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修禊近,卖饧时。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3 17:05:31

出自宋代張炎的《鹧鸪天·樓上誰将玉笛吹》

樓上誰将玉笛吹?山前水闊暝雲低。勞勞燕子人千裏,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賣饧時。故鄉惟有夢相随。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也皺眉。譯文及注釋

譯文是誰在樓上吹奏起哀怨的玉笛呢?山前,寬闊的水面被昏暗的雲霧遮蓋住了。燕子又開始忙碌着做窠。可是,我所思念的人卻遠隔千裏。眼前孤零零的,隻有一枝梨花在雨中與我作伴。修禊的日子快到了,如今正是賣糖的時候。故鄉呢,隻能在夢中追尋而已。昨夜從江邊折回來一枝新柳,雖然不是蘇堤上的,也足以令我愁眉不展了。

注釋暝(míng)雲:陰雲。勞勞:遙遠。修禊(xì):古俗春季于水濱設祭。禊,古人在水邊舉行的祓除不詳的儀式。賣饧(xíng):清明前後賣糖粥。饧,用麥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蘇堤:作者家鄉杭州的名勝,以柳聞名。

賞析

  這是一首明寫客中思家實則蘊含作者故國之思的小令。

  上片側重寫景,景中含情。起首寫因笛聲撩人心魄而引起思鄉之情。漢代馬融居平陽時,聽客舍有人吹笛甚悲,因思念洛陽親友,作《笛賦》。李白也有《春夜洛城聞笛》詩。小令從一開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鄉、故友的感情基調。次句山前水闊暝雲低”,寫作者因聞笛而起故鄉之思,不禁引頸往故鄉方向眺

眺望,然而卻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雲,這一畫面在縷縷凄側的笛聲中推出,更給人一種壓抑、低沉的感覺。所謂景語亦即情語。在這兩個畫面的背後。讀者似亦可窺見作者此時的心境。三四句繼續寫眼前所見之景。此句燕子千裏,自己也流落千裏,有如斷梗漂萍,随波逐浪。白居易《長恨歌》中形容在仙界的楊貴妃的孤寂形象。中國古代詩人似總喜以雨與黃昏爲背景來寄托其愁緒,如“丁香空結雨中愁”等等,那麽雨中梨花亦可作爲寄托愁緒之意象了。上片側重寫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現。

  “最是過變不可斷了曲意”(《詞源》),下片側重抒情,将上片壓抑在畫面背後的愁緒直抒而出。過片前三句寫自己對故鄉的懷念。“修禊”,“賣饧”均爲古代民俗,作者将兩個節日名列出,我們似可看到飄零異鄉的遊子正扳着手指算着臨近的故鄉節日。“故鄉唯有夢相随”,一個“唯有”道盡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處的深深苦衷。作者在《渡江雲》一詞中這樣形容自己飄泊他鄉的情景:“荒州古溆,斷梗疏萍,更飄流何處?”也許寫自己在夢中對故鄉的思念,尚未能盡意,接下便以具體的動作寫自己的思鄉情懷:昨夜裏不得安眠,愁緒無法排遣,漫步江頭,折得一枝新柳歸來,雖非故鄉蘇堤上的,但也

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動思鄉之愁了。楊柳原爲離别的象征,遠離故鄉折柳,實隻能徒增煩惱。作者在《朝中措》中也寫道:“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這首小令無論是寫景或抒情,都極爲自然,沒有絲毫的做作與矯飾。作者還成功地運用尋常之景,眼前之物,鋪排渲染,深切動人地把主題由淺入深、由隐至現地表露出來,顯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達情感方面的才能。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亡以後的一個暮春時節,當時作者客居他鄉,觸景生情,故國之念、故國之思油然而生,揮之不去,遂作此詩。

作者簡介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陝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将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勳貴之後,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後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雲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爲主要主張。

出自宋代张炎的《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译文注释

译文是谁在楼上吹奏起哀怨的玉笛呢?山前,宽阔的水面被昏暗的云雾遮盖住了。燕子又开始忙碌着做窠。可是,我所思念的人却远隔千里。眼前孤零零的,只有一枝梨花在雨中与我作伴。修禊的日子快到了,如今正是卖糖的时候。故乡呢,只能在梦中追寻而已。昨夜从江边折回来一枝新柳,虽然不是苏堤上的,也足以令我愁眉不展了。

注释暝(míng)云:阴云。劳劳:遥远。修禊(xì):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禊,古人在水边举行的祓除不详的仪式。卖饧(xíng):清明前后卖糖粥。饧,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赏析

  这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汉代马融居平阳时,听客舍有人吹笛甚悲,因思念洛阳亲友,作《笛赋》。李白也有《春夜洛城闻笛》诗。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

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所谓景语亦即情语。在这两个画面的背后。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此句燕子千里,自己也流落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白居易《长恨歌》中形容在仙界的杨贵妃的孤寂形象。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

  “最是过变不可断了曲意”(《词源》),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修禊”,“卖饧”均为古代民俗,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作者在《渡江云》一词中这样形容自己飘泊他乡的情景:“荒州古溆,断梗疏萍,更飘流何处?”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

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只能徒增烦恼。作者在《朝中措》中也写道:“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饰。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才能。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的一个暮春时节,当时作者客居他乡,触景生情,故国之念、故国之思油然而生,挥之不去,遂作此诗。

作者简介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修禊近,卖饧时。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92346.html

上一篇:艳歌余响,绕云萦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