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竹里风生月上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1 11:18:34

出自五代和凝的《江城子·竹裏風生月上門》

竹裏風生月上門。理秦筝,對雲屏。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

賞析

  不同作家的筆下,對愛情的描寫卻紛呈着不同的光彩,從而使這一道不盡說不完的相同主題,具有永不衰竭的魅力。和凝的這首《江城子》,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描繪了一個初戀的女子在約會時,等待情人到來的焦灼情态。筆法細膩,體貼入微,十分生動。

  “竹裏風生月上門”,詞的起句先描繪出主人公約會的環境和時間。夜幕降臨,微風從屋外的竹林吹過,送來陣陣清香的氣息,竹葉“沙沙”作晌,更襯托出周圍環境的幽靜,圓圓的月亮從東邊的天際緩緩升起,偷偷地爬上門楣,透過繡簾,似在窺探女主人公的芳姿。這裏作者用“生”和“上”二字,來分别修飾“風”和“月”,使這幽靜的畫面産生了動态之感,從而也使幽會的場面更加動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樣的良辰美景,女主人公早已沉浸在如癡如迷的向往之中了。

  “理秦筝,對雲屏”,此句由屋外環境的描寫轉入屋内主人公的刻畫。她情意綿綿,如癡如醉,熱切地盼望着情人的到來,但是,畢竟時間還早,離約會的時刻還有一段時光,枯坐等待,反而更加焦急,所以隻好拿出秦筝對着雲

雲屏彈奏起來,把思念和焦慮排遣在筝聲之中。作者這裏不直按說出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深,而是用“理”和“對”這兩個動作來展示她的心态,顯得含蓄委婉,但又耐人尋味。讀者仿佛從那纏綿悄l恻的筝聲中,感受到主人公那因熱切的向往而不能平靜的情态。

  “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這一句真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它把女主人急切盼望與情人相會的神情意态刻畫得維妙維肖。主人公彈起秦筝,本來是要消磨時光,但她時時刻刻卻想着情人的到來,所以在陣陣如怨如艾的筝聲中,她時時留意于“筝外之音”。忽然她感到了馬的嘶鳴聲,莫非是情郎騎馬而來?但夾雜着筝聲,那嘶雞聲似有似無,若隐若現,因此她不由爵下意識地放輕手法,仔細谛聽辨别,慢慢地不知不覺停止了彈奏。作者用一個“輕”字把主人公凝神谛聽辨别的神态反映了出來,用一個“恐”字則把她既欲彈筝,又怕筝聲淹沒馬嘶聲的矛盾心态細膩而又逼真地刻畫出來。至此,我們不能不歎服作者體貼之細緻,描罄之傳神,手法之高超了。

  詞的最後兩句“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在對主人公形象的刻畫上更進了一步,同時也将主人公的思戀之情推向頂峰。她停止了彈奏,仔細地谛聽,原來那馬的嘶鳴聲隻不過

是自己的錯覺,一般怨艾之情便油然而生:難道他失信負約,今晚不來了?可是轉眼一想,現在還沒有到約會的時刻呢,不由得又對自己的過于心急和多餘的想法感到好笑。“含恨含嬌”四字,把一個既癡情又嬌羞的初戀女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最後一“今夜約,太遲生!”以主人公自怨自艾、似怨似嘲的語氣作結,機趣橫生,使全詞顯得十分活脫生動。江尚質說:“《花間》詞狀物描情,每多意态”(《古今詞話》卷下引),這個結尾,就是如此。

  這首詞語言平易流暢,無一難字奇字,但卻極富情韻。作者善于通過細節的描摹來刻畫主人公細膩的心理情态,使主人公的形象宛在目前。全詞情真意切,生動感人,委婉細膩,在描寫愛情的作品中,是很有特色的佳作。

創作背景

  和凝一共寫了五首《江城子》,是一組内容完整的組詞,它們分别描述了一個女子在等待戀人、盼望見到戀人、與戀人見面、與戀人相處、與戀人離别等不同情況下的心緒。這首詞是其中的第二首,緊承第一首“等待戀人”的描寫。

作者簡介

和凝(898-955年),五代時文學家、法醫學家。字成績。郓州須昌(今山東東平)人。幼時穎敏好學,十七歲舉明經,梁貞明二年(916)十九歲登進士第。好文學,長于短歌豔曲。梁貞明二年(916)進士。後唐時官

至中書舍人,工部侍郎。後晉天福五年 (940)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入後漢,封魯國公。後周時,贈侍中。嘗取古今史傳所訟斷獄、辨雪冤枉等事,著爲《疑獄集》兩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訂兩卷,合成四卷。

出自五代和凝的《江城子·竹里风生月上门》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

赏析

  不同作家的笔下,对爱情的描写却纷呈着不同的光彩,从而使这一道不尽说不完的相同主题,具有永不衰竭的魅力。和凝的这首《江城子》,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初恋的女子在约会时,等待情人到来的焦灼情态。笔法细腻,体贴入微,十分生动

  “竹里风生月上门”,词的起句先描绘出主人公约会的环境和时间。夜幕降临,微风从屋外的竹林吹过,送来阵阵清香的气息,竹叶“沙沙”作晌,更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幽静,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天际缓缓升起,偷偷地爬上门楣,透过绣帘,似在窥探女主人公的芳姿。这里作者用“生”和“上”二字,来分别修饰“风”和“月”,使这幽静的画面产生动态之感,从而也使幽会的场面更加动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的良辰美景,女主人公早已沉浸在如痴如迷的向往之中了。

  “理秦筝,对云屏”,此句由屋外环境的描写转入屋内主人公的刻画。她情意绵绵,如痴如醉,热切地盼望着情人的到来,但是,毕竟时间还早,离约会的时刻有一段时光,枯坐等待,反而更加焦急,所以只好拿出秦筝对着云

云屏弹奏起来,把思念和焦虑排遣在筝声之中。作者这里不直按说出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深,而是用“理”和“对”这两个动作来展示她的心态显得含蓄委婉,但又耐人寻味。读者仿佛从那缠绵悄l恻的筝声中,感受到主人公那因热切的向往而不能平静的情态。

  “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这一句真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它把女主人急切盼望与情人相会的神情意态刻画得维妙维肖。主人公弹起秦筝,本来是要消磨时光,但她时时刻刻却想着情人的到来,所以在阵阵如怨如艾的筝声中,她时时留意于“筝外之音”。忽然她感到了马的嘶鸣声,莫非是情郎骑马而来?但夹杂着筝声,那嘶鸡声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因此她不由爵下意识地放轻手法,仔细谛听辨别慢慢地不知不觉停止了弹奏。作者用一个“轻”字把主人公凝神谛听辨别的神态反映了出来,用一个“恐”字则把她既欲弹筝,又怕筝声淹没马嘶声的矛盾心态细腻而又逼真地刻画出来。至此,我们不能不叹服作者体贴之细致,描罄之传神,手法之高超了。

  词的最后两句“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上更进了一步,同时也将主人公的思恋之情推向顶峰。她停止了弹奏,仔细地谛听,原来那马的嘶鸣声只不过

是自己的错觉,一般怨艾之情便油然而生:难道他失信负约,今晚不来了?可是转眼一想,现在还没有到约会的时刻呢,不由得又对自己的过于心急和多余的想法感到好笑。“含恨含娇”四字,把一个既痴情又娇羞的初恋女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最后一“今夜约,太迟生!”以主人公自怨自艾、似怨似嘲的语气作结,机趣横生,使全词显得十分活脱生动。江尚质说:“《花间》词状物描情,每多意态”(《古今词话》卷下引),这个结尾,就是如此。

  这首词语言平易流畅,无一难字奇字,但却极富情韵。作者善于通过细节的描摹来刻画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情态,使主人公的形象宛在目前。全词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委婉细腻,在描写爱情的作品中,是很有特色的佳作。

创作背景

  和凝一共写了五首《江城子》,是一组内容完整的组词,它们分别描述了一个女子在等待恋人、盼望见到恋人、与恋人见面、与恋人相处、与恋人离别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绪。这首词是其中的第二首,紧承第一首“等待恋人”的描写。

作者简介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

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 (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竹里风生月上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8513.html

上一篇: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典故无所考,礼义何所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