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9 01:08:08

出自宋代賀鑄的《子夜歌·三更月》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别。吞聲别,隴頭流水,替人嗚咽。譯文及注釋

譯文深夜的月光照着庭中的梨花如同冬日的白雪,相思的情懷有說不盡的凄然就像是杜鵲啼血。遠去的遊子爲什麽沒有了音信,當時在柔桑夾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聲和你道别。隻有那隴頭的流水仿佛知道我的心意,發出潺潺的聲響像是在替我哭泣。

注釋子夜歌:即《憶秦娥》。《子夜歌》本南朝民歌,《樂府詩集》列入清商曲吳聲歌曲類。其聲哀苦。該詞情緒與之相類,兼有“三更月”之句,故襲用其題。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夜已三更,明月當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梁代蕭子顯《燕歌行》:“洛陽梨花落如雪。”杜鵑啼血:傳說杜鵑日夜悲號于深林中,口爲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見《爾雅·翼·釋鳥》)。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别:王孫别後,音信斷絕,令人想起春日桑葉初生時分的陌上離别。何許,何處。《楚辭·招隐士》雲:“王孫遊兮不歸。”李白《憶秦娥·箫聲咽》:“鹹陽古道音塵絕。”柔桑,嫩桑。《詩經·豳風·七月》:“春日載陽,……爰求柔桑。”隴頭流水,替人嗚咽:隴頭,即隴山,在今陝、

、甘交界處。《辛氏三秦記》載,時有俗歌曰:“隴頭流水,其聲嗚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關中人上隴者,還望故鄉,悲思而歌,則有絕死者。此處借之抒發離别之痛。

賞析

  這首《子夜歌》是思婦的子夜的悲歌。上阕緊扣題目描寫子夜深閨的寂寞凄涼,下阕抒發思婦的愁苦之情。詞雖是寫的傳統題材,但寫景與寫人的結合,刻畫人物的矛盾心理,卻獨具特色。

  開頭即直寫三更之月,對應詞題。然三更,午夜也,正是人們熟睡之時,三更之月,古時隻有爲某種痛苦熬煎而深夜未眠的人才能見到。這兩句形象地刻畫留下了一幅靜逸美景:皎潔的月光,恰恰映照在那庭院中盛開着的如銀似雪的梨花上,輝映出了一片銀白的世界,這種銀白的世界,對于一個深夜未眠的人看來,給予的刺激真是太強烈了。故下三句,不啻是自然而然脫口而出:“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因爲午夜總給人一種凄涼的感受,而如白似雪的梨花,又總會喚起人們一種悲哀痛苦的情緒,更不用說是在長久不寐的思婦眼中看到的。所以月光輝映下如雪似銀的梨花,所給予人的悲凄之感,簡直會使主人公哀哀欲絕,痛斷愁腸。此詞由所見月下梨花産生的悲哀之情,聯想到死後魂化杜鵑尚凄聲不斷的杜鵑鳥,由其啼血悲鳴,染血杜鵑之

花,聯想到其聲“不如歸去”,點出了月下人深夜不寐之因:原來是一個閨中少婦,切盼情郎歸來。她是那樣真摯深情,以至夜不能寐,眼望皎潔月光、如雪梨花而悲傷欲絕。

  “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别”。如果說上片中女主人公對情人的思念及由此而産生的悲哀痛苦之情,作者是借助于十分委婉隐曲的手法,以寫景的方式暗示的話,下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心理已采用直接剖析的手法。按王孫,深閨少婦所思念之人也。他音訊斷絕,無處尋覓,時間已經很長了。可憐的少婦,隻能一夜一夜地在月下徘徊,往日别時情景,幕幕躍入眼簾:分别之時,也是一個春天,柔嫩的桑葉剛剛吐出,枝葉稀疏掩映着的田間小路上,一對難舍難分的情人,強忍着悲痛,吞聲而别。“何許”狀寫閨中少婦對情人那種深刻而長久的憶念之情。“吞聲”兩字,更将一對情人分離之時欲哭不願,以免引起對方更大悲痛的那種互相體貼顧惜神情的描摹得頗爲真切動人。

  “吞聲别,隴頭流水,替人嗚咽”。田隴邊的流水,似乎也爲他們别時痛苦所感動,不斷地發出哀鳴之聲,好像也在爲他們抽泣。作者巧妙地運用融情入景之法,使無情之物帶上了一種有情的心理活動,對離别之情進一步渲染,結構上與上片結句相呼應,情調上則進

一步加深全詞的感傷哀怨氣氛。

  這首詞前片重在寫景,情由景出,後片重在寫情,化情入景。結構上景、情、景依次爲用,顯得頗渾融完整。又句短韻密,韻腳以短促有力的入聲字爲主,聲迫氣促,易于表現一種深濃強烈之情,與全詞所抒發的極度悲怆之情十分相合,不失爲一篇聲情搖曳的上乘之作。

  李笠翁謂:“作詞之料,不過情號二字,非對眼前寫景,即據心上說情,說得情出,寫得景明,即是好詞。”(《窺詞管見》)此阕字句雖少,音節雖短,卻能情景相生,風神宛然,是一首韻味深長的好詞。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 北宋詞人。字方回,號慶湖遺老。漢族,衛州(今河南衛輝)人。宋太祖賀皇後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出自宋代贺铸的《子夜歌·三更月》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译文及注释

译文深夜的月光照着庭中的梨花如同冬日的白雪,相思的情怀有说不尽的凄然就像是杜鹊啼血。远去的游子为什么没有了音信,当时在柔桑夹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声和你道别。只有那陇头的流水仿佛知道我的心意,发出潺潺的声响像是在替我哭泣。

注释子夜歌:即《忆秦娥》。《子夜歌》本南朝民歌,《乐府诗集》列入清商曲吴声歌曲类。其声哀苦。该词情绪与之相类,兼有“三更月”之句,故袭用其题。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夜已三更,明月当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梁代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日夜悲号于深林中,口为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见《尔雅·翼·释鸟》)。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王孙别后,音信断绝,令人想起春日桑叶初生时分的陌上离别。何许,何处。《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咸阳古道音尘绝。”柔桑,嫩桑。《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爰求柔桑。”陇头流水,替人呜咽:陇头,即陇山,在今陕、

、甘交界处。《辛氏三秦记》载,时有俗歌曰:“陇头流水,其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此处借之抒发离别之痛。

赏析

  这首《子夜歌》是思妇的子夜的悲歌。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思妇的愁苦之情。词虽是写的传统题材,但写景与写人的结合,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却独具特色。

  开头即直写三更之月,对应词题。然三更,午夜也,正是人们熟睡之时,三更之月,古时只有为某种痛苦熬煎而深夜未眠的人才见到。这两句形象地刻画留下了一幅静逸美景:皎洁的月光,恰恰映照在那庭院中盛开着的如银似雪的梨花上,辉映出了一片银白的世界,这种银白的世界,对于一个深夜未眠的人看来,给予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故下三句,不啻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因为午夜总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而如白似雪的梨花,又总会唤起人们一种悲哀痛苦的情绪,更不用说是在长久不寐的思妇眼中看到的。所以月光辉映下如雪似银的梨花,所给予人的悲凄之感,简直会使主人公哀哀欲绝,痛断愁肠。此词由所见月下梨花产生的悲哀之情,联想到死后魂化杜鹃尚凄声不断的杜鹃鸟,由其啼血悲鸣,染血杜鹃之

花,联想到其声“不如归去”,点出了月下人深夜不寐之因:原来是一个闺中少妇,切盼情郎归来。她是那样真挚深情,以至夜不能寐,眼望皎洁月光、如雪梨花而悲伤欲绝。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如果说上片中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及由此而产生的悲哀痛苦之情,作者是借助于十分委婉隐曲的手法,以写景的方式暗示的话,下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心理已采用直接剖析的手法。按王孙,深闺少妇所思念之人也。他音讯断绝,无处寻觅,时间已经很长了。可怜的少妇,只能一夜一夜地在月下徘徊,往日别时情景,幕幕跃入眼帘:分别之时,也是一个春天,柔嫩的桑叶刚刚吐出,枝叶稀疏掩映着的田间小路上,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人,强忍着悲痛,吞声而别。“何许”状写闺中少妇对情人那种深刻而长久的忆念之情。“吞声”两字,更将一对情人分离之时欲哭不愿,以免引起对方更大悲痛的那种互相体贴顾惜神情的描摹得颇为真切动人。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田陇边的流水,似乎也为他们别时痛苦所感动,不断地发出哀鸣之声,好像也在为他们抽泣。作者巧妙地运用融情入景之法,使无情之物带上了一种有情的心理活动,对离别之情进一步渲染,结构上与上片结句相呼应,情调上则进

一步加深全词的感伤哀怨气氛。

  这首词前片重在写景,情由景出,后片重在写情,化情入景。结构上景、情、景依次为用,显得颇浑融完整。又句短韵密,韵脚以短促有力的入声字为主,声迫气促,易于表现一种深浓强烈之情,与全词所抒发的极度悲怆之情十分相合,不失为一篇声情摇曳的上乘之作。

  李笠翁谓:“作词之料,不过情号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窥词管见》)此阕字句虽少,音节虽短,却能情景相生,风神宛然,是一首韵味深长的好词。

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93951.html

上一篇: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