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赏析

发布时间:2024-03-13 15:14:28

彭蠡湖中望廬山① - 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挂席候明發,眇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當曉空。
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岩栖者,畢趣當來同。① 彭蠡湖:即今鄱陽湖。
② 太虛:古人稱天爲太虛。“太虛”二句:古諺雲:“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③ 挂席:揚帆。明發:黎明。
④ 匡阜:廬山别名。廬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總名匡廬。九江:即指浔陽江。
⑤ 香爐:廬山北峰名。
⑥ 尚子:東漢隐士,事見《後漢書·逸民傳》。遠公:即僧人慧遠。
⑦ 星霜:星宿,一年循環周轉一次;霜,每年因時而降。故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這首詩是作者漫遊東南各地、途經鄱陽湖時的作品。
  孟浩然寫山水詩往往善于從大處落筆,描繪大自然的廣闊圖景。第一二兩句就寫得氣勢磅礴,格調雄渾。遼闊無邊的太空,懸挂着一輪暈月,景色微帶朦胧,預示着“天風”将要來臨。“月暈而風”,這一點,“舟子”是特别敏感的。這就爲第三句“挂席候明發”開辟了道路。第四句開始進入題意。雖然沒有點明彭蠡湖,但“渺漫”這個雙聲詞,已顯示出煙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進一步扣題。“匡阜”是廬山的别稱。作者“見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進中,“勢壓九江雄”的“壓”字,寫出了廬山的巍峨高峻。“壓”字之前,配以“勢”字,頗有雄鎮長江之濱,有意“壓”住滔滔江流的雄偉氣勢。這不僅把靜卧的廬山寫活了,而且顯得那樣虎虎有生氣。
  以下四句,緊扣題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葉扁舟,遠望高山,卻是一片“黛色”。這一“黛”字用得好。“黛”爲青黑色,這既點出蒼翠濃郁的山色,又暗示出淩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時間的推移,東方漸漸顯露出魚肚白。高聳的廬山,在“曙空”中,顯得分外妩媚。
  天色漸曉,紅日東升,廬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爐峰,抹上一層日光,讀者是不難想象其美麗的。而“瀑水噴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贊歎不已。以虹爲喻,不僅表現廬山瀑布之高,而且顯示其色。飛流直下,旭日映照,煙水氤氲,色如雨後之虹,高懸天空,是多麽絢麗多彩。
  這樣秀麗的景色,本該使人流連忘返,然而,卻勾起了作者的滿腹心事。“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脫隐逸的思想。“尚子”指尚長,東漢隐士;“遠公”指慧遠,東晉高僧,他本來是要到羅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屆浔陽,見廬峰清淨,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東林。“追”“懷”二字,包含了作者對這兩位擺脫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麽敬仰和愛戴;詩人望廬山,思伊人,多麽想留在廬山歸隐呀,然而卻沒有,爲什麽呢?
  “我來限于役”以下四句,便回答了這個問題。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爲“于役”,他還要繼續到長江下遊江浙等省的廣大地區去漫遊,現在整個行程還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時間卻将要完了。“淮海”、“星霜”這個對偶句,用時間與地域相對,極爲工穩而自然,這就更突出了時間與空間的矛盾,從而顯示出作者急迫漫遊的心情。這對“久欲追尚子”兩句說來是一個轉折,表現了隐逸與漫遊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畢趣當來同”,對以上四句又是一個轉折。“岩栖者”自然是指那些隐士高僧。“畢趣”的“畢”應作“盡”講,“趣”指隐逸之趣。意思是盡管現在不留在廬山,但将來還是要與“岩栖者”共同歸隐的。表現出對廬山的神往之情。
  這雖是一首古詩,但對偶句相當多,工穩、自然而且聲調優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當曙空”中的“黯黮”與“峥嵘”,都是疊韻詞。形容顔色的兩字,都帶“黑”旁,形容山高的兩字都帶“山”旁。不僅意義、詞性、聲調相對,連字形也相對了。《全唐詩》稱孟詩“伫興而作,造意極苦”,于此可見一斑。
  此詩結構極爲緊密。由“月暈”而推測到“天風”,由“舟子”而寫到“挂席”,坐船當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見廬山。這種聯系都是極爲自然的。廬山給人第一個印象是氣勢雄偉;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絢麗多彩。見廬山想到“尚子”和“遠公”,然後寫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順理成章,句句相連,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毫無跳躍的感覺。作者巧妙地把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變化,思想的矛盾,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正是它結構之所以緊密的秘密所在。
  
(李景白)【作品評述彭蠡湖中望廬山①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挂席候明發,眇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當曉空。
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岩栖者,畢趣當來同。

以上就是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賞析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彭蠡湖中望庐山① -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① 彭蠡湖:即今鄱阳湖。
② 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太虚”二句:古谚云:“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③ 挂席:扬帆。明发:黎明。
④ 匡阜:庐山别名。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九江:即指浔阳江。
⑤ 香炉:庐山北峰名。
⑥ 尚子:东汉隐士,事见《后汉书·逸民传》。远公:即僧人慧远。
⑦ 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故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这首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
  孟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
  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
  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是多么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尚子”指尚长,东汉隐士;“远公”指慧远,东晋高僧,他本来是要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么敬仰和爱戴;诗人望庐山,思伊人,多么想留在庐山归隐呀,然而却没有,为什么呢?
  “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便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现在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岩栖者”自然是指那些隐士高僧。“毕趣”的“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意思是尽管现在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虽是一首古诗,但对偶句相当多,工稳、自然而且声调优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中的“黯黮”与“峥嵘”,都是叠韵词。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不仅意义、词性、声调相对,连字形也相对了。《全唐诗》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于此可见一斑。
  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当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李景白)【作品评述彭蠡湖中望庐山①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以上就是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赏析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不能:...[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37415.html

上一篇:征人怨 征人怨唐柳中庸古诗

下一篇:更多古诗文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