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04 10:05:40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随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譯文及注釋

譯文昨天夜裏北鬥星的鬥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裏耕作的農夫,扛着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注釋元日:農曆正月初一。鬥:指北鬥星。回北:指北鬥星的鬥柄從指向北方轉而指向東方。古人認爲北鬥星鬥柄指東,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起:開始。東:北鬥星鬥柄朝東。強仕:強仕之年,即四十歲。無祿:沒有官職。祿:官吏的薪俸。尚:還。桑野:種滿桑樹的田野。就:靠近。耕父:農人。荷:扛,擔。占(zhān):推測占氣候:根據自然氣候推測一年收成的好壞。

賞析

  詩的首聯寫鬥轉星移,歲月不居,昨晚除夕還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來就已經是和煦的春天。這兩句通過鬥柄指北向東轉動的快速過程顯示時間的推移,節序的更替,暗點了題中的“元日”。

  颔聯寫詩人已進入四十歲的壯年時期,本應出仕,大有作爲,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職,雖然如此,他對農事還是非常重視,非常

常關心。這一聯概述了詩人仕途的遭際,表露了他的農本思想,體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貴品質。詩人既初隐于鹿門,不僅結交了大批淳樸善良的農夫野老;同時又直接參與了田事勞作。自然有了對農村的深厚的感情,憂喜以共,苦樂同心。但另方面,作爲一個有理想的知識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沒有奮飛沖天的幻想,正是這樣,在詩句裏才有“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的歎息。時代的隐者都有遠大的志趣。所以無論他的出山或其後的再次歸田,都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對農村鄉土真摯的愛戀。

  頸聯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園牧歌圖。白天。在田間,詩人和農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詩人荷鋤伴牧童一道回歸村莊。由此,人們仿佛可以看到詩人與農父并肩勞動,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長”的情景;仿佛可以聽到詩人與“短笛無腔信口吹”的牧童應和的笛音歌聲,從而深深地體味到田園風光的美好,田園生活的快樂。

  尾聯扣題,明确點題,寫田家元日之際憑借占蔔紛紛預言今年是一個豐收年。顯然,這首詩沒有狀寫辭舊迎新的熱鬧,沒有抒發節日思親的情感,而是将詩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節日氣氛之中,令人讀來自覺有一種和諧自然之美。

  詩中首尾兩聯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民非常

重視觀測天象,注意氣候、節令與農業生産的關系,其中雖有某種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從生産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價值。中間兩聯叙寫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說明他的鹿門隐居隻是爲了取得清高的聲望,以便得到引薦達到入仕的目的。這首詩既歎自己的不遇,惜壯志之難伸;又複悲天憫人,憂農收之不豐,隐然有一心以天下爲己任的懷抱。本來,士各有志,人各有願;而在總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總趨于一個定向:願年年月圓花好,願歲歲人壽年豐。隻不過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

  這首詩叙寫了詩人新年伊始的心緒。前四句寫時光匆匆,又一年開始了,自己已屆四十,仍未做官,不禁産生淡淡的哀傷。後四句寫自己與牧童、農人一起推測氣候、年成,不覺又有一絲自适之情。全詩沒有明顯的起伏,語調平和,而靜味深長。尾句“共說此年豐”當有雙重含義:一是指農田耕種的豐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長安赴試有一個好的結果。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開元十五年(727)春節,詩人寫他自己去長安應試時的親身感受。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

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诏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隐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译文注释

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注释元日:农历月初一。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近。耕父:农人。荷:扛,担。占(zhān):推测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赏析

  诗的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晚除夕还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就已经是和煦的春天。这两句通过斗柄指北向东转动的快速过程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中的“元日”。

  颔联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重视,非常

关心。这一联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的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诗人既初隐于鹿门,不仅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的农夫野老;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自然有了对农村的深厚的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但另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的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里才有“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的叹息。时代的隐者都有远大的志趣。所以无论他的出山或其后的再次归田,都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乡土真挚的爱恋。

  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由此,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农父并肩劳动,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长”的情景;仿佛可以听到诗人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应和的笛音歌声,从而深深地体味到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快乐。

  尾联扣题,明确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显然,这首诗没有状写辞旧迎新的热闹,没有抒发节日思亲的情感,而是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令人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

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这首诗既叹自己的不遇,惜壮志之难伸;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本来,士各有志,人各有愿;而在总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总趋于一个定向: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前四句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五年(727)春节,诗人写他自己去长安应试时的亲身感受。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98911.html

上一篇: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两眉何处月如钩?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