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3 13:14:58

出自清代譚獻的《蝶戀花·庭院深深人悄悄》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錯報韋郎到。壓鬓钗梁金鳳小,低頭隻是閑煩惱。花發江南年正少,紅袖高樓,争抵還鄉好?遮斷行人西去道,輕軀願化車前草。

賞析

  這是思婦之詞,上半沉思語,殊覺哀而不傷,怨而不怒。下半相思刻骨,寤寐潛通,頓挫沈郁,可以泣鬼神。

  通過女子所居環境氛圍的描寫,烘托出女子内心深處的寂寞。且“庭院深深”使人很容易想到歐陽修那阕《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兩首詞在某些地方格調頗相似,情感相通。二、三兩句更是妙趣橫生,刻畫閨中少女的情态栩栩如生,與敦煌詞《鵲踏枝》中“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春日遲遲,鹦哥報道他來到的叫聲,使她空喜歡一場,在她寂寞的心中掀起了難以平息的感情波瀾。“壓鬓”二句,是女主人公“閑煩惱”的特寫鏡頭。鹦鹉之能言,都是人教之結果。女主人公思念所愛心切,便把自己最希望的事反複調教于鹦鹉,以此獲得一種虛幻的滿足,當然也希望鹦鹉能及時地報告他的歸來。不想這反倒惹出了她的

的相思煩惱。前後強烈對比,寓意深刻。

  “低頭隻是閑煩惱”則寫女子心态之沉重煩悶,這種精神上的煩惱不是金玉滿堂的物質生活所能消解、抵償的。“隻是”兩字下得很妙,将女子無法排遣的傷離怨别之思以直陳的方式表出,具有強調的作用。“閑煩惱”也可見女子的相思之苦觸處即是,同時爲過渡到下片打下了伏筆。

  下阕從女子想像在江南的情郎的生活着筆,詞的内容也由上阕深閨人的相思煩惱變而爲下片感于江南春而産生的盼歸的惆怅。

  江南的春天群芳争豔,青山滴翠,自己與情郎都正是青春年華,縱然高樓紅袖迷人,也抵不上回鄉與鍾愛的女子相聚,共度良辰美景的美好。她方方面面地思念他的一切,設想他在外面的生活情況。而她最擔心的,想得最多的,一是他會不會對她不忠,二是他的生活是否艱辛。她設想他在“紅袖高樓”行樂的情景,心痛情急,迸出了“遮斷行人西去道,輕軀願化車前草”的心聲。主人公明知無力阻止愛人出行,但也甘願爲此犧牲!女子的殷殷期盼,在誠摯溫厚之中深深地蘊含着堅貞不渝的品質。

  主人公幻想愛人所禁受的艱辛,好象在同愛人一起禁受,因而身體消瘦,精神困頓。黃昏更是思念更切的時候,因而主人公幾乎害怕黃昏!由此想到以前美滿相處時的情

景,那時候主人公與愛人還開着離别的玩笑;不料這玩笑竟驟成事實,這更使主人公更加難過。盡管這樣,末兩句說甯願化身爲車前草,擋住情郎西去的道路,冀盼情郎回心轉意,早日歸來。借用“車前草”的字面意義作文章,雖非首創,以之結尾表白癡情不改的心志,更加襯托主人公癡情的人物形象,有感人肺腑之效。

  全詞委婉細膩,清新雅麗,昭示了一種爲美好理想而始終不渝甚至甘願獻身的品格。

創作背景

  譚獻同治六年(1867)考中舉人。二十五六歲後,他潛心經學,傾向今文學派,重微言大義。他曾經爲福建學使徐樹藩的幕僚,晚年去官歸隐,銳意著述。譚獻晚年受張之洞的邀請,主講經心書院。他的骈文,規仿六朝,高出時人;詩亦“優柔善人,側然動人”;詞與詞論的成就最爲突出。

作者簡介

譚獻(1832~1901),近代詞人、學者。初名廷獻,字仲修,號複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譚獻的詞,内容多抒寫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強調"寄托",風格過于含蓄隐曲。但文詞隽秀,琅琅可誦,尤以小令爲長。著有《複堂類集》,包括文、詩、詞、日記等。另有《複堂詩續》、《複堂文續》、《複堂日記補錄》。詞集《複堂詞》,錄詞 104阕。

出自清代谭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赏析

  这是思妇之词,上半沉思语,殊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下半相思刻骨,寤寐潜通,顿挫沈郁,可以泣鬼神。

  通过女子所居环境氛围的描写,烘托出女子内心深处的寂寞。且“庭院深深”使人很容易想到欧阳修那阕《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两首词在某些地方格调颇相似,情感相通。二、三两句更是妙趣横生,刻画闺中少女的情态栩栩如生,与敦煌《鹊踏枝》中“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春日迟迟,鹦哥报道他来到的叫声,使她空喜欢一场,在她寂寞的心中掀起了难以平息的感情波澜。“压鬓”二句,是女主人公“闲烦恼”的特写镜头。鹦鹉之能言,都是人教之结果。女主人公思念所爱心切,便把自己最希望的事反复调教于鹦鹉,以此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当然也希望鹦鹉能及时地报告他的归来。不想这反倒惹出了她的

相思烦恼。前后强烈对比寓意深刻

  “低头只是闲烦恼”则写女子心态之沉重烦闷,这种精神上的烦恼不是金玉满堂的物质生活所能消解、抵偿的。“只是”两字下得很妙,将女子无法排遣的伤离怨别之思以直陈的方式表出,具有强调的作用。“闲烦恼”也可见女子的相思之苦触处即是,同时为过渡到下片打下了伏笔。

  下阕从女子想像在江南的情郎的生活着笔,词的内容也由上阕深闺人的相思烦恼变而为下片感于江南春而产生的盼归的惆怅。

  江南的春天群芳争艳,青山滴翠,自己与情郎都正是青春年华,纵然高楼红袖迷人,也抵不上回乡与钟爱的女子相聚,共度良辰美景的美好。她方方面面地思念他的一切,设想他在外面的生活情况。而她最担心的,想得最多的,一是他会不会对她不忠,二是他的生活是否艰辛。她设想他在“红袖高楼”行乐的情景,心痛情急,迸出了“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的心声。主人公明知无力阻止爱人出行,但也甘愿为此牺牲!女子的殷殷期盼,在诚挚温厚之中深深地蕴含着坚贞不渝的品质

  主人公幻想爱人所禁受的艰辛,好象在同爱人一起禁受,因而身体消瘦,精神困顿。黄昏更是思念更切的时候,因而主人公几乎害怕黄昏!由此想到以前美满相处时的情

景,那时候主人公与爱人还开着离别的玩笑;不料这玩笑竟骤成事实,这更使主人公更加难过。尽管这样,末两句说宁愿化身为车前草,挡住情郎西去的道路,冀盼情郎回心转意,早日归来。借用“车前草”的字面意义作文章,虽非首创,以之结尾表白痴情不改的心志,更加衬托主人公痴情的人物形象,有感人肺腑之效。

  全词委婉细腻,清新雅丽,昭示了一种为美好理想而始终不渝甚至甘愿献身的品格。

创作背景

  谭献同治六年(1867)考中举人。二十五六岁后,他潜心经学,倾向今文学派,重微言大义。他曾经为福建学使徐树藩的幕僚,晚年去官归隐,锐意著述。谭献晚年受张之洞的邀请,主讲经心书院。他的骈文,规仿六朝,高出时人;诗亦“优柔善人,侧然动人”;词与词论的成就最为突出

作者简介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 104阕。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1980.html

上一篇:民言无嘉,惨莫惩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