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送友人入蜀》

发布时间:2021-09-18 08:51:55

送友人入蜀 - 李白
見說蠶叢路,崎岖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注釋](1)見說:聽說。蠶叢:傳說中古代蜀王之名,此處代指蜀地。(2)秦棧:從秦入蜀的棧道。(3)蜀城:成都。(4)升沉:指功名得失。(5)君平:西漢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蔔爲生。


[譯文]聽說到蜀地去的路,險阻崎岖很不好走。直立的山崖在人的面前聳立,白雲靠近馬頭飄浮。芳樹籠罩着從秦入蜀的棧道,春江環繞着美麗的成都城。仕途的升降是命中注定的,不必去問成都算命占蔔之人。


  這是一首以描繪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稱的抒情詩。天寶二年(743)李白在長安送友人入蜀時所作。
  全詩從送别和入蜀這兩方面落筆描述。首聯寫入蜀的道路,先從蜀道之難開始:
  “見說蠶叢路,崎岖不易行。”
  臨别之際,李白親切地叮囑友人:聽說蜀道崎岖險阻,路上處處是層巒疊嶂,不易通行。語調平緩自然,恍若兩個好友在娓娓而談,感情顯得誠摯而懇切。它和《蜀道難》以飽含強烈激情的感歎句“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開始,寫法迥然不同,這裏隻是平靜地叙述,而且還是“見說”,顯得很委婉,渾然無迹。首聯入題,提出送别意。颔聯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進一步的具體描畫: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蜀道在崇山峻嶺上迂回盤繞,人在棧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來,從人的臉側重叠而起,雲氣依傍着馬頭而升起翻騰,象是騰雲駕霧一般。“起”、“生”兩個動詞用得極好,生動地表現了棧道的狹窄、險峻、高危,想象詭異,境界奇美,寫得氣韻飛動。
  蜀道一方面顯得峥嵘險阻,另一方面也有優美動人的地方,瑰麗的風光就在秦棧上: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此聯中的“籠”字是評家所稱道的“詩眼”,寫得生動、傳神,含意豐滿,表現了多方面的内容。它包含的第一層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葉婆娑,籠罩着棧道。這正是從遠處觀看到的景色。秦棧便是由秦(今陝西省)入蜀的棧道,在山岩間鑿石架木建成,路面狹隘,道旁不會長滿樹木。“籠”字準确地描畫了棧道林蔭是由山上樹木朝下覆蓋而成的特色。第二層的意思是:與前面的“芳樹”相呼應,形象地表達了春林長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後,“籠秦棧”與對句的“繞蜀城”,字凝語煉,恰好構成嚴密工整的對偶句。前者寫山上蜀道景緻,後者寫山下春江環繞成都而奔流的美景。遠景與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襯,風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畫。詩人以濃彩描繪蜀道勝景,這對入蜀的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撫慰與鼓舞。尾聯忽又翻出題旨: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懷着追求功名富貴的目的入蜀,因而臨别贈言,便意味深長地告誡:個人的官爵地位,進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詢問善蔔的君平呢!西漢嚴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賣蔔爲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轉地啓發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祿之中,可謂諄諄善誘,凝聚着深摯的情誼,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聯寫得含蓄蘊藉,語短情長。
  這首詩,風格清新俊逸,曾被前人推崇爲“五律正宗”(《唐宋詩醇》卷一)。詩的中間兩聯對仗非常精工嚴整,而且,颔聯語意奇險,極言蜀道之難,頸聯忽描寫纖麗,又道風景可樂,筆力開阖頓挫,變化萬千。最後,以議論作結,實現主旨,更富有韻味。清人趙翼曾指出李白所寫的五律,“蓋才氣豪邁,全以神運,自不屑束縛于格律對偶,與雕繪者争長。然有對偶處,仍自工麗;且工麗中别有一種英爽之氣,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詩話》卷一)。這一評語很精确,正好道出了這首五律在對偶上的藝術特點。
(何國治)【作品評述送友人入蜀
見說蠶叢路,崎岖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送友人入蜀 -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释](1)见说:听说。蚕丛:传说中古代蜀王之名,此处代指蜀地。(2)秦栈:从秦入蜀的栈道。(3)蜀城:成都。(4)升沉:指功名得失。(5)君平: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为生。


[译文]听说到蜀地去的路,险阻崎岖很不好走。直立的山崖在人的面前耸立,白云靠近马头飘浮。芳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环绕着美丽的成都城。仕途的升降是命中注定的,不必去问成都算命占卜之人。


  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称的抒情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它和《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法迥然不同,这里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象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它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忽又翻出题旨: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曾被前人推崇为“五律正宗”(《唐宋诗醇》卷一)。诗的中间两联对仗非常精工严整,而且,颔联语意奇险,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描写纤丽,又道风景可乐,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最后,以议论作结,实现主旨,更富有韵味。清人赵翼曾指出李白所写的五律,“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偶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卷一)。这一评语很精确,正好道出了这首五律在对偶上的艺术特点。
(何国治)【作品评述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送友人入蜀》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4178.html

上一篇:赠孟浩然翻译赏析

下一篇:题都城南庄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