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4 19:35:28

出自唐代李白的《望終南山寄紫閣隐者》

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爲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何當造幽人,滅迹栖絕巘。賞析

  仰望山嶽抒發感慨是許多詩人都寫過,李白也不止一次寫過的題材。但是,所望的山嶽不同,詩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内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這首詩寫終南山,又是送給一位隐居者的,所以詩的主旨緊緊圍繞着脫俗返真來抒情狀物。終南山在唐代是隐居者最喜歡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刹,也有道教洞天,還是距關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嶺,李白就從遠望終南山時的感受寫起。終南山與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詩意境。前兩句說見到終南山,擡頭仰望,感慨和觸動很深,三四句就說這觸動是因爲山中渾然的秀美景色帶來的,卻無法理清說透這景色的特點和細節,隻是看到蔥蔥茏茏的山林在陽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隻寫景色和組成景色的要素:陽光、翠嶺,而不直接告訴人們他的感受,無形之中,人們被引進了欣賞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體會了。

  接着詩人說山中自雲随風飄浮卷舒自在,無礙無束,看到這種情景,不由得讓人與精神的輕松自由聯系起來,

,于是不但李白“與之然”,讀者也在心中與這大好景象合而爲一了。詩寫到這裏,都與陶詩“結廬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訴人們山中景色的恬靜優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态,但接下來的結尾,則直叙心聲,說一定要去拜訪居于山中的這位隐者,相伴隐于林下,遠離塵世。原來,全詩所寫的那種幽靜自然的景象是爲了贊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隐者朋友,是說他的精神恰恰與這山林融爲一體,是此境中人。那麽,“心中與之然”就不僅是與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與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詩景中有情,以景語代替情語,不露痕迹而心境卻表現得十分明白。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一說是天寶五年)。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春,李白離開長安,在洛陽遇到了杜甫,兩人結伴出遊。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會于東魯。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則東遊吳越。這首詩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後,客居于沙丘寓所時所作。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

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赏析

  仰望山岳抒发感慨是许多诗人都写过,李白也不止一次写过的题材。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诗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内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这首诗写终南山,又是送给一位隐居者的,所以诗的主旨紧紧围绕着脱俗返真来抒情状物。终南山在唐代是隐居者最喜欢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刹,也有道教洞天,还是距关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岭,李白就从远望终南山时的感受写起。终南山与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诗意境。前两句说见到终南山,抬头仰望,感慨和触动很深,三四句就说这触动是因为山中浑然的秀美景色带来的,却无法理清说透这景色的特点和细节,只是看到葱葱茏茏的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写景色和组成景色的要素:阳光、翠岭,而不直接告诉人们他的感受,无形之中,人们被引进了欣赏山色的境界中,用心体会了。

  接着诗人说山中自云随风飘浮卷舒自在,无碍无束,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得让人与精神的轻松自由联系起来

,于是不但李白“与之然”,读者也在心中与这大好景象合而为一了。诗写到这里,都与陶诗“结庐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诉人们山中景色的恬静优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态,但接下来结尾,则直叙心声,说一定要去拜访居于山中的这位隐者,相伴隐于林下,远离尘世。原来,全诗所写的那种幽静自然的景象是为了赞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隐者朋友,是说他的精神恰恰与这山林融为一体,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与之然”就不仅是与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与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诗景中有情,以景语代替情语,不露痕迹而心境却表现得十分明白。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一说是天宝五年)。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李白离开长安,在洛阳遇到了杜甫,两人结伴出游。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会于东鲁。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则东游吴越。这首诗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于沙丘寓所时所作。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

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2921.html

上一篇: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