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2 23:15:04

出自宋代鄧剡的《酹江月·驿中言别》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裏,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裏,屬扁舟齊發。正爲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譯文及注釋

譯文面對水天相連的長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幫忙,竟讓元軍打敗了我們。春天來了,杜鵑鳥在哀啼,夕陽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麽忍心去看被元軍摧毀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們的婦女和珍貴文物被敵人擄掠一空,連我自己也當了俘虜,真不知道靠誰才能報仇。我是多麽的痛悔,可惜了我的那把寶劍,它還以爲我是個豪傑呢。回想不久以前,爲了抗擊元軍,我曾經擺脫敵人嚴密的監視坐了小船,經過海路,到南方舉起抗元的大旗。雖然後來失敗被俘,但我決心要象蔺相如痛斥秦王、諸葛亮吓退司馬懿那樣,英勇頑強地同敵人鬥争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氣節。這樣想着,我再也難以入睡。周圍是那麽寂靜,隻有秦淮何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注釋金人:謂魏明帝遷銅人、承露盤等漢時舊物,銅人潸然淚下之事。堂堂劍氣:指靈劍奇氣,上沖鬥牛,得水化龍事。鬥牛:二十八宿之鬥、牛二宿也。鬥音抖

抖,南鬥,非北鬥七星之謂也。二十八宿,亦稱“二十八舍”、“二十八星”。古天象家以黃道帶與赤道帶兩側繞天一周,選二十八星爲觀測所用标志,即“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均分爲四組,每組七宿,東西南北四方及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配之,謂“四象”。二十八宿自北鬥鬥柄所指之角宿始,自西向東分列如下,東方蒼龍者,角、亢、氏、房、心、尾、箕也;北方玄武者,鬥、牛、女、虛、危、室、壁也;西方白虎者,奎、婁、胃、昴、畢、觜、參也;南方朱雀者,井、鬼、柳、星、張、翼、轸也。玄武,龜蛇也。睨柱吞嬴:謂戰國蔺相如使秦完璧歸趙故事。回旗走懿:謂諸葛亮遺計吓退司馬懿事。

鑒賞

  (文天祥創作說)

  這首詞在藝術表現上,爲了把複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精煉的語言之中,文天祥較多地借用了典故和前人詩歌的意境。

  開頭三句回憶抗元鬥争的失敗。這裏借用了三國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火燒曹操船隊的典故。據說那次正好碰上東南風,仿佛老天有意幫助周瑜成功一般。可是南宋軍隊憑借長江天險卻未能抵擋住元軍,又仿佛老天不肯幫忙似的。“水天空闊”寫長江水面寬闊,本來正是阻擋敵人的有利條件。“不借”,不肯幫助。“英物”,英雄人物,這裏指抗元将士。

  “蜀鳥

吳花殘照裏”到“此恨憑誰雪”,寫這次途經金陵時所見。“蜀鳥”指子規,也就是杜鵑鳥,相傳它是蜀國望帝死後變化成的,啼聲凄厲。“吳花”指吳地的花草,三國時金陵是吳的國都。“殘照”指夕陽的照射。“銅雀春情”是化用唐人杜牧的兩句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思是赤壁之戰要不是東南風幫了周瑜的忙,那麽曹操的軍隊早就打過了長江,把喬家兩姊妹(孫策及周瑜的妻子)擄去關在曹操造的有名的銅雀台裏了。杜牧的詩隻是一種假設。但南宋滅亡時宮中嫔妃确實遭到元軍擄掠,所以文天祥用“銅雀春情”來指這件史實。“金人秋淚”,漢武帝曾在長安的宮中用銅鑄造了一個重千斤的仙人,也叫金人,漢亡以後魏明帝曾派人到長安去搬取這個銅人,據說銅人不願離開故土,竟流下眼淚來。這裏借指南宋滅亡後珍貴文物被元軍劫掠一空。總之,文天祥這次經過金陵,滿眼都是金人破壞後的殘破景象,使他心中充滿了仇恨。但他又痛苦地想到:自己已經被俘,很難再重整旗鼓,仇恨和恥辱無法被洗刷。

  “堂堂劍氣”兩句是懊恨自己的失敗。古人傳說好的寶劍,有精氣上通于天。“鬥牛”指北鬥星和牽牛星。“空認奇傑”,白白地認我爲英雄。這兩句是說自己所佩的寶劍倒是把好劍,劍

氣上沖鬥牛,可惜自己已經落入敵手,辜負了這口把自己當作英傑的好劍。

  詞的下片回顧抗元鬥争的艱苦經曆并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決心。

  “那信江海餘生”以下三句,是記一二七六年他從鎮江擺脫元兵監視,經海路南逃的事。“江海餘生,南行萬裏”,是說他那次先逃到通州(今江蘇南通市),然後乘小船(扁舟)出海繼續南行。“餘生”等于說幸存的生命。“鷗盟”原指與海鷗交朋友,這裏借指抗元戰友。“醉眼”原指喝醉酒看東西,“留醉眼”是深情地看的意思。“濤生雲滅”指戰局的風雲變幻。這兩句說明他之所以南行萬裏是爲了尋找戰友共舉抗元大業。“睨柱吞嬴”以下三句用了兩個典故。“睨柱吞嬴”用蔺相如的故事。戰國時代,秦王提出用十五個城池換取趙國的美玉和氏璧,蔺相如奉趙王之命送璧到秦國,看到秦王沒有用十五城來換璧的誠意,就拿着和氏璧怒發沖冠地倚柱而立,警告秦王說:如要奪璧,甯可将璧在柱子上擊碎!秦王不敢強奪。“睨柱”就是眼睛斜盯住柱子看的意思。“吞嬴”是說蔺相如怒氣沖天象要吞掉秦王似的。“回旗走懿”,是用三國有關諸葛亮的故事。諸葛亮死于軍中,司馬懿領軍來追,蜀軍突然回師(回旗),竟把司馬懿吓退。文天祥用這兩個典故表示自己大義凜

然,不畏強敵,就是死了也決不放過敵人。“千古沖冠發”,是講千百年前,蔺相如怒發沖冠警告秦王的事。

  最後兩句回到現實,意思是說上面講的那一切都已成爲過去,眼前他被拘留在金陵的驿館,隻有秦淮河上的孤月伴着他這個無法入眠的人。秦淮河,是流經金陵的一條河。這兩句表明,現實雖然是如此殘酷,但頑強的鬥争的精神卻仍使作者激動不已。

    (鄧剡創作說)

  亡國之痛是此詞上片的主旋律,“水天空闊,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感歎金陵的水闊天空。“世間英物”,指的是文天祥。面對長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長江險阻,能拒曹兵,爲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沒有天的幫助,隻能遭人憐惜。“東風”如此不公平,可恨之極。這兩句,淩空而來,磅礴的氣勢之中,蘊含着無限悲痛。随即引出許多感歎。“蜀鳥吳花殘照裏,忍見荒城頹壁”,寫金陵城中殘垣斷壁的慘象。“蜀鳥”,指産于四川的杜鵑鳥,相傳爲蜀亡國之君杜宇的靈魂托身。在殘陽夕照中聽到這種鳥的叫聲,令人頓覺特别感到凄切。“吳花”,即曾生長在吳國宮中的花,現在在殘陽中開放,有過亡國之苦,好像也蒙上了一層慘淡的色彩。凄慘的景象,使人不忍目睹;蜀鳥的叫聲,更叫人耳不忍聞。

  “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

恨憑誰雪?”,杜牧曾寫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這本是一個大膽的曆史的假設,現在居然成了現實。借曆史故事,描寫江山易主的悲哀。三年前元軍已把謝、全二太後擄去。“金人秋淚”典出自魏明帝時,曾派人到長安把漢朝建章宮前的銅人搬至洛陽,傳說銅人在被拆卸時流下了眼淚。但宋朝亡國,國亡數被遷移,此恨難消。“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寶劍是力量的象征,奇傑是膽略的化身,所向披靡。可如今,卻空有精氣上沖鬥牛的寶劍和文天祥這樣的人物。對文天祥的失敗,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詞的上片情景交融。金陵風物是曆代詞人詠歎頗多的。但此詞把其作爲感情的附着物融入感情之中,别有一番風韻。蜀鳥、吳花、殘垣斷壁,是一種慘象,但表現了作者複雜的情感。

  下片主要寫情,表達對文天祥的傾慕、期望和惜别之情。“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裏,屬扁舟齊發。”頌揚文天祥與元人作鬥争的膽略與勇氣。幾年前文天祥被元軍扣留,乘機逃脫,繞道海上,曆盡千辛萬苦回到南方。正爲“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

  鄧剡前面跳海未死,這次又病而求醫,爲的是“留醉眼”,等文天祥東山再起,再起複宋大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睨柱吞

嬴”,趙國丞相蔺相如身立秦庭,持璧睨柱,氣吞秦王的那種氣魄:“回旗走懿”指的是蜀國丞相諸葛亮死了以後還能把司馬懿吓退的那種威嚴。用典故寫出對文天祥的期望之情。這自然是贊許,也是期望。“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最後再轉到惜别上來,孤月意喻好友的分離、各人将形單影隻了。作者雖然因病不能随之北上,但将在一個又一個的不眠之夜中爲友人祈盼。這句話雖然普遍,但朋友之情,家國之悲深蘊其中。

  這詞在藝術上的特色除了寫情寫景較爲融洽之外,還用典頗多。借曆史人物,抒發自己胸臆。各種曆史人物都已出現,較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這阕詞用東坡居士詞原韻,難度極大,但仍寫得氣沖鬥牛,感人肺腑,是因爲這其中蘊含着真情。

創作背景

  鄧剡和文天祥是同鄉好友。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爲虜。次年鄧剡拘押在一地,又一同被押解北上元都。到金陵時,鄧剡因病留下,文天祥繼續北上。臨别之際,感觸良多。鄧剡作詞贈天祥,爲好友壯行。詞中融彙亡國之痛和别友之情,将曆史的一瞬,定格在這樣一種鏡頭。

作者簡介

鄧剡(1232-1303),字光薦,又字中甫,號中齋。廬陵人(今江西省吉安縣永陽鎮鄧家村)。南宋末年愛國詩人、詞作家,第一個爲文天祥作傳的人。他與文天祥、劉

辰翁是白鹭洲書院的同學。

出自宋代邓剡的《酹江月·驿中言别》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译文注释

译文面对水天相连的长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帮忙,竟让元军打败了我们。春天来了,杜鹃鸟在哀啼,夕阳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么忍心去看被元军摧毁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们的妇女和珍贵文物被敌人掳掠一空,连我自己也当了俘虏,真不知道靠谁才能报仇。我是多么的痛悔,可惜了我的那把宝剑,它还以为我是个豪杰呢。回想不久以前,为了抗击元军,我曾经摆脱敌人严密的监视坐了小船,经过海路,到南方举起抗元的大旗。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何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注释金人:谓魏明帝迁铜人、承露盘等汉时旧物,铜人潸然泪下之事。堂堂剑气:指灵剑奇气,上冲斗牛,得水化龙事。斗牛:二十八宿之斗、牛二宿也。斗音抖

抖,南斗,非北斗七星之谓也。二十八宿,亦称“二十八舍”、“二十八星”。古天象家以黄道带与赤道带两侧绕天一周,选二十八星为观测所用标志,即“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东西南北四方及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配之,谓“四象”。二十八宿自北斗斗柄所指之角宿始,自西向东分列如下,东方苍龙者,角、亢、氏、房、心、尾、箕也;北方玄武者,斗、牛、女、虚、危、室、壁也;西方白虎者,奎、娄、胃、昴、毕、觜、参也;南方朱雀者,井、鬼、柳、星、张、翼、轸也。玄武,龟蛇也。睨柱吞嬴:谓战国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故事。回旗走懿:谓诸葛亮遗计吓退司马懿事。

鉴赏

  (文天祥创作说)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为了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精炼的语言之中,文天祥较多地借用了典故和前人诗歌的意境。

  开头三句回忆抗元斗争的失败。这里借用了三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火烧曹操船队的典故据说那次正好碰上东南风,仿佛老天有意帮助周瑜成功一般。可是南宋军队凭借长江天险却未能抵挡住元军,又仿佛老天不肯帮忙似的。“水天空阔”写长江水面宽阔,本来正是阻挡敌人的有利条件。“不借”,不肯帮助。“英物”,英雄人物,这里指抗元将士。

  “蜀鸟

吴花残照里”到“此恨凭谁雪”,写这次途经金陵时所见。“蜀鸟”指子规,也就是杜鹃鸟,相传它是蜀国望帝死后变化成的,啼声凄厉。“吴花”指吴地的花草,三国时金陵是吴的国都。“残照”指夕阳的照射。“铜雀春情”是化用唐人杜牧的两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赤壁之战要不是东南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曹操的军队早就打过了长江,把乔家两姊妹(孙策及周瑜的妻子)掳去关在曹操造的有名的铜雀台里了。杜牧的诗只是一种假设。但南宋灭亡时宫中嫔妃确实遭到元军掳掠,所以文天祥用“铜雀春情”来指这件史实。“金人秋泪”,汉武帝曾在长安的宫中用铜铸造了一个重千斤的仙人,也叫金人,汉亡以后魏明帝曾派人到长安去搬取这个铜人,据说铜人不愿离开故土,竟流下眼泪来。这里借指南宋灭亡后珍贵文物被元军劫掠一空。总之,文天祥这次经过金陵,满眼都是金人破坏后的残破景象,使他心中充满了仇恨。但他又痛苦地想到:自己已经被俘,很难再重整旗鼓,仇恨和耻辱无法被洗刷。

  “堂堂剑气”两句是懊恨自己的失败。古人传说好的宝剑,有精气上通于天。“斗牛”指北斗星和牵牛星。“空认奇杰”,白白地认我为英雄。这两句是说自己所佩的宝剑倒是把好剑,剑

气上冲斗牛,可惜自己已经落入敌手,辜负了这口把自己当作英杰的好剑。

  词的下片回顾抗元斗争的艰苦经历并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决心。

  “那信江海余生”以下三句,是记一二七六年他从镇江摆脱元兵监视,经海路南逃的事。“江海余生,南行万里”,是说他那次先逃到通州(今江苏南通市),然后乘小船(扁舟)出海继续南行。“余生”等于说幸存的生命。“鸥盟”原指与海鸥交朋友,这里借指抗元战友。“醉眼”原指喝醉酒看东西,“留醉眼”是深情地看的意思。“涛生云灭”指战局的风云变幻。这两句说明他之所以南行万里是为了寻找战友共举抗元大业。“睨柱吞嬴”以下三句用了两个典故。“睨柱吞嬴”用蔺相如的故事。战国时代,秦王提出用十五个城池换取赵国的美玉和氏璧,蔺相如奉赵王之命送璧到秦国,看到秦王没有用十五城来换璧的诚意,就拿着和氏璧怒发冲冠地倚柱而立,警告秦王说:如要夺璧,宁可将璧在柱子上击碎!秦王不敢强夺。“睨柱”就是眼睛斜盯住柱子看的意思。“吞嬴”是说蔺相如怒气冲天象要吞掉秦王似的。“回旗走懿”,是用三国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死于军中,司马懿领军来追,蜀军突然回师(回旗),竟把司马懿吓退。文天祥用这两个典故表示自己大义凛

然,不畏强敌,就是死了也决不放过敌人。“千古冲冠发”,是讲千百年前,蔺相如怒发冲冠警告秦王的事。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意思是说上面讲的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眼前他被拘留在金陵的驿馆,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伴着他这个无法入眠的人。秦淮河,是流经金陵的一条河。这两句表明,现实虽然是如此残酷,但顽强的斗争的精神却仍使作者激动不已。

    (邓剡创作说)

  亡国之痛是此词上片的主旋律,“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感叹金陵的水阔天空。“世间英物”,指的是文天祥。面对长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长江险阻,能拒曹兵,为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没有天的帮助,只能遭人怜惜。“东风”如此不公平,可恨之极。这两句,凌空而来,磅礴的气势之中,蕴含着无限悲痛。随即引出许多感叹。“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写金陵城中残垣断壁的惨象。“蜀鸟”,指产于四川的杜鹃鸟,相传为蜀亡国之君杜宇的灵魂托身。在残阳夕照中听到这种鸟的叫声,令人顿觉特别感到凄切。“吴花”,即曾生长在吴国宫中的花,现在在残阳中开放,有过亡国之苦,好像也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凄惨的景象,使人不忍目睹;蜀鸟的叫声,更叫人耳不忍闻。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

恨凭谁雪?”,杜牧曾写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这本是一个大胆的历史的假设,现在居然成了现实。借历史故事,描写江山易主的悲哀。三年前元军已把谢、全二太后掳去。“金人秋泪”典出自魏明帝时,曾派人到长安把汉朝建章宫前的铜人搬至洛阳,传说铜人在被拆卸时流下了眼泪。但宋朝亡国,国亡数被迁移,此恨难消。“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宝剑是力量的象征,奇杰是胆略的化身,所向披靡。可如今,却空有精气上冲斗牛的宝剑和文天祥这样的人物。对文天祥的失败,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金陵风物是历代词人咏叹颇多的。但此词把其作为感情的附着物融入感情之中,别有一番风韵。蜀鸟、吴花、残垣断壁,是一种惨象,但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下片主要写情,表达对文天祥的倾慕、期望和惜别之情。“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颂扬文天祥与元人作斗争的胆略与勇气。几年前文天祥被元军扣留,乘机逃脱,绕道海上,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南方。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邓剡前面跳海未死,这次又病而求医,为的是“留醉眼”,等文天祥东山再起,再起复宋大业。“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睨柱吞

嬴”,赵国丞相蔺相如身立秦庭,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那种气魄:“回旗走懿”指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死了以后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种威严。用典故写出对文天祥的期望之情。这自然是赞许,也是期望。“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最后再转到惜别上来,孤月意喻好友的分离、各人将形单影只了。作者虽然因病不能随之北上,但将在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中为友人祈盼。这句话虽然普遍,但朋友之情,家国之悲深蕴其中。

  这词在艺术上的特色除了写情写景较为融洽之外,还用典颇多。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胸臆。各种历史人物都已出现,较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这阕词用东坡居士词原韵,难度极大,但仍写得气冲斗牛,感人肺腑,是因为这其中蕴含着真情。

创作背景

  邓剡和文天祥是同乡好友。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为虏。次年邓剡拘押在一地,又一同被押解北上元都。到金陵时,邓剡因病留下,文天祥继续北上。临别之际,感触良多。邓剡作词赠天祥,为好友壮行。词中融汇亡国之痛和别友之情,将历史的一瞬,定格在这样一种镜头。

作者简介

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他与文天祥、刘

辰翁是白鹭洲书院同学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6301.html

上一篇:休拊髀,都生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