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点绛唇 美人鼻

发布时间:2020-07-07 22:08:31

篆袅金猊,妝成獨坐憐清晝。下階閑走。自摘青梅嗅。

作者簡介

(1620—1670)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去矜,號東江子。明諸生。少穎慧,六歲能辨四聲。長益笃學,尤好爲詩古文。崇祯末,爲西泠十子之一。入清,以醫爲業。有《東江集鈔》、《雜說》等。

篆袅金猊,妆成独坐怜清昼。下阶闲走。自摘青梅嗅。

作者简介

(1620—1670)明末清初浙江和人,字去矜,号东江子。明诸生。少颖慧,六岁能辨四声。长益笃学,尤好为诗古文。崇祯末,为西泠十子之一。入清,以医为业。有《东江集钞》、《杂说》等。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点绛唇 美人鼻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25395.html

上一篇:杨时可作十诗以寄河间诗之所及非吾僚则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赠我者复赠时可作还字韵 其八

下一篇: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五首 其一

古诗文相关文章
    • 独坐七首 其一

      懒挥葵扇午薰轻,百叶榴花小鸟鸣。一掩书帏成假寐,始知闲坐胜闲行。作者简介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

    • 病起独坐东堂

      斜倚绳床落照东,一帘秋意捲西风。金丹换骨谁曾见,欲起衰颜借酒红。作者简介(1477—1544)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

    • 和人四章 其三 小溪

      人满江风柳满洲,休嗟寥落送春秋。要成崖下千垂瀑,先得山中百转流。

    • 和人见赠

      只写东坡不著名,此身已是一长亭。壮心无复春流起,衰鬓従教病叶零。知有雪儿供笔砚,应嗤灶妇洗盆瓶。回来索酒公应厌,京口新传作客经。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

    • 和人河西开府新移肃藩废邸之作

      河西幕府朔方开,节钺新移肃邸来。木叶声悲兜勒曲,穹闾气暗赫连台。诸王河间多为善,一代淮南更有才。最是云中鸡犬好,不惊鸣镝向龙堆。作者简介屈大均(1630—169

    • 夏夜独坐杂述八章四叠秋兴韵 其八

      月光斜过岭逶迤,萤火三更芡满陂。无尽雄心消马磨,不堪软柳警乌枝。贪生愧说乡园在,历变方知世事移。坐剔床篝浑未卧,太阿锈涩影空垂。作者简介姚燮(1805—1864

    • 游南山憩山下人家和人韵

      驱马南山阳,下马望绝巘。解衣坐盘桓,言就蓬庐偃。非无攀援力,兴尽自应返。天高暄风息,木落岁华晚。势阻乏遐观,趣得心自远。不有君子词,何用抒缱绻。作者简介赵孟睿?

    • 秋夜独坐

      日来秋气满林塘,独坐閒庭过夕阳。飒飒西风鸣晚树,萧萧残叶落东墙。闭门自喜红尘远,顾影偏宜白发长。谁有凌霜真节操,岁寒不使后凋伤。作者简介生卒年不详。济南(今属山

    • 盟鸥榭雨后独坐 其二

      风江已自豪,妙杂秋雨响。泬寥不可名,闭目试一往。作者简介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

    • 和人腊日

      又听村村腊鼓鸣,年丰物阜庆清平。星霜陡觉岁华晚,时序祇伤今古情。装景雪花飞点点,催诗云叶乱英英。自惭伏腊尤多误,和语烦公子细评。作者简介李之仪(1038~222

更多古诗文文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