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8 06:03:08

出自宋代張元幹的《石州慢·寒水依痕》

寒水依痕,春意漸回,沙際煙闊。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數枝争發。天涯舊恨,試看幾許消魂,長亭門外山重疊。不盡眼中青,是愁來時節。情切。畫樓深閉,想見東風,暗銷肌雪。辜負枕前雲雨,尊前花月。心期切處,更有多少凄涼,殷勤留與歸時說。到得卻相逢,恰經年離别。

賞析一

  此詞是作者晚年離鄉思歸之作。在冬去春來,大地複蘇的景象中,作者觸景生情,在詞中表達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思鄉之念。

  “寒水依痕”之句,點出了初春的時節,但這是運用杜甫的成句。杜甫《冬深》:“花葉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霞随類影,寒水各依痕”。後二句采用杜甫《阆水歌》“正憐日破浪花出,更複春從沙際歸”詩意。這裏融詩景于詞境,别有一番氣象,而一“漸”字,更爲初春即将解凍的溪水增添一股新的活力。詞人從迷茫開闊的景象中,感受到蓬勃生機和溫暖的春意。“溪梅”二句用特寫手法刻畫報春的信息——梅花的開放。和煦的陽光照耀着一切,溪邊梅樹疏落的枝條上綻露出朵朵花苞,散發出誘人的清香,使人感到無限美好。這是冬去春來的美好象征,也是展望一年的最好季節,然而這并不能引起詞人心靈的歡悅,相反卻萌生出離愁與苦恨。

  “天涯”以下數句

句,由寫景轉入抒情。“舊恨”二字,揭示出詞人郁積在心中的無限的離愁别恨。“消魂”是用江淹《别賦》的詩句:“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這裏用設問的句式領起下文。“長亭”以下三句,進一層叙寫消魂的景色。在那長亭門外,詞人舉目望去,映入眼簾的隻是望不盡頭的重重疊疊的青山。連綿起伏的山巒,猶如心中無窮的愁緒,正是“吳山點點愁”,春日的景象,成了犯愁的時節。

  下片換頭“情切”二字,承上轉下。詞人宕開筆力,由景物描寫轉而回憶昔日夫婦之情。而此時雖然離别遠行,但綿綿情思卻是割會不斷的。“畫樓”以下三句,虛景實寫,設想閨人獨居深樓,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歸,漸漸地形體消瘦下去。緊接着“枕前雲雨”,借用典故暗射夫婦情意。宋玉《高唐賦》序中說,楚王夢中與神女相會高唐,神女自謂:“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指男女歡合。這與下句“尊前花月”,都是寫夫婦間共同的甜蜜生活。

  但因爲離别在外,枕邊之歡,尊前之樂,都可想而不可及。詞人内心所殷切盼望的,是回來與親人相見,訴說在外邊思家時心底的無限凄涼孤獨的情味。“心期切處”三句所寫,是自己的離愁,與上“畫樓”三句寫家裏人的别恨形成對照。彼此愁思的産

生,同是由于“孤負”兩句所說的事實而引起。這樣寫雖是分寫雙方,實際上卻渾然一體,詞筆前後回環呼應,十分來嚴謹細緻。歇拍“到得再相逢,恰經年離别”緊承上句“歸時”。言到等歸來重見,已是“離别經年”了。言下對于此别,抱憾甚深,重逢之喜,猶似不能互相抵觸。寫别恨如此強調,宋詞中亦少見,并非無故。

  這首詞作由景入情,脈絡分明,從表象上看,似乎僅僅抒寫夫婦間離愁别恨,但詞中運用比興寄托,确實寓寄着更深一層的思想感情。《蓼園詞選》中說:“仲宗于紹興中,坐送克铨及李綱詞除名。起三句是望天意之回。‘寒枝競發’,是望谪者複用也。‘天涯舊恨’至‘時節’是目斷中原又恐不明也。‘想見東風消肌雪’,是遠念同心者應亦瘦損也。‘負枕前雲雨’,是借夫婦以喻朋友也。因送友而除名,不得已而托于思家,意亦苦矣。”自常州詞派強調借詞有所寄托以來,後世評詞者往往求其有無寄托。從張元幹後期遭受壓抑不平的情況來看,在南宋朝廷屈辱求和。權奸當道而主戰有罪的險惡的社會環境裏,他的内心有着難以明言的苦衷,故詞中“借物言志”,寄意夫妻之情,黃蓼園所雲并非純爲主觀臆斷,但如此分解,恐怕就難免有穿鑿附會之嫌了。

創作背景

  張元斡本是南宋抗戰

名臣李綱的行營屬官,因不願與奸臣秦桧同朝,晚年漫遊江浙等地,客死他鄉。詞别本題爲“感舊”。詞人寫晚年離鄉思歸之情,在冬去春來,大地複蘇的景象中,寄寓了詞人對妻子、對家鄉的深深的思念,也體現張元斡詞在激昂悲壯之外的細膩深情的另一面。

作者簡介

元幹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幹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随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出自宋代张元干的《石州慢·寒水依痕》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赏析

  此词是作者晚年离乡思归之作。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作者触景生情,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思乡之念。

  “寒水依痕”之句,点出了初春的时节,但这是运用杜甫的成句。杜甫《冬深》:“花叶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后二句采用杜甫《阆水歌》“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诗意。这里融诗景于词境,别有一番气象,而一“渐”字,更为初春即将解冻的溪水增添一股新的活力。词人从迷茫开阔的景象中,感受到蓬勃生机和温暖的春意。“溪梅”二句用特写手法刻画报春的信息——梅花的开放。和煦的阳光照耀着一切,溪边梅树疏落的枝条上绽露出朵朵花苞,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使人感到无限美好。这是冬去春来的美好象征,也是展望一年的最好季节,然而这并不能引起词人心灵的欢悦,相反却萌生出离愁与苦恨。

  “天涯”以下数句

句,由写景转入抒情。“旧恨”二字,揭示出词人郁积在心中的无限的离愁别恨。“消魂”是用江淹《别赋》的诗句:“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这里用设问的句式领起下文。“长亭”以下三句,进一层叙写消魂的景色。在那长亭门外,词人举目望去,映入眼帘的只是望不尽头的重重叠叠的青山。连绵起伏的山峦,犹如心中无穷的愁绪,正是“吴山点点愁”,春日的景象,成了犯愁的时节。

  下片换头“情切”二字,承上转下。词人宕开笔力,由景物描写转而回忆昔日夫妇之情。而此时虽然离别远行,但绵绵情思却是割会不断的。“画楼”以下三句,虚景实写,设想闺人独居深楼,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归,渐渐地形体消瘦下去。紧接着“枕前云雨”,借用典故暗射夫妇情意。宋玉《高唐赋》序中说,楚王梦中与神女相会高唐,神女自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指男女欢合。这与下句“尊前花月”,都是写夫妇间共同的甜蜜生活。

  但因为离别在外,枕边之欢,尊前之乐,都可想而不可及。词人内心所殷切盼望的,是回来亲人相见,诉说在外边思家时心底的无限凄凉孤独的情味。“心期切处”三句所写,是自己的离愁,与上“画楼”三句写家里人的别恨形成对照。彼此愁思的产

生,同是由于“孤负”两句所说的事实而引起。这样写虽是分写双方,实际上却浑然一体,词笔前后回环呼应,十分来严谨细致。歇拍“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紧承上句“归时”。言到等归来重见,已是“离别经年”了。言下对于此别,抱憾甚深,重逢之喜,犹似不能互相抵触。写别恨如此强调,宋词中亦少见,并非无故。

  这首词作由景入情,脉络分明,从表象上看,似乎仅仅抒写夫妇间离愁别恨,但词中运用比兴寄托,确实寓寄着更深一层的思想感情。《蓼园词选》中说:“仲宗于绍兴中,坐送克铨及李纲词除名。起三句是望天意之回。‘寒枝竞发’,是望谪者复用也。‘天涯旧恨’至‘时节’是目断中原又恐不明也。‘想见东风消肌雪’,是远念同心者应亦瘦损也。‘负枕前云雨’,是借夫妇以喻朋友也。因送友而除名,不得已而托于思家,意亦苦矣。”自常州词派强调借词有所寄托以来,后世评词者往往求其有无寄托。从张元干后期遭受压抑不平的情况来看,在南宋朝廷屈辱求和。权奸当道而主战有罪的险恶的社会环境里,他的内心有着难以明言的苦衷,故词中“借物言志”,寄意夫妻之情,黄蓼园所云并非纯为主观臆断,但如此分解,恐怕就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嫌了。

创作背景

  张元斡本是南宋抗战

名臣李纲的行营属官,因不愿与奸臣秦桧同朝,晚年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词别本题为“感旧”。词人写晚年离乡思归之情,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寄寓了词人对妻子、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也体现张元斡词在激昂悲壮之外的细腻深情的另一面。

作者简介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4431.html

上一篇: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