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1 09:06:42

出自唐代李白的《春日獨酌二首》

東風扇淑氣, 水木榮春晖。白日照綠草, 落花散且飛。孤雲還空山, 衆鳥各已歸。彼物皆有讬, 吾生獨無依。對此石上月, 長歌醉芳菲。

我有紫霞想,緬懷滄州間。且對一壺酒,澹然萬事閑。橫琴倚高松,把酒望遠山。長空去鳥沒,落日孤雲還。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顔。

譯文及注釋

譯文東風吹來了美好之氣,水與樹木榮耀着春天的光輝。太陽照耀着綠草,花兒在枝頭散落飄飛。孤雲在日暮時還回空山,衆鳥也各自還巢而歸。這些物體都有所寄托,我的殘生卻孤獨無依。對着這映在石上的月光,無奈何隻有在芳草中長歌沉醉。

我曾有修煉成仙的向往,也緬懷隐居江湖之間。現在惟有對着面前的這壺酒,淡然萬事而落得孤閑。倚着高松且将弦琴橫放,把着酒杯伫望着遠山。飛鳥在長空中飛盡,孤雲在落日中回還。隻是悲傷我老衰如同這光景已晚,轉眼間已成了凋悴的容顔。

注釋扇淑氣:《南史·衡陽王義季傳》:“陽和扇氣,播厥之始。” 《文選》卷二八陸機《悲哉行》:“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張銑注:“淑,美也。” 唐太宗《春日玄武門宴群臣》:“诏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水木句:鹹本作水本。誤。歌醉:蕭本、玉本、郭本、劉本、嚴評本、全唐詩本、王本俱作醉歌。

。全唐詩本注雲:“一作歌醉。”紫霞想:謂升仙。陸機《前緩聲歌》:“輕舉乘紫霞。”州間:謂隐居江湖。且:蕭本、玉本、郭本、劉本、朱本、嚴評本、全唐詩本俱作思。全唐詩本注:“一作且。”但悲句:悲,蕭本、玉本、郭本、劉本、嚴評本、全唐詩本、王本俱作恐。光:朱本作佳。宿昔:早晚之意,謂時間短暫。秋顔,老衰的容顔。

賞析

  這兩首詩抒寫詩人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之情,表達了作者因年老求仙不得而産生的孤獨之意。

  第一首詩前四句寫作者對春天美景的愛惜,也抒發作者對生命的感慨。東風吹來美好之氣遍于天地之間,樹木在春光中欣欣向榮。燦爛的陽光照耀得芳草遍地生綠。但到了暮春之時,花朵散落飛揚,因此感歎自然規律的不可轉移。後六句從日暮時孤雲衆鳥各有所歸,想到自然中的萬物皆有所托,而自己卻漂泊無依。因此舉杯對着石上之月,邀之共飲,以達長醉歌春日之芳菲。情調既是感傷,也是豁達。

  第二首詩開頭說自己原有隐居之意,想象自己對着一壺酒,過着閑雲野鶴的生活。接着具體描繪隐居的生活圖景:“橫琴倚高松,把酒望遠山。長空去鳥沒,落日孤雲還。”這幾句滿含出世之意,甚似王維的詩境。最後筆鋒一轉,發出時光易逝、生命苦短的感歎,隐含了理想

抱負難以實現的悲情。

創作背景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冬李白因貧病來投當塗令李陽冰,次年初春,病稍好轉,起居有能,但終因年老、求仙不得而産生“吾生無依”的孤獨。這組詩即創作于此時。詹本雲:“第二首雲:‘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顔。’似中晚年之作。安注系此詩于開元二十五年,謂:‘似本年閑居安陸時作。’恐非。”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春日独酌二首》

风扇淑气, 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 落花散且飞。孤云还空山, 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讬, 吾生独无依。对此石上月, 长歌醉芳菲。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州间。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译文注释

译文东风吹来了美好之气,水与树木荣耀着春天的光辉。太阳照耀着绿草,花儿在枝头散落飘飞。孤云在日暮时还回空山,众鸟也各自还巢而归。这些物体都有所寄托,我的残生却孤独无依。对着这映在石上的月光,无奈何只有在芳草中长歌沉醉。

我曾有修炼成仙的向往,也缅怀隐居江湖之间。现在惟有对着面前的这壶酒,淡然万事而落得孤闲。倚着高松且将弦琴横放,把着酒杯伫望着远山。飞鸟在长空中飞尽,孤云在落日中回还。只是悲伤我老衰如同这光景已晚,转眼间已成了凋悴的容颜。

注释扇淑气:《南史·衡阳王义季传》:“阳和扇气,播厥之始。” 《文选》卷二八陆机《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张铣注:“淑,美也。” 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诏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水木句:咸本作水本。误。歌醉: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醉歌。

。全唐诗本注云:“一作歌醉。”紫霞想:谓升仙。陆机《前缓声歌》:“轻举乘紫霞。”州间:谓隐居江湖。且: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思。全唐诗本注:“一作且。”但悲句:悲,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恐。光:朱本作佳。宿昔:早晚之意,谓时间短暂。秋颜,老衰的容颜。

赏析

  这两首诗抒写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的孤独之意。

  第一首诗前四句写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爱惜,也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慨。东风吹来美好之气遍于天地之间,树木在春光中欣欣向荣。灿烂的阳光照耀得芳草遍地生绿。但到了暮春之时,花朵散落飞扬,因此感叹自然规律的不可转移。后六句从日暮时孤云众鸟各有所归,想到自然中的万物皆有所托,而自己却漂泊无依。因此举杯对着石上之月,邀之共饮,以达长醉歌春日之芳菲。情调既是感伤,也是豁达。

  第二首诗开头说自己原有隐居之意,想象自己对着一壶酒,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接着具体描绘隐居的生活图景:“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这几句满含出世之意,甚似王维的诗境。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时光易逝、生命苦短的感叹,隐含了理想

抱负难以实现的悲情。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冬李白因贫病来投当涂令李阳冰,次年初春,病稍好转,起居有能,但终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吾生无依”的孤独。这组诗即创作于此时。詹本云:“第二首云:‘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似中晚年之作。安注系此诗于开元二十五年,谓:‘似本年闲居安陆时作。’恐非。”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0627.html

上一篇: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