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6 12:03:45

出自唐代杜甫的《新婚别》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結發爲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無乃太匆忙。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誓欲随君去,形勢反蒼黃。勿爲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自嗟貧家女,久緻羅襦裳。羅襦不複施,對君洗紅妝。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譯文及注釋

譯文菟絲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纏繞,它的蔓兒怎麽能爬得遠!把女兒嫁給就要從軍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邊!我和你做了結發夫妻,連床席一次也沒能睡暖;昨天晚上草草成親,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這婚期豈不是太短,太短!你到河陽去作戰,離家雖然不遠,可已經是邊防前線;我們還沒有舉行拜祭祖先的大禮呀,叫人怎麽好去把公婆拜見?我做女兒的時光,不論黑夜還是白天,爹媽從不讓我抛頭露面;有道是“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媽盼的是平平安安!你今天就要上戰場,我隻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間;多想跟你一塊兒去呀,隻怕是形勢緊急,軍情多變。你不用爲新婚離别難過啊,要在戰争中爲國家多多出力;我不能随

随你去,婦女跟着軍隊,恐怕會影響士氣。唉!我本是窮人家女兒,好不容易才制辦了這套絲綢的嫁衣;可從現在起我就把它脫掉,再當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你看,天上的鳥兒都自由自在地飛翔,不論大的小的,全是成對成雙;可人世間不如意的事兒本來就多啊,但願你和我兩地同心,永不相忘!

注釋菟絲:即菟絲子,一種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幹上生長。比喻女子嫁給征夫,相處難久。結發:這裏作結婚解。君妻:一作“妻子”。無乃:豈不是。河陽:今河南孟縣,當時唐軍與叛軍在此對峙。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習俗,嫁後三日,始上墳告廟,才算成婚。僅宿一夜,婚禮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姑嫜:婆婆、公公。藏:躲藏,不随便見外人。歸:古代女子出嫁稱“歸”。将:帶領,相随。這兩句即俗語所說的“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往死地:指“守邊赴河陽”。死地:冒死之地。迫:煎熬、壓抑。中腸:内心。蒼黃:同“倉皇”,匆促、慌張。這裏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煩。事戎行:從軍打仗。戎行:軍隊。“婦人”兩句:意謂婦女随軍,會影響士氣。揚:高昂。久緻:許久才制成。襦:短衣。裳:下衣。不複施:不再穿。洗紅妝:洗去脂粉,不再打扮。雙翔:成雙成對地一

起飛翔。此句寫出了女子的寂寞和對那些能夠成雙成對的鳥兒的羨慕。錯迕:錯雜交迕,就是不如意的意思。永相望:永遠盼望重聚。表示對丈夫的愛情始終不渝。

賞析

  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這首詩采用獨白的形式,全篇先後用了七個“君”字,都是新娘對新郎傾吐的肺腑之言,讀來深切感人。

  全詩大緻可分爲三段,也可以說是三層,但是這三層并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層比一層深,一層比一層高,而且每一層當中又都有曲折。這是因爲詩中人物的心情本來就是很複雜的。

  第一段,從“兔絲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寫新娘子訴說自己的不幸命運。她是剛過門的新嫁娘,過去和丈夫沒見過面,沒講過話。所以語氣顯得有些羞澀,有些吞吞吐吐。這表現在開頭兩句:“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新嫁娘這番話不是單刀直入,而是用比喻來引起的。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這時的心理狀态。兔絲,即“菟絲”,是一種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别的植物身上。“蓬”和“麻”也都是小植物,所以,寄生在蓬麻上的菟絲,它的蔓兒也就不能延長。在封建社會裏,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現在她嫁的是一個“征夫”,很難指望白頭偕老,用“菟絲附蓬麻”

的比喻非常貼切。“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這是一種加重的說法,這位新娘子之所以會傷心到這步田地,“結發爲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申明了這個問題的原因。“結發”二字,說明這個新娘子對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爲這關系到她今後一生的命運。然而,這洞房花燭之夜,卻就是生離死别之時,頭一天晚上剛結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連床席都沒有睡暖,這根本不像是結發夫妻過的生活。“無乃太匆忙”的“無乃”,是反問對方的口氣,意即“豈不是”。如果是爲了别的什麽事,匆忙相别,也還罷了,因爲将來還可以團圓,偏偏丈夫又是到河陽去作戰,将來的事且不說,眼面前,媳婦的身份都沒有明确,妻子也就無法去拜見公婆、侍候公婆。古代婚禮,新嫁娘過門三天以後,要先告家廟、上祖墳,然後拜見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兩句,點明了造成新婚别的根由是戰争;同時說明了當時進行的戰争是一次“守邊”戰争。從詩的結構上看,這兩句爲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張本。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廣大地區淪陷,邊防不得不往内地一再遷移,而此時,邊境是在洛陽附近的河陽,守邊居然守到唐王朝自己家門口來了,這不能不讓詩人感到十分可歎。所以,這兩

句也是對統治階級昏庸誤國的譏諷,詩人在這裏用的是一種“婉而多諷”的寫法。

  第二段,從“父母養我時”到“形勢反蒼黃”。新娘子把話題由自身進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她關心丈夫的死活,并且表示了對丈夫的忠貞,要和他一同去作戰。“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當年父母對她非常疼愛,把她當作寶貝似的。然而女大當嫁,父母也不能藏她一輩子,還是不能不把她嫁人,而且嫁誰就得跟誰。“雞狗亦得将”,“将”字當“跟随”講,就是俗話說的“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可是新婚之時,“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丈夫要到那九死一生的戰場去,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她就不能再依靠誰了。想到這些,這讓她沉痛得柔腸寸斷。緊接着,新娘子表示:“我本來決心要随你前去,死也死在一起,省得牽腸挂肚。但又怕這樣一來,不但沒有好處,反而要把事情弄得糟糕,更複雜。軍隊裏是不允許有年輕婦女的,你帶着妻子去從軍,也有許多不方便,我又是一個剛出門的閨女,沒見過世面,更不用說是打仗了。真是叫人左右爲難。”這段話,刻畫了新娘子那種心痛如割、心亂如麻的矛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詩的第三段,是從“勿爲新婚念”到“與君永相望”。在這裏,女主人公經過一番痛苦的傾訴和

内心劇烈的鬥争以後,終于從個人的不幸中、從對丈夫的關切中,跳了出來,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遠了。“勿爲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她一變哀怨沉痛的訴說而爲積極的鼓勵,話也說得痛快,不像開始的時候那樣吞吞吐吐的了,她決定不随同丈夫前去,并且,爲了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殺敵,她表示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堅貞愛情。這愛情,是通過一些看來好像不重要,其實卻大有作用的細節,或者說具體行動表達出來的。這就是“自嗟貧家女”這四句所描寫的。新娘說,費了許久的心血好不容易才備辦得一套美麗的衣裳,現在不再穿了。并且,當着丈夫的面,她這就把臉上的脂粉洗掉。丈夫走了以後,我更沒心情梳妝打扮了。這固然是她對丈夫堅貞專一的愛情的表白,但是更可貴的,是她的目的在于鼓勵丈夫,好叫他放心地、并且滿懷信心、滿懷希望地去殺敵。她對丈夫的鼓勵是明智的。因爲隻有把幸福的理想寄托在丈夫的努力殺敵、凱旋歸來上面,才有實現的可能。應該說,她是識大體,明大義的。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這四句是全詩的總結。其中有哀怨,有傷感,但是已經不像最初那樣強烈、顯著,主要意思還是在鼓勵丈夫,所以才說出“人事多錯迕”,好像有點

人不如鳥,但立即又振作起來,說出了“與君永相望”這樣含情無限的話,用生死不渝的愛情來堅定丈夫的鬥志。

  《新婚别》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結合的作品。詩人運用了大膽的浪漫的藝術虛構,實際上杜甫不可能有這樣的生活經曆,不可能去偷聽新娘子對新郎官說的私房話。在新娘子的身上傾注了作者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别》又具有現實主義的精雕細琢的特點,詩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過曲折劇烈的痛苦的内心鬥争,最後毅然勉勵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現戰争環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絲毫沒有給讀者勉強和抽象之感,而顯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并且能讓讀者深受感染。

  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也是《新婚别》的一大藝術特點。詩人化身爲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說話,非常生動、逼真。詩裏采用了不少俗語,這也有助于語言的個性化,因爲他描寫的本來就是一個“貧家女”。

  此外,在押韻上,《新婚别》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換了好幾個韻腳,《新婚别》卻是一韻到底,《垂老别》和《無家别》也是這樣。這大概和詩歌用人物獨白的方式有關,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訴說,也更便于讀者的

傾聽。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759年春。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公元759年三月,唐朝六十萬大軍敗于邺城。爲了迅速補充兵力,統治者實行了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象,懷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三吏三别”六首詩作。這首《新婚别》是“三别”的第一篇。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译文及注释

译文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我不能随

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

注释菟丝:即菟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长。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结发:这里作结婚解。君妻:一作“妻子”。无乃:岂不是。河阳:今河南孟县,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习俗,嫁后三日,始上坟告庙,才算成婚。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姑嫜:婆婆公公。藏:躲藏,不随便见外人。归:古代女子出嫁称“归”。将:带领,相随。这两句即俗语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往死地:指“守边赴河阳”。死地:冒死之地。迫:煎熬、压抑。中肠:内心。苍黄:同“仓皇”,匆促、慌张。这里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烦。事戎行:从军打仗。戎行:军队。“妇人”两句:意谓妇女随军,会影响士气。扬:高昂。久致:许久才制成。襦:短衣。裳:下衣。不复施:不再穿。洗红妆:洗去脂粉,不再打扮。双翔:成双成对地一

起飞翔。此句写出了女子的寂寞和对那些能够成双成对的鸟儿的羡慕。错迕:错杂交迕,就是不如意的意思。永相望:永远盼望重聚。表示对丈夫的爱情始终不渝。

赏析

  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这首诗采用独白的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全诗大致可分为三段,也可以说是三层,但是这三层并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高,而且每一层当中又都有曲折。这是因为诗中人物的心情本来就是很复杂的。

  第一段,从“兔丝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写新娘子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她是刚过门的新嫁娘,过去和丈夫没见过面,没讲过话。所以语气显得有些羞涩,有些吞吞吐吐。这表现开头两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新嫁娘这番话不是单刀直入,而是用比喻来引起的。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这时的心理状态。兔丝,即“菟丝”,是一种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别的植物身上。“蓬”和“麻”也都是小植物,所以,寄生在蓬麻上的菟丝,它的蔓儿也就不能延长。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现在她嫁的是一个“征夫”,很难指望白头偕老,用“菟丝附蓬麻”

的比喻非常贴切。“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这是一种加重说法,这位新娘子之所以会伤心到这步田地,“结发为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申明了这个问题的原因。“结发”二字,说明这个新娘子对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为这关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运。然而,这洞房花烛之夜,却就是生离死别之时,头一天晚上刚结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连床席都没有睡暖,这根本不像是结发夫妻过的生活。“无乃太匆忙”的“无乃”,是反问对方的口气,意即“岂不是”。如果是为了别的什么事,匆忙相别,也还罢了,因为将来还可以团圆,偏偏丈夫又是到河阳去作战,将来的事且不说,眼面前,媳妇的身份都没有明确,妻子也就无法去拜见公婆、侍候公婆。古代婚礼,新嫁娘过门三天以后,要先告家庙、上祖坟,然后拜见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两句,点明了造成新婚别的根由是战争;同时说明了当时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守边”战争。从诗的结构上看,这两句为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张本。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广大地区沦陷,边防不得不往内地一再迁移,而此时,边境是在洛阳附近的河阳,守边居然守到唐王朝自己家门口来了,这不能不让诗人感到十分可叹。所以,这两

句也是对统治阶级昏庸误国的讥讽,诗人在这里用的是一种“婉而多讽”的写法。

  第二段,从“父母养我时”到“形势反苍黄”。新娘子把话题由自身进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她关心丈夫的死活,并且表示了对丈夫的忠贞,要和他一同去作战。“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当年父母对她非常疼爱,把她当作宝贝似的。然而女大当嫁,父母也不能藏她一辈子,还是不能不把她嫁人,而且嫁谁就得跟谁。“鸡狗亦得将”,“将”字当“跟随”讲,就是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是新婚之时,“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丈夫要到那九死一生的战场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她就不能再依靠谁了。想到这些,这让她沉痛得柔肠寸断。紧接着,新娘子表示:“我本来决心要随你前去,死也死在一起,省得牵肠挂肚。但又怕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要把事情弄得糟糕,更复杂。军队里是不允许有年轻妇女的,你带着妻子去从军,也有许多不方便,我又是一个刚出门的闺女,没见过世面,更不用说是打仗了。真是叫人左右为难。”这段话,刻画了新娘子那种心痛如割、心乱如麻的矛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诗的第三段,是从“勿为新婚念”到“与君永相望”。在这里,女主人公经过一番痛苦的倾诉

内心剧烈的斗争以后,终于从个人的不幸中、从对丈夫的关切中,跳了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远了。“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她一变哀怨沉痛的诉说而为积极的鼓励,话也说得痛快,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吞吞吐吐的了,她决定不随同丈夫前去,并且,为了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杀敌,她表示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这爱情,是通过一些看来好像不重要,其实却大有作用的细节,或者说具体行动表达出来的。这就是“自嗟贫家女”这四句所描写的。新娘说,费了许久的心血好不容易才备办得一套美丽的衣裳,现在不再穿了。并且,当着丈夫的面,她这就把脸上的脂粉洗掉。丈夫走了以后,我更没心情梳妆打扮了。这固然是她对丈夫坚贞专一的爱情的表白,但是更可贵的,是她的目的在于鼓励丈夫,好叫他放心地、并且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去杀敌。她对丈夫的鼓励是明智的。因为只有把幸福的理想寄托在丈夫的努力杀敌、凯旋归来上面,才有实现的可能。应该说,她是识大体,明大义的。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四句是全诗的总结。其中有哀怨,有伤感,但是已经不像最初那样强烈、显著,主要意思还是在鼓励丈夫,所以才说出“人事多错迕”,好像有点

人不如鸟,但立即又振作起来,说出了“与君永相望”这样含情无限的话,用生死不渝的爱情来坚定丈夫的斗志。

  《新婚别》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诗人运用了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实际上杜甫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不可能去偷听新娘子对新郎官说的私房话。在新娘子的身上倾注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别》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诗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过曲折剧烈的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丝毫没有给读者勉强和抽象之感,而显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并且能让读者深受感染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新婚别》的一大艺术特点。诗人化身为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说话,非常生动、逼真。诗里采用了不少俗语,这也有助于语言的个性化,因为他描写的本来就是一个“贫家女”。

  此外,在押韵上,《新婚别》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换了好几个韵脚,《新婚别》却是一韵到底,《垂老别》和《无家别》也是这样。这大概和诗歌用人物独白的方式有关,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诉说,也更便于读者的

倾听。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9年春。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9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三吏三别”六首诗作。这首《新婚别》是“三别”的第一篇。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91928.html

上一篇:翠羽帐中人梦觉,宝钗斜坠枕函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的《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赏析  “年年才到花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

    •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

    •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

    • 西风月落城乌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译文及注释译文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

    •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文心雕龙·夸饰》解释: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

    •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先秦的《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雍雍在宫,肃

    •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繁钦的《定情诗》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

    •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贺的《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闲驱竹马

    •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夕旅怀》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