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2 08:37:47

出自先秦的《小雅·四月》

四月維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甯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适歸?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廢爲殘賊,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載清載濁。我日構禍,曷雲能穀?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甯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飛戾天。匪鳣匪鲔,潛逃于淵。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譯文及注釋

譯文人間四月開始初夏好時節,進入六月酷暑炎天就到來。可恨我的先祖不是善良人,怎麽竟然忍心讓我受禍災?這晚秋的風啊凄凄又冷冷,花草樹木紛紛萎謝或凋零。身遭如此大難心内深憂痛,我到哪裏存身啊方得安甯?冬天是如此凜冽如此無情,呼嘯着吹來這狂暴的寒風。天下的人兒個個都有好命,爲什麽惟獨我遭受這不幸?高高的山上生着名貴花卉,既有栗子樹也有那鬥寒梅。如今遭難枝殘葉落花枯萎,我不知道這到底是誰的罪。君看那汩汩流淌的山泉水,有時清澈見底有時變混濁。孤獨的我天天遭受這災禍,誰知道何時我能夠得善果?滔滔奔流不息的長江漢水,把個豐美的南國緊緊包絡。我鞠躬盡瘁做好本職工作,當政者爲什麽不能善待我?我本不是蒼雕也不是鸷鳥,不能象它們一樣直飛高天。我本不是鳣魚也不是

是鲔魚,不能象它們一樣潛逃深淵。高高的山上生長蕨菜薇菜,低窪的濕地生長枸杞赤楝。不知何以自處的我寫此詩,渲洩我心中的悲苦與哀憐。

注釋四月:指夏曆(即今農曆)四月。下句“六月”同。徂(cú):往。徂暑,意謂盛暑即将過去。匪人:不是他人。胡甯:爲什麽。忍予:忍心讓我(受苦)。卉(huì):草的總名。腓(féi):此系“痱”的假借字,(草木)枯萎或病。瘼(mò):病、痛苦。爰(yuán):何。适:往、去。歸:歸宿。烈烈:即“冽冽”,嚴寒的樣子。飄風:疾風。發(bō)發:狀狂風呼嘯的象聲詞。榖(gǔ):善、好。何(hè):通“荷”,承受。侯:有。廢:大。殘賊:殘害。尤:錯。罪過。相:看。載:又。構:“遘”的假借字,遇。曷(hé):何。雲:語助詞。江漢:長江、漢水。南國:指南方各河流。紀:朱熹《詩集傳》:“紀,綱紀也,謂經帶包絡之也。”盡瘁:盡心盡力以緻憔悴。仕:任職。有:通“友”,友愛,相親。鹑(tuán):雕。鸢(yuān):老鷹。翰(hàn)飛:高飛。戾(lì):至。鱣(zhān):大鯉魚。鲔(wěi):鲟魚。蕨薇:兩種野菜。杞:枸杞。桋(yí):赤楝。維:是。以:用。

鑒賞

  此詩抒發了詩人構禍南谪的痛傷之情。作者自稱君子,詩中憤憤不平地訴說自

己曾爲國事操盡了心,并以“南國之紀”的江漢,比喻自己曾是國家的重要角色。可是如今卻被放逐江南,受着無窮的災難。因此他恨自己不是鳥不是魚,不然就可以上天入淵,逃之夭夭了。在這無可奈何中,他隻得以詩來寄托自己的悲哀。從詩中“卒章顯志”的末兩句“君子作歌,維以告哀”來看,詩中抒發了強烈的悲憤之情。後世屈原《九章·惜誦》:“惜誦以緻愍兮,發憤以抒情。”其情實與此詩一脈相通。那麽,詩人爲什麽要“告哀”,告什麽哀,這可從前面七章找答案。

  前三章是“哀”的内容。二章的“亂離瘼矣,爰其适歸”是哀的集中表現,詩人颠沛流離,遭貶谪,被竄逐,無家可歸,貧病交加,倉皇狼狽,猶如喪家之犬。

  流亡或流放的本身已夠悲慘,而主觀心境與客觀環境更加深了這種悲哀的程度。從首章“先祖匪人,胡甯忍予?”呼天搶地聲中,可見詩人怨憤之深。他不是平民,更不是拾荒流浪漢,而是勳戚貴族的後裔。他說:現 在遭受莫大苦難,先祖在天之靈怎會忍心看我受罪而不加蔭庇?逝世的先人當然無辜,詩人的用意自然是指斥活着的當道者刻薄寡恩,對功臣後裔尚且未加眷顧,更何況他人。對照屈原《離騷》的首句:“帝高陽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後裔)。”用自己先祖的

高貴,表示對楚懷王流放、迫害自己的不滿,兩者用意如出一轍。

  在客觀環境上,一是寫經曆時間之長,從“四月維夏”到“冬日烈烈”,整整三個季度。從京城流放到目的地,需長途跋涉九個月,道途之凄怆艱辛,流放地的僻遠蠻荒可想而知。二是寫各季的自然環境,四月到六月是炎蒸伏天,酷熱溽暑盡在不言中。“徂暑”,好不容易熬過了暑天,盼望能熬出頭,卻不知路還遠着呢!接着是秋天,“百卉俱腓”,一派蕭瑟恻怆景象;再接着是冬天,“飄風發發”,狂風怒吼,嚴寒凜冽。人們蜷縮在家裏,或圍爐取暖,或飲酒作樂,他卻要在天寒地凍刺骨寒風中跋涉前進,那真是夠悲哀的。用心境、環境烘托和加深對“哀”的表現,這種藝術手法運用得很成功。順便說一句,詩的第三章與《小雅·蓼莪》第五章幾乎全同,這種句段互相移用的現象在《詩經》中并不罕見,原因可能是詩在當時非常流行,如同民歌民謠一樣被廣泛傳誦吟唱,因而其中某些切景切情的句段會不期而然地被撷取移用,天衣無縫,如同己出。

  後四章是“哀”的原由。前面三章給人遷徙動蕩之感,四章起季節與地域都已相對靜止,着重抒發詩人的心理活動,這是一種痛定思痛的反思。四章點出莫名其妙地受讒毀中傷,方玉潤《詩經原始》

說此章“獲罪之冤,實爲殘賊人所擠。‘廢’字乃全篇眼目。”因爲“廢”,哀才接踵而至。五章追思遭“廢”的緣故,當是不肯同流合污吧。泉水有清有濁,自己不能和光同塵,所以一天天遭禍、倒黴。屈原有一篇《漁父》,寫他志尚高潔不同流俗而遭放逐,遊于江潭。漁父對他“舉世皆濁己獨清”的品格進行批評勸導,屈子不爲所動,漁父鼓枻而去,唱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其意境頗與此章相通。

  詩人在流放地安頓後,在周圍漫步,附近有山,山上有栗樹梅樹,山間還有潺潺流泉,山下則是波浪滔滔的長江、漢水,這就明确點出了放逐的地域在南國。長江漢水有條不紊地容納統領着南方諸水系,而朝廷卻綱紀弛敗,忠奸莫辨,鞠躬盡瘁卻不被信任重用。五章表明自己清白無辜,也包含着“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決心。後世大詩人杜甫也繼承了這種忠君愛國情操,他的《江漢》詩說:“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古往今來,這種耿直倔強的“腐儒”真不少。

  七章繼續寫所見所思。雕鷹振翅在高空中翺翔,鯉和鲔在深水中潛遊,它們能避開獵人的矰繳和漁夫的釣鈎,全身遠禍。詩人見了不禁神往,歎息道:可惜我不能像雕鷹鯉鲔那樣,逃避那人間的桎梏與禍害。詩

人脫離現實的向往與追求,也正反映了現實的黑暗與殘暴。全詩以一己爲代表,在暴露現實方面有相當深度與廣度,不愧是現實主義的力作。

  這首詩脈絡清晰,層次井然。在寫法上,大抵前兩句言景,後兩句抒情,景和情能絲絲入扣,融爲一體,把“告哀”的主旨表現得真摯深沉。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遷谪詩,系爲抒發強烈悲憤之情而作。作者是一位被周朝放逐的臣子。他在去南方的流放途中,有家不能歸,心中滿懷冤屈,寫下這首哀怨之詩。

出自先秦的《小雅·四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译文注释

译文人间四月开始初夏好时节,进入六月酷暑炎天就到来。可恨我的先祖不是善良人,怎么竟然忍心让我受祸灾?这晚秋的风啊凄凄又冷冷,花草树木纷纷萎谢或凋零。身遭如此大难心内深忧痛,我到哪里存身啊方得安宁?冬天是如此凛冽如此无情,呼啸着吹来这狂暴的寒风。天下的人儿个个都有好命,为什么惟独我遭受这不幸?高高的山上生着名花卉,既有栗子树也有那斗寒梅。如今遭难枝残叶落花枯萎,我不知道到底是谁的罪。君看那汩汩流淌的山泉水,有时清澈见底有时变混浊。孤独的我天天遭受这灾祸,谁知道何时我能够得善果?滔滔奔流不息的长江汉水,把个丰美的南国紧紧包络。我鞠躬尽瘁做好本职工作,当政者为什么不能善待我?我本不是苍雕也不是鸷鸟,不能象它们一样直飞高天。我本不是鳣鱼也不是

是鲔鱼,不能象它们一样潜逃深渊。高高的山上生长蕨菜薇菜,低洼的湿地生长枸杞赤楝。不知何以自处的我写此诗,渲泄我心中的悲苦与哀怜。

注释四月:指夏历(即今农历)四月。下句“六月”同。徂(cú):往。徂暑,意谓盛暑即将过去。匪人:不是他人。胡宁:为什么。忍予:忍心让我(受苦)。卉(huì):草的总名。腓(féi):此系“痱”的假借字,(草木)枯萎或病。瘼(mò):病、痛苦。爰(yuán):何。适:往、去。归:归宿。烈烈:即“冽冽”,严寒的样子。飘风:疾风。发(bō)发:状狂风呼啸的象声词。榖(gǔ):善、好。何(hè):通“荷”,承受。侯:有。废:大。残贼:残害。尤:错。罪过。相:看。载:又。构:“遘”的假借字,遇。曷(hé):何。云:语助词。江汉:长江、汉水。南国:指南方河流。纪:朱熹《诗集传》:“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尽瘁:尽心尽力以致憔悴。仕:任职。有:通“友”,友爱,相亲。鹑(tuán):雕。鸢(yuān):老鹰。翰(hàn)飞:高飞。戾(lì):至。鱣(zhān):大鲤鱼。鲔(wěi):鲟鱼。蕨薇:两种野菜。杞:枸杞。桋(yí):赤楝。维:是。以:用。

鉴赏

  此诗抒发了诗人构祸南谪的痛伤之情。作者自称君子,诗中愤愤不平地诉说

己曾为国事操尽了心,并以“南国之纪”的江汉,比喻自己曾是国家的重要角色。可是如今却被放逐江南,受着无穷的灾难。因此他恨自己不是鸟不是鱼,不然就可以上天入渊,逃之夭夭了。在这无可奈何中,他只得以诗来寄托自己的悲哀。从诗中“卒章显志”的末两句“君子作歌,维以告哀”来看,诗中抒发了强烈的悲愤之情。后世屈原《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其情实与此诗一脉相通。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告哀”,告什么哀,这可从前面七章找答案

  前三章是“哀”的内容。二章的“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是哀的集中表现诗人颠沛流离,遭贬谪,被窜逐,无家可归,贫病交加,仓皇狼狈,犹如丧家之犬。

  流亡或流放的本身已够悲惨,而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更加深了这种悲哀的程度。从首章“先祖匪人,胡宁忍予?”呼天抢地声中,可见诗人怨愤之深。他不是平民,更不是拾荒流浪汉,而是勋戚贵族的后裔。他说:现 在遭受莫大苦难,先祖在天之灵怎会忍心看我受罪而不加荫庇?逝世的先人当然无辜,诗人的用意自然是指斥活着的当道者刻薄寡恩,对功臣后裔尚且未加眷顾,更何况他人。对照屈原《离骚》的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用自己先祖的

高贵,表示对楚怀王流放、迫害自己的不满,两者用意如出一辙。

  在客观环境上,一是写经历时间之长,从“四月维夏”到“冬日烈烈”,整整三个季度。从京城流放到目的地,需长途跋涉九个月,道途之凄怆艰辛,流放地的僻远蛮荒可想而知。二是写各季的自然环境,四月到六月是炎蒸伏天,酷热溽暑尽在不言中。“徂暑”,好不容易熬过了暑天,盼望能熬出头,却不知路还远着呢!接着是秋天,“百卉俱腓”,一派萧瑟恻怆景象;再接着是冬天,“飘风发发”,狂风怒吼,严寒凛冽。人们蜷缩在家里,或围炉取暖,或饮酒作乐,他却要在天寒地冻刺骨寒风中跋涉前进,那真是够悲哀的。用心境、环境烘托和加深对“哀”的表现,这种艺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顺便说一句,诗的第三章与《小雅·蓼莪》第五章几乎全同,这种句段互相移用的现象在《诗经》中并不罕见,原因可能是诗在当时非常流行,如同民歌民谣一样被广泛传诵吟唱,因而其中某些切景切情的句段会不期而然地被撷取移用,天衣无缝,如同己出。

  后四章是“哀”的原由。前面三章给人迁徙动荡之感,四章起季节与地域都已相对静止,着重抒发诗人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痛定思痛的反思。四章点出莫名其妙地受谗毁中伤,方玉润《诗经原始》

说此章“获罪之冤,实为残贼人所挤。‘废’字乃全篇眼目。”因为“废”,哀才接踵而至。五章追思遭“废”的缘故,当是不肯同流合污吧。泉水有清有浊,自己不能和光同尘,所以一天天遭祸、倒霉。屈原有一篇《渔父》,写他志尚高洁不同流俗而遭放逐,游于江潭。渔父对他“举世皆浊己独清”的品格进行批评劝导,屈子不为所动,渔父鼓枻而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意境颇与此章相通。

  诗人在流放地安顿后,在周围漫步,附近有山,山上有栗树梅树,山间还有潺潺流泉,山下则是波浪滔滔的长江、汉水,这就明确点出了放逐的地域在南国。长江汉水有条不紊地容纳统领着南方诸水系,而朝廷却纲纪弛败,忠奸莫辨,鞠躬尽瘁却不被信任重用。五章表明自己清白无辜,也包含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后世大诗人杜甫也继承了这种忠君爱国情操,他的《江汉》诗说:“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古往今来,这种耿直倔强的“腐儒”真不少。

  七章继续写所见所思。雕鹰振翅在高空中翱翔,鲤和鲔在深水中潜游,它们能避开猎人的矰缴和渔夫的钓钩,全身远祸。诗人见了不禁神往,叹息道:可惜我不能像雕鹰鲤鲔那样,逃避那人间的桎梏与祸害。诗

人脱离现实的向往与追求,也正反映了现实的黑暗与残暴。全诗以一己为代表,在暴露现实方面有相当深度与广度,不愧是现实主义的力作。

  这首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在写法上,大抵前两句言景,后两句抒情,景和情能丝丝入扣,融为一体,把“告哀”的主旨表现得真挚深沉。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迁谪诗,系为抒发强烈悲愤之情而作。作者是一位被周朝放逐的臣子。他在去南方的流放途中,有家不能归,心中满怀冤屈,写下这首哀怨之诗。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75501.html

上一篇: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