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9 10:52:00

出自宋代戴複古的《水調歌頭·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雲樓》

輪奂半天上,勝概壓南樓。籌邊獨坐,豈欲登覽快雙眸。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百載一機會,人事恨悠悠。 騎黃鶴,賦鹦鹉,謾風流。嶽王祠畔,楊柳煙鎖古今愁。整頓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爲酬。杯酒不在手,雙鬓恐驚秋。譯文及注釋

譯文高敞華美的樓閣矗立半天,南樓的勝概也不能同它比肩。你獨坐閣上籌策禦邊,不單是爲了滿足觀景的快感。别止說胸中能吞納雲夢的幅員,你的浩氣直把殘剩的金虜盡行席卷,朝着西北時時眺望淪陷的中原。千載難逢的戰機就在眼前,隻可歎人事上總有無止盡的恨憾。王子安在這裏騎鶴登仙,祢衡在這裏寫下《鹦鹉》的賦篇,都已算不上什麽風流事件。看嶽王祠畔楊柳如煙,古往今來的愁意凝聚不散。你的手段足以去再造河山,你的方略足以向英雄授傳,可高尚的抱負又何從施展?如果手中不時時舉起酒盞,隻怕會驚異地發現,兩鬓上已是秋霜一片。

注釋水調歌頭:詞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爲隋炀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爲之。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後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

,有平仄互葉幾于句句用韻者。李季允:名植。曾任禮部侍郎,沿江制置副使并知鄂州(今湖北武昌)。輪奂:高大華美。南樓:在湖北鄂城縣南。獨坐:一個人坐着。快:快感。西北望神州:朝着西北時時眺望淪陷的中原。百載:百年。謂時間長久。騎黃鶴:詞出崔颢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1賦鹦鹉:吞雲樓近鹦鹉洲,東漢名士祢衡曾在洲上作《鹦鹉賦》。風流:猶遺風;流風餘韻。嶽王祠:慘死在秦桧手中的抗金名将嶽飛的祠堂。直至宋甯宗時才追封爲鄂王、建立祠廟。煙鎖:煙霧籠罩整頓:整饬,整治。乾坤:稱天地。指授:指導;傳授。方略:計劃;權謀;策略。雅志:平素的意願。驚秋:秋令蓦地來到。

賞析

  “輪奂半天上,勝概壓南樓。”開篇突兀而起。緊扣題目,描寫吞雲樓的勝概。巍巍高樓,直聳雲天,華美、壯觀。第一句是作者站在遠處仰望雲端,直抒贊賞之情,是正面描寫樓之高聳入雲。第二句用對比手法,說吞雲樓的雄姿勝概足以壓倒武昌黃鶴山上的南樓。這個對比很巧妙,“南樓”是詩詞中常提及的名勝,其中有一個著名典故。《世說新語·容止》記載:“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

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雲:‘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複不淺。’因便據胡床與諸人詠谑,竟坐甚得任樂。”庾亮是東晉聲名赫赫的人物,擁重兵鎮武昌,號征西将軍。李季允身份、職務與庾亮有某些相近,作者言吞雲樓勝壓南樓,言下有李季允勝過庾亮之意,這不免有些誇大,但是應酬之作中的常見現象。然而詞人卻不停留于一般的恭維,筆勢出人意外地來了一個逆轉:“籌邊獨坐,豈欲登覽快雙眸”。如此巍峨華美的樓,登臨縱目,自然是賞心樂事;然而對李侍郎來說,重任在身,也沒有觀賞風景的閑情。李侍郎即使登樓,也是爲了觀察地形,然後獨坐苦苦思索破敵大計,這又暗與當年庾亮登南樓的風流雅事對比,襯托出今日李侍郎的一片憂國忠心。

  下面接着這層意思,進一步借樓寫人。在司馬相如《子虛賦》中,有位齊國烏有先生對楚國使者子虛誇說齊地廣大,并形容道:“吞若雲夢(楚地廣闊的大澤)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在這首詞中,戴複古更翻進一層說:“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登上這樣的高樓,感到“胸吞雲夢”,從這裏北望中原,簡直有氣吞殘虜(指金兵)的氣概。從此句開始詞的現實性逐漸顯露出來,作者寫此詞決不僅僅是爲了贊美

它的雄偉或恭維樓的建造者,而是爲了抒寫登樓後“西北望神州”,胸中一腔收複失地的豪情。這裏,作者巧妙地化用《子虛賦》語,點出“吞雲”樓名的來源,同時也就寫出它直入雲霄的雄姿,更進一步傳樓之神,樓之神即人之神,李侍郎及詞人自己抗金的壯志亦可“吞雲”。

  詞寫到這裏,已将“氣吞殘虜”的豪情抒寫得淋漓盡緻,突然文勢作了一個大幅度的跌宕:“百載好機會,人事恨悠悠。”詞作于1221年,渡江已近百年,終于有了與金作戰接連獲勝的大好形勢,可謂“百年一機會”,可是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卻不能抓住這個好機會,一舉收複中原,眼見勝勢漸去,英雄亦失去了建功立業、實現抱負的契機,所以詞人不禁歎道:“人事恨悠悠”。

  詞的下片便是将景、情和曆史陳迹融爲一體,繼續抒發“人事恨悠悠”的感慨。從吞雲樓上放眼望去,江山勝迹,盡收眼底,望着遠處的黃鶴樓想起唐詩人崔颢的詩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馀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而歸結到“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悲感。那白浪接天的江中有一片綠地,正是鹦鹉洲。這個風景如畫的地方,漢代文學家祢衡在此作出文采驚人的詞賦,而有“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之歎息。古人的流

風遺韻,依稀還在,卻已不可追尋。再向那黃鹄山下看,那裏添了新景。郁郁蔥蔥的楊柳生長在旌忠坊嶽王祠畔,在那煙籠霧罩之中,深鎖着他“十年之力廢于一旦”及忠而見殺的遺恨,當年抗金名将嶽飛爲了“收拾舊山河”,竟至飲恨慘死于投降派的屠刀之下這等悲壯的事,生出無限感慨。借嶽飛抗金宏願實現作者自己壯志未酬之愁。直至今日,中原仍在陷落中,活着的人何以慰忠魂。因此詞人又調轉筆來,寄厚望于李侍郎“整頓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了。同時作者又感到收複中原這項事業的艱巨,心生凄怆。還是讓我們來幹一杯吧,如果沒有酒來解憂,秋風起時,真要愁得雙鬓都變白了。

創作背景

  宋甯宗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侵擾黃州、蕲州一帶,南宋軍隊一再擊敗來犯之敵,民心振奮,一度造成了“百載好機會”的有利形勢。在這一年,李季允(名埴)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今武昌),修建了吞雲樓。此時戴複古正在武昌,登高樓而覽勝,寫下了上面這首詞。

作者簡介

戴複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遊江湖,後歸家隐居,卒年八十餘。曾從陸遊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

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出自宋代戴复古的《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译文及注释

译文高敞华美的楼阁矗立半天,南楼的胜概也不能同它比肩。你独坐阁上筹策御边,不单是为了满足观景的快感。别止说胸中能吞纳云梦的幅员,你的浩气直把残剩的金虏尽行席卷,朝着西北时时眺望沦陷的中原。千载难逢的战机就在眼前,只可叹人事上总有无止尽的恨憾。王子安在这里骑鹤登仙,祢衡在这里写下《鹦鹉》的赋篇,都已算不上什么风流事件。看岳王祠畔杨柳如烟,古往今来的愁意凝聚不散。你的手段足以去再造河山,你的方略足以向英雄授传,可高尚的抱负又何从施展?如果手中不时时举起酒盏,只怕会惊异地发现,两鬓上已是秋霜一片。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

,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李季允:名植。曾任礼部侍郎,沿江制置副使并知鄂州(今湖北武昌)。轮奂:高大华美。南楼:在湖北鄂城县南。独坐:一个人坐着。快:快感。西北望神州:朝着西北时时眺望沦陷的中原。百载:百年。谓时间长久。骑黄鹤:词出崔颢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1赋鹦鹉:吞云楼近鹦鹉洲,东汉名士祢衡曾在洲上作《鹦鹉赋》。风流:犹遗风;流风余韵。岳王祠:惨死在秦桧手中的抗金名将岳飞的祠堂。直至宋宁宗时才追封为鄂王、建立祠庙。烟锁:烟雾笼罩整顿:整饬,整治。乾坤:称天地。指授:指导;传授。方略:计划;权谋;策略。雅志:平素的意愿。惊秋:秋令蓦地来到。

赏析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开篇突兀而起。紧扣题目,描写吞云楼的胜概。巍巍高楼,直耸云天,华美、壮观。第一句是作者站在远处仰望云端,直抒赞赏之情,是正面描写楼之高耸入云。第二句用对比手法,说吞云楼的雄姿胜概足以压倒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这个对比很巧妙,“南楼”是诗词中常提及的名胜,其中有一个著名典故。《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

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庾亮是东晋声名赫赫的人物,拥重兵镇武昌,号征西将军。李季允身份、职务与庾亮有某些相近,作者言吞云楼胜压南楼,言下有李季允胜过庾亮之意,这不免有些夸大,但是应酬之作中的常见现象然而词人却不停留于一般的恭维,笔势出人意外地来了一个逆转:“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如此巍峨华美的楼,登临纵目,自然是赏心乐事;然而对李侍郎来说,重任在身,也没有观赏风景的闲情。李侍郎即使登楼,也是为了观察地形,然后独坐苦苦思索破敌大计,这又暗与当年庾亮登南楼的风流雅事对比,衬托出今日李侍郎的一片忧国忠心。

  下面接着这层意思,进一步借楼写人。在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有位齐国乌有先生对楚国使者子虚夸说齐地广大,并形容道:“吞若云梦(楚地广阔的大泽)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在这首词中,戴复古更翻进一层说:“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登上这样的高楼,感到“胸吞云梦”,从这里北望中原,简直有气吞残虏(指金兵)的气概。从此句开始词的现实性逐渐显露出来,作者写此词决不仅仅是为了赞美

它的雄伟或恭维楼的建造者,而是为了抒写登楼后“西北望神州”,胸中一腔收复失地的豪情。这里,作者巧妙地化用《子虚赋》语,点出“吞云”楼名的来源,同时也就写出它直入云霄的雄姿,更进一步传楼之神,楼之神即人之神,李侍郎及词人自己抗金的壮志亦可“吞云”。

  词写到这里,已将“气吞残虏”的豪情抒写得淋漓尽致,突然文势作了一个大幅度的跌宕:“百载好机会,人事恨悠悠。”词作于1221年,渡江已近百年,终于有了与金作战接连获胜的大好形势,可谓“百年一机会”,可是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却不能抓住这个好机会,一举收复中原,眼见胜势渐去,英雄亦失去了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契机,所以词人不禁叹道:“人事恨悠悠”。

  词的下片便是将景、情和历史陈迹融为一体,继续抒发“人事恨悠悠”的感慨。从吞云楼上放眼望去,江山胜迹,尽收眼底,望着远处的黄鹤楼想起唐诗人崔颢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归结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悲感。那白浪接天的江中有一片绿地,正是鹦鹉洲。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汉代文学家祢衡在此作出文采惊人的词赋,而有“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之叹息。古人的流

风遗韵,依稀还在,却已不可追寻。再向那黄鹄山下看,那里添了新景。郁郁葱葱的杨柳生长在旌忠坊岳王祠畔,在那烟笼雾罩之中,深锁着他“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及忠而见杀的遗恨,当年抗金名将岳飞为了“收拾旧山河”,竟至饮恨惨死于投降派的屠刀之下这等悲壮的事,生出无限感慨。借岳飞抗金宏愿实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之愁。直至今日,中原仍在陷落中,活着的人何以慰忠魂。因此词人又调转笔来,寄厚望于李侍郎“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了。同时作者又感到收复中原这项事业的艰巨,心生凄怆。还是让我们来干一杯吧,如果没有酒来解忧,秋风起时,真要愁得双鬓都变白了。

创作背景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侵扰黄州、蕲州一带,南宋军队一再击败来犯之敌,民心振奋,一度造成了“百载好机会”的有利形势。在这一年,李季允(名埴)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今武昌),修建了吞云楼。此时戴复古正在武昌,登高楼而览胜,写下了上面这首词。

作者简介

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

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8878.html

上一篇: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