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02 01:23:06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沁園春·試望陰山》

試望陰山,黯然銷魂,無言徘徊。見青峰幾簇,去天才尺;黃沙一片,匝地無埃。碎葉城荒,拂雲堆遠,雕外寒煙慘不開。踟蹰久,忽砯崖轉石,萬壑驚雷。窮邊自足秋懷。又何必、平生多恨哉。隻凄涼絕塞,峨眉遺冢;梢沉腐草,駿骨空台。北轉河流,南橫鬥柄,略點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風回首,百事堪哀。賞析

  上片描繪塞外風光驚心動魄的場面。起句“試望陰山”,先廓定視野,繼後寫“試望”的心境和感受:“黯然銷魂,無言徘徊。”“無言徘徊”形象地描畫出心潮翻湧,無限思緒的情态。這第一韻是全詞的基礎,以下全由此展開。第二三韻視野極爲開闊。由“見”字領起“青峰幾簇,去天才尺”,寫山嶺高聳密集;“黃沙一片,匝地無埃”,寫朔漠遼闊無邊。底下連舉唐代西域兩個名鎮“碎葉城”和“拂雲堆”,并分别述以“荒”和“遠”。“碎葉城”距陰山數千裏之遙,試想不可目及,神思則可;“拂雲堆”雖近在陰山南麓,但由于“雕外寒煙慘不開”,故目見也難。盡管如此,但這兩句意象宏闊,爲全詞設下雄偉悲壯的氛圍。詞趣的流脈在踟蹰良久感慨良久的深沉情緒中,在雄偉悲壯的氛圍裏靜靜地流淌。突然,訇然聲響,撼地搖天:“忽砯崖轉石,

,萬壑驚雷”。這一韻僅比李白《蜀道難》的詩句多出一個“驚”字。納蘭驅使古人,得心應手,于茲可見。這一聲巨響,應是巨石滾人山谷其聲轟鳴所緻,從而在巨響中暫結上片。

  下片抒發思家的情懷,修辭手法極見高妙。“窮邊自足愁懷”,遙扣首韻,點明荒涼艱苦的塞外邊疆,本來就富愁種。更緊承“又何必平生多恨哉”,語氣似抑實揚,由因地域引愁過渡到因人事生衷,從而牽出兩樁流傳千古的史實。曆史上令人生哀之事多矣,納蘭不勝枚舉,無須枚舉。故以“隻”字界定,僅以下兩端“凄涼絕塞,蛾眉遺冢”和“銷沉腐草,駿骨空台”,就足以發人無限感慨。但其人如今已沒,絕塞依然凄涼,空台滿目腐草,留給後人的隻是由此滋生的無限感慨而已,其人生苦短之情曆曆可見。故下韻“北轉河流,南橫鬥柄,略點微霜鬓早衰”,直抒“人生幾何”的慨歎。“北轉河流”是黃河流勢的真實寫照,取孔子“逝者如斯”語意,靈動輕巧,貼切自然;“南橫鬥柄”寫星辰依然按自然規律運動,古如是,今如是,未來仍如是。但人的生命卻是極短暫的,故有“鬓早衰”的怅恨。納蘭僅活了三十一歲,盛年霜鬓,确是令人生哀的。煞尾“君不信,向西風回首,百事堪哀”,稍抑即揚。“百事”既指曆史事,更指自家

事,件件樁樁,不随心者多矣,否則,怎會“霜鬓早衰”。

  全篇取用賦法,對陰山一帶的獨特風光作了淋漓盡緻的描繪。又借典鋪除,婉曲層深,表達了“百事堪哀”的凄苦隐衷。全詞蒼涼凄婉,沉郁幽傷。

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納蘭容若随副都統郎坦、公彭春等人“觇梭龍”,即偵察東北雅克薩一代羅刹勢力的入侵情況,途中思家心切,寫下這首《沁園春》。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曆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拟古決絕詞》——“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衆多代表作之一。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沁园春·试望阴山》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赏析

  上片描绘塞外风光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句“试望阴山”,先廓定视野,继后写“试望”的心境和感受:“黯然销魂,无言徘徊。”“无言徘徊”形象地描画出心潮翻涌,无限思绪的情态。这第一韵是全词的基础,以下全由此展开。第二三韵视野极为开阔。由“见”字领起“青峰几簇,去天才尺”,写山岭高耸密集;“黄沙一片,匝地无埃”,写朔漠辽阔无边。底下连举唐代西域两个名镇“碎叶城”和“拂云堆”,并分别述以“荒”和“远”。“碎叶城”距阴山数千里之遥,试想不可目及,神思则可;“拂云堆”虽近在阴山南麓,但由于“雕外寒烟惨不开”,故目见也难。尽管如此,但这两句意象宏阔,为全词设下雄伟悲壮的氛围。词趣的流脉在踟蹰良久感慨良久的深沉情绪中,在雄伟悲壮的氛围里静静地流淌。突然,訇然声响,撼地摇天:“忽砯崖转石,

,万壑惊雷”。这一韵仅比李白《蜀道难》的诗句多出一个“惊”字。纳兰驱使古人,得心应手,于兹可见。这一声巨响,应是巨石滚人山谷其声轰鸣所致,从而在巨响中暂结上片。

  下片抒发思家的情怀,修辞手法极见高妙。“穷边自足愁怀”,遥扣首韵,点明荒凉艰苦的塞外边疆,本来就富愁种。更紧承“又何必平生多恨哉”,语气似抑实扬,由因地域引愁过渡到因人事生衷,从而牵出两桩流传千古的史实。历史上令人生哀之事多矣,纳兰不胜枚举,无须枚举。故以“只”字界定,仅以下两端“凄凉绝塞,蛾眉遗冢”和“销沉腐草,骏骨空台”,就足以发人无限感慨。但其人如今已没,绝塞依然凄凉,空台满目腐草,留给后人的只是由此滋生的无限感慨而已,其人生苦短之情历历可见。故下韵“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直抒“人生几何”的慨叹。“北转河流”是黄河流势的真实写照,取孔子“逝者如斯”语意,灵动轻巧,贴切自然;“南横斗柄”写星辰依然按自然规律运动,古如是,今如是,未来仍如是。但人的生命却是极短暂的,故有“鬓早衰”的怅恨。纳兰仅活了三十一岁,盛年霜鬓,确是令人生哀的。煞尾“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稍抑即扬。“百事”既指历史事,更指自家

事,件件桩桩,不随心者多矣,否则,怎会“霜鬓早衰”。

  全篇取用赋法,对阴山一带的独特风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又借典铺除,婉曲层深,表达了“百事堪哀”的凄苦隐衷。全词苍凉凄婉,沉郁幽伤。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容若随副都统郎坦、公彭春等人“觇梭龙”,即侦察东北雅克萨一代罗刹势力的入侵情况,途中思家心切,写下这首《沁园春》。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3250.html

上一篇: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