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踏莎行 题何叙甫手写诗卷

发布时间:2020-06-24 04:58:44

海國秋光,山城夜雨。夢回重理閑羁緒。狂蹤收拾到丹青,關河曆曆消魂處。

作者簡介

陳方恪(1891—1966)字彥通,齋號屯雲閣、浩翠樓、鸾陂草堂。江西義甯(今修水)人,陳三立第四子,陳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稱其爲“陳家老七”、“彥老七”。光緒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陳寶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學影響,從小習詩詞文章,傳承散原老人文脈。師從陳銳、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鄭文焯、陳衍、鄭孝胥等詩詞名家點撥,詩名在其兄陳衡恪、陳隆恪、陳寅恪之上。陳方恪大半生風流倜傥,名士氣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鎮稱爲“金陵最後一個貴族”。

海国秋光,山城夜雨。梦回重理闲羁绪。狂踪收拾到丹青,关河历历消魂处。

作者简介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踏莎行 题何叙甫手写诗卷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383178.html

上一篇: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一 叹仰流通

下一篇:临江仙 其一 可渡桥喜晴

古诗文相关文章
    • 踏莎行(乙巳正月二日雪)

      春已经旬,历方换岁。六花依旧来呈瑞。细思残腊与新年,一般清绝元非二。宿麦连云,遗蝗入地。坡仙有句谁能继。元宵此去日无多,会看霁色生和气。作者简介[约公元一二二四

    • 踏莎行 春闺

      飘拂东风,葳蕤芳草。翩翻蝶趁晴光好。房栊寂寞倦凭栏,静看花影幽阶扫。作者简介沈榛,字伯虔,一字孟端,嘉善人,明天启乙丑进士南昌府推官德滋女,进士钱黯室。

    • 踏莎行 苦雨

      云暗沈山,风寒搅树。丛篁低戛和烟语。丙丁帖子画成空,蕉窗又听连宵雨。作者简介(1814—1884)湖南长沙人,字应甫,一字荇农,晚号自庵。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编

    • 踏莎行 采莲曲

      花券裁红,香筒吹绿。轻拿踏遍江南曲。莲心苦里尚回甘,藕丝断后从谁续。作者简介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

    • 踏莎行 咏盆中闽兰

      楚楚柔姿,娟娟弱态。曾怜碧玉年还待。开时偏喜近新秋,春风蕙草焉能赛。作者简介江苏华亭人,字蓝生,金瑚妻。自幼工诗。王述庵、钱竹汀、吴白华皆推重之。有《晚香居词》

    • 踏莎行 干友打斧

      片釜如求,那由选拣。良工欲造无钱换。今朝专礼我华宗,慈悲为首诸公办。若得坚钢,劈开道眼。灵台*耀持金简。腰间柯烂决忘归,白云作者简介(2222—1170)咸阳人

    • 踏莎行 观观音舞

      翠袖低垂,湘裙轻旋。地衣红皱弓弯倩。晓风摇曳柳丝青,春流荡漾桃花片。

更多古诗文文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