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见徐判

发布时间:2020-02-16 22:23:39

冰檗平生志,公馀戶自扃。待人絕城府,臨政若家庭。

市井狐狸遁,鄉村雞犬甯。何慚古循吏,耳目爲公醒。

作者簡介

廷高,字仲明,别號六峰,遂昌人。其父竹坡,當宋季以能詩稱。仲明遭亂轉徙,宋亡二十年,始歸故鄉。嘗掌教于永嘉,秩滿至京,謝病歸。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續稿》。自題其卷首雲:「先君登癸醜奉常第,宦遊湖海,作詩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遺編散落,無一存者。僅憶《秋日寄僧》一聯曰:『白蘋影蘸無痕水,黃菊香催未了詩。』先業無傳,雅道幾廢,不肖孤之罪也。」觀此,則仲明詩學,有自來矣。

冰檗平生志,公馀户自扃。待人绝城府,临政若家庭

市井狐狸遁,乡村鸡犬宁。何惭古循吏,耳目为公醒。

作者简介

廷高,字仲明,别号六峰,遂昌人。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见徐判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355083.html

上一篇:闺中夜坐二首 其一

下一篇:登科

古诗文相关文章
    • 秋日登美美亭

      野人官职与心违,何况经年未得归。一夕秋风无限思,偶来凭槛到斜晖。作者简介(946—1015)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太常博士、枢密直

    • 秋日园居口号六十章 其二

      行散榕堤逢鹬蚌,须问十三禅八棒。从今解脱莫相持,汝自修翎他短项。作者简介(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

    • 秋日奉皇太后驾幸南苑即事八首 其二

      虞人建帜甸人随,南苑秋清好猎时。阅武此来兼省敛,香风饼饵拂旌旗。

    • 秋日园居口号六十章 其四十六

      鸡群一入羽毛铩,为叹德衰长抑噫。阿巢秋老复来嬉,琅德辶菇纭Ⅻ/p>作者简介(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

    • 富阳县秋日

      古井梧桐老,平田{左禾右罢}稏收。鸡豚百里社,砧杵十分秋。乾鹊催归兴,寒蝉唤客愁。衔杯忆霜蟹,沙尾暮停舟。作者简介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

    • 秋日杂咏八首 其三

      菰蒲风起暮萧萧,烟敛林疏见断桥。白蟹?鱼初上市,轻舟无数去乘潮。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 秋日同刘扶阳江毓真集江潮淙馆赏白瑞莲 其七十

      人逢七十笑颜开,七秩于予何有哉。期服重披行踯躅,斑衣那许舞徘徊。病来门外疏扶杖,酒到床头懒举杯。倘得天台桃再熟,携同曼倩醉蓬莱。作者简介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

    • 和郭杏冈秋日漫兴十二首 其一

      禁密邻天上,清閒学瀼西。风光不相负,笔砚且幽栖。径僻花通牖,阶深藓护泥。兴来得佳句,自向壁间题。作者简介(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

更多古诗文文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