騷客早已描寫盡緻,在作者筆端卻自有一番滋味,全因末三句:“枕上十年事, 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十年之間經曆了多少事,而遠在江南的雙親卻總在爲久客不歸的遊子擔心。這裏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側面落筆的手法,不寫自己如何思念故鄉,思念親人,而以年邁雙親的憂思烘托出更加濃烈的親情。遂使此曲更加獨特,深扣人心。末句“都在心頭”四字戛然而止,欲語還休,卻有引人遐思,蕩氣回腸之功。人總是在年華老去、潦倒他鄉、滄桑落寞時,才會回首天涯,“枕上十年事”似乎說盡了作者的無力與無成,文已盡而意有餘。徐再思十年北上的經曆,由于資料缺失,已無法查找,隻能從他的詩句中略窺一二。元代社會歧視南人和知識分子,“八娼九儒十丐”雖略有誇張,但也可以看出知識分子入仕之難。徐再思北上之行,無非爲求仕而往。作爲南宋遺民的亡國之恨,作爲元朝落魄文人的前途無門,頗有“英雄失路”的感慨。這首作品貴在描寫普通人的情感和落寞。将人生的失落與親情相溶,字字未寫作者自己,寫物寓言,側面落筆,“以我觀物,而物皆有我之色彩”。“詞以境界爲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曲是詞之變體,但比詞更貼近民間。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說過:“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朝之骈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元曲之美在于它更加渾樸自然、清新爽朗,“俗中透雅”、“雅中求俗”,它能以其特有的流行性在市井勾欄中廣爲流傳,原因就在于它描寫了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的情感。

  徐再思散曲的另一特點是善用數字,開頭“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這三句,耐人尋味:連用幾個相同的數詞和量詞,音調錯落和諧,正好表現忐忑難安的心情;作者筆下,秋雨綿綿,桐葉聲聲,雨打芭蕉,愁滴心頭,羁旅路遙,思鄉情長,無限惆怅,無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裏行間。曲中層層遞進,以最少的數詞卻能包涵着最大的容量,細膩真切地表達了羁旅惆怅、光陰易逝的感慨,道出了因思鄉而斷腸的情懷,可以說曲因數字而有生趣,數字因曲而靈動。這一點在“九分恩愛九分憂,兩處相思兩處愁,十年迤逗十年受。幾遍成幾遍休,半點事半點慚羞。三秋恨三秋感舊,三春怨三春病酒,一世害一世風流”([雙調]《水仙子·春情》)中表現得更加突出。多數學者認爲數字的反複叠用,有斧鑿之嫌,好在《夜雨》一曲貴在真情實感的流露,而非一般的應景之作。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别,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徐再思正是借助數字對秋色的描寫,借景抒情、寓言寫物、情景交融,真切地吐露了遊子“旅思”之情。全曲語言樸實無華,自然流暢,而感情真摯動人。

作者介紹

徐再思引(1320年前後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興路吏。因喜食甘饴,故號甜齋。浙江嘉興人。生卒年不詳,與貫雲石爲同時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約100首。作品與當時自號酸齋的貫雲石齊名,稱爲“酸甜樂府”。後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爲一編,世稱《酸甜樂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原文赏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拼音解读

yī shēng wú yè yī shēng qiū ,yī diǎn bā jiāo yī diǎn chóu ,sān gèng guī mèng sān gèng hòu
luò dēng huā qí wèi shōu ,tàn xīn fēng gū guǎn rén liú 。
zhěn shàng shí nián shì ,jiāng nán èr lǎo yōu ,dōu dào xīn tó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  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

注释  ①水仙子:曲牌名,又名凌波仙、凌波曲、湘妃怨等。句式为七七、七五七、三三四。八句四韵。   ②“一声梧叶一声秋”二句:梧桐叶的落下,预示了秋天的到来,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闷。一点芭蕉:是指雨点打在芭蕉叶上。   ③三更归梦三更后:夜半三更梦见回到了故乡,醒来时三更已过。归梦:梦归故乡。   ④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⑤叹新丰孤馆人留:用唐代初期大臣马周的故事。新丰:在陕西新丰镇一带。马周年轻时,生活潦倒,外出时曾宿新丰旅舍,店主人见他贫穷,供应其他客商饭食,独不招待他,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⑥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传奇《枕中记》故事,抒发作者的辛酸遭遇。   ⑦二老:指年老的双亲。

相关赏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首先渲染了伤感的情绪,“梧桐”、“芭蕉”、“夜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总是和离愁、客思、寂寥悲伤联系在一起,全曲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曲的起首句以雨打梧桐破题,烘托出“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萧瑟落寞氛围。白居易:“秋雨梧桐叶落时。”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长信秋词》)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梧桐作为凄凉悲伤的象征,给文学赋予了很深的悲情含义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卜算子》),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晏殊:“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付。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踏莎行》)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芭蕉同样具有独特的离别愁绪。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杜牧:“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咏雨》)李煜:“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长相思》)南唐卢绛没有入仕时,曾经生病住店,梦见白衣妇人唱着歌劝酒,词中说:“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清梦圆。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菩萨蛮》)林逋:“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宿洞霄宫》)

  “三更归梦三更后”点明了诗人夜不能寐,愁肠百结的心情。三更即是午夜,午夜梦回,再难入眠。“落灯花棋未收”,夜阑静,灯花落尽,雨声未停,滴滴犹如敲棋一般,宋代贺铸有词说:“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忆秦娥》)可见在三更之夜,天涯孤客,更添愁绪,“三更”和“梧桐”、“芭蕉”、“夜雨”一样是孤寂的象征。作者用了这么多语言描写了一个清冷孤苦的夜晚,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叹新丰逆旅淹留。”《太平乐府》作“叹新丰孤馆人留”。此句出自汉高祖刘邦的典故,新丰地属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刘邦得天下后,将父亲接到京中,而刘父思乡之情很浓,于是将街道格局改成丰邑的样子,并另建村镇,并迁来丰邑的居民,所以叫新丰。《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却受客家冷遇。所以后人多用旅居新丰表达羁旅客愁、备受冷落的情怀,而并不一定真的是旅居新丰。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全曲的意旨。天一阁本《录鬼簿》记载徐再思只做过“嘉兴路吏”。《坚瓠集·丁集》说他“旅居江湖,十年不归”。由此可见徐再思曾有北上的经历,而且滞留有十年之久,除此曲之外,他的“山色投西去,羁情望北游”([商调]《悟叶儿·革步》)、“回首江南倦客,西湖诗债,梅花等我须归”([越调]《天净沙·别高宰》)、“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均可见一斑。徐再思北上旅居已是中年,郁郁不得志,华发新生,不得不感慨江南子弟他乡老的落魄和无奈。十年游宦归梦远,让他感到十分惆怅。

  此曲写旅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言短意长。起三句鼎足对,妥帖自然,没有一点做作的痕迹,见出作者的功力。中间段点出痛苦根源,由感而发,语淡味浓。各种情景均古已有之,文人骚客早已描写尽致,在作者笔端却自有一番滋味,全因末三句:“枕上十年事, 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十年之间经历了多少事,而远在江南的双亲却总在为久客不归的游子担心。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遂使此曲更加独特,深扣人心。末句“都在心头”四字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荡气回肠之功。人总是在年华老去、潦倒他乡、沧桑落寞时,才会回首天涯,“枕上十年事”似乎说尽了作者的无力与无成,文已尽而意有余。徐再思十年北上的经历,由于资料缺失,已无法查找,只能从他的诗句中略窥一二。元代社会歧视南人和知识分子,“八娼九儒十丐”虽略有夸张,但也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入仕之难。徐再思北上之行,无非为求仕而往。作为南宋遗民的亡国之恨,作为元朝落魄文人的前途无门,颇有“英雄失路”的感慨。这首作品贵在描写普通人的情感和落寞。将人生的失落与亲情相溶,字字未写作者自己,写物寓言,侧面落笔,“以我观物,而物皆有我之色彩”。“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曲是词之变体,但比词更贴近民间。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元曲之美在于它更加浑朴自然、清新爽朗,“俗中透雅”、“雅中求俗”,它能以其特有的流行性在市井勾栏中广为流传,原因就在于它描写了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的情感。

  徐再思散曲的另一特点是善用数字开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三句,耐人寻味:连用几个相同的数词和量词,音调错落和谐,正好表现忐忑难安的心情;作者笔下,秋雨绵绵,桐叶声声,雨打芭蕉,愁滴心头,羁旅路遥,思乡情长,无限惆怅,无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里行间。曲中层层递进,以最少的数词却能包涵着最大的容量,细腻真切地表达了羁旅惆怅、光阴易逝的感慨,道出了因思乡而断肠的情怀,可以说曲因数字而有生趣,数字因曲而灵动。这一点在“九分恩爱九分忧,两处相思两处愁,十年迤逗十年受。几遍成几遍休,半点事半点惭羞。三秋恨三秋感旧,三春怨三春病酒,一世害一世风流”([双调]《水仙子·春情》)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多数学者认为数字的反复迭用,有斧凿之嫌,好在《夜雨》一曲贵在真情实感的流露,而非一般的应景之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徐再思正是借助数字对秋色的描写,借景抒情、寓言写物、情景交融,真切地吐露了游子“旅思”之情。全曲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动人。

作者介绍

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一声梧叶一声秋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53579.html

上一篇:"岭外音书断

下一篇: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