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01 00:23:00

出自唐代李白的《寄東魯二稚子》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春事已不及,江行複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堕酒樓前。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别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複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吳地的桑葉已經碧綠,吳地的蠶兒已經三眠。我的家室遠寄東魯,我家的田地誰人勞作?我欲春日耕種已經趕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也心感茫然。南方來風吹着我的思鄉之心,飛堕在家鄉的酒樓門前。樓的東邊有一株桃樹,枝條高聳被青煙籠罩。這株桃樹是我臨行時所栽,一别至今已是三年。桃樹如今與酒樓一樣高了,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我的嬌女名叫平陽,手折花朵倚在桃樹邊盼我回家。折下桃花不見父親的面,眼淚嘩嘩如同泉水流淌。我的小兒名叫伯禽,已經與姐姐一樣高了。他倆并肩雙行在桃樹之下,誰能撫背憐愛他倆?想到這裏心中不定七上八下,肝腸憂煎日甚一日。撕片素帛寫下遠别的心懷,借此我仿佛也回到了漢陽之川。

注釋東魯:即今山東一帶,春秋時此地屬魯國。吳地:即今江蘇一帶,春秋時

時此地屬吳國。三眠:蠶蛻皮時,不食不動,其狀如眠;蠶曆經三眠,方能吐絲結繭。龜陰田:《左傳·哀公十年》:齊國歸還魯國龜陰田。杜預注:“泰山博縣北有龜山,陰田在其北也。”這裏借此指李白在山東的田地。春事:春日耕種之事。酒樓:據《太平廣記》所載,李白在山東寓所曾修建酒樓。拂青煙:拂動的青煙,形容枝繁葉茂狀。向三年:快到三年了。向:近。旋:還,歸。“嬌女字平陽”:此句下一作“嬌女字平陽,有弟與齊肩。雙行桃樹下,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撫背:撫摩肩背;長輩對晚輩的撫愛舉動。之失次第:失去了常态,指心緒不定,七上八下。次第,常态,次序。裂素:指準備書寫工具之意。素,絹素,古代作書畫的白絹。之:到。汶陽川:指汶水,因汶陽靠近汶水故稱。

鑒賞

  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懷詩,詩人以生動真切的筆觸,抒發了思念兒女的骨肉深情。詩以景發端,在讀者面前展示了“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自己所在的“吳地”(這裏指南京)桑葉一片碧綠,春蠶快要結繭的情景,描繪得清新如畫。接着,即景生情,想到東魯家中春天的農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無定止,那龜山北面的田園不知由誰來耕種。思念及此,不禁心急如焚,

焦慮萬分。春耕的事已來不及料理,今後的歸期尚茫然無定。詩人對離别了将近三年的遠在山東的家庭,田地,酒樓,桃樹,兒女,等等一切,無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對自己的兒女更傾注了最深摯的感情。“雙行桃樹下,撫背複誰憐?”他想象到了自己一雙小兒女在桃樹下玩耍的情景,他們失去了母親(李白的第一個妻子許氏此時已經去世),此時不知有誰來撫摩其背,愛憐他們。想到這裏,又不由得心煩意亂,肝腸憂煎。無奈之下,隻能取出一塊潔白的絹素,寫上自己無盡的懷念,寄給遠在汶陽川(今山東泰安西南一帶)的家人。詩篇洋溢着一個慈父對兒女所特有的撫愛、思念之情。

  這首詩一個最引人注目的藝術特色,就是充滿了奇警華贍的想象。

  “南風吹歸心,飛堕酒樓前”,詩人的心一下子飛到了千裏之外的虛幻境界,想象出一連串生動的景象,猶如運用電影鏡頭,在讀者眼前依次展現出一組優美、生動的畫面:山東任城的酒樓;酒樓東邊一棵枝葉蔥茏的桃樹;女兒平陽在桃樹下折花;折花時忽然想念起父親,淚如泉湧;小兒子伯禽,和姐姐平陽一起在桃樹下玩耍。

  詩人把所要表現的事物的形象和神态都想象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折花倚桃邊”,小女嬌娆娴雅的神态維妙維肖;“淚下如流泉”

,女兒思父傷感的情狀活現眼前;“與姊亦齊肩”,竟連小兒子的身長也未忽略;“雙行桃樹下,撫背複誰憐?”一片思念之情,自然流瀉。其中最妙的是“折花不見我”一句,詩人不僅想象到兒女的體态、容貌、動作、神情,甚至連女兒的心理活動都一一想到,一一摹寫,可見想象之細密,思念之深切。

  緊接下來,詩人又從幻境回到了現實。于是,在藝術畫面上讀者又重新看到詩人自己的形象,看到他“肝腸日憂煎”的模樣和“裂素寫遠意”的動作。誠摯而急切的懷鄉土之心、思兒女之情躍然紙上,凄楚動人。

  全詩由見吳人勞作而思家裏當是春耕時節,繼而對家中的桃樹展開描寫,随即由樹及人,抒發對兒女的一片想念之情。結尾點明題意,表達寄托思念之意。全篇如同一封家書,言辭親切,充滿關愛之情。

  毋庸置疑,詩人情景并茂的奇麗想象,是這首詩神韻飛動、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過去有人說:“想象必須是熱的”(艾迪生《旁觀者》),意思大概是說,藝術想象必須含有熾熱的感情。讀者重溫這一連串生動逼真、情韻盎然的想象,就不難體會到其中充溢着怎樣熾熱的感情了。如果說,“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想象的活動”(黑格爾語),那麽,李白這首充滿奇妙想象的作品,是無愧于真正的藝術

創造的。

創作背景

  據詩題下注“在金陵作”可知,此詩作于金陵(今南京),創作時間當在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年)至九載(750年)之間,有人認爲是在天寶八載(749年)所作。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因在朝中受權貴排擠,懷着抑郁不平之氣離開長安,就在他寓居金陵時寫下了這首親切感人的詩篇。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译文注释

译文  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蚕儿已经三眠。我的家室远寄东鲁,我家的田地谁人劳作?我欲春日耕种已经赶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也心感茫然。南方来风吹着我的思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酒楼门前。楼的东边有一株桃树,枝条高耸被青烟笼罩。这株桃树是我临行时所栽,一别至今已是三年。桃树如今与酒楼一样高了,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折下桃花不见父亲的面,眼泪哗哗如同泉水流淌。我的小儿名叫伯禽,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他俩并肩双行在桃树之下,谁能抚背怜爱他俩?想到这里心中不定七上八下,肝肠忧煎日甚一日。撕片素帛写下远别的心怀,借此我仿佛也回到了汉阳之川。

注释东鲁:即今山东一带,春秋时此地属鲁国。吴地:即今江苏一带,春秋时

时此地属吴国。三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其状如眠;蚕历经三眠,方能吐丝结茧。龟阴田:《左传·哀公十年》:齐国归还鲁国龟阴田。杜预注:“泰山博县北有龟山,阴田在其北也。”这里借此指李白在山东的田地。春事:春日耕种之事。酒楼:据《太平广记》所载,李白在山东寓所曾修建酒楼。拂青烟:拂动的青烟,形容枝繁叶茂状。向三年:快到三年了。向:近。旋:还,归。“娇女字平阳”:此句下一作“娇女字平阳,有弟与齐肩。双行桃树下,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抚背:抚摩肩背;长辈对晚辈的抚爱举动。之失次第:失去了常态,指心绪不定,七上八下。次第,常态,次序。裂素:指准备书写工具之意。素,绢素,古代作书画的白绢。之:到。汶阳川:指汶水,因汶阳靠近汶水故称。

鉴赏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以景发端,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自己所在的“吴地”(这里指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得清新如画。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思念及此,不禁心急如焚,

焦虑万分。春耕的事已来不及料理,今后的归期尚茫然无定。诗人对离别了将近三年的远在山东的家庭,田地,酒楼,桃树,儿女,等等一切,无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女更倾注了最深挚的感情。“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诗篇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抚爱、思念之情。

  这首诗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就是充满了奇警华赡的想象。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犹如运用电影镜头,在读者眼前依次展现一组优美、生动的画面: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

  诗人把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和神态都想象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折花倚桃边”,小女娇娆娴雅的神态维妙维肖;“泪下如流泉”

,女儿思父伤感的情状活现眼前;“与姊亦齐肩”,竟连小儿子的身长也未忽略;“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一片思念之情,自然流泻。其中最妙的是“折花不见我”一句,诗人不仅想象到儿女的体态、容貌、动作、神情,甚至连女儿的心理活动都一一想到,一一摹写,可见想象之细密,思念之深切。

  紧接下来,诗人又从幻境回到了现实。于是,在艺术画面上读者又重新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看到他“肝肠日忧煎”的模样和“裂素写远意”的动作。诚挚而急切的怀乡土之心、思儿女之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全诗由见吴人劳作而思家里当是春耕时节,继而对家中的桃树展开描写,随即由树及人,抒发对儿女的一片想念之情。结尾点明题意,表达寄托思念之意。全篇如同一封家书,言辞亲切,充满关爱之情。

  毋庸置疑,诗人情景并茂的奇丽想象,是这首诗神韵飞动、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过去有人说:“想象必须是热的”(艾迪生《旁观者》),意思大概是说,艺术想象必须含有炽热的感情。读者重温这一连串生动逼真、情韵盎然的想象,就不难体会到其中充溢着怎样炽热的感情了。如果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黑格尔语),那么,李白这首充满奇妙想象的作品,是无愧于真正的艺术

创造的。

创作背景

  据诗题下注“在金陵作”可知,此诗作于金陵(今南京),创作时间当在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至九载(750年)之间,有人认为是在天宝八载(749年)所作。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因在朝中受权贵排挤,怀着抑郁不平之气离开长安,就在他寓居金陵时写下了这首亲切感人的诗篇。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72389.html

上一篇: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